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種植活動中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

2022-05-30 06:31李世花
新課程·上旬 2022年14期
關鍵詞:花盆種子生長

李世花

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是幼兒園的教育重點,引導幼兒對世界進行自主探索,從中發現問題,并學會尋找問題背后的答案,通過對幼兒園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引發幼兒進行探究。當前,種植活動是一種探索性實踐活動,成為培養幼兒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種植活動的實踐優勢,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種植活動實踐性較強,引領幼兒參與其中,漸次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引導幼兒從中發現問題,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幼兒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學會自主發現問題,才會得到成長與發展。幼兒的科學能力、探究能力提高后,引發幼兒主動學習與探索,這對今后的發展大有裨益??梢哉f,探究能力成為幼兒成長和發展的關鍵能力。

一、種植活動培養幼兒探究能力的優勢探析

首先,種植活動趣味性十足,幼兒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讓幼兒投入種植活動中,對種植步驟認真學習,看看一粒種子是如何埋進土壤,如何澆水,如何發芽的。而發芽之后,種子會變成什么樣子?再進行施肥,精細管理后,長成幼苗,而幼苗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從種到收,從發芽到開花再到結果,幼兒帶著各種問題觀察一粒種子的生長變化,而每一次變化實際上都讓幼兒感到驚嘆與欣喜,使幼兒體會到種植的樂趣以及奧秘,并且在種植活動參與中,培養幼兒的耐心、毅力、愛心以及持久性,同時還能激發幼兒強烈的探究欲望。其次,種植活動還具有直觀性,幼兒從感性經驗的直接獲得中逐步發展形象思維,而這一感性經驗其獲得的途徑是通過直觀觀察,感受一粒種子的生長過程,了解植物的生長、發育以及繁育直至死亡的整個過程與特征。種植活動中的科學規律、問題等與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相符,使幼兒在直面觀察中加深理解。而種植活動的實踐性,讓幼兒在親身參與中愛上勞動,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幼兒始終被幼苗的生長情況所牽引,使幼兒在實踐中觀察,又在觀察中探索未知,從中學習更多的知識,進而產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探索自然界的無窮欲望。

二、強化種植活動指導,漸次培養幼兒探究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創設適宜的情境,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引發幼兒融情入境,主動探究與思考。比如在種植之前,讓幼兒先觀察自己要種的種子,猜一猜是什么種子,并讓幼兒想一想,如何能把種子變成一株具有生命力的植物,各自先說一說。到了正式的種植時,為幼兒準備小鐵鍬、水桶等種植工具,并講清楚各種工具的使用方式。幼兒認識到不同工具的使用和功能,從而懷有極大的興趣投入種植活動中。準備小花盆以及種子分發給幼兒,有了之前的講解,幼兒心中有了種植期待,一切準備就緒,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把種子種到花盆。幼兒對所埋下的種子的生長情況充滿興趣,同樣也充滿了探究欲。

(二)通過問題情境創設,激發幼兒積極實踐探索

在種植活動全過程,幼兒隨著教師拋出的問題,在實踐中尋找答案,如種下種子會長成什么植物,使幼兒在種植過程中充滿探究欲望。教師結合不同的種子,總結生長出的植物特點,并利用多媒體播放一粒小草的種子長出的葉片與一粒黃豆長出的葉片。而幼兒與此相對應,對自己所種植的種子出土時的樣子進行觀察判斷,到底自己種的是小草還是黃豆。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幼兒的種植技能得到培養,觀察能力也大大提高。而幼兒也對小花盆中的植物何時發芽、何時出土、何時澆水、何時施肥進行認知觀察,并帶著問題實踐與探索。在辛勤勞動的付出之后,對小花盆認真觀察,精心養護,努力讓所種植的植物茁壯成長。

(三)在種植活動中引導發現問題,積極思考、探究問題,從而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

教師組織幼兒積極參與到種植活動中,幼兒親手操作、親身參與,科學的探究欲望被不斷激發。引導幼兒學會基本的探究方法,即在種植過程中,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猜想解釋,實施驗證,最終形成結論。在種植豌豆的過程中,有幼兒發現自己種的豌豆很長時間都沒有發芽。幼師讓幼兒針對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討論、猜想以及記錄,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想。引導幼兒在參與實驗中明確實驗環節,設計記錄表格等。經過一番探究,幼兒最終發現,導致豌豆不發芽的原因是種子質量較差、缺乏水分、土質不適應等,而且日常中的營養、澆水、光照等多與豌豆長勢息息相關。引導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提升其記錄能力,學會交流表述,形成條理性、順序性種植思維,促進幼兒的預測、推斷等能力,助力幼兒快樂而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張亞珠.有溫度的種植,有情感的探索:談種植活動對幼兒探索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9(25).

猜你喜歡
花盆種子生長
碗蓮生長記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桃種子
搬花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