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市鄉村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2-05-30 10:48盧景潤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7期
關鍵詞:桂林市鄉村振興現狀

摘 要 近幾年桂林市鄉村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鄉村產業規?;€步推進,產業化進程全面提速,鄉村產業各具特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特色種植、加工、旅游等產業融合得到全面發展。2021年,桂林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25億元,增加值5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6%、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993元,同比增長9.5%。分析桂林市鄉村產業發展存在缺少總體規劃、產業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差、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問題,建議“從科學規劃,突出特色產業發展布局;打造品牌,培植壯大本土特色產業規模;推動產業化經營,增強新型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能力;多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構建科技服務體系,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入手,促進桂林市鄉村產業振興。

關鍵詞 鄉村產業;鄉村振興;現狀;問題;對策;桂林市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3.009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并把加快發展鄉村產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進行部署。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近幾年來,桂林市鄉村產業振興通過多方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鄉村產業化發展步伐?;诖?,結合桂林市鄉村產業發展現狀,剖析主要問題,提出對策建議,為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1? 發展現狀

1.1? 鄉村產業規?;€步推進,產業化進程全面提速

2021年,桂林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25億元,增加值5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6%、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993元,同比增長9.5%[1];糧食播種面積34 007 hm2,總產量179.16萬t,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排名廣西第二;水果種植面積264 800 hm2,產量887.4萬t,水果栽培面積、產量、產值、果農人均收入等指標均為全區第一,其中沙糖桔、金桔、月柿的栽培面積、產量均居全國地市第一;蔬菜播種面積228 733.4 hm2,產量562.2萬t,面積、產量為全區第二;中藥材種植面積23 533.4 hm2,產量達27.39萬t,其中羅漢果種植面積超11 466.7 hm2,產量約達到16.3億個,占全國羅漢果產量的85%;食用菌栽培面積3 872.03 hm2,產量34.18萬t,產值達24.21億元,栽培面積、產量和產值全區第一。畜牧方面:生豬出欄429萬頭,家禽出籠1.47億羽,肉牛出欄19.29萬頭,分別居全區第三;肉羊出欄22.07萬只;禽蛋產量4.54萬t。水產方面:水產品產量10.8萬t,稻魚綜合種養面積32 333.4 hm2,稻田養魚產量接近1.5萬t。桂林已成為廣西最大的集裝箱養殖基地,共有養殖集裝箱55個。

1.2? 鄉村產業格局各具特色

2021年,全市獲“三品一標”認證產品303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90個,綠色食品認證76個,有機農產品認證8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29個。打造了桂林沙糖桔、桂林葡萄、陽朔金橘、永福羅漢果、荔浦芋、桂林桂花茶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永福羅漢果、恭城月柿、荔浦沙糖橘入選全國優勢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拘纬闪嗣總€縣(市、區)都有1~2個主導果品或“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涌現出荔浦沙糖桔、恭城月柿、陽朔金桔、興安葡萄、資源紅提、灌陽黑李等一批特色明顯的水果主產縣、水果專業村屯[2]。創建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2 501個,其中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40個(五星級4家),實現了特色產業縣(市、區)、鄉鎮全覆蓋,排名全區前列。

1.3?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

2021年,累計建成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9家,其中以力源糧油、萊茵生物、桂柳家禽、桂林吉福思為代表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產值高、輻射帶動力較強。工商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7 425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38家,自治區級示范社308家,市級示范社194家;工商注冊家庭農場2 516家,其中自治區級示范家庭農場183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260家。

1.4? 特色種植、加工、旅游等產業融合得到全面發展

中北部毛竹、永福羅漢果、永福山葡萄、荔浦芋、荔浦沙糖橘、恭城月柿、恭城油茶、全州禾花魚、灌陽雪梨、資源紅提、資源獼猴桃、資源西紅柿、興安葡萄、平樂沙田柚、平樂石崖茶、靈川蔬菜、陽朔金橘等已經成為桂林的特色農產品。臨桂腐乳、靈川狗肉、全州紅油米粉、荔浦木衣架、荔浦馬蹄罐頭、龍勝滑石礦、興安、資源的礦產等已經成為桂林特色產業。

