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療法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的研究進展

2022-06-10 05:24金澤王佩佩侯鑫磊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6期
關鍵詞:針刺中風研究進展

金澤 王佩佩 侯鑫磊

關鍵詞:中風;上肢痙攣;針刺;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R245.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中風是一種常見病,臨床上發病率較高,又稱為腦卒中,具有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等特點[2]。中風后肢體痙攣性癱瘓在中風后3周內的發病率可以接近 90%[1]。由于上肢的功能、結構的復雜性,患者上肢肌張力和運動功能的恢復速度比較慢、痊愈率比較低,是臨床上中風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3]。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主要表現為上肢的屈曲和內旋,肌張力的增高,屈肌和伸肌不能相互協調,甚至嚴重的會導致永久性的肩、肘及腕關節的攣縮,上肢運動功能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和恢復,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4]。

1陰陽平衡針刺法

陰陽平衡針刺法是通過特殊刺法來調節陰陽失和達到陰陽平和狀態的一種針刺方法,其治療取穴的理論依據最早見于《黃帝內經·素問》:“從陰引陽,從陽引陰?!敝酗L的基本病機是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上犯于腦,不管患者是由于風、火、痰、瘀哪一種原因引起發病,陰陽失衡是其根本。所以,臨床上治療中風病脫離不開調整陰陽平衡這一總的治療原則。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常為上肢屈肌痙攣,伸肌相對松弛,總體表現為屈曲內收。屈肌主要是臂肌前群的肱二頭肌、喙肱肌和肱肌,分布于上肢前側和內側,在中醫學屬于陰經經脈循行的部位,伸肌為拮抗肌,主要是臂肌的肱三頭肌和肘肌,分布在上臂后側,屬于陽經循行的部位。研究者通過各種特殊的刺法,比如針刺、艾灸、刺絡放血、蠟療等,行多種補瀉手法,來達到屈肌與伸肌的相對平衡,緩解了患者肢體的痙攣程度,改善了其運動功能。

劉家慶[5]、李秋佳[6]、郝志平[7]等觀察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患者,對照組均依據針灸相關教材取患側上肢局部穴位,治療組分別采用陰陽平衡針刺法、從陰引陽針刺法和點刺十二井穴治療。陰陽平衡針刺法上肢陰經選極泉、尺澤、內關,行捻轉瀉法;陽經選肩髃、曲池、外關,行捻轉補法;從陰引陽針法,先針刺陰經極泉、尺澤等,后艾炷灸陰經穴位尺澤、內關等,陽經穴位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等。從陰引陽,是《黃帝內經》中重要的針灸指導原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這樣論述:“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李秋佳此課題選取陰經穴位,瀉陰經過于亢奮之經氣,結合陽經穴位補益,補虛遏實,激發陽經經氣,松弛局部肌肉,解除屈肌痙攣,平衡伸肌群肌張力,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點刺十二井穴治療,不必在意出血與否?!鹅`樞·九針十二原》“所出為井”,井穴是經氣所出之處,位于四肢末端,陰陽表里兩經在此交接,起到陰陽順接的作用。所以,從陰引陽針法和點刺十二井穴本質上都是屬于陰陽平衡針刺法。就治療前后肢體功能的評定來看,劉家慶研究優于其他研究的地方是,采用了客觀指標表面肌電圖來反映患者治療前后的變化。張力平衡針法是對肌張力高的上肢屈肌采用瀉法,抑制痙攣肌肉,對相對松弛的伸肌采用補法,興奮拮抗肌,陰陽調節,使得屈肌和伸肌的張力達到平衡,有效的緩解肌肉的痙攣,改善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結合余姚安[8]、鄧雅丹[9][10]、游瑩喬[11] ?等的研究,治療組采用單純張力平衡針刺法進行治療,通過治療前后客觀和主觀指標、短期和長期療效的研究,可以看出,不管是即刻效應還是長期療效,張力平衡針刺法都有顯著療效。鄭永浩[12]、黃曉輝[13]和郭婷婷[14]研究的治療組分別進行張力平衡針刺法聯合蠟療、牽張訓練和攣三針治療。蠟療通過其溫熱的治療作用,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濕,緩解肌肉痙攣,降低肌張力;牽張訓練通過被動運動,緩解患者痙攣上肢;攣三針松解肌肉關節的攣縮僵硬。結合上述單純和聯合張力平衡針刺法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的研究,不難發現,張力平衡針法也是通過調節患者患者上肢伸肌與屈肌的平衡,來達到改善患者痙攣程度,降低肌張力,恢復其運動功能的。朱玉強[15]在患側上肢局部取穴治療的基礎上,增加迎隨補瀉針刺,迎隨補瀉,即上肢陰經使用迎隨瀉法,選穴有內關、極泉、尺澤等;上肢陽經使用迎隨補法,選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 。整個選穴還是以手陽明大腸經穴為主。得出,迎隨補瀉法能夠明顯的改善患者肌張力程度。但是迎隨補瀉針刺對醫者的操作手法要求高,與療效緊密相關。

