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中的應用

2022-05-30 23:04王俊
商場現代化 2022年7期
關鍵詞:謹慎性原則會計企業

摘 要:為更好完成各項會計工作,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準確性得到有效的保障,需要企業在開展會計工作的過程中遵守會計原則,而謹慎性原則是其中一項十分關鍵的會計原則,重點是根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某些不確定性因素所制定的,盡可能地把潛在的風險降到最小。本文闡述了謹慎性原則的概念,對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工作中存有的不足之處做出了探討,并這對這些不足之處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從而希望企業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關鍵詞:會計;企業;謹慎性原則

一、關于謹慎性原則的介紹

1.謹慎性原則的定義

謹慎性原則也被人們稱為穩健性原則,指的是企業對事項或是交易進行會計報告、計量以及確認需要保持必要的謹慎,不應當對收益或是資產做出高估、不應當對成本或是負債做出低估。在一些會計事項具備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在與會計政策相符合的前提條件下,盡可能地選擇不會夸大所有者權益與造成利潤虛增的會計處理方法。即對資產的估價與收益的確認應持謹慎態度,針對有可能產生的損失與費用,應科學預估,并且給予入賬。針對有可能獲得的收入,則不可以提前入賬。簡單來講,就是“寧可預計可能的損失,不可預計可能的收益”。

2.謹慎性原則的依據

(1) 資本保全

針對企業來講,高估利潤、權益以及資產,要比對其做出低估危險性更大。這是由于高估有可能導致企業的資產虛高,使企業的經營策略出現失誤或者偏差,所造成的經濟后果十分的嚴重,甚至使企業面臨倒閉、破產。從本質上來講,運用謹慎性原則最為主要的目的正是為了保全資本。對比貨幣資本保全,實物資本保全是謹慎性原則所強調的方面,即只有在真正損耗實物資本能夠得到彌補的前提條件下,才可以明確收益。

(2) 穩健主義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企業決策者會對自己的企業抱有樂觀的情緒,并可能在財務報表中反映出這種樂觀的情緒。為了滿足債權人或者其余報表應用人員的實際需要,真實、準確、客觀、公正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財會人員應通過穩健主義消除財務報表內的樂觀的態度。

(3) 非確定性

非確定性是謹慎性原則產生和使用最為基礎、最為關鍵的依據。本文所提到的非確定性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會計核算的不確定性,又可以把其分成會計實務中的不確定性與會計核算基本前提的不確定性。另外一部分是企業經營活動蘊含的不確定性,即各種各樣的經營活動風險。對于會計核算而言,必然會多次應用會計估計,而處理這些不確定性的約束因素就是謹慎性原則。

3.正確理解謹慎性原則

(1) 謹慎性原則與客觀性原則之間的關系

應用謹慎性原則并不是要完全的否認客觀性原則,其強調的是在處理會計工作的過程中必須適當的保守,而客觀性原則強調會計人員不偏不倚、客觀公正。如果謹慎性原則和客觀性原則產生了沖突,則應根據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客觀性原則的基礎上使用謹慎性原則。簡單來講,謹慎性原則很好的補充了客觀性原則。

(2) 謹慎性原則和保守主義之間的關系

保守主義是謹慎性原則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謹慎性原則并非與保守主義完全一致。保守主義注重要明確全部的可能會出現的損失,但是忽略可能會產生的預期的收益,這就有可能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也就是存在人為操控利益的空間,導致信息失真,誤導企業決策者。謹慎性原則注重必須對會計信息使用者高度負責,對利潤與資產作出適度保守的估計,有可能產生的損失與風險作出全面的分析。從整體上來講,有益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客觀的判定。

二、企業會計中謹慎性原則的實際應用

1.無形資產的明確和計量

對于企業自主開發的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成本直接進入本期成本,并不計入無形資產價值。當無形資產不能夠使企業創造預期的效益,則企業需轉銷無形資產賬面價值。

2.收入確認及計量

會計相關準則作出了如下的規定:收入必須在同時滿足了相關條件以后,才能夠確認。如果勞務交易成果不能夠很好的預估,則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依據如下具體的狀況,對收入實施確認及計量。