2021年,全市鄉村旅游業覆蓋 180多個重點村,生態旅游方興未艾。臨桂、雁山、靈川地處桂林市區周邊,森林茂密的山溝正是夏天避暑的好去處,獨具特色的農莊成為市民聚會的重要場所。經過多年的發展,靈川的楊梅山莊、大境山莊、臨桂的十二灘、義江園等山莊,每年接待大量的市民前往度假避暑。各縣城周邊的度假農莊都有一定規模的發展。體育度假逐步興起,各縣都建設了自行車道;漂流、徒步都深受市民喜愛。在全國紅色旅游蓬勃興起背景下,以灌陽、全州、興安為主線的紅色旅游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全市共建成 45個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0多個廣西星級農家樂[3]。建成22個市級田園綜合體,其中桂林市恭城縣“瑤韻柿鄉”田園綜合體圍繞月柿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列入自治區第一批創建試點;全州“康養大碧頭”田園綜合體為全國第一家榮獲中國農民體協授予的“億萬農民健身示范基地”稱號。

2? 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總體規劃,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

桂林鄉村產業以自由式發展、家庭式分散經營為主,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缺位,缺少種植、養殖、加工等鄉村特色產業的總體規劃和發展指導,很多鄉村產業戰略定位不準,跟風種養一度盛行,造成產業無序發展。產銷對接問題多,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如沙糖桔產業,2018年以前效益非常好,跟風種植嚴重,導致面積和產量大幅提升,一度成為桂林中南部鄉村的支柱產業,加上銷售渠道不暢,造成效益大幅下滑,增產卻不能實現穩定增收。無序發展導致的產業過度集中也加大了黃龍病擴散的風險。以羅漢果產業為例,本世紀初,全市到處發展種植,很多地方由于氣候、土質及管理達不到要求,導致羅漢果品質達不到要求,損壞了羅漢果品牌,造成了市場滯銷。品牌保護意識不強,特色產業品質就無法保障,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產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產業鏈不全、不長,造成特色農產品銷售困難。

2.2? 產業發展規模小而散

目前桂林市各縣產業發展很不平衡,產業項目零亂,部分鄉村尚未形成較成熟的產業體系,產業發展規模小而散。一些具有特色的鄉村產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做大做強,難以形成支柱產業,如平樂淹菜、淮山、陽朔茨菰、荔浦茭白、靈川百香果、全州禾花魚等,產業都不大,形成不了品牌。由于項目分散、規模不大等問題,無法形成穩定的產品銷售渠道,不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鄉村產業的發展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很大,信息、市場和技術等諸多要素都會形成制約,產業規模小,受市場沖擊就更大,價格大起大落,農民利益受到很大影響,失去了產業發展的信心,特色產業也就不能持續發展。

2.3? 產業輻射帶動能力有限,發展后勁不足

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能人大戶的帶動和輻射作用發揮有限,對鄉村產業現代化的推動力仍顯不足。國家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僅 4家。家庭農場尚未形成規模,尚無國家級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結相對松散,部分合作社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虛化現象,示范覆蓋面有限。目前仍有部分鄉村產業缺乏特色,處于有產無業、有品無牌,產業鏈條短,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欠缺,大多是出售以鮮果為主的初級產品和粗淺加工的產品,檔次低,技術含量和科技附加值低,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市場缺乏競爭力,產業帶動和輻射能力偏弱。

2.4? 村集體缺少“造血功能”

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沒有穩定收入來源,仍有很多村集體幾乎沒有收入,即使有點收入的,也是依賴出租土地或林場,或者處于較低層次、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傳統產業,經濟結構單一,無優勢產業支撐,發展前景黯淡,根本不能有效帶動群眾發展產業,鄉村振興需要做好的公益事業更難以開展。

