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的應對策略

2022-06-11 23:21張海艷
西部學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事變應對策略中國共產黨

摘要:“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首先,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表明中國共產黨抗戰到底的決心;其次,通過宣傳群眾,擴大中國共產黨的影響;第三,加強自身建設,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第四,武裝群眾,創建黨領導的武裝隊伍。一系列舉措掀起了中國人民抗日斗爭的熱潮,推動了東北武裝抗日游擊戰爭局面初步形成。

關鍵詞:“九·一八”事變;中國共產黨;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K2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9-0103-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重點項目“十四年抗戰期間遼寧地區共產黨人史料發掘與研究”(編號:L20ADS001)、2021年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課題“遼寧地區中共抗戰英烈事跡發掘整理、宣傳研究”(編號:20211s1ybkt-080)的有關成果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動的,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的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闡明了抗戰到底的立場。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共滿洲省委及東北各地方黨組織立刻行動起來,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同時,緊急動員黨內全體同志到群眾中去,開展抗戰宣傳和創建黨領導的武裝隊伍的工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北地區抗日武裝斗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一、率先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

“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侵略者大舉入侵中國東北地區,中國共產黨意識到,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必須帶領中國人民以武裝斗爭的形勢反抗入侵之敵,這是中華民族實現獨立的唯一出路。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迅速擔負起領導東北人民武裝抗日的歷史責任,舉起武裝抗日旗幟,發出抗日救亡的號召。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召開緊急會議,依據中共中央對帝國主義的一貫策略,發表了中華民族的第一篇抗戰宣言《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提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立刻撤退占領東三省的陸??哲?!自動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1]這兩篇宣言揭露了日軍的侵略行徑,譴責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明確提出了武裝抗日的正確主張。處于斗爭最前沿的中共滿洲省委連續召開會議,討論新形勢下的任務,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

這兩篇宣言的發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率先舉起了武裝抗日的旗幟,忠實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決不屈服的意志,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衷心和熱烈響應,喚醒了全國民眾的愛國熱情,掀起了遍及全國的抗日救國的浪潮。

二、加強群眾宣傳,擴大中國共產黨的影響

“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滿洲省委采取各種形式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使之迅速深入各階層群眾之中,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志,同時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東北人民群眾中的影響。東北各級黨團組織認真貫徹滿洲省委關于“積極地擴大罷工、罷課、罷市,反抗占領滿洲的運動”的指示,領導廣大城鄉民眾開展抗稅、減租、搶糧、反對日本資本家克扣工資、破壞生產等各種以反抗日本侵略者為中心的斗爭。

哈爾濱是北滿的政治、經濟中心。1931年9月下旬,在中共北滿省委領導下,北滿特委和哈爾濱反日總會組織黨團員和反日會員在大街上散發傳單,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號召全市人民行動起來,共同抗日。哈爾濱的大、中學校學生和工人紛紛舉行集會,由地下黨、團員和反帝同盟會員帶頭,聲討日軍的侵略罪行,號召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號召全市人民團結起來,堅決抵抗日軍的侵略。9月20日晚,哈爾濱市工人和愛國群眾砸了日本人經營的《哈爾濱日日新聞》報社、朝鮮銀行和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館等處。9月下旬,北滿特委、哈爾濱市委組織黨、團員在工廠、學校、街道發展反日會組織,建立抗日人民統一戰線,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哈爾濱反日總會。

遼寧各地黨團組織紛紛行動起來,共青團滿洲省委和各地黨團組織將中央和省委文件復制后擴大宣傳。省委緊急動員黨內全體同志到群眾中去開展活動,要求各級黨團組織“積極地擴大罷工、罷市、罷課,做反抗占領滿洲的運動”。沈陽市內的中共黨團員采取兩種方式,開展抗日抗戰宣傳攻勢,一是到處散發傳單,張貼標語,動員群眾起來斗爭;二是發展壯大黨的組織和建立各