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著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康莊大道奮勇前進

2022-05-30 10:48易煉紅
江西畫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贛州贛南蘇區

贛南蘇區走上了振興發展的康莊大道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毛澤東同志的詩詞,將人們帶回到那段風雷激蕩的烽火歲月。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踏上轉戰贛南的艱難行程。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跨越時空、永不過時的蘇區精神。贛南蘇區人民為革命拋家舍業、浴血奮戰。據統計,當年贛南240萬人口中,支前參戰人員60萬余人,擴紅參軍人數33萬余人;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的8.6萬余人中,贛南籍紅軍多達5萬余人。這片浴血榮光的紅土地,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寄托著老區、蘇區人民對黨的無比信賴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期待。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贛南蘇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由于資源稟賦、交通條件、產業結構等因素,經濟發展曾遠落后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贛州市的貧困發生率高達26.71%,18個縣(市、區)中有11個國家級貧困縣,貧困村數量達到1023個。贛南蘇區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貢獻,特殊的困難,需要得到國家特殊的支持。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實施,贛南大地開啟了振興發展的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江西考察調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江西發展把脈定向、擘畫藍圖,親自謀劃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戰略。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著力推動老區特別是原中央蘇區加快發展,決不能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并強調“這是我們黨的歷史責任”。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考察調研,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定要讓為人民共和國誕生作出重要貢獻的革命老區發展得更好”。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江西考察調研,肯定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叮囑“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蘇區的老百姓們”,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范”。

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十年來,黨和國家一條條特殊支持的幫扶措施、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重大項目、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援助資金,給予贛南蘇區前所未有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大力推進贛南蘇區實現振興發展。

贛南蘇區各領域全方位發生美麗蝶變

十年來,江西始終以感恩奮進、銳意進取的昂揚斗志埋頭苦干,推動贛南蘇區舊貌換新顏。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同步小康千年夢圓。

摘掉了“窮帽”。習近平總書記“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的殷殷囑托,堅定了江西治窮決心和脫貧信心。十年來,江西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2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23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徹底擺脫了區域性整體貧困。

補還了“欠賬”。住房難、喝水難、用電難、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是贛南蘇區長期存在的民生痛點。江西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十年來共改造農村危舊房105萬戶,解決農村安全飲水1348萬人,新改建電力線路12.6萬公里,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6.3萬公里,改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9125所、面積719萬平方米。

縮小了“差距”。贛南蘇區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扭轉了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趨勢。2021年,贛州、吉安、撫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分別比2011年提高11、9、7個百分點。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趕超跨越態勢彰顯。

經濟總量實現倍增。十年來,贛南蘇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追趕跨越勢頭日益強勁。2021年贛州、吉安、撫州三市地區生產總值分別是2011年的2.7、2.7、2.5倍;贛南蘇區范圍的所有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全部實現十年翻番;贛州躋身全國百強城市、列第65位,較2011年前移43位。

特色產業異軍突起。加快培育贛南蘇區特色優勢產業集群,贛州南康現代家居產業從百億“草根經濟”躍升為2500億元的產業集群,稀土鎢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獲批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吉安電子信息產業營收達到1900億元,約占全省三分之一;撫州新增3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總量達到7個。

創新驅動強勁有力。牢牢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等“國字號”重大科創平臺落戶贛南,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的設立填補江西無國家級大院大所的空白,贛南師范大學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臍橙工程技術研究和推廣的國家級平臺,一批當地企業依靠創新躋身行業龍頭企業。

開放融合步伐加快,動力活力競相迸發。

大力倡導解放思想。破除陳舊觀念和思維定勢,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向經濟特區學習取經,成為贛南蘇區響亮標識,這既是思維轉變的生動寫照,也是吸引一大批知名企業前來投資的重要原因。

“內陸洼地”變“開放高地”。贛南蘇區4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6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先后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開放發展主陣地越建越強。2021年,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主營業務收入1160億元,居國家級開發區第52位;贛州綜合保稅區實現外貿進出口120.28億元,邁上百億元臺階,是2020年外貿進出口總量的3.8倍;贛州國際陸港開行班列突破6000列,覆蓋中亞5國及歐洲20多個國家。

“區位優勢”變“發展勝勢”。贛州是江西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前沿,也是大灣區聯動內陸發展的直接腹地。近年來,江西著力將贛州打造為對接融入大灣區的橋頭堡,出臺全面對接融入大灣區、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等專項行動方案,推出450項“免申即享”或“即申即享”惠企政策,實現90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努力促進與大灣區規劃無縫銜接、政策同頻共振、規則全面接軌。

基礎設施全面提速,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交通能源保障增強。按照合理布局、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實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2021年12月10日,贛深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將贛州至深圳的最快旅行時間由5小時32分壓縮至1小時49分,助力“蘇區+灣區”雙區聯動發展;贛州黃金機場升格為國際空港,吉安井岡山機場改擴建完成,“空中橋梁”愈加便捷;建成撫州電廠一期、贛州西500千伏、樟吉贛成品油管道、峽江水利樞紐等一批能源水利項目,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加快推進贛南蘇區新型城鎮化進程,贛州、吉安、撫州城鎮化率分別從2011年的39.34%、39.62%、38.82%提高到2021年的56.35%、53.41%、57.96%。城市道路、綠化、污水和垃圾處理等設施更加完善,贛州、吉安、撫州均獲評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贛州、吉安躋身全國文明城市。

