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歷史考察與經驗研究

2022-05-30 22:51張子釗
客聯 2022年7期
關鍵詞:現代化

張子釗

摘 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體現了黨對中國國情和民族實際問題的深刻把握與認識。幾千年來,中華各民族都把國家統一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國家的統一奮斗終身。近代以來,新疆、西藏、內蒙、臺灣、云南、東北等地接連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邊疆的民族問題日益嚴重,但是在抵抗列強的偉大斗爭中各民族之間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密切聯系,這樣的民族關系格局,為實行民主區域自治提供了堅實基礎。我國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以及在自然條件、經濟文化上又各具特色,這樣的民族分布特點,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提供了現實的條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舉。

關鍵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問題;現代化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

193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政策,中國少數民族實行民族自決權。

九一八事件發生后,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華民族與帝國的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黨的民族政策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一時期,民族自決與民族區域自治同時提出,進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踐。1936年,豫??h回民自治政府成立,這也是我國第一個縣級回族區域自治政權。

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對民族問題有著慎重的考慮。1949年1月31日,毛澤東在西柏坡的住地接見了斯大林派來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代表米高揚。會談時,毛澤東談論了中國共產黨關于奪取全國勝利和建立新中國的問題,談到關于民族問題時,毛澤東說:“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有幾十個民族,漢族人數最多,其他如蒙、回、藏、維吾爾等民族大多數居住在邊遠山區。中國人并非只指漢族,居住在我國版圖內的所有民族都是中國人。我們提倡民族互相團結、互相友愛、互相合作、共同建國。民族間出現的某些摩擦或糾紛,甚至是矛盾或沖突是難免的。但是今天可以比較容易解決。目前主要的是防止和反對大漢族主義,同時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這兩者是妨礙和破壞民族團結、共同發展的禍根子?!眎 “我們雖然不是聯邦,但卻主張民族區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權力?!眎i

二、民族區域自治的特點

實際證明,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時符合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這一新中國政治現代化的典型政策,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解決民族問題,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是我們社會制度的優勢,不能放棄?!眎ii

(1)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祖國的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價值追求,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重要保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效的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稇椃ā芬幎ǎ骸案髅褡遄灾蔚胤蕉际侵腥A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以及在《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規定“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區”。民族區域自治的事實,是對于民族關系的正確處理,化解了民族矛盾,增強了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效抵御了國內外分裂勢力的破壞和滲透,保證了國家統一、領土完整,促進民族團結。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蘇東劇變引發第三次世界民族主義浪潮,各種形式的國家分裂,南斯拉夫分裂為6個獨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國際上的反華勢力也乘機利用民族問題對我國進行分化。社會主義進入低潮,在重重困難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受住了考研,各民族之間相互支持,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不斷加強。

(2)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促進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全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薄睹褡鍏^域自治法》進一步把支持和幫助民族地區加快發展,規定為上級國家機關的法律義務。

自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按照“慎重穩進”的社會主義建設方針,因地制宜地開展民族地區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各民族共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民族地區的生產力,實現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影響

一批大中型企業,改變了民族地區沒有現代工業甚至“手無寸鐵”的狀況。20世紀50年代的156項骨干工程,以及60年代的三線建設,都在民族地區安排了相當一部分項目,奠定了民族地區發展現代工業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核心,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優惠政策,實施對口支援、扶貧攻堅、沿邊開放、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舉措,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國家把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首要任務。為了讓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在西部大開發中得到切實的利益,國家采取了許多照顧措施,包括在民族地區優先安排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項目、對輸出自然資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給予一定的利益補償、引導和鼓勵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企業到民族地區投資、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等,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壯大實力。目前,5個自治 區、30個自治州的全部,120個自治縣的大部分納入到了西部大開發的范圍,不屬于西部大開發范圍的自治縣也參照享受西部大開發的有關優惠政策。西部大開發為民族地區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巨大變化。 截至2010年,西部大開發以來民族地區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134 261億元。其中,2010年達31 911億元,比1999年增長10. 7倍,年均增長25. 1%O建成了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一批重點工程,修建了一批 機場、高速公路、水利樞紐等基礎設施項目。2007 年,青藏鐵路鋪軌到拉薩,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青藏鐵路的建成,從根本上改變了西藏交通落后的狀況,為西藏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

近年來,中央又專門出臺了支持新疆、西藏、寧 夏、廣西、青海等省藏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進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2009年, 包括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5個自治區和 貴州、云南、青海3個多民族?。ㄒ韵潞喎Q“民族八 省區”)GDP總量達129476億元,占全國的比重比 2005年提高了 5. 1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0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 931元,分別比2005 年提高5 328元和1 654元。扶貧工作成效顯著,民族 八省區的農村貧困人口已從2001年的3 076. 8萬人下降到2009年的1 452萬人。人民生活基本實現了從大面積貧困到總體小康的飛躍。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得到普遍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同時,國家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少數民族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這些成就的取得,與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分不開的。

參考文獻:

i《毛澤東傳》第二卷. 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927-928頁

ii《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12第140頁

iii《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7頁

猜你喜歡
現代化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抉擇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現代化之路:共和國70年特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論中國大學治理現代化
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發展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中國新現代化論
在各種現代化方案中選擇我們的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