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BIM案例的橋梁工程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2022-06-08 01:24田紅衛
新視線·建筑與電力 2022年4期
關鍵詞:橋梁工程改革

田紅衛

摘要: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如何讓學生既學好土木工程傳統的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又讓學生緊跟時代,把握當前土木工程專業發展的主流,BIM技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何更好地開展BIM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學生應用BIM技術的能力,值得繼續深入研究。

關鍵詞:基于;BIM案例;橋梁工程;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引言

市政工程識圖”是一門比較抽象難教的課程,在課程中融入BIM三維可視化模型,能夠清晰地展現構筑物整體結構以及內部構造,使學生潛移默化中形成構筑物的空間結構,增加學生感官認識,提升其對構筑物識讀質量和效率;更清晰地了解構筑物的幾何、材料和邏輯信息等,不但提升了教學效果,還可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改革,一方面可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善教學實踐效果;另一方面,也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BIM技術發展現狀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全稱為“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一定的參數化方式,通過數據描述建筑并記錄相應的信息。BIM是數字技術在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管理中的直接應用,以解決建筑工程在立項、設計、施工、運營及維護中模型與信息共享問題。作為建筑行業一場技術革命,BIM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廣泛推廣。BIM技術不再局限于某一階段、某一主體、某一軟件,是一種全新理念。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為適應BIM技術的發展,先后出臺了《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和《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指出勘察設計類企業、施工類企業要加快BIM、GIS、3S等技術在建筑業的普及應用,明確了BIM技術作為建筑業發展的目標與方向。各省市先后制定了本地區的BIM發展綱要,成立國家和區域性的BIM發展聯盟。工信部與圖像圖形學學會等推出了BIM全國職業等級考試,以促進BIM人才的培養。許多高校和建筑企業也相繼成立了BIM研究所和BIM研究中心。

二、課程教學實踐現狀

“圖紙是工程師的語言”,識讀施工圖是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基本技術,識讀能力反映了對施工圖理解和實施的水平?!笆姓こ套R圖”課程以市政工程項目為載體,進行識讀訓練,通過訓練學好該課程,為后續課程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施工圖的基本識讀能力,即掌握施工圖的基本知識,能正確識讀構筑物圖紙,理解設計意圖,并能對施工圖進行校對審核,從中發現圖紙的問題?!笆姓こ套R圖”課程為成都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工程造價系必修課,主要包括給排水工程識圖、道路工程識圖、橋梁工程識圖、隧道工程識圖及城市軌道交通識圖5部分內容,其授課圖紙主要采用AutoCAD施工圖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學習市政工程中構筑物,比如橋面和橋墩配筋識圖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現授課素材為二維的CAD圖紙,需要同學結合構筑物圖紙的立面圖、平面圖和側面圖通過空間想象構建實體模型。經實踐教學及調查發現,學生對構筑物內部構造難以想象理解,導致學生對課堂學習缺乏積極性,部分甚至存在抵觸心理;教師面臨繁重的教學任務,僅憑構筑物二維CAD圖紙難以解說構筑物的內部構造及鋼筋分布及配置。因此,為了改善現有教學困境,借鑒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在該課程教學中引用三維BIM技術就顯得尤為必要。

三、基于BIM案例的橋梁工程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3.1內容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服務于道路工程建設領域,包括路基路面施工、橋梁施工、隧道施工及相關附屬工程施工等,涉及涉及、施工、監理、造價、第三方技術服務等多個專業領域,覆蓋整個項目施工周期,對專業人才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谏鲜瞿繕藢?,豐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構,實現與企業行業崗位需求的完美對接,聚合有力元素支持,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具體而言,完整的道路橋梁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應當依據學科特性,結合育人目標導向,有機整合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資源,科學引導行業企業的協同參與,以此來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在此過程中,高校要加強與對口企業之間的溝通,牢牢把握育人方向的同時,從中吸收有效實踐資源,與既有理論課程形成互補,組織展開多樣活動,更好地迎合學生認知成長規律,達成育人目標。另外,人類在進步、科技在發展,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知識點亦是不斷更新,要善于借力企業關注行業前沿動態,匯入先進成果,開發校本化課程體系,以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3.2教學方式

鋼結構課程是理論(包括構造)與實踐并重的課程,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的,理論內容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于實踐,但在教學過程中實踐的認知有利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诖?,作者認為,在鋼結構課程教學中,理論內容仍然是重中之重,比如構件的穩定、強度等相關理論及設計方法,是學生必須理解掌握的過程,對這部分內容中的高階部分,考慮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可能,可以不要求掌握,但應知其所以然。工程實踐部分在鋼結構教學過程中應為理論知識做好服務,這應體現在兩個方面:(1)工程認知,便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學習;(2)工程設計,作為理論知識的最終應用。從這里也可看出,鋼結構內容最重要的部分仍然是理論的掌握和運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便于理論知識學習掌握,為相應理論部分提供工程認知;設置課程設計教學環節,為理論知識運用提供工程背景;在各章節教學內容結束后,布置相應作業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3.3BIM的主要特征,打造應用基礎

BIM具有模型可視化、作業可協調性、對象可模擬性及標準可轉化性等主要特征,其可通過數字化形式無形地傳遞系統化的數據方案,并關聯實體對象,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共享,協同作業,如圖2所示。具體表現如下:①模型可視化。通過BIM的運用可實現項目全過程的可視化,不僅可在圖紙設計中,還可在施工運維等不同階段均做到模型的可視化,使項目在信息的傳遞過程數據、信息可視,為建筑類等項目助力。②作業可協調性。BIM具有協調功能,可以產生統一的協作意見并實時將信息傳給各方,實現設計方、施工方、運維方協同處理,并記錄協同處理進度和結果,方便各方跟進、確認。當構筑物部件與部件之間發生碰撞時,具備協同修改作用。③對象可模擬性。通過BIM對需建設的構筑物進行不同維度的模擬,根據模擬效果可知曉構筑物自身擬存在的問題以及待修改的內容。另外,可對不同生命周期的活動(施工、檢測、招投標及計量等)作出模擬,進一步達到推進項目開展,促進項目成本節省等作用。

結束語:

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如何讓學生既學好土木工程傳統的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又讓學生緊跟時代,把握當前土木工程專業發展的主流,BIM技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何更好地開展BIM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學生應用BIM技術的能力,值得繼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沈殷,阮飛鵬,阮欣,柳惠芬.《橋梁工程全過程課程設計》MOOC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

[2]唐曉君,李曉紅.基于實訓模式的軟件工程課程設計[J].計算機教育,

[3]易壯鵬.“橋梁工程”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100-101+106.

[4]張月紅.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方法的實踐和探索[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1(02):121-122.

[5]胡穎.關于提高課程設計教學效果的措施[J].職業教育研究,2006(11):126.

猜你喜歡
橋梁工程改革
關于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伸縮縫施工技術的淺述
公路橋梁工程中橋涵軟土地基的施工處理研究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基于BIM的橋梁工程設計與施工優化分析
橋梁現澆箱梁支架工程施工方案探究
橋梁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術的應用
《橋梁工程》課程的試卷分析及教學改進措施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