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采薇》“肌質”轉換分析

2022-05-30 11:47李怡凡
文學教育 2022年7期
關鍵詞:需求層次理論采薇構架

李怡凡

內容摘要:《采薇》是魯迅《故事新編》中書寫伯夷與叔齊“采薇”典故的短篇小說。本文結合蘭瑟姆的“構架——肌質理論”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探究魯迅短篇小說《采薇》文本中對“肌質”的轉換及其意義。魯迅通過敘事視角的轉變、人物形象細節建構以及陌生化視角的介入,實現了同一故事構架下新舊“肌質”的變換,使小說《采薇》具有了更加深刻的隱喻意義和更加強烈的藝術張力,呈現出魯迅獨特的批判藝術和生命哲學思考。

關鍵詞:魯迅 《采薇》 “構架——肌質”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

魯迅是中國現當代文學領域的重要作家,從《狂人日記》《阿Q正傳》到《故事新編》,魯迅的小說創作在中國現當代小說藝術形式的創造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魯迅研究在深度、廣度乃至跨學科研究中都趨于成熟。王彬彬等學者主張回到魯迅本身,堅持文學本位挖掘魯迅文本的藝術生成。郜元寶《魯迅小說中的“我”的兩種隱身術》[1]《魯迅小說第一人稱敘述綜論》[2]對魯迅文本中“我”和“我們”敘事人稱的敘事功能以及與魯迅本人的距離等敘事藝術給予關注。祝宇紅《重估<采薇>——魯迅的儒家個人主義批判與現代知識分子問題》[3]、龍永干《<采薇>創作緣起與題材選擇發微及審美意蘊的再理解》[4]從文學與時代背景的關系、文史互證等外部研究角度,關注《采薇》文本的創作動機、主題研究,探究文本的意義傳達功能以及文本背后的文化指向等問題。

魯迅小說的細節充實而具有意味。通過敘事語言、敘事結構與敘事人稱等方面的斧鑿,魯迅的文本成為極具藝術性的獨特文本。這種獨特性使魯迅研究綿延至今仍然充滿生命力。對魯迅作品的文本細讀是對魯迅小說敘事方式的有效挖掘,有利于對于魯迅作品強大藝術價值生成的內在規律的探索,對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理論建設以及中國當代小說創作都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魯迅的文學文本是中西文化結合的結果。魯迅對中西文化的審視體現為深刻的批判和懷疑精神,落實于中西雜糅的文本內容之中,顯現在“油滑”的訴說方式上?!恫赊薄返臄⑹滦问绞囚斞傅呐匈|疑精神與文本形式的高度統一。然而,采薇故事預先存在于中國歷史之中,魯迅的采薇敘事是對歷史中伯夷、叔齊典故的背離,其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之中存在著內在的矛盾性與疏離感。蘭瑟姆的“構架——肌質理論”主張文本是由肌質與架構緊密結合而成的有機整體。魯迅小說《采薇》的文本置換了采薇故事的原有肌質,實現了新肌質與舊架構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著眾多可供挖掘的藝術手法。本文借用蘭瑟姆的“構架——肌質理論”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通過文本細讀與比較分析《采薇》故事與舊有采薇典故的敘事差異,探索其文本的形成過程與藝術手法。其中,文中敘事視角的轉變、深層人性的挖掘和陌生化視角的書寫是促成新舊肌質轉換的關鍵,是《采薇》小說藝術張力生成的重要原因。

一.“構架——肌質”理論及魯迅小說《采薇》文本對歷史文本的改寫

關于伯夷與叔齊故事的歷史書寫,《史記·伯夷列傳》中載: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5]

《史記·伯夷列傳》中“采薇”的故事構架為:不愿為王而出逃到養老堂——扣馬諫武王——天下宗周,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餓死在首陽山”。魯迅的短篇小說《采薇》從伯夷與叔齊出逃到養老院開始書寫,呈現了伯夷與叔齊決定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餓死山中一系列情節,與《史記·伯夷列傳》中的“采薇”故事具有相同的構架。約翰·蘭色姆提出“結構——肌質”理論,認為:“詩的表面上的實體,可以是能用文字表現的任何東西?!盵6]這種表面的實體就是詩的“構架”,而“肌質”指相似文本架構之下具有“復雜異質”特點的細節,[7]文本的構架與肌質緊密結合。魯迅小說《采薇》與歷史中的采薇典故構架相同而肌質不同。以蘭色姆“構架——肌質”理論觀之,完整的故事是構架和肌質不可分割的緊密結合,史記中的采薇故事和魯迅的小說《采薇》都是構架與肌質的有機結合,二者具有相同的構架與不同的肌質。魯迅對《史記》中“采薇”故事肌質進行改寫,使其成為了一個同樣密不可分的新編“采薇”故事。

