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傳統出版社數字出版發展路徑

2022-05-30 02:48杜琳琳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2年31期
關鍵詞:傳統出版數字出版融合發展

摘要:在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傳統出版行業的挑戰和機遇并存。為了迎接機遇、戰勝挑戰,傳統出版社對于數字出版應當深化認識、系統謀劃,堅持數字化戰略,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引領作用,有效整合各種資源要素,謀劃實施具有牽引力的數字出版項目、具有競爭力的數字出版產品、具有吸引力的數字出版營銷,創新出版業態、傳播方式和運營模式,推進出版深度融合發展,壯大傳統出版發展新引擎,在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創造新業績。

關鍵詞:傳統出版;數字出版;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TP37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31-0093-03

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存儲等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傳統出版行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從挑戰上看,無論是讀者的接受模式,還是出版行業的經營模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數字時代文化生活日益移動化智能化個性化,文化消費升級不斷加速,讀者等受眾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快速增長。一批新型數字出版企業在吸引受眾、內容處理、形式創新、傳播模式等方面,相比傳統出版社具有較大優勢,在出版市場的份額逐步擴大。從機遇上看,原國家新聞出版署出臺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將產業數字化水平邁上新臺階作為“十四五”時期末的主要目標,并提出壯大數字出版產業、著力推出一批數字出版精品、大力發展數字出版新業態、做大做強新型數字出版企業、健全完善數字出版科技創新體系等發展路徑[1]。同時,傳統出版社成立時間長、內容資源多、作者聯系廣、組織架構成熟,具備發展數字出版的諸多有利條件。

傳統出版社應當把握機遇、戰勝挑戰,主動適應數字出版趨勢,積極向數字出版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本文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為代表,分析闡述其數字出版發展路徑,以期對于傳統出版社融合發展、數字出版等工作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示。

1 數字出版的認識理解

目前,無論學界還是業界,對于數字出版的定義和理解有很多。狹義上,有觀點認為,數字出版是指利用二進制數字技術編輯加工出版內容,通過網絡等傳播的一種新型傳播形式[2]。 也有觀點認為,數字出版是指采用數字信號技術將相關的信息內容進行編輯、復制和傳播,需用計算機或相應的閱讀設備進行閱讀的新興出版行為[3]。這些觀點是從內容和形式關系上的一種認識,將數字出版理解為技術革新,通過對內容資源的技術化處理,實現多元化傳播目的。對于傳統出版社來說,合理利用數字出版技術可以有利于去庫存、降低印制成本、獲得更多讀者。

如果僅僅從狹義上理解數字出版,甚至單純地從外在表現形式、技術手段、閱讀設備、傳播載體等視角定義數字出版,可能會與網絡出版、移動出版、電子出版等相關概念混淆起來。其實,早在2010年新聞出版總署已經出臺了《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數字出版進行定義,并指出目前數字出版產品形態主要包括電子圖書、數字報紙、數字期刊、網絡原創文學、網絡教育出版物、網絡地圖、數字音樂、網絡動漫、網絡游戲、數據庫出版物、手機出版物(彩信、彩鈴、手機報紙、手機期刊、手機小說、手機游戲)等[4]。 從這個官方文件對于數字出版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描述上,可以認為數字出版的概念范疇是包括網絡出版、電子出版等。

所以數字出版的產品形式、傳播途徑等是多元化的,隨著信息通信等科技的不斷革新,還會出現更多形態的數字出版?;谄涮卣鞯纳钊肜斫?,才能更好把握和運用數字出版。廣義上,數字出版具有數字化、現代性、開放性和互動性四個方面的顯著特征,如數字技術深層次融合、數字化編輯加工、數字化復制、數字化營銷,理念、制度的現代性,產品、技術的開放性,內容數據、用戶數據、交互數據的互動性等[5]。 通過對數字出版特征的闡述,可以從理念、制度、技術等多角度認識和了解數字出版,可以更加廣泛、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數字出版。對于傳統出版社來說,亟須轉變發展理念,以數字化推進內容創新、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出版全產業鏈條,催生傳統出版與數字業務相融合的新型出版業態,打造數字出版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