2經筋結點針刺法

大部分研究者認為,中風恢復期患者大都病位在經筋,屬于“痙證”范疇。經筋的主要功能就是約束骨骼,活動關節。經筋結點即經筋結聚之處,多結聚于肌腹兩端的肌腱處?!端貑枴ふ{經論》寫道:“病在筋,調之筋”。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的患者表現為陰急陽緩,臨床可通過恢刺、傍刺、刃針松解、電針、溫和灸等多種方式,降低患側上肢肌張力,達到緩解患者患側上肢痙攣的目的。

3夾脊穴針刺法

夾脊穴位于督脈和足太陽經之間,內側為督脈,外側為膀胱經內線,上有背俞穴,可以看成是兩經相互溝通的紐帶,督脈統一身之陽氣,足太陽經統一身之巨陽,通過刺激夾脊穴,內可調節臟腑功能,外可調整氣血陰陽,進而激發督脈與膀胱經的經氣,振奮陽氣,舒筋活絡,達到緩解上肢痙攣的作用。

劉峻[15]等、黎超明[16]等觀察組進行毫火針針刺雙側夾脊穴,選C3-7、T1-3,,進針深度在0.5-1.5寸,兩天一次。觀察患肢治療前后上肢運動功能和痙攣程度的改變。數據表明,治療前肌力在0級、1級和2級的患者,上肢痙攣程度改善明顯,對肌力為3級、4級患者癥狀改善不明顯??傮w來看,毫火針針刺夾脊穴,能通過其溫經通絡、活血化瘀、平衡陰陽等作用來改善患者上肢痙攣癥狀,改善運動功能,具有明顯的療效。為何兩組研究,治療方法等全部相同,結果卻有所不同?;疳樦委煴揪蛯颊叩哪褪苣芰τ幸欢ǖ囊?,上述兩研究要求火針進針深度為0.5-1.5寸,對醫者操作水平要求高,臨床操作肯定會出現偏差。所以,臨床使用毫火針針刺夾脊穴治療此類患者時,需注意評估治療前患者的肌張力情況,慎重選擇,不要給患者徒增治療時的痛苦。徐嘉悅[17]選擇60例中風后上肢痙攣癱患者,治療組針刺雙側C4-T1夾脊穴,夾脊穴結合常規針刺也能夠降低患者的肌張力,改善癥狀。

4通經解痙針刺法

中風屬于本虛標實之證,肢體的痙攣也多發生在中風后恢復期,其病變上肢表現為手三陽經循行部位肌張力增高,呈屈曲狀態。通經解痙法是通過對高肌張力肌肉周圍組織的松解,降低肌肉張力,從而達到緩解患側肢體痙攣狀態的目的,起到調整經絡、疏通氣血的作用。

張虹[18]等在案例中提到,一名中風后肢體活動不利合并上肢肌張力增高一年的患者,屈肘肌張力4+級,屈指肌張力4級,經過兩次筋骨針治療后,屈肘肌張力3級,屈指肌張力2級。筋骨針通過對患者上肢痙攣局部的松解,機械性的解除了局部病變區域的粘連,以松為通,達到了很好降低患者中風后肌張力的作用。王健[19]等、張野[20]觀察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患者,針刺組使用通經解筋針刺法,選穴以極泉、肩前、尺澤等為主,注意進針后行小幅度提插手法。通過對比,可以看到,通經解筋針刺法能夠較好地改善患者上肢的痙攣情況,聯合使用康復訓練療效更加顯著。孫熙罡[21]等針對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患者進行頭針結合體針,選取臂臑、天井、曲池、外關等穴位,進針得氣后沿肌腱走形上下斜刺,行提插捻轉手法。