美麗鄉村萬象更新。扎實推進贛南蘇區新農村建設,加快補上農村道路、飲水、供電、環保、通信、教育、衛生等短板,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有效遏制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贛南蘇區農村既增了“顏值”,又提了“氣質”,處處是“氣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生動場景。

生態屏障更加筑牢,綠色發展前景廣闊。

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v深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森林覆蓋率保持全國前列,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江南綠洲”“天然氧吧”美名遠揚。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治理廢棄稀土礦山92.78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6114平方公里,寸草不生的“光頭山”變成果香醉人的“花果山”,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區變成生態產業園、科普體驗園、休閑觀光園。

綠色轉型發展步伐加快。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6個、綠色工廠25個,創建省級綠色園區16個、綠色工廠45個,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贛州成為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贛州、吉安、撫州三市均獲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石城、廣昌、吉安縣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生態價值實現渠道拓寬。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扎實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積極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深入推進贛江流域、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試點,水質有保障、百姓受了益。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建設大余縣丫山、安遠縣三百山等生態旅游景區,一大批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蘇區作風賡續傳承,黨心民心高度凝聚。

紅土圣地“底色”更亮。中央蘇區歷史博物館投入使用,一大批革命遺址、偉人舊居、紅軍標語得到有效保護;精心編創紅色文藝,創作《一個人的長征》《八子參軍》等一批紅色文藝精品;探索創新紅色教育載體和形式,涌現了黃柏鄉、小布鎮、藤田鎮等一大批富有特色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注重從紅軍和英模后代中培養干部、黨員、致富帶頭人。

“血肉聯系”愈加緊密?!疤K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边@首至今傳唱的山歌,映射著蘇區干部一脈相承的好作風,也不斷激勵著贛南蘇區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與群眾心連心、同心干,促進黨組織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從而帶領人民群眾奮戰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急難險重任務。

敬黨愛黨熱忱深厚。干部群眾發自內心感恩奮進,紛紛把“永遠跟黨走”寫在春聯上、刻在門楣上,修建“銘恩亭”“感恩樓”“報恩橋”,表達“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心聲。

奮力譜寫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新篇章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關懷下,2021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同年4月,印發《新時代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工作方案》;2022年3月,批復同意建設贛州、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新時代新征程上,這片紅土地將擔負起“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樣板”的重任。

提高政治能力,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贛南蘇區的振興發展,最根本原因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奮進新征程,要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加堅定自覺地在思想上高度信賴核心、感情上衷心愛戴核心、政治上堅決維護核心、組織上自覺服從核心、行動上始終緊跟核心;堅持強化理論武裝,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學深悟透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切實以理論上的清醒確保政治上的堅定;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細化實化為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具體舉措,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要求,奮力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贛南蘇區落地見效。

堅持人民至上,讓贛南蘇區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當年,中央紅軍夜渡于都河時,為了架設浮橋,于都人民拆下了自家的門板、床板,一位老大爺還把自己的壽材也送到了架橋現場。聽到此事,周恩來同志感慨地說:“于都人民真好,蘇區人民真親!”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我們的事業就能一往無前。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贛南蘇區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奮進新征程,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永不脫離群眾,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加快創新發展,讓贛南蘇區發展動力更加充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近年來,江西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成為推動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最大增量”。奮進新征程,要把創新驅動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以提升科技創新驅動力為主線,以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為重點,以改革科技體制機制為動力,協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五鏈融合”,努力構建一流創新高地、一流創新平臺、一流創新主體、一流創新人才、一流創新生態,為書寫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精彩華章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傳承紅色基因,讓贛南蘇區底色更加鮮艷。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的紅色基因,彰顯了黨的根本宗旨、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蘊藏著我們“從哪里來”的密碼,更標定我們“走向何方”的路標。在贛南蘇區,每一個革命事件、每一位人民英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進行紅色教育的鮮活教科書,都蘊含著激勵我們堅毅前行的強大動力。奮進新征程,要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注重從黨的光輝歷程、重大成就、歷史經驗中,深入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引導黨員干部讀出貫穿其中的“理”“信”“德”“行”,加深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認識;大力弘揚包括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在內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充分發揮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紅色基因庫的教育功能,激勵黨員干部永葆政治本色、堅守精神家園;向先輩先烈先進學習,重溫老一輩革命家和英烈的家國情懷,深化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宣傳活動,更好引領黨員干部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

(本文作者易煉紅為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猜你喜歡
贛州贛南蘇區
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簡介
贛州城市中央公園
紅星照耀下的湘鄂贛蘇區
蘇區人家
蘇區創業致富人
贛州就業扶貧“251”模式成榜樣
贛南臍橙整形修剪技術
贛南早臍橙在幾種中間砧木上高接換種的表現
贛州港開通兩趟中歐班列
永遠的歌謠(贛南采茶歌舞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