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忒修斯之船:是什么定義了“我們”是“我們”?

2022-06-09 22:11在野
課堂內外(高中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吉他手哲學家木板

在野

有一艘船,它在航行的過程中逐漸變得老舊,于是人們替換了船上的木板。如果這艘船上的所有木板都被換掉了,那它還是原本的那艘船嗎?如果是,但它已經沒有最初的任何一塊木板了;如果不是,那它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再是的呢?

這是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經典哲學問題——“忒修斯之船”。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假設一下。假設,這艘被替換了零件的船仍然是忒修斯之船。同時,換下來的木材并沒有被丟掉,而是被拼成了一艘完整的、“破舊”的船。那么,這艘“破舊”的船和被替換了所有木頭的新船,到底哪一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呢?

如果我們給忒修斯之船下的定義,是曾在海上航行過的船,那么“破爛”的那艘船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而新船則不是。但新船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再是忒修斯之船的呢?是在第一塊木板被換掉的時候,是換掉了一部分木板的時候,還是最后一塊木板正式“退休”的時候?

假設一:當我們換掉第一塊木板的時候,忒修斯之船就已經不再是它自己

如果我們換掉一塊木板,忒修斯之船的定義就會發生變化,那我們不換木板不就行了嗎?

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木板自己在風的摧殘、浪的侵蝕下脫落了,該怎么算呢?如果一只藤壺悄悄地長在了船上,木板被腐蝕了,這又怎么算呢?

這個時候,赫拉克利特自己,想到了一個解釋:“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我們永遠無法踏入同一條河流?!弊匀?,忒修斯之船也是變化的,它哪怕不換木板,也不再是上一刻的自己。

這聽上去好像挺有道理。

但一個簡單的故事就能反駁這個觀點。一個人找另一個人借了一筆錢,逾期未還,債主找上門來。欠債的人理直氣壯地說:“欠你錢的是之前的我,而非現在的我,你找錯人了?!眰鳉饧?,打了欠債的人一頓。欠債的人鬧到法院去,債主不慌不忙,用他的邏輯為自己辯護:“打你的人是幾個小時之前的我,又不是現在的我,你找我算賬有什么用呢?”

后世的哲學家不斷反駁赫拉克利特的絕對運動觀點,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而這足以說明:一塊木板難以定義忒修斯之船。

假設二:當我們換掉一些木板時,忒修斯之船就變了

問題來了:一些是多少?一半還是更多呢?

木板的數量太多,不如我們以樂隊的成員來舉例。如果有這樣一個樂隊A,由五個人組成:吉他手、鍵盤手、鼓手、貝斯手和詞作人。在樂隊的活動過程中,鍵盤手與貝斯手先后離隊,于是樂隊請來了新的鍵盤手和貝斯手。此時這個樂隊,還是樂隊A嗎?

帶著疑問,我們繼續看下去。一年后,這個樂隊里除了吉他手以外的所有隊員都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樂隊似乎要解散了。但吉他手不想放棄,他憑借個人魅力,吸納了樂隊B的成員,繼續以樂隊A的名義活動并大獲成功。這個時候,吉他手所在的樂隊還能稱為樂隊A嗎?

故事還沒結束。過了幾年,吉他手所在的樂隊的隊員又相繼離開,于是吉他手再次邀請原來樂隊A的鼓手和其他音樂人加入。這個時候的樂隊,經歷了兩次重組,還能和樂隊A掛鉤嗎?

這個故事看似離奇,但事實上,這并非我的杜撰。這位吉他手名叫Robert Fripp,他所在的樂隊A則是二十世紀末最偉大的搖滾樂隊之一——KingCrimson(緋紅之王)。這支傳奇樂隊先后擁有超過二十位成員,但這從未影響過樂迷對樂隊的認可。于樂迷而言,King Crimson一直都在。

從這個例子來看,樂隊的定義并沒有被人員的流動(一些木板的改變)而影響,而是被核心人物吉他手Fripp影響著。那我們應該如何確定船上的核心木板呢?如果單獨取下核心木板,那船的定義會被改變嗎?從第一種假設來看,這顯然也是不對的。

假設三:當最后一塊木板被換掉時,忒修斯之船就不復存在了

這種情況也可以解讀為:在被替換掉所有木板之前,忒修斯之船始終是它自己。哪怕只剩一塊原裝的木板,那忒修斯之船也依然是忒修斯之船。

如果這種情況成立,那么恐怕會有些“大聰明”動歪腦筋:如果他把百元紙幣剪成很多份,再把每一份都和白紙貼在一起,那是不是每一張拼貼的成品都可以叫作百元紙幣呢?

這種行為,用小拇指來想,都知道是不可以的。

至此,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好像既不能說被替換后的忒修斯之船是它自己,也不能說它不是。

到了這一步,恭喜你,在表象的船體問題下發現了更深的哲學問題:物體是否等于它自己的每個部分的集合?我們所說的某物與實際的某物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系?

在這個問題上,西方哲學家們進行了漫長而復雜的探索。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以“是就肯定是”的絕對肯定態度,批判了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人永遠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的觀點——那條河就在那里,怎么能說第二次踏入的不是第一次的河呢?但不論是巴門尼德還是赫拉克利特,他們的觀點都不能完全解釋我們剛才提出的那些矛盾。

于是,柏拉圖站了出來,他結合了赫拉克利特和巴門尼德的觀點,將我們的認識與物體自身進行了分離。無論物體自身是怎樣的,我們在說“忒修斯之船”時,都只具有我們腦海中的“那艘船”的含義,而不再與船自身或者木板有關。這實在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以至于后世的哲學家們說“西方千年哲學史都是柏拉圖的注腳”。在柏拉圖的理論基礎上,之后的哲學家不斷推陳出新,最終形成了多樣的世界觀與認識論,試圖去回答哲學的基本問題,也就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

當然,我們不是哲學家,或許并不需要了解得那么深。但希望你看完本文之后,每當讀到“忒修斯之船”,都能想起這一則輕飄飄的故事曾在這個星球上引起過思想的劇震。

猜你喜歡
吉他手哲學家木板
為什么你編的所有SOLO 都是一個味兒?
李顯龍的接班人自稱是“吉他手”
船夫和哲學家
麥 田
搜集凹面錐體
木板
不會上浮的木板
READINGS
泥濘處腳印深
哲學家的回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