二.《采薇》“肌質”轉換分析

1.人物形象細節建構對舊有肌質的消解

魯迅不改變歷史賦予伯夷與叔齊的形象,通過對人物形象的細節充實,構成深層形象與表層形象的矛盾與統一。在《采薇》中,伯夷“又老的很怕冷,就整天的坐在沿階上曬太陽”,回避商周國事而關注烙餅的大小,成為一個關注基本生存問題而回避政治問題的人;叔齊則在時局變動之中慌慌忙忙,手足無措。在小說中,二人從不食人間煙火的高逸隱士變成了擔憂柴米油鹽、驚慌膽怯的凡夫俗子。司馬遷為記載“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8]而作以《史記·伯夷列傳》為首的七十列傳,而魯迅則在書寫中淡化了道德高尚感,強化了欲望書寫。在歸隱描寫之中,伯夷和叔齊二人先來到了華山,然而“歸馬于華山之陽”以及華山的強盜使伯夷與叔齊感到害怕,于是二人不得已放棄華山,選擇了不深不高、沒有狼虎強盜并且環境優美的“理想的幽棲之所”首陽山。[9]首陽山的美好環境淡化了隱居的艱苦意味,將伯夷與書齊的隱居從艱苦的抗爭變成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隱居的崇高性也被對美好生活的欲望書寫消解。

《采薇》中存在著對原有的“不食周粟”文本肌質的改變。在定居首陽山當晚,“叔齊取出兩個大飯團,和伯夷吃了一飽”,并且特別說明“從明天起,就要堅守主義,絕不通融了?!盵10]“主義”的出現使主觀愿望變成了客觀要求,暴露出不食周粟在主觀意志上的虛假性,點出“不食周粟”與伯夷與叔齊二人意志的沖突以及二人內心的妥協質素,實現了對“不食周粟”行為意義的顛覆。同時,在“采薇”飽腹的隱居書寫中,魯迅通過“薇菜”的不同食用方法改變了“采薇”原有的艱苦意味。在首陽山隱居生活中,伯夷與叔齊對食物的味道有所選擇——沒有“野果”、“茯苓”,二人吃不下松針做成的又苦又粗的糕,最終才將視角轉向薇菜;對于薇菜,伯夷與叔齊做了“薇湯,薇羹,薇醬,清燉薇,原湯燜薇芽,生曬嫩薇葉......”[11]其突出了伯夷與叔齊對“食”的欲望,是對“不食周粟”而“采薇”這一行為中“食”的顛覆。魯迅將二人隱居生活的描寫重心放在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層面,通過對“食”的欲望書寫,淡化了隱居的精神需求,將伯夷與叔齊二人的人物形象由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變為了追求生存需求滿足的普通人。

《采薇》還對伯夷、叔齊二人的關系進行了改寫。在《史記·伯夷列傳》之中,伯夷、叔齊都不愿意繼承王位而相繼出逃,一起歸于養老堂、扣馬諫言、歸于首陽山乃至一同餓死,展現出兄弟的志同道合。而在魯迅《采薇》之中,伯夷和叔齊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和分歧。二人首先在性格上存在不同。在養老堂時,伯夷選擇回避世事,叔齊則驚于時局;在“扣馬諫言”時,“叔齊卻拖著伯夷直撲上去”[12],呈現出被“拖”者伯夷的養老與妥協心態。在隱居首陽山、伯夷將身份泄露給村民之后,叔齊產生了“父親不肯把位傳給他,可也不能不說很有些眼力”的想法,十分直接地消解了伯夷與叔齊兄弟同心、互相愛護的形象義素,引入生存的孤獨者本相。