(1)如果是已經形成的勞務成本全都無法獲得補償,應當把已經形成的勞務成本當作當期費用,不對收入進行確認。

(2)若是預估已形成的勞務成本只能夠獲得部分補償,根據已經形成的勞務成本對收入進行計算和確認,并且根據同樣的金額對成本進行結轉。

(3)若是預估已形成的勞務成本都可以獲得補償,根據已經形成的勞務成本對收入進行計算和確認,并且根據同樣的金額對成本進行結轉。

3.一定要本年處理完等待處置的財產損益

會計相關制度規定,企業必須定期盤點存貨和固定資產,每年最少要有一次盤點。如果最后的盤點結果與賬面記錄有所出入,則應在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據企業實際管理情況,經過經理(廠長)或者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或者類似機構核準后,在期末結賬前處置完。這樣就可以使企業針對盤盈、盤虧、損壞的固定資產及賬面成本高于市場價格、長期庫存積壓、貶值多、長時間都不能夠變現的存貨擁有很大的自主處理空間,可以有力地保障以上資產的變現水平。

4.設定資本公積準備項目

會計相關制度規定,企業在使用權益法對對外投資進行核算的過程中,因為被投資企業接受增資擴股、捐贈等因素而造成自身企業享受到的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變多時,納入資本公積準備項目,待完成非現金資產或是長期股權投資處理之后,才能夠將獲取的收益納入一般公積項目。

5.存貨跌價準備

通常情況下,企業會依據歷史成本來計算存貨的價格。但是如今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非???,由于存貨市場價格下跌、陳舊過時、損壞等因素,導致了存貨的價值減少。如果仍然根據歷史成本計算存貨的價格,那么,就會使資產虛增,導致會計信息不準確,存在誤導性,很明顯,這與謹慎性原則不相符合。因此,會計相關制度對此作出了以下的規定:企業應當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來計算期末存貨的價格,簡單來講,就是應當依據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兩者之間比較低的一方來計算期末存貨的價格。在成本比可變現凈值多的情況下,根據可變現凈值對存貨進行計價;在成本比可變現凈值少的情況下,根據成本對存貨進行計價。按照可變現凈值比存貨成本低的部分,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6.計提壞賬準備

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是計提壞賬準備所包含的內容,企業可以自己明確計提的方法與計提比例,由此,讓企業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對企業防范壞賬損失形成的風險有利。

7.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取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主要有加速折舊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與平速折舊法(工作量法、平均年限法)兩個類別。如果企業應用加速折舊法對固定資產折舊進行計提,則可以使企業在使用固定資產的前幾年對折舊進行多提,從而減少利潤,減少所得稅,類似于得到了一筆沒有利息的貸款。

8.選擇存貨計價方法

企業在使用真實成本對存貨進行核算時,計算發出存貨價格的方法包括后進先出法和先進先出法等。在物價上漲的時候,如果使用后進先出法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會讓當期成本接近于當期的水平,可以讓計算出的利潤更加真實,稍微減少期末存貨價值,這體現出了謹慎性原則。若是企業應用先進先出法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則會造成當期的成本過低,存在較多的利潤水分,期末存貨價值變大,很明顯,這違背了謹慎性原則。

三、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中的正面作用與不足之處

之所以要強調謹慎性原則,主要目的是為了在快速變化的會計大環境之中使其正面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更加高效、更加優質地完成會計工作。但是,對于謹慎性原則我們一定要辯證地看待,謹慎性原則自然也不例外,其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1.謹慎性原則的正面作用

(1) 對企業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有利,可以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得到加強

企業的經營活動存在非常多的不確定因素,應用謹慎性原則實施會計核算,預估有可能出現的損失與費用,能夠體現出企業經營中的風險,轉移或者規避不確定的損失。會計信息以謹慎性原則為基礎,可以很好地防止決策人員對各個方面的因素預估過于樂觀,促使管理者對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有更加客觀的、清醒的了解,作出更加科學的決策,使企業抵御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的能力得到加強。

