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漠(戈壁)人員搜救研究

2022-05-30 10:48王承雷
消防界 2022年13期
關鍵詞:失蹤戈壁沙漠

王承雷

摘要:新疆巴州有著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和戈壁,每年都吸引著大量游客、探險越野愛好者,失蹤失聯情況也在逐年增加。文章在分析沙漠(戈壁)環境救援特點和難點的基礎上,圍繞主要戰法、行動組織、風險應對等方面研究探討了沙漠(戈壁)人員搜救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沙漠;戈壁;失蹤;人員搜救

支隊管護區緊鄰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維吾爾語意“進去出不來的地方”,又被稱為“死亡之?!?。隨著沙漠旅游、戶外探險項目日益火熱,隊伍近年來遂行失蹤失聯人員搜救任務次數也顯著增加。

一、沙漠(戈壁)人員搜救典型案例

(一)被動報警,信息缺乏

2010年6月,解放軍某部在邊境線大漠內巡邏時遭遇沙塵暴,一名戰士在大漠中失聯,部隊立即投入大量人力展開搜救。經過三天艱苦搜尋最終發現該戰士位置,但不幸的是該戰士已沒有生命體征。

(二)主動報警,信息完整

2020年7月11日,庫爾勒市焉耆縣霍臘山景區有7名“驢友”失聯,當地救援力量搜尋一夜未果。12日10時05分,巴州森林消防支隊接到應急管理局商請,出動支隊前指和庫爾勒大隊20人前往救援。12時20分,救援人員沿失聯人員行進路線展開救援行動。13時43分,與失聯人員取得聯系并獲得位置信息。15時35分,成功接近受困人員。18時,成功將受困人員送至聯指集結地,7人全部脫險。

二、沙漠(戈壁)人員搜救的險點難點

(一)嚴酷生存條件,搜救時限緊迫

一是嚴苛的氣象情況。塔克拉瑪干沙漠夏季最高溫度達67.2℃,沙面溫度70~80℃,冬季最低溫度-20℃以下。夏季晝夜溫差變化最為劇烈,可達40℃以上,一般最高峰出現在13時,最低值出現在6時,急劇的氣溫變化易造成人員中暑以及凍傷兩種極端情況。同時,高氣溫、高日照和低濕度的沙漠環境會加快人體失水速度。二是危險的地理環境。塔克拉瑪干沙漠年平均發生沙塵暴天氣50余次,春季尤為高發,當特強沙塵暴來襲時最大風速可達十級,能見度不足5m,隨狂風移動的沙丘可將人直接掩埋。風平浪靜時,沙漠中還潛藏著流沙、沙蛇、蝎子等看不見的危險,腹地一望無際的銀沙反射的強烈紫外線易引發“雪盲癥”。三是貧瘠的生存條件。塔克拉瑪干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mm,腹地幾乎沒有天然水源。通過查閱資料,在沙漠陰涼處休息的成年男性每天至少要喝3.7L水,同樣條件下的成年女性至少要喝2.2L水。當氣溫超過40℃時,斷水情況下在陰涼處休息,預計可生存3天;如果白天休息夜間行動,則只能生存2.5天。因此,“黃金72小時”后人員生還概率將急劇下降。

(二)惡劣地理環境,搜救行動困難

一是通信通聯難。通信運營商基站信號受高大沙丘影響較大,覆蓋距離10~15km,只有沙漠邊緣區域的城鎮、穿越公路和企業作業點有手機信號,而且無法連續覆蓋。一方面遇難人員報警信息可能由于信號原因無法發出或是僅能語音通話,無法提供準確的位置信息。另一方面,隨著搜救范圍擴大,救援隊伍內部的通信保障壓力也將隨之增加。二是救援難度大。支隊僅有全地形車4臺、滅火裝甲車2臺,而指揮車、運兵車無法進入沙漠行駛,最后的搜救行動往往還需要徒步展開。行動中,救援隊員幾乎全副武裝還要背負各類給養器材,烈日下徒步行進速度最多只有2~3km/h,還要隨時觀察遇險人員的蹤跡并在規定的時間抵達指定目標點,體能消耗極大。三是心理壓力大。沙漠搜救任務往往面臨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網絡上關于救援行動的討論也很熱烈,隨著時間推移負面輿論逐漸發酵,“鍵盤俠”對救援行動的質疑、指責也逐漸增多。個別遇險人員親屬情緒失控可能會對救援人員做出一些過激的言行,加之長時間連續作戰和嚴苛的自然環境,心理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三)遇險信息滯后,搜救壓力較大