2.看客陌生化視角對舊有肌質的消解

《采薇》小說書寫了眾多村民看客,塑造了對伯夷與叔齊采薇隱居、不食周粟事件的陌生化視角,凸顯出小說對采薇故事本身的解構。在《采薇》中,村民得知伯夷與叔齊的故事后,文中寫道:也常有特地上山來看他們的人。有的當他們名人,有的當他們怪物,有的當他們古董。甚至于跟著看怎樣采,圍著看怎樣吃,指手畫腳,問長問短,令人頭昏。[13]在村民的視角中,伯夷與叔齊變成了異樣的存在,甚至有小姐太太認為去看伯夷與叔齊是“上了一個大當”。從而,伯夷與叔齊在看客眼中被娛樂化和消遣化,不再作為圣人,甚至不再作為和村民等同的人而存在,伯夷與叔齊的道德高度被消解。在陌生化視角中,伯夷與叔齊的形象也被異質化?!笆钻柎宓牡谝坏雀呷诵”盵14]認為伯夷與叔齊不懂詩歌,品格“通體都是矛盾”[15],將伯夷、叔齊從道德高位拉回了地面乃至錘入坑中,是對伯夷、叔齊原有形象的顛覆。同時,在小說中,“不食周粟”的詞義被擴大?!锻趿艥h語字典》中將“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中的“粟”解釋為“俸祿”。[16]而小說《采薇》中,阿金姐詰問伯夷、叔齊,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在吃的薇,難道不是我們圣上的嗎!”其中的“粟”的意義已經被擴大而指向了所有可以吃的東西。在以阿金姐為代表的村民視角下,伯夷、叔齊的“不食周粟”是矛盾的,這一矛盾又成為二人死亡結局荒誕感的核心?!恫赊薄分?,在伯夷與叔齊死后,村里人沒有人能寫字,小丙君也不肯為他們寫墓碑,認為二人既不是孝子,也不是良民。伯夷與叔齊的死是被樵夫發現的,人們對其死議論紛紛,后來從丫頭阿金姐那里得知“這之前的十多天,她曾經上山去奚落了他們幾句”[17],而伯夷與叔齊是“傻瓜”,伯夷與叔齊絕食是“脾氣大”、“生氣”、“撒賴”,其死是生氣撒賴的傻瓜行為。在村民的視角下,伯夷與叔齊的死是荒謬而無意義的,與《史記·伯夷列傳》為首書寫的伯夷與叔齊之死的孤傲與偉大形象形成對比。

從而,《采薇》通過對伯夷、叔齊人物深層形象的細節充實和村民陌生化視角的創造,通過細節和邏輯層面的斧鑿,實現了對舊有形象和重要事件的消解。

3.消解后的重建:潛在作者身份轉換

框架是呈現出的基本事件,新舊肌質則是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敘事。魯迅的小說《采薇》在消解舊有肌質時,故事的潛在敘述聲音也發生變化。在舊肌質中,《史記》以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眼光關照伯夷與叔齊的高風亮節并予以精神寄托;在小說《采薇》中,魯迅以大眾視角與油滑筆調,將欣賞寄托之志向變為消遣賞玩之心態,將英雄的故事轉換成了英雄被吃的故事。魯迅在小說《采薇》中保持著一貫的質疑與批判精神。對伯夷與叔齊,魯迅是既同情又懷疑的。錢理群先生指出,“生命”在魯迅思想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分量與地位”[18],“是魯迅的一個基本概念”[19]。伯夷、叔齊行為的反抗意義不代表著魯迅對其具有肯定的態度,“油滑”敘事手法體現著敘事視角中的矛盾與質疑。故事的敘述者以充滿著懷疑的眼光審視“采薇”,以大眾賞玩的心態,通過油滑的手法將這些復雜視角雜糅在一起,營造出對舊事件、舊觀念的新視角。

三.《采薇》新“肌質”書寫的內在脈絡及其意義

《采薇》的表層結構展示著伯夷與叔齊的掙扎與死亡,深層結構則承載著二人身份認同的逐漸消解。其身份認同主要包括自我身份認同和社會身份認同。隱居養老堂時,伯夷、叔齊的身份是互相謙讓王位的清高之士,在二人的自我認同上,叔齊提醒伯夷他們不是“為了養老而養老,”他們有自己的道德文化土壤,即仁義禮智、興觀群怨的儒家文化觀。在周王朝統一天下之后,叔齊拉著伯夷諫言周王之事,顯示出此時伯夷與叔齊的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仍處于較為和諧的狀態。在自我認同上,伯夷、叔齊總體仍信賴自己的儒家文化規則,所以才會不顧一切沖上去討伐周王的“不仁”、“不孝”。在社會認同上,姜太公阻止了要砍殺伯夷與叔齊的武將,稱他們是“義士”,伯夷與叔齊的社會認同就通過極有影響的姜太公之口得以確認。此時的人民對伯夷、叔齊也是贊嘆的,體現出此時伯夷、叔齊具有良好的社會認同。

