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行政建置在清代內蒙古地區的設立和演變

2022-06-09 04:08梁偉岸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32期
關鍵詞:清代內蒙古

摘要:自雍正帝開始,清廷開始在蒙地推行內地行政建置,經過雍正、乾嘉和光宣三個階段的操作,逐步形成“盟旗”和“廳縣”并行的二元管理體系。內地行政建置在蒙地的設立和演變,既能有效控制流民,又可以逐步削弱蒙古王公勢力,為徹底控制蒙古地區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清代;內蒙古;府州廳縣;建置

后金時期,為更加有效地管理當前及其后歸附的蒙古部落,滿洲統治者因俗而治在蒙古地區推行盟旗制度。盟旗制度下,蒙古諸部的實力被削弱,彼此之間的聯絡被限制,對清廷的依賴性卻明顯加強,中央政府指令可以更順暢的下達地方,從而有效的控制了蒙古地區。但盟旗制度仍屬于羈縻式管理,扎薩克旗主(內屬蒙古以外)世襲罔替,可以自由地管理或支配旗內部眾,權力很大;盟旗內部的經濟和社會活動遵循蒙古族自身的傳統運行,具有很強的排他性,這些都會影響清朝統治的穩固性和政策的執行力。因此,當雍正帝即位后,以熱河廳和歸化城廳的設置為標志,在內蒙古地區推行內地行政建置,從而既能有效控制流民,又可以逐步削弱蒙古王公勢力,為徹底控制蒙古地區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內地行政建置在內蒙古東部地區的設置和演變

最早引入內地行政系統是臨近直隸的卓索圖盟和昭烏達盟。清雍正元年,于熱河設置理事同知廳,掌旗民事務。七年,設八溝廳,轄喀喇沁、巴林、翁牛特等地。十一年,改熱河廳為承德直隸州。乾隆元年(1736),置四旗廳。四年,置塔子溝廳。七年,置哈喇河屯廳,承德直隸州降為廳。乾隆三十九年,析熱河八溝廳北境,在翁牛特旗烏蘭哈達地方設置烏蘭哈達直隸廳;分塔子溝東部置三座塔廳。四十三年,塔子溝西境又置建昌縣,四旗廳改豐寧縣,哈喇河屯廳改灤平縣,烏蘭哈達廳改置赤峰縣,八溝廳改平泉州,熱河廳升承德府。光緒二十九年,析朝陽置阜新縣,析平泉州之東北境喀喇沁右旗舊牧地、建昌縣之北境敖漢左、右、南三旗置建平縣。光緒三十四年,赤峰縣升直隸州,置林西縣轄巴林左旗、巴林右旗西部墾地和克什克騰旗東部區域,置開魯縣轄扎魯特左旗、扎魯特右旗南部墾地和阿魯科爾沁旗墾地,析阜新縣北境、奈曼旗東南境、喀爾喀左旗和钖埒圖庫倫札薩克喇嘛旗,置綏東縣。

嘉慶時期,伴隨流民的大量進入,哲里木盟也逐漸采用了內地建置管理移民。嘉慶五年(1800),清廷在郭爾羅斯前旗之長春堡置長春理事廳,光緒八年改為撫民廳,光緒十四年升府。長春廳原轄農安等地,升府后轄區逐步擴展到長嶺、德惠等縣;嘉慶十六年,設伯都訥理事同知廳。清光緒八年,改為撫民廳。光緒三十二年,升改新城府,其轄區逐步擴展為鎮安、彰武、榆樹等地;清嘉慶十二年,設昌圖理事廳,光緒三年升府,轄奉化、懷德、康平、遼源三縣一州;清光緒三十年,以科爾沁右翼前札薩克圖王旗墾地置洮南府,同年以右翼前旗墾地置靖安縣、開通縣,次年以科爾沁右翼后鎮國公旗墾地置安廣縣,以札賚特旗莫勒紅岡子墾地置大賚廳;光緒三十二年,以郭爾羅斯后旗墾地置肇州廳,以杜爾伯特旗墾地置安達廳。分新民府及開原、鐵嶺、康平三縣地,設治法庫門,置廳,直隸行省。清宣統以后又析出科爾沁右翼中旗、后旗設置醴泉、鎮東二縣。

