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的融合和變通

2022-05-30 13:57趙淑萍
小小說月刊·下半月 2022年10期
關鍵詞:馬連良周信芳票友

趙淑萍

寫作的素材,無非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的,是我們親身經歷過,通過自己的觀察、聆聽、感受獲得;一種是間接的,通過閱讀和查閱資料所得。

對于積累的素材,我們要會融合、變通。有人說文藝作品要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而這個“典型人物”,是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創造出來的具有獨特個性但又有這一群體共性的能反映一定社會本質的藝術形象。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在《晨報副刊》刊登時,沈雁冰(茅盾)就說“阿Q這人,要在現代社會中去實指出來,是辦不到的,但是我讀這篇小說的時候,總覺得阿Q這人很是面熟,是啊,他是中國人品性的結晶呀”。涵廬(高一涵)在1926年8月21日《現代評論》第4卷第89期上發表的《閑話》講過這樣的情形:《阿Q正傳》一段一段陸續發表的時候,有許多人都栗栗危懼,恐怕以后要罵到他的頭上。并且有一位朋友,當我面說,昨日《阿Q正傳》上某一段仿佛就是罵他自己。因此便猜疑《阿Q正傳》是某人作的,何以呢?因為只有某人知道他這一段私事?!瓘拇艘缮褚晒?,凡是《阿Q正傳》中所罵的,都以為就是他的隱私;凡是與登載《阿Q正傳》的報紙有關系的投稿人,都不免做了他所認為《阿Q正傳》的作者的嫌疑犯。等到他打聽出來《阿Q正傳》的作者名姓的時候,他才知道他和作者素不相識,因此,才恍然大悟,又逢人聲明說不是罵他??磥戆一誕生,就引起人們的自我聯想。

那么多的人看了《阿Q正傳》自動對號入座,就是因為魯迅先生塑造的阿Q,有著舊中國國民的一種共性。但是,他們如果要找魯迅先生的麻煩,那肯定落敗。因為,魯迅先生對所占有的素材進行了融合、變通,把多種心理或者行為都安放在阿Q一人身上了。

我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電影《筆中情》,那真是國產劇的經典之一。其中書法家“趙旭之”就是集趙孟頫、張旭和王羲之的故事而成。這個藝術形象非常令人喜愛。

我平時比較喜歡傳統的戲曲,也比較關注戲人戲事。就說《南天門》(又名《走雪山》)這出戲,京劇、秦腔、晉劇等都搬上了舞臺。京劇《南天門》中的曹福,諸多須生名家都演過,如譚鑫培、蓋叫天、馬連良、周信芳等。名家們在六月天演《南天門》中天寒地凍的情形,能讓觀眾感到陣陣寒意。幾位名家都有本領,那就是上臺時控制出汗,以防妝容花了,下臺后汗才狂瀉下來。這是他們在嚴師指點下,努力練功而成的。當然也有一個故事,說是某個京劇老生暑天演曹福,滿頭大汗,結果被觀眾喝了倒彩,有票友還自薦演出。果然,票友演出時就沒出汗,原因是他演出前幾日就感染了風寒。同時,又有資料顯示,各地演出,天津的觀眾“最不好惹”,他們不僅內行,而且不留情面,好多名家都挨過“叫倒好”。馬連良當初演《八大錘》中的王佐,理應是斷了左臂,一不小心左右弄反了,于是,倒彩就上來了。

于是,我就想著把這些素材整合起來,寫了一篇《戲中寒》。我把文中的名角取名為“馬天芳”,那就是馬連良、蓋叫天和周信芳的合體。地點放在同樣是戲碼頭的青島?!镑梓胪敝苄欧家驗槭俏覀儗幉ㄈ?,他的家世我比較熟悉,里面穿插了有關知識。文中,馬天芳功成名就但為人謙遜,對舞臺、觀眾都有敬畏之心。而票友演曹福的故事我作了變通。原來是他染了風寒,演出時不出汗,我把他改成愛戲成癡,入戲入道,最后,還把“寒”帶到了戲外?!昂笔切≌f的核心元素,“寒”恰恰體現的是票友對藝術的執著和熱忱。名角和觀眾也因為藝術而締結了真誠的友誼。

我想,有時候不是沒有素材,而是缺乏發現素材的眼睛。有了素材,還需要巧妙地融合、剪輯,張冠李戴、移花接木、添油加醋、擴展生發,都無不可。

猜你喜歡
馬連良周信芳票友
馬連良巧解矛盾
“票友”這一稱呼是怎么來的
“票友”這一稱呼是怎么來的
大師排練也不含糊
馬連良的最后時光
清末民國戲曲票友舞臺藝術摭論
馬連良剃眉
“戲子”和名媛的傳奇戀歌
馬連良:如葉飄零
周信芳舊藏反響熱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