在首陽山的社會結構之中,伯夷與叔齊的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被嚴重的消解,在首陽村民的眼中,伯夷與叔齊成為被賞玩、被取樂的他者。伯夷與叔齊“不食周粟”的行為在小丙君和阿金姐看來是荒誕矛盾的,阿金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在吃的薇,難道不是我們圣上的嗎?”[20]一句話,則是對伯夷與叔齊的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的徹底消解。在此之前,伯夷與叔齊雖然落魄,但是還是以“不食周粟”的隱士身份支撐著心中的自我認同,具有心理層面的立身之處。憑借著“周粟”與“薇菜”的區別,伯夷與叔齊構造出道德理想與生存現實之間的緩沖地帶。阿金姐所說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則徹底地劃清了理想與現實的界限,使二人不得不在生存與理想之間做出抉擇,消解了他們最后守護理想且能夠賴以生存的模糊地帶。

四.生存需求取代道德追求

中國古代文學具有將歷史神話化的傾向,而魯迅在《采薇》中則將已經神話化的伯夷與叔齊人性化和戲謔化,貫穿其中的是魯迅的生存哲學?!恫赊薄分型怀龀尸F著伯夷與叔齊形象中的生存需求義素。當叔齊聽到養老堂的人說周王斬殺紂王的頭之后,“叔齊吃了一驚”,斬頭事件引起了叔齊對死的恐懼,推動叔齊做出隱居的決定,使隱居首陽山的主要動機由道德動機轉變為生存動機。隱居之后,二人無法忍受松針餅的苦澀而選擇吃薇菜,消解了“采薇”行為的苦難意味。又苦又澀的松針糕襯托出薇菜在物質追求上的優越性,“采薇”動機由高尚品德的追求變成了食欲的滿足,其反應的也是一種生存動機和生存需求。因此,伯夷、叔齊二人對生存的需求是《采薇》故事發展的深層推動力。首先,出于生存動機,二人寄居養老堂;其次,為了更穩定的生存環境,二人轉向首陽山;最后,為了更好地滿足飲食需求,二人吃薇菜而不吃松針餅。魯迅對新肌質的書寫從始至終都在突出人的生存需求。最終,伯夷、叔齊的死則指向人的生存現實困境,生與死的二元對立構成了文章的深層隱喻意義。

五.隱喻: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以及人性的困境

《采薇》小說中,伯夷與叔齊因為周朝的不仁義而“不食周粟”,與周王朝形成對抗關系,這種對抗關系體現出伯夷與叔齊的道德意志與其所面臨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沖突。這種道德意志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也指向普遍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對峙。伯夷與叔齊的故事中存在著“出走”的故事結構。伯夷與叔齊拒絕王位出逃是他們的第一次出走;歸入養老堂之后,面對時局動蕩和文化沖突,伯夷與叔齊離開養老堂進入首陽山,這是二人的第二次出走;在首陽山開始“采薇”生活后,因為阿金姐為代表的村民的指責,二人放棄薇菜,絕食而死。伯夷與叔齊不斷出走的過程是二人生存資源被不斷壓榨以致最后無路可走的過程,也是二人的理想在現實面前逐漸被擠壓乃至消失的過程。在首陽山的看與被看結構里,伯夷與叔齊的邊緣處境,也是理想在現實之中的邊緣處境。伯夷、叔齊二人與外界的矛盾集中于不食周粟,而不食周粟是根本的生存問題,意味著生存與死亡的抉擇問題——是接受“周粟”,舍棄心中的道義而走向生,還是“不食周粟”守住仁義而走向死亡,其中具有無法調節的取舍矛盾。

小說《采薇》通過顛覆伯夷與叔齊的舊有形象,使二人的行為與在歷史中固化的形象產生錯位,營造出“陌生化”的敘事效果。小說重新審視了伯夷與叔齊等“采薇”者的生存狀況,揭露出現實中人必須謀求生存的首要問題,打破了對于理想的完美幻想,賦予了“采薇”以現代文化意義,訴說著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認知矛盾以及靈與肉之間的永恒矛盾。