(2) 對保護債權人與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有利

謹慎性原則強調在會計處理方面必須充分預估有可能產生的損失與風險,提供出體現風險的信息,這對保護債權人與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有利,與此同時,也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3) 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讓會計信息更加具備真實性

當前,會計信息不公開透明、信息缺乏真實性的情況經常出現,而充分使用謹慎性原則對于防止會計信息失真和財會人員胡亂操控企業利潤,可以發揮出很好的作用,對企業提供更為客觀、合理的會計信息有利。

(4) 對政府更好地掌握經濟形勢有利

通過謹慎性原則可以使政府部門對經濟形勢作出更加合理、更加準確、更加完善、更加慎重的判斷,對經濟的發展速度與經濟的發展規模之間的關系進行更為科學的處置。由此,可以使政府部門進行更加合理的宏觀調控,使社會更加的和諧穩定,使國民經濟更加健康、穩定、正常地發展。

2.謹慎性原則的不足之處

(1) 很難評價會計報表的公允性

在謹慎性原則的概念之中,提出“必須科學地預估有可能產生的損失與費用”。如何才算是科學的呢?是否會形成費用和損失?這些因素都是不能夠確定的,需要財會人員的主觀判斷,這就導致了操控空間比較大,所以,給會計人員的舞弊提供了較多的機會。

(2) 與其余會計信息需求存有沖突

謹慎性原則主要是根據企業經營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應運而生的,因為其自身具備明顯的傾向性、不平衡性,及會計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存有一定的主觀性,使謹慎性原則與客觀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等經常出現沖突。

(3) 在實務操作之中主觀性非常強

很多企業會利用謹慎性原則的不確定性,不充分估計風險和損失,胡亂使用謹慎性原則以便于夸大利潤、欺瞞會計信息使用者,由此造成會計信息無法核實,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四、加強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中應用的策略

1.加強審計監管,完善內部監管制度

為防止企業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不使用或是濫用謹慎性原則,應當構建起以獨立審計為中心的外部監督和管理制度。與此同時,企業內部更加應當加大對會計行為的監管力度,從而更為科學地應用謹慎性原則,這對于企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例如,美國安然公司之所以破產倒閉,就是因為這家公司嚴重違背了謹慎性原則,為了讓自身的股票價值上漲,人為地提升企業利潤,最終給自己埋下了嚴重的隱患,最終破產倒閉。

2.把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和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合理地結合

不一樣的職業判定,會造成選取的方式和其形成的經營結果和實際的財務狀況有所不同,最終干擾到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的判斷。只要是和謹慎性原則應用相關的,會影響到會計信息應用者對現今與以后做出準確判定的信息,都應當在財務報告之中呈現出來。第一,大部分的企業都存在一定的經濟業務造成有隱形的負債,而利用謹慎性原則可以將這種隱形的負債充分地反映出來,可以使會計報告內的會計信息更加的健全、準確、合理,特別是可以將有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體現出來;第二,針對企業所蘊含的存貨損失,可以適當地對當期銷售成本進行高估,對存貨進行低估,從而讓當期利潤降低的方式獲得補償;第三,采用固定資產加速折價法,能夠使固定資產投資得到盡快的回收;第四,針對短期投資的期末計價應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并且把市價比成本低的金額確立為當期損失。因此,在流動資產中短期投資占比較大或者市場波動比較大的情況下,就無法對企業的經營成果與財務情況形成很大的影響;第五,對于會計實務核算來講,對必要的壞賬準備金進行提取,將不能夠收回的應收賬項作為壞賬損失納入費用,可以避免企業實虧虛盈。

3.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養與專業能力的提升

財會人員應當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斷拓展自身的視野,認真學習和鞏固會計相關專業理論與實際操作技能,更加需要具備職業道德素質,客觀、公正、高效、優質地開展會計工作,應用自己的會計專業理論與技能對確定與非確定性的會計事項實施計量與確認,追求誠信為本、實事求是,防止主觀隨意性,從而對會計事項或者會計交易作出科學的、慎重的判斷。第一,企業應當構建會計行為監督和管理機制,依法理財;第二,加大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力度,加大會計人員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力度,使其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得到提升;第三,會計人員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要干一行、愛一行,做到誠實守信、實事求是。