小結

從上述所有研究可以看出,近五年多(2017年1月-2022年4月),針刺療法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以陰陽平衡針刺法、經筋結點針刺法為主。陰陽平衡針刺法主要是采用上肢陰經穴位瀉法和陽經穴位補法,來調整患者患側肢體肌張力的平衡,達到治療和改善癥狀的目的。經筋結點針刺法通過不同針刺手法,比如恢刺、傍刺,不同針具,比如刃針,電針,較普通毫針刺激量更大,療效更顯著,直接松解手三陰經經筋結點,或者激發手三陽經經氣,達到舒筋活絡,緩解痙攣的作用。其他針刺方法,如拮抗肌針刺法、經筋排刺針刺法、夾脊穴針刺法、通經解痙針刺法、醒腦開竅針刺法、通經接氣針刺法和梅花針叩刺法,較普通針刺治療有效率更高,能更好的改善中風后上肢痙攣患者的痙攣程度,上肢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結合上述文獻,發現在選擇上肢痙攣程度和運動功能的評定指標時,大部分研究以量表和指數為主,都是主觀評價,缺少客觀指標。

參考文獻:

王鋒,佟媛媛,王文熠,李薇薇.醒腦開竅針刺法結合筋骨三針療法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的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藥,2015,32(09):546-548.

蔡玉梅,韓海偉,盛國濱.針刺結合隔藥灸經筋結點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21(04):450-452.

Welmer A K, Von Arbin M, Widé, et al. Spastic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functioning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18 months after stroke.[J].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06, 21(4):247-253.

李潔新.芒針透刺配合放血療法治療中風后上肢肌張力增高70例[J].北京中醫藥,2012,31(05):360-362.

劉家慶. 陰陽平衡針刺法對中風后上肢痙攣患者表面肌電信號的影響[D].湖南中醫藥大學,2019.

李秋佳. 基于從陰引陽針刺結合艾炷灸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的臨床觀察[D].廣西中醫藥大學,2019.

郝志平. 點刺十二井穴配合針刺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9.

余兆安,劉民權,潘江,葉曉紅,常小榮,章薇.張力平衡針法對腦卒中痙攣狀態肢體運動功能及表面肌電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19,14(03):531-535.

鄧雅丹,余兆安,劉民權,潘江,劉智.張力平衡針法對卒中后痙攣癱瘓患者表面肌電的短期影響[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9,31(07):1323-1326.

鄧雅丹. 張力平衡針法對腦卒中偏癱痙攣患者肱二頭肌表面肌電的影響[D].湖南中醫藥大學,2020.

游瑩喬. 張力平衡針法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對腦卒中上肢痙攣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D].湖南中醫藥大學,2021.

鄭永浩.蠟療配合張力平衡針法治療腦卒中痙攣癱瘓效果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8,27(07):708-710.

黃曉暉.用張力平衡針刺法聯合牽張訓練法對31例腦卒中后肌痙攣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9):83-84.

郭婷婷,陳娟.張力平衡針法聯合攣三針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43例[J].中醫學報,2018,33(09):1815-1818.

劉峻,周鴻飛,張威,金鑫.毫火針針刺夾脊穴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的臨床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5(03):430-435.

黎超明,李海新,廖東山,凌恩.毫火針針刺夾脊穴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的臨床研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15):40-41.

徐嘉悅. 夾脊穴結合常規針刺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臨床療效觀察[D].遼寧中醫藥大學,2019.

張虹,李樹香.筋骨針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偏癱經驗[J].光明中醫,2018,33(22):3303-3305.

王健,包永欣,相永梅,郝長宏,侯志鵬.通經解痙針刺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07):699-702.

張野.通經解痙針刺法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20,35(01):90-92.

孫熙罡,張金喜,王晶,王秀娟,王立存,趙淑華,林翠茹.調神解痙針刺法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性癱瘓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8,37(02):149-153.

作者簡介:金澤(1965.12-),男,朝鮮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針灸治療腦血管及神經變性性系統疾病。

侯鑫磊(1983.05-),男,漢族,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自治縣,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針灸治療腦血管病。

通訊作者:王佩佩(1996.11-),女,漢族,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針灸治療腦血管及神經變性性系統疾病。

猜你喜歡
針刺中風研究進展
GNSS-PPP算法與應用的研究進展
CHI3L1在神經系統相關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中醫外治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進展
近十年國際STEM教育研究進展
清明的雨
單純針刺與針刺配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的治療對比
“紅黃綠”三色套餐查中風
新疆抓獲75名“針刺”嫌犯
牙痛苦相煎 針刺有要穴
中風后偏癱可治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