?

基于馬克思主義“技術-分工”視角的分工格局演變研究

2022-05-30 22:51李靈芝
客聯 2022年7期
關鍵詞:社會分工數字技術馬克思主義

李靈芝

摘 要:技術進步提高生產力水平促進經濟發展已經廣為人知。而技術通過改變社會的分工格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研究相對較少,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分工視角下研究更少。本文通過馬克思主義建立“技術-分工”分析框架對分工格局的演變進行了研究,發現了“技術-分工”的互促機制,在數字時代對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數字技術;企業內分工;社會分工;馬克思主義

一、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的技術與分工

馬克思恩格斯早已指出,技術與分工之間存在著雙向促進機制?!皺C器對分工起著極大的影響,只要一種物品的生產中有可能用機械制造它的某一部分,生產就立即分成兩個彼此獨立的部門”[1],科技創新產生促進分工細化的因素;“機械方面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使分工加劇,而每一次分工的加劇也同樣引起機械方面的新發明” [2],分工深化導致新發明的出現。這種互促機制是技術與分工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

(一)技術促進分工的機制研究

馬克思把分工分為企業內分工和社會分工兩類。技術對企業內分工的影響偏向生產工具的專業化;對社會分工的影響則偏向社會分工具體形態的演化。技術進步促使生產工具專業化深化企業內分工。機器大生產從單個工具代替了單個局部工人的操作到工作機代替了生產整個產品的局部工人,再到結合工作機完美代替了所有局部工人。技術進步則從部門、產業和行業三個層面影響著社會分工。在部門層面,技術革命導致新部門的出現顛覆已有的社會分工格局;在產業層面,當技術創造的生產力發展到足以支撐起整個產業的轉換時出現了新產業,比如大工業產業的出現;在行業層面,“一旦工場手工業的生產擴展到某種商品的一個特殊的生產階段,該商品的各個生產階段就轉化為各種獨立的行業?!?[3]而促進這種“擴展”的正是技術進步。

(二)分工促進技術進步的機制分析

發展了的分工反過來影響著技術的發展。在企業內分工層面,企業內分工把勞動者“鎖定”在某生產環節促進其專業化發展。生產過程的精細化把勞動者“固定”在某生產環節促使其向專業化發展;這種“鎖定”利于工具的優化、更替,機器大生產時期應用的機器最早是由作坊生產;勞動工具不斷升級的過程就是技術進步的過程,資本家為追求更多剩余價值而不斷改進勞動工具提高企業內勞動生產率是技術進步的主要動力。在社會分工層面,社會分工在細化過程中產生了眾多細分行業,尤其是科研行業的創新活動加快了技術進步;協同創新中心的建立擺脫單部門發展僵化促進技術進步;勞動者離開了重復勞動開始了創新活動,其能動性的發揮促進了大眾創新。

二、數字時代下分工格局的演變

(一)數字技術對分工的影響

“任何新的生產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產力單純的量的擴大(例如,開墾土地),都會引起分工的進一步發展?!?[3]數字技術從與傳統經濟結合實現產業數字化與促進數字技術的發展實現數字產業化兩方面細化了現有分工格局。數字技術對企業內分工的影響體現在生產過程、部門劃分上。自動化、智能化生產過程、新增管理部門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大數據增加了信息透明化,便于管理者調整勞動分工格局細化企業內分工。數字技術促進社會分工細化表現在數字平臺、數字部門、數字產業上。數字技術促成搭建“生產與消費”橋梁的數字平臺的誕生,數字平臺改變了傳統的銷售渠道;數字部門主要產業是IT和ICT產業的發展;以數字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計算機、通信設備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核心產業的數字化產業的出現深化了社會分工。

(二)分工細化對數字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

產業數字化過程產生數字技術產品或服務多樣化需求加速了技術進步。如業務一體機、自助收銀機等機器的使用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數字產業化通過傳統產業對數字產品的多樣化需求倒逼技術進步的發生,促使數字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數字技術的成熟、融通與應用;通過深化數字產業化過程中數字產業本身的產業布局促進數字技術進步,社會分工出現的“中心—散點”模式,即核心企業與邊緣企業共同組成的外包結構[4],追求利潤的同時帶動了技術的進步;通過不斷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數字產業化在發展過程中達到了促進技術進步的目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全面建立給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營造了良好的營商氛圍,促進了新興市場主體的成立,其創新活動隨之誕生因而帶動了技術進步的發生。數字產業化過程中產生的產業集聚效應、外部經濟效應,為數字產業集約資源、節約成本、突破核心技術研發難點,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三、數字技術與分工互促機制的應用

(一)數字技術促進兩類分工的路徑

企業內分工過度與不足都會成為企業良性發展過程中的阻礙因素。企業組織結構冗雜導致的過度分工降低了企業效率;企業內分工不足導致少量的勞動力負擔起大部分的工作,打擊著勞動者的積極性。數字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改善著企業內分工過度或不足的現象,引導企業內分工走向良性化發展,扁平的企業組織架構促成更加完美的分工形態。數字技術對企業內分工形態的影響主要通過互聯網調整人員組織架構使分工良性發展,互聯網技術使員工的聯系更加密切,溝通渠道簡化了員工的工作量,企業內過度分工現狀得到有效的簡化。聚焦于某一生產操作的技術進步使該生產階段獨立為單獨的行業細化了社會分工。數字部門的出現、部門內部之間的分工細化了社會分工。交往技術的發展使社會分工突破地域的限制,把更多的用戶拉入社會分工的體系之內,擴大了市場規模的同時發展了社會分工。

(二)兩類分工促進數字技術的機制

數字技術促進企業內分工的結果是產生了產業數字化,產業數字化過程產生了數字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巨量需求,在技術進步的重要動力;數字技術促進社會分工的重要表現是數字產業化,數字產業化是數字技術進步的主力,決定數字技術水平的高低。產業數字化過程是數字技術應用于傳統產業的生產、流通和消費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的數字化逐漸成為產業效率提升、取得利潤點的來源,轉型后的產業具有極大的技術依賴性,而且數字技術的網絡性特征,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數字化進程,對網絡穩定性產生了極高的要求,比如正在建設中的5G網絡,能實現數據傳輸的提速升級。數字產業化為產業數字化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或服務,為提高競爭力,只能不斷提高更新換代產品。在物聯網設施的廣泛使用下,如何從海量數據中尋找有用信息,為產業提供更智能的數據分析工具是數字技術企業面對的重要訴求。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246-247頁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246頁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409頁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147頁

[5]劉皓琰.從“社會礦場”到“社會工廠”——論數字資本主義時代的“中心—散點”結構[J].經濟學家,2020(05):36-45.DOI:10.16158/j.cnki.51-1312/f.2020.05.005.

猜你喜歡
社會分工數字技術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
淺析產業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性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社會分工的歷史衍進及相關理論的反思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研究應用
工業自動化中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