2 數字出版的路徑分析

2021年10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2020—2021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逆勢上揚,全年產業整體收入達11781.67億元,比上年增加19.23%。傳統出版社作為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字出版方面上經過多年的探索嘗試,逐步找到了一些發展路徑,既緊緊契合數字出版的發展方向,又充分挖掘傳統出版社的出版資源,為傳統出版社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力、新引擎。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是一家以“傳播科技創新成果,普及科學知識理念”為定位的出版機構,“十三五”以來持續推進傳統出版的數字化融合。2017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化轉型升級技術裝備配置優化項目”,先后建成“時代健康數字服務平臺”“安徽省養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不斷嘗試深度開發出版資源,加快紙本出版的數字化延展。2019年自主建設并運營的“樂齡聽書”音視頻平臺,逐步形成“以品牌項目為抓手,發展出版新業態,培育企業新動能”的數字出版發展模式。

2.1 以品牌為牽引,打造更優的數字出版項目

傳統出版社擁有優質的數字內容資源、書刊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高水平的作者資源,要善于整合各類出版資源,利用自身出版品牌和優勢,在垂直細分領域深耕細作、集中投入,開發一批具有較強牽引力、帶動力、影響力的平臺型數字出版項目,實現“出版+”融合發展。

安徽科技出版社依托自身豐富的醫療健康等出版資源,秉持服務老年人群“健康生活、休閑娛樂”的出版定位,堅持“整合中運營、運營中整合”的運營策略,2019年11月上線“樂齡聽書”項目,打造出版社自主開發運營的國內首款專門為老年人提供音視頻內容服務的數字出版平臺型產品。作為安徽省文化強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基地的重點扶持項目,先后被中國出版協會評選為“數字渠道創新應用”和“出版融合創新優秀案例暨出版智庫優秀推廣案例”。目前下載用戶數25萬,注冊用戶數12萬,月活平均數1.5萬。

內容建設方面,堅持“精品內容”導向,通過版權購買、自主策劃、聯合制作等方式策劃和錄制有聲書、有聲刊、有聲節目及視頻節目,建成“強叔(戴光強)說健康”“費氏中醫推拿”“醫聲碼”等精品欄目,上線音視頻內容超過8000小時。部分節目在懶人聽書、喜馬拉雅等平臺總播放量達千萬次?!缎滦凸跔畈《疽咔榧w場所防控100問》有聲書登上喜馬拉雅巔峰榜No1,在學習強國等平臺收聽總量超過200萬次。運營推廣方面,堅持“線上+線下”融合,建立“樂齡聽書”新媒體矩陣,開通“樂齡聽書”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體賬號,在居民社區閱讀空間推出有聲書架,開展線下推廣活動。產品研發方面,堅持用戶體驗第一,將用戶體驗視為產品研發的重中之重,追求簡便、快捷、適合目標用戶的體驗感,穩步推進版本更新迭代,及時修復bug,優化功能和UI,增加2.0版本的視頻播放、UGC等功能。目前取得軟件著作權2項,提交專利申請1項、商標申請5項。

與此同時,安徽科技出版社啟動醫學古籍數字出版項目,探索古籍資源數字化開發利用,推出“新安醫學傳承與研究精品數據庫工程”,努力建立系統、科學和立體復合型新安醫學知識體系的數據庫(電子圖書館),為新安醫學的研究、傳承、發展、大眾普及和“走出去”提供數字資源層面的知識服務平臺支撐。2021年,該數字出版項目正式立項,建設期為3年,計劃完成數據庫(電子圖書館)的基本建設和功能實現,收錄新安醫籍約4000萬字、150~200種、近千卷內容。

2.2 以受眾為中心,提供更多的數字出版產品

傳統出版社要堅持以受眾為中心,深入分析廣大受眾的核心需求,著眼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精準匹配受眾需求和應用場景,充分利用計算機、手機、電子閱讀器等終端提供服務,不斷對出版內容資源進行有效加工、提煉、組合,在出版產品內容生產、形態打造、價值塑造上持續用力,推出更多優質的數字出版新產品。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發現,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9.7%,報紙閱讀率為24.6%,期刊閱讀率為18.4%,均遠遠低于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的接觸率79.6%[6]。