一是統籌協調困難。沙漠(戈壁)人員搜救由于失聯地域范圍較大,通常需要投入公安民警、消防救援、地方群眾等多方力量,各單位指揮體系還存在一定臨時性、獨立性。由于沙漠環境通信保障的難度較大,信息共享機制往往不夠健全,統籌協調難度很大,容易出現搜索盲區、重復搜索等情況。二是人員定位困難。通過以往案例分析發現,人員遇險之后往往距離事發時已經過去數個小時甚至數天,地廣人稀往往缺少目擊者等線索,遇險人員失聯后可能逐漸偏離正確方向,遺留的蹤跡也會逐漸消失,搜救難度逐漸增大。三是力量投入困難。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浙江省、江蘇省和安徽省三省總和,支隊現有力量分布難以形成全面有效支援,加之沙漠腹地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機動時間長,對救援行動極為不利。由于此類搜救任務危險性較大,出于力量裝備限制和自身安全考慮,隊伍也無法投入太多力量。

三、沙漠(戈壁)人員搜救的基本戰法

搜救行動主要根據遇險信息和行動預判將搜救區域劃分為線狀和面狀,具體救援行動上有徒步搜救、乘車搜救、航空搜救、犬搜救等等,在實踐中往往需要綜合運用。

(一)陽光搜救法

1.具體應用

陽光搜救法是以失蹤人員最后的明確蹤跡為中心,將救援力量平均分為8個小組,每2個小組分別沿東南西北4個方向出發,各隊員依次間隔200m(最佳視距)。每組隊員到達指定位置后以起點為圓心同步背向搜尋,最后同另一方向小組人員匯合(見圖1)。在搜救過程中,近端和遠端隊員應使用GPS等工具實時糾偏,確保行進方向正確,并留下搜救印記。完成一個區域搜救后,可以上一輪終點為起點展開下一輪搜救。應注意在同一搜救方位上,遠端隊員搜救路線較近端隊員長,消耗體力多,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采用遠端乘車、近端徒步搜尋,或每輪搜救遠近端隊員互換位置的辦法解決。

2.適用范圍

主要用于遇險人員事發區域或蹤跡信息比較確定,搜救環境下遮蔽物較多(胡楊林、灌木叢多)、夜間視野差、揚沙天氣等無人機搜救受限的環境。

3.優點

受時間、天氣限制較小,能夠發現遇險人員細微蹤跡。人工實地、實時搜救可以不留盲點,避免灌木叢、胡楊林、風沙遮擋遇險人員導致錯過救援。參與搜救隊員均在目視范圍內,不容易發生人員迷失,遇有險情能互相支援,較有安全保障。

4.缺點

搜索范圍受救援力量限制較大,對于救援隊伍、各小組之間的行動配合要求比較高,隨著搜索距離的增加,單輪搜救工作量將急劇增大。

(二)矩形搜救法

1.具體應用

掌握遇險人員蹤跡信息比較有限,僅能判斷可能遇險的若干重點區域,可將任務區域按矩形進行劃分后展開搜救,俗稱“地毯式”搜救。通常將救援力量分為若干個小組,以遇險人員最后出現的景區道路、沙漠公路為起點,各組乘車或徒步向沙漠腹地行進,組內隊員之間也可保持200m以上距離擴大搜救范圍。搜救中,近端和遠端小組應使用GPS等工具實時糾偏,留下搜救印記并利用指揮系統進行標繪,確保不留空白。每天各組徒步搜救15~20km,整體距離不應超過60km。

2.適用范圍

主要用于掌握遇險人員一定的蹤跡信息并研判出重點搜救區域,且參與的救援力量較多、搜救范圍較大。搜救范圍內遮蔽物較多、夜間視野差、揚沙天氣等無人機搜救受限的環境。

3.優點

受時間、天氣限制較小,指揮協同難度較低,搜索區域比較規則,便于銜接和擴大搜救范圍,避免重復搜索。人工實地、實時搜救可以不留盲點,能夠發現遇險人員細微蹤跡,有助于進一步縮小搜救范圍。

4.缺點

搜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對于指揮員預判區域的準確性要求較高,救援隊伍力量投入大且效率不高。

(三)軌跡搜救法

1.具體應用

在掌握遇險人員可能活動路線或發現腳印、車印等蹤跡情況下,可沿線索展開軌跡式搜索。通常將救援力量分為若干個小組,各組之間保持200~2000m距離,采取乘車或徒步方式沿預定路線展開搜救。在搜救過程中,前指應利用指揮平臺全程掌控隊伍行進路線并及時調整、糾正搜索方向。