2.5? 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是關鍵,尤其是縣鄉基層人才是鄉村產業振興的主體。農村留守人員老人居多,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勞動力短缺問題突出,從事規模經營的青壯年農民更少。農業經營主體中專業技能人才、高層次農業創新人才,尤其是開拓市場、引導生產的帶領者非常稀缺??h鄉基層農技推廣部門人員老化,人才嚴重不足,導致農業科技創新和儲備能力嚴重不足,難以開展有效指導,農業技術普及不到位,新品種、先進技術很難推廣到田頭地尾,再加上成果應用主體素質低,致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農業新技術推廣緩慢,群眾基本上還是按照傳統品種和傳統做法操作。

3? 對策建議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更多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鄉村要振興,產業必須大發展,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品牌效應,推動優質農產品走綠色無公害發展道路,注意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以搶占新市場、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加大科技投入,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以產業發展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3.1? 科學規劃,突出特色產業發展布局

根據產業和市場發展情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完善全市到鄉鎮的鄉村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鄉村產業發展指導和調控。例如,立足以荔浦市、永??h、陽朔縣、靈川縣、臨桂區為中心的桂林沙糖橘產業帶,以興安縣、資源縣、靈川縣為中心的桂林葡萄產業帶,以永??h、臨桂區、龍勝各族自治縣為中心的桂林羅漢果產業帶等特色資源和優勢產業帶[4],精準選擇產業,構建規模適度的特色產業體系,聚力建設以規?;N養基地為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現代農業發展平臺,突出特色,做強品牌,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3.2? 打造品牌,培植壯大本土特色產業規模

通過打造高品質農產品和知名農產品品牌,實現區域品牌效應,從而通過品牌產品帶動鄉村產業化發展。繼續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建設,加快標準化示范基地和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建設,把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作為發展鄉村產業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統籌推進。加大特色優勢農產品的保護力度,加強桂林桂花茶、灌陽雪梨、恭城月柿、桂林羅漢果、桂林沙糖橘、全州禾花魚等地理標志產品原產地保護。支持做大做強做優名牌產品,依托各地的現有基礎和比較優勢,大力培育縣域特色產業,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推進優勢資源向優勢產業集中,對永福羅漢果、恭城月柿、荔浦沙糖桔等優勢特色產業優先發展、優先扶持,做大做強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提高產業經營水平,提升整體規模效益,培植壯大本土特色產業規模。

3.3? 推動產業化經營,增強新型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能力

加快推進土地流轉,促進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探索建立綜合性農業公共服務組織,加快建立多元主體、多方參與、分工協作的產業協會和產業聯盟。優先保障“三農”資金要素投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積極引導金融資本投向鄉村產業,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解決農業企業融資難題,加大對現代特色鄉村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補貼獎勵與政策傾斜力度,加大鄉村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幫助發展農業優勢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擴大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的數量,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全產業鏈發展,大力發展具有市場潛力和競爭力的農產品深加工重點企業,積極培育各類市場中介組織,發揮其在技術服務、產品銷售方面的作用。集中力量解決產業后端鏈條培育,如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市場營銷、品牌創建等能力建設,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以工業和服務業發展思路推動鄉村產業化經營,從而增強新型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能力。如恭城縣通過實施產業發展提質、富硒柿子加工等全產業鏈項目,進一步做大月柿產業,新發展月柿、甜柿面積 430多公頃,開發出柿葉茶、柿果酒等產品,產品暢銷韓國、俄羅斯等國家。