安徽科技出版社圍繞目標受眾需求,發揮好醫學健康和大眾科普類圖書、期刊資源優勢,在紙本書刊開發的基礎上,力爭實現一種資源多次開發、一次開發多渠道分發。一是推進期刊紙聲互動,《保健與生活》是安徽科技出版社社辦中國百強報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2020年實現紙刊同步有聲化,目前單期最高播放量3.3余萬次,迅速提升期刊傳播力。二是推進科普讀物數字化,2021年“我的世界系列”圖書上線8個語音專輯、867集,累計播放量近4000萬次,實現凈收益60萬元;一批AR數字圖書產品登陸夢想人4D書城App,內置入駐海信、TCL等智能電視的閱讀平臺,進駐移動咪咕、閱文等線上平臺。三是推進教輔圖書數字化,采用“圖書+二維碼”形式,打造“教材原聲學習+同步聽力練習”模式,提高數字化語音資源品質,提升“英語聽力”教輔圖書用戶體驗。四是推進小學階段課后服務課程研發,把青少年科普出版和課程研發深度融合,利用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和作者資源,開發更多特色的融媒體產品。目前重點開發了美麗合肥、未來世界、立起來的科普閱讀、科學實驗也瘋狂等課程。

2.3 以服務為手段,實現更強的數字出版營銷

傳統出版社發展數字出版,還需在營銷策略和盈利模式上有所突破,既善于利用現有數字經濟平臺,與數字出版企業加強合作,又敢于搭建自身平臺,建立適合本單位出版產品的數字營銷渠道,將服務、宣傳、推廣、營銷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吸引受眾、服務讀者、開拓市場。

安徽科技出版社升級改建微信公眾號矩陣,形成出版社公眾號、“樂齡聽書”公眾號和《保健與生活》公眾號的“一主兩翼”布局,強化對垂直用戶的聚集和服務。加速線上產品推廣專業化立體化,率先布局短視頻及新媒體直播渠道,在B站、微博、小紅書等線上平臺持續營銷發力,與“虎媽潘潘”“芮娜是個二姑娘”“蘇小懶”等20余位自媒體達人長期合作,對《美國國家地理·科學大百科》《我們的二十四節氣》《會說話的觸摸發聲書系列》等10余本新書進行宣傳;自行直播每月不少于30場,與最強大腦盧菲菲、吉杰、葉一茜等大V合作帶貨,單場在線人數超過200萬;與天貓、京東、當當等大型線上銷售平臺加強合作,建立運營好出版社專營旗艦店,實現出版物全品種上架。

3 結束語

近年來,在數字環境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消費群體不斷壯大,閱讀習慣發生明顯變化;以5G、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加速變革,科技改變生活成為常態。這些因素有效推動了數字出版產業持續逆市上揚、快速發展。在數字出版產業的迅猛發展中,傳統出版社絕不是旁觀者、局外人,而是重要創新主體、市場主體。

面對數字出版的前期投入成本較高,運營盈利模式不夠成熟,相關技術標準還未統一,專業運營人才較為短缺等問題,傳統出版社應該立足主業、突出特色,找準定位、守正創新,積極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發展的新形勢、新環境和新需求,主動加強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出版業務中的應用,努力滿足數字環境下消費升級需求,堅持出版內容的數字化創新,推出一批數字出版精品,堅持出版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更多數字出版新業態,堅持出版企業的數字化戰略,爭創出版融合旗艦單位、特色單位,努力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數字出版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EB/OL].(2021-12-28)[2022-05-20].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2953.shtml.

[2] 湯楓.數字出版時代下圖書產業的創新之路[J].新聞文化建設,2021(7):45-46.

[3] 苗守艷.基于語義學視角對“數字出版”的再認識[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9(4):50-56.

[4] 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2010-08-16)[2022-05-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778072.htm.

[5] 張新新,陳奎蓮.數字出版特征理論研究與思考[J].中國出版,2021(2):8-14.

[6] 國家新聞出版署.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發現[EB/OL].[2022-05-09].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80/103913.shtml.

【通聯編輯:唐一東】

收稿日期:2022-06-20

作者簡介:杜琳琳,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編務室副主任,北京印刷學院傳播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出版產業。

猜你喜歡
傳統出版數字出版融合發展
“互聯網+出版”的融合發展路徑探討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淺談新媒體在美術類圖書出版中的應用
做一個全民閱讀時代的“悅”讀人
國際圖書出版市場現狀及趨勢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