2.優點

對救援力量投入要求較低,對比面狀搜索能夠有效縮小搜救范圍,極大提升搜救效率。

3.缺點

對于蹤跡信息依賴程度較高,在缺少足夠蹤跡信息的情況下存在較大的搜索盲區,對于指揮員綜合研判要求較高。救援隊員在深入腹地、通信不暢情況下可能會發生迷失等危險。

(四)空中搜救法

1.具體應用

空中搜救法主要是利用無人機進行空中搜索與應急救援,有條件的可利用直升機進行搜索,主要有扇形搜索(見圖2)、擴散搜索(見圖3)、平行搜索(見圖4)、軌跡搜索四種路徑選擇。

2.適用范圍

(1)扇形搜索方式。主要適用于已經明確遇險人員大致方位,從起點出發進行扇形搜索;(2)擴散搜索方式。主要用于發現遇險人員最新蹤跡點或失聯時間較短,需要擴大搜索區域;(3)平行搜索方式。針對搜索區域較大的情況則應該通過平行搜索來保證搜索的全面、均衡性;(4)軌跡搜索方式。已經掌握遇險人員可能活動路線的情況下可以按照這些路線展開軌跡式的搜索。

3.優點

無視任何地形、氣溫的限制,搜索速度快。救援人員行動負擔小,不存在自身安全問題。

4.缺點

受胡楊林、沙丘陰影、風沙天氣等有遮蔽的環境影響較大,容易產生搜索盲點。無人機續航時間短且備用電池數量有限,搜索持續性不佳。受無人機信號功率和高大沙丘影響較大,搜索范圍有限。

四、沙漠(戈壁)搜救的基本對策

結合隊伍以往救援經驗,在遂行任務的各個階段應做到“準備全、響應快、研判準、科學救”。

(一)事先預有準備

隊伍應結合戰場勘察、靠前駐防、野外駐訓等時機進一步熟悉沙漠(戈壁)環境,全面做好各類物資器材準備。物資準備上,救援時隊員應著沖鋒衣、防沙靴,太陽帽、頭巾、太陽鏡、登山杖、方位燈,攜帶背囊、挎包、水壺。背囊和挎包內應攜帶手電筒、指北針、透明塑料布、急救藥包、食鹽、睡袋、絨衣、繩索、單兵給養、礦泉水(徒步作業每人每天至少6瓶)等物資。救援小組應攜帶2部以上對講機和GPS、望遠鏡、喊話器、衛星電話、備用電池、戶外帳篷等物資。車輛準備上,應充分利用全地形車、滅火裝甲車越野優勢,小范圍內搜救可乘車搜索,提高搜救效率;大范圍內搜救可作為移動補給點和集合點,作為機動力量提供保障支撐。同時,應重點對本單位的指揮車輛進行改造,使其具備沙漠行駛能力。駕駛技能上,注重培養消防員的沙漠駕駛經驗,提高跟車、翻越起伏沙地、長距離下坡等駕駛技能,掌握車輛失陷、輪胎脫圈、車輛側翻等故障事故的應急處置方法。

(二)快速響應到位

搜救必須爭分奪秒行動迅速,爭取的每一秒鐘都是生存的希望。機動前,提前下載電子離線地圖,收集路況、服務區、加油站等基本情況,及時分析天氣、地形、道路對機動過程的影響,根據車隊長徑、車距、車速和機動時間,科學安排大小休息的調整點。機動中,最好采用小編組集結、大編組開進方式,合理安排指揮組、先遣組、保障組和收容組,明確車隊之間的距離。按照前車關照后車、后車提醒前車、途中不間斷點名等辦法,防止駕駛員精力偏移和車距失控。應注意的是,當車輛從公路進入沙漠后需將車胎氣壓降至1.0~1.6bar,增大接觸面積和摩擦力,防止車輛失陷。

(三)精準研判形勢

救援中應重點掌握“三個信息”。盡快獲取位置信息,在接到報警信息后應第一時間協調通信運營商提供遇險人員實時通信基站位置或最后一次通信連接時基站位置,結合最后出現的線索痕跡,確定事發位置。通過當地牧民全面了解地形地貌和常見旅游、探索路線,進一步縮小搜救范圍。全面掌握人員信息,應與報警人、公安部門聯系,搞清遇險人員的失聯原因、行程目的、攜帶給養等情況,特別是距離事發時間較長、深入腹地探險穿越的“驢友”,應盡可能收集其探索計劃路線、旅游目的地、野外生存能力信息,便于確定搜救戰法、路線和強度。及時了解天氣信息,應從氣象部門獲取事發后的詳細天氣信息和未來3天內的氣象預報,及時發布沙塵暴等極端天氣預警,合理確定救援行動時段,確保自身絕對安全。