4.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便于使用者判斷

近些年以來,財務報表附注已經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構成部分,并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債權人與投資者的關注與重視。因為各個企業在不一樣的經營環境、不一樣的時間對待風險有著不一樣的態度,所以,不同的企業甚至是同一家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所選取的會計處理方法必定也會有所不同。對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差異,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等信息。所以,企業的會計信息不應當僅局限在財務數據自身,也應當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說明謹慎性原則的應用程序、范圍以及時間,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介紹應用謹慎性原則處理的會計事項,不僅需要體現其影響金額,而且應當對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與事項的本來情況進行全面的披露,以使企業應用謹慎性原則的透明度更大,讓報表應用者清楚事實,作出準確、獨立的判定。

5.加大理論研究力度,提升可操作性

會計行業應當加大對謹慎性原則的理論研究力度,為企業制定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應用手冊,在充分考慮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制定人們認可程度高的統一標準,讓謹慎性原則得到最為正確、最為合理的應用。

6.完善市場信息報價系統

伴隨著我國市場體系的逐漸完善,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對各類信息報價系統和價格信息中心進行完善,定期、公開、準確地向社會發布全國或者全省的各種商品的交易價格,例如,人民銀行會公布匯率等,從而讓企業對投資、存貨的計價具備統一的、科學的依據。

7.健全相關法律,由財政部門監管,對謹慎性的應用進行必要的制約

我國是一個依法治國的國家,利用法律這個強制手段能夠使各項合法制度的有效運行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應當利用法律對謹慎性原則的應用進行必要的、合理的制約,讓其始終處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轉。例如,針對技術更新速度比較快的企業使用加速折舊法等,這種規定可以為謹慎性原則的準確應用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因為謹慎性原則具備一定的特殊性,企業在真正應用的過程中,對應用的深度比較難以掌握,存在比較大的人為操控空間,會對會計信息的真偽和利潤的大小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對此做出及時的監管,避免企業應用謹慎性原則濫提各種減值準備,隨意調整利潤。財政部門應當對企業提取各類減值準備與應用各類方法的尺度或者比例做出宏觀的規定,讓其既不會對國家與地方的財政收入造成影響,又不會對企業應用謹慎性原則的自主性造成過度的制約,使謹慎性原則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五、結束語

伴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工作中必然將會得到更為科學、更為充分的運用。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可以正確把握會計事務的處理方法,不對費用與負債作出低估,不對利潤與資產做出高估。企業在應用謹慎性原則的時候,也應當認識到其局限性,不但需要接受宏觀的監管,而且需要掌握好應用的度,從而讓企業可以避免與處理風險。除此之外,所有的會計人員都應當認真地學習財務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掌握好謹慎性原則,從而為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眉.我國企業會計謹慎性原則的演變——從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變遷看謹慎性原則的演變[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03):44-45.

[2]陳茜,夏坤,王學亮.金字塔股權結構與會計謹慎性——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J].財會通訊,2015(13):18-21+4.

[3]劉建華.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工作中應用的兩面性和應注意的問題[J].經濟研究導報,2014(12):109-110.

[4]魏蘭,李瑞芬,鄭利江,等.謹慎性原則在會計中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4(04):58-62.

[5]張東紅.謹慎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民商,2019,(07):238-238.

[6]邱月洪,趙冬穎.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應用中存在的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1):160-161.

[7]夏元新,許延明.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實務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經貿,2015(06):135+137.

[8]劉相禮.會計謹慎性原則的體現及其對財務分析的影響[J].經濟師,2011(10):146-147+149.

作者簡介:王?。?990.03- ),女,漢族,湖南衡陽人,本科,貴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會計

猜你喜歡
謹慎性原則會計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商業銀行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路徑探析
試論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中的具體體現
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會計統計發展探究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謹慎性原則與相關會計原則的沖突與協調
淺析會計實務中謹慎性原則存在的作用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