魯迅的小說《采薇》通過敘述視角的陌生化、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對“采薇”典故進行了解構與重構,實現了文本“肌質”的內在轉換,消解了伯夷、叔齊身份認同,引起對伯夷與叔齊斗爭意義的重新思考。同時,《采薇》新“肌質”的書寫關注著人的生存問題,使伯夷與叔齊的故事具有了“理想與現實”斗爭的意味,呈現出理想與基本生存問題的矛盾沖突?!恫赊薄吩谶壿嬌铣尸F了伯夷和叔齊存在的顛覆、存在的邊緣化、存在的無意義以及最終導向死亡的必然結局,情節具有內在的聯系?!半[喻給作品增加了豐富的物體細節,即肌質?!盵21]而《采薇》文本正是通過對現實、理想與人性的深層隱喻,完成了新肌質的創造以及與舊構架的緊密結合。新舊“肌質”轉換這一藝術結構本身也增強了《采薇》文本的多重意義空間、批判性意味。

《采薇》消磨了時空距離,消磨了理想與世俗的距離,將被認定為“真實”的歷史認知落實到了“真實”的現實生活中,而“真實”與“真實”的碰撞則產生了強大的心靈沖擊力與藝術效果。魯迅對伯夷與叔齊故事的陌生化書寫暗含著對人生存困境的思考和對生存與理想關系的探尋,呈現出精神需求面前無法逃避的基本生存需求問題,展現出形而下生存意識與形而上道德理想的沖突。魯迅的作品既具有極其強烈的批判意味和時代性,又具有深遠的哲學思維和對人性的透視,這也正是魯迅持久藝術魅力的核心所在。

參考文獻

[1]郜元寶.魯迅小說中“我”的兩種隱身術[J].上海魯迅研究,2021(02):49-57.

[2]郜元寶.魯迅小說第一人稱敘述綜論(一)[J].小說評論,2022(01):18-22.

[3]祝宇紅.重估《采薇》——魯迅的儒家個人主義批判與現代知識分子問題[J].文藝爭鳴,2021(11):55-65.

[4]龍永干.《采薇》創作緣起與題材選擇發微及審美意蘊的再理解[J].魯迅研究月刊,2018(11):21-29.DOI:10.15945/j.cnki.cn11-2722/i.2018.11.004.

[5]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

[6]司馬遷著 張大可注釋.史記全本新注:全五冊[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1.

[7]趙毅衡.“新批評”文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8][美]約翰·瑟蘭姆著 王臘寶,張哲譯.新批評[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12.

[9]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10]錢理群著,魯迅作品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9.

[11]亞伯拉罕·馬斯洛著 許金生譯.動機與人格[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07.

注 釋

[1]郜元寶.魯迅小說中“我”的兩種隱身術[J].上海魯迅研究,2021(02):49-57.

[2]郜元寶.魯迅小說第一人稱敘述綜論(一)[J].小說評論,2022(01):18-22.

[3]祝宇紅.重估《采薇》——魯迅的儒家個人主義批判與現代知識分子問題[J].文藝爭鳴,2021(11):55-65.

[4]龍永干.《采薇》創作緣起與題材選擇發微及審美意蘊的再理解[J].魯迅研究月刊,2018(11):21-29.DOI:10.15945/j.cnki.cn11-2722/i.2018.11.004.

[5]司馬遷著,張大可注釋史記全本新注:全五冊[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1,第1354-1355頁。

[6]趙毅衡.“新批評”文集[M].百花文藝出版社:天津,2001

[7][美]約翰·瑟蘭姆著,王臘寶,張哲譯.新批評[M].鳳凰出版社:南京,2006.12

[8]司馬遷著,張大可注釋.史記全本新注:全五冊[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1,第1353頁.

[9]魯迅.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第419頁.

[10]魯迅.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第419頁.

[11]魯迅.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第420頁.

[12]魯迅.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第411頁.

[13]魯迅.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第423頁.

[14]魯迅.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第423頁.

[15]魯迅.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第423頁.

[16]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0,第902頁.

[17]魯迅.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第426頁.

[18]錢理群.魯迅作品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9,第4頁.

[19]錢理群.魯迅作品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9,第5頁.

[20]魯迅.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第424頁.

[21][美]約翰·瑟蘭姆著,王臘寶,張哲譯.新批評[M].鳳凰出版社:南京,2006.12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猜你喜歡
需求層次理論采薇構架
建筑安裝造價控制核心要點構架
急診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探索構架
采薇采薇 下
采薇采薇 中
采薇采薇 上
高可靠全平臺ICT超融合云構架的設計與實現
略論意象間的主體構架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談中職生實現真正學習的路徑
基于激勵理論的組織薪酬方案設計的思考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解讀海子的詩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