(四)科學組織施救

周密制訂方案,做到科學編組、強弱搭配,每個救援小組必須配備心理素質強、有沙漠生活經驗的隊員,盡可能協調配屬經驗豐富的地方向導或牧民。全程樹立積極主動、全面研判、安全穩妥的救援理念,優選避險路線和地域,每天都應向救援隊員和地方向導明確救援范圍、坐標、線路,始終做到心中有數。堅持自我保障,科學制定補給計劃并預留充足機動救援力量,決不能讓救援人員成為被救對象。靈活選擇戰法,指揮員應根據現場情況充分發揮人工搜索、儀器搜索、犬搜索優勢,注重線狀和面狀搜索的不同效率,靈活運用搜救戰法。例如,最后蹤跡處展開搜尋時可利用“人工+犬搜索”靈敏性高的特點,充分挖掘線索信息;對于高溫不利時段,遠端大范圍、地形不利等區域利用無人機空中搜索方式,最大限度節約人員體力;注重實地作業和指揮系統相結合,堅持“一張圖”作業、“一晝夜”匯總、“一頻道”通聯,確保各分隊救援行動步調一致,安全高效。統一指揮體系,必須始終堅持統住聯指、強化前指、盯住一線,實施精準研判、集中指揮。注重在聯指框架下建立完善組織指揮、通信聯絡、應急保障等應急聯動機制。要堅持每日定期召開救援工作協商會,研討線索信息、搜索區域、救援方法,針對各參戰隊伍力量和特點,科學劃分任務,特別是搜救區域結合部的任務界限和責任,堅決執行有限區域搜索,避免重復搜索,發揮好有限人力的作用。

五、沙漠(戈壁)人員搜救的風險應對

沙漠(戈壁)救援隊員必須對安全風險要有清醒的認識,掌握常見險情的應對處置能力。

(一)沙塵暴

當沙塵暴來臨時應迅速整理裝備、拆除帳篷、穿戴整齊,尋找避風處,小組成員迅速集中在一起,帶好護目鏡、口罩(或圍綁好紗巾)、扣上所有扣子,相互間用繩子連在一起利用背囊擋風,盡量靠近地面并利用手臂、背囊保護頭部??勺陧旓L的半坡上,不可在沙丘背風面躲避沙塵暴,否則易被移動沙丘掩埋。一般沙塵暴1~5小時為強勁期,隨時間推移逐漸減弱。

(二)斷水

斷水的情況下應保持冷靜,白天可躲在沙丘背面、灌木叢等陰涼處避免體內水分過多流失,利用攜帶簡易器材就地取水。方法一,在陽光面坡下用鐵鍬挖一個長約1m、寬約0.5m、深0.5~1m的坑,用透明的塑料布覆蓋在上面(一面高一面低),利用太陽的溫度產生水蒸氣,凝固后滴流入水壺中。方法二,在有植被的地方挖水,植被茂密的沙地一般1~5m可出水,挖出來的水人不可直接飲用,直接飲用會鹽中毒,必須用蒸餾方法取后方可飲用。在生命垂危時尿液也是救命的水源。

(三)迷失

救援行動前每名隊員都應必須認真熟悉地圖,掌握救援地域基本信息,隨身攜帶GPS、指北針、衛星電話等必備工具。在無導航儀、指北針而又迷失方向的情況下,可利用太陽、星座判定方位,應盡量原地等待救援,切忌盲目行動自救。白天可在沙地畫出巨大“SOS”救援符號,夜間可利篝火或手電發出救援信號。行進過程中每隔500m就應留下相應標記,便于救援人員搜尋。

(四)中暑

沙漠日照強烈,晝夜溫差大,如果體內熱量無法及時排除極易引發中暑,出現頭暈、惡心、嘔吐、昏迷、瞳孔放大、體溫升高等癥狀。此時,應立即在陰涼通風處平躺,解開衣物,不停扇風并用濕毛巾擦拭中暑者身體,服用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氣水等藥品。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谷穴使其蘇醒。發燒時,軀干涂抹酒精或利用冰袋進行物理降溫,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注射冰生理鹽水。

參考文獻:

[1]王國治,王之陽.關于沙漠救援的案例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05(21):32.

[2]王遠宏,吳新萍,買買提艾力·買買提依明,等.塔克拉瑪干沙漠地表溫度時空變化特征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22,61(05):152-159.

[3]陶發勝,金玲,張瓊,等.沙漠干熱環境氣候特點及其對抗震救災醫療救援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2014,24(05):565-567.

[4]袁輝.地質礦產勘查單位作業人員戈壁灘失蹤初期搜救方法——“陽光搜救法”的探討[J].西部探礦工程,2017(09):201-206.

猜你喜歡
失蹤戈壁沙漠
戈壁里的水波
沙漠之旅
走進沙漠
更正
走進沙漠
戈壁深處“戰味濃”
穿越沙漠
港媒:“失蹤”書商妻子已到警署銷案
在日研修生迫于無奈玩“失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