二、內地行政建置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的設置和演變

歸化城土默特在雍正時期也開始設置“廳”級地方機構。雍正元年,在歸化城置理事同知,隸山西朔平府。雍正二年,置張家口理事同知廳,轄察哈爾東翼鑲黃旗、西翼正黃旗部分地區。雍正十年,在察哈爾地區設置多倫諾爾廳,負責察哈爾左翼四旗及內扎薩克、外喀爾喀事務。雍正十二年,置獨石口理事廳,管理察哈爾東翼正藍、鑲白、正白、鑲黃四旗及口內延慶、懷來、龍門、赤城四州縣旗民事務,因與張家口廳、多倫諾爾廳屬直隸口北道,故合稱“口北三廳”。清光緒七年(1881),口北三廳改設撫民同知。

雍正元年,設立在歸化城設立理事同知、協理筆帖式各一員(后增設至七員)。十二年,在歸化城轄地分設薩拉齊、和林格爾、托克托3個協理筆帖式,負責處理當地蒙漢交涉事宜。乾隆初年,歸化城廳志增設協理通判二員,一駐本城,一駐昆都侖,其他分駐薩、托、和、清及善岱各處。四年,薩拉齊置協理通判廳,綏遠城設理事同知廳,管理旗民事物經收各廳地丁銀米,以被八旗兵糧餉。十五年,將原豐川衛和鎮寧所合并設置豐鎮廳,裁寧朔衛和懷遠所,設置寧遠理事通判廳。二十五年,裁撤善岱、昆都侖兩協理通判,薩拉齊、清水河、和林格爾和托克托四地升為理事通判廳。二十九年,裁去歸化城通判,只留同知一缺。

清光緒十年,除綏遠城外,其它均改為撫民廳。二十九年,析薩拉齊廳所轄西部地區設置五原廳,治所開始在興盛旺,后移至隆興長;析歸化城廳北境設置武川廳,管理武川墾區和四子部落旗、茂明安旗、喀爾喀右翼旗等地;析察哈爾右翼分置興和廳、陶林廳,管轄今察哈爾右翼正黃旗和右翼中旗、后旗部分地區。光緒三十三年,在鄂爾多斯左翼中旗的板素壕地方設置東勝廳,管理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前末旗地區。以上均隸歸綏道。

結語

梳理上述演變歷史,可以總體情況歸納如下:雍正時期,開始在直隸和山西統轄區域引入內地行政體系,所屬盟旗為內屬蒙古的歸化城土默特和察哈爾八旗,以及外藩蒙古的卓索圖盟,行政機構均以“廳”命名,性質為散廳;乾隆時期,直隸和山西繼續設廳,區域已經延伸到昭烏達盟,以“府”、“縣”命名的行政機構出現;嘉慶時期明顯是過渡期,只設置了長春、昌圖、伯都訥三廳,但已經東擴到歸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統轄的哲里木盟區域;光緒到宣統時期,是內蒙古地區行政單位的劇烈變動時期。光緒三年至十年是第一個階段,清廷將內蒙古地區的散廳改為府或直隸廳,并在府內設州縣,“眾建以分其勢”,強化對蒙地的控制。光緒二十八年到三十四年是第二個階段?!翱h”級行政單位大量出現,直隸單位擴展到察哈爾、烏蘭察布、哲里木、伊克昭這樣的邊緣地帶。

參考文獻:

[1]和坤.欽定熱河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2]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6.

[3]金志章.口北三廳志[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5.

[4]綏遠省通志館.綏遠省通志稿[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5]烏云格格日勒.略論清代內蒙古的廳[J].清史研究,1999,(03).

[6]盧緒友.清代東北蒙地政區的內地化——以長春、昌圖二府設立為中心的考察[J].中國邊疆學,2018,(02).

作者簡介:梁偉岸,男(1978—),蒙古族,內蒙古赤峰市人,呼倫貝爾學院馬克思主義分院副教授,內蒙古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基金:呼倫貝爾學院課題:清代內蒙古文官制度研究(2018JYYB14);

猜你喜歡
清代內蒙古
內蒙古包頭市第一實驗小學六(3)中隊
內蒙古冬季風寒溫度分布特征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閆錫聰
略論清朝蒙古族“那達慕”概況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內蒙古大草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