3.4? 多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借鑒臨桂區“義水中庸”田園綜合體積極探索成立村投公司,以整村資源作價,由政府擔保引入社會融資作為投資本金,村集體入股分紅的模式[5],積極探索“合作經濟”“集體股本”“農旅融合”等多元化發展途徑,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合作經濟,鼓勵村級組織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采取“支部+企業+基地”等形式,開展技術指導、信息傳遞、物資供應、產品加工、市場營銷等服務,增加村集體收入。創新集體股本,鼓勵各村爭取更多的項目和扶持產業發展資金,整合各類項目和資金,建立村集體股本,通過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等市場化的辦法和手段,將村級集體的各類經營性和資源性資產折股量化,參股農民合作社或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參與收益分配,激活資源要素,實現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農旅融合發展,就是要將農業農村休閑旅游、農事體驗、農業科普等休閑、旅游、文化產品與農業種養、農產品加工、銷售融為一體,推動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深度融合[6]。依托桂林山水景觀、鄉村風情、田園風光、民族村寨、花海果林等地方農業、漁業資源、民族村寨與民俗文化,大力開展農耕文明傳承、農事傳統體驗等活動,開發田園觀光、賞花踏青、鮮果采摘、節慶旅游等鄉村旅游產品,形成了城郊景區、周邊村寨、遠郊古村落、特色農業基地等典型鄉村農旅融合發展格局,以農興旅、以旅富農。生態旅游是桂林的一大特色,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桂林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有著巨大的農旅融合發展潛力,因地制宜地以農旅融合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是建設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引領鄉村產業化發展的典型模式。如荔浦沙糖桔休閑園區、龍勝梯田景區、灌陽縣“紅色記憶·梨李飄香”田園綜合體等,以及陽朔縣的漁火節、恭城縣月柿節和桃花節、興安縣的葡萄節、龍勝縣的紅瑤“紅衣節”、資源縣的河燈節等節慶旅游品牌都是農旅融合發展的典型。2019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7],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建設范圍覆蓋的全州、灌陽、興安、資源、龍勝、靈川六縣,紅軍長征沿線迎來紅色旅游大好時機,要精心策劃,認真準備,用好國家政策和資本投入,鼓勵居民參與生產,比如開發“紅+綠+古+農”多元文化旅游景區,把紅色旅游與生態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結合起來,將生態旅游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產業,有效推動鄉村產業從單一種養向二三產業融合方向發展轉變,促使村級集體、村民與資本經濟紅利共享,促進鄉村振興。

3.5? 構建科技服務體系,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構建與鄉村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充實基層農技、畜牧、農經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基層主體為鄉村產業發展服務的功能。制定和完善桂林市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管理、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提高科技人員服務鄉村產業的積極性和效率。發揮鄉村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充分拓展農業科研院所的科技服務功能,圍繞生產、加工、存貯、銷售等關鍵環節,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新品種新技術推廣、育種育苗、田間管理、動植物疫病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服務。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農業生產性服務,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基地建設和訂單方式為農戶提供大田托管、統防統治、烘干儲藏等全程市場化服務。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統籌行業部門、科研院所、企業等技術力量,構建“產、學、研、用”一體的聯合機制,把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推廣運用結合起來,推動問題攻關、技術集成和科技成果轉化[8],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參考文獻:

[1]? 桂林市統計局. 2021年市縣區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EB/OL]. http://tjj.guilin.gov.cn/tjsj/jdsj/202201/t20220129_2220747.html, 2022-01-29.

[2]? 張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桂林山水間唱響新時代“田園牧歌”[N].桂林日報,2022-01-06(01).

[3]? 桂林市委黨校第34期縣處班第2調研組.桂林鄉村產業振興的現狀、問題及發展建議[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21,21(4):37-40.

[4]? 蔣碧娟,周凌輝.桂林市穩步推進農業產業扶貧工作 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9.89%,位居全區前茅[EB/OL]. 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6453773.shtml, 2020-09-26.

[5]? 謝靈忠.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的新載體——桂林市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實踐探索[J].廣西農學報,2020,35(5):1-4.

[6]? 劉俊.積極發展現代特色農業 走廣西特色的農業產業化之路[J].廣西農學報,2020,35(4):1-5.

[7]?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9-12/05/content_5458839.htm, 2019-12-05.

[8]? 孫志剛.加快發展鄉村產業[N].人民日報,2021-02-25(09).

收稿日期:2022-03-22

作者簡介:盧景潤(1978—),男,廣西都安人,本科,農業經濟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經濟研究。E-mail: ljrun@163.com。

猜你喜歡
桂林市鄉村振興現狀
六點一百分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桂林中學
桂林市供水管網在線水力模型的建立與應用初探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珍稀瀕危植物在桂林市市區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