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住自然本色之美

2022-05-31 18:11喬遲劉旻李冰
飛碟探索 2022年2期
關鍵詞:保護地大熊貓公園

喬遲 劉旻 李冰

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簡寫為IUCN)的保護地體系,“國家公園”被定義為“一片比較廣大的、具有高度美學價值的自然景觀。由政府批準設立,其內部阻止或取締人類的占據和開發,公園內的生態、地貌或美學實體受到切實尊重,觀光活動必須以游憩、教育及文化陶冶為目的”。

世界上最早的國家公園為1872年美國建立的“黃石國家公園”。隨后,該詞為世界很多國家沿用,被公認為自然保護地的一種形式。雖然各國對國家公園的定義和標準不同,但是對國家公園價值和功能的認識與IUCN是一致的。

世界各國陸續建立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最初的概念源于英國,是在人類大規模開發大自然的背景或者說壓力下誕生的。19世紀30年代,美國著名風情畫家喬治·卡特林在采風途中,目睹了美國西部開發與環境保護間的沖突,隨后向當時的美國政府提議,應設立“比任何人想象中都要大得多的超級大公園”,以保護園內所有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文化風俗,并體現“大自然的本色之美”。

進入20世紀以后,世界各國陸續建立了國家公園。1872—2001年,國家公園已經發展到世界上225個國家和地區,并從單一的國家公園概念衍生出“國家公園與保護區體系”“世界遺產”“生物圈保護區”等相關概念。目前,世界上直接冠以“國家公園”之名的公園有3740個;截至2014年3月,世界保護區委員會數據庫中統計的屬于國家公園(IUCN制定的II 類保護地)的數量超過5000個。

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楊銳表示,100多年來,世界國家公園在思想認識方面也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比如,保護對象上,從視覺景觀保護走向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護方法上,從消極保護走向積極保護;保護力量上,從政府一方走向多方參與;空間結構上,從散點狀走向網絡狀。

我國早期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中國一直在從事自然保護工作。1949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產保護事業快速發展,1982年就啟動了風景名勝區體系建設。1982年和1988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

在20世紀開始設立的保護區中,截至2013年年底,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407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225處,國家林業局批建的“國家森林公園”有779處。多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基本覆蓋了我國絕大多數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產資源。

然而,各類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與管理還缺乏科學完整的技術規范體系,保護對象、目標和要求還沒有科學的區分標準。同一個自然保護地存在部門割裂、多頭管理、碎片化現象,社會公益屬性和公共管理職責不夠明確,保護管理效能不高。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對自然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也在逐漸提升。2012年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后,生態文明建設變得越來越重要,自然保護地的整合優化、體系化、提高效率等需求越來越迫切。

中國國家公園:起點高、后發優勢明顯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改革目標。2015年1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涉及國土、財政、建設、農業、水利、環保、林業、旅游、文物及法制等領域的13個部門,聯合發布《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標志著醞釀已久的國家公園體制改革正式啟動。

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要求對自然生態進行最嚴格的保護,并世代傳承下去。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更是提出“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國家公園是經國家批準設立,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域或海域,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

歷時8年!我國國家公園誕生歷程

2013年11月,我國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

2015年1月,《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發布,提出在9個省份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2017年9月,《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印發。

2018年4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掛牌。

2019年6月,《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印發。

2021年10月12日,我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第一批5 處國家公園,我國國家公園

體制的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將得到更有效的保護。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

截至2020年,我國已經開展了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神農架、普達措、錢江源、南山等10個國家公園試點,總面積22.29萬平方千米。試點涵蓋了原來多種類型的保護地,包含了3處世界自然遺產(大熊貓、神農架和普達措)、1處世界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和1處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武夷山),涉及青海、吉林、黑龍江、四川、陜西、甘肅等12個省份。試點的地區均為資源價值較高且具有生態文明發展價值的區域,保護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或野生動植物。

楊銳指出,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時,中國正處于工業文明疊加生態文明、工業化疊加信息化發展的特殊歷史時期,同時生態學也已成為系統的、可以指導自然和生態保護實踐的知識體系。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將生態文明作為國家戰略系統部署和落實的國家;同時也是各種生態保護和修復實踐規模最大、類型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以此為背景,中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在起步階段就具有起點高和后發優勢明顯的特征。

國家公園只是一個起點

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唐小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首批公布的5處國家公園具有典型的生態功能代表性,其生態區位也極為重要。正式設立的第一批5處國家公園,宣告了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大進展,也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江源國家公園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擁有冰川雪山、高海拔濕地、荒漠戈壁、高寒草原草甸等高寒生態系統,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大熊貓國家公園保存了大熊貓棲息地面積1.5萬平方千米,占全國大熊貓棲息面積的5 8.4 8%,分布有野生大熊貓1340只,占全國野生大熊貓總量的71.89%,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區。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地處亞洲溫帶針闊混交林生態系統的中心地帶,是我國境內規模最大且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東北虎、東北豹種群的定居和繁育區域。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擁有我國分布最集中、類型最多樣、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是海南長臂猿的全球唯一分布地,也是熱帶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武夷山國家公園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是世界最著名的生物模式標本產地。

而這5處國家公園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國正在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目標是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嚴格保護起來,已經設立的5處國家公園,或地處青藏高原,或橫跨秦巴山區,或位于熱帶雨林,或穿越武夷山脊,或坐落東北林海,不僅呈現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及資源稟賦,更充分體現了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全民公益性、國家代表性的國家公園理念。

“在試點建設的這幾年里,這些地方在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非常明顯”。比如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生態安全屏障的關鍵區。它對高海拔濕地、荒漠戈壁、高寒草原草甸等高寒生態系統進行了最大范圍的保護,并把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區域全部納入國家公園范圍。大熊貓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守護著大熊貓、東北虎、東北豹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以及以這些旗艦物種為傘護種(指某一物種的生存環境需求能涵蓋其他物種的生境需求,在對該物種進行保護的同時也能為其他物種提供保護傘)的重要生態系統;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則主要保護熱帶、亞熱帶重要森林生態系統。

楊銳認為,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如何走出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治理道路。由于我國國家公園占地面積大、保護對象多樣,保護和管理難度較大。在唐小平看來,劃區以后進行的“差別化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國家公園具有重要的科學和研究價值,科研與監測,也是國家公園的主要功能之一。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東北虎豹生物多樣性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副站長馮利民說,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目前已建立了完整的科學支撐平臺,包括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東北虎豹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

楊銳認為,我們在國家公園治理上要防止“一刀切”,因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文化背景、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條件各不相同,要堅持“一園一策”,需要兼顧生態保護第一和社區生計?!爸袊鴩夜珗@未來將建50~80個,并形成差異化特色,體現南方、北方不同的景觀之美?!?/p>

“國家公園設立只是一個起點,下一步要把它建設好?!碧菩∑秸f。

本文綜合自《新京報》2021年11月9日B2和《經濟日報》2022年4月7日第11版

猜你喜歡
保護地大熊貓公園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我們都愛大熊貓
在公園里玩
大熊貓
全國自然保護地大檢查6月啟動
大熊貓也消暑
水中大熊貓
赤峰市保護地黃瓜主要病害的無公害治理
保護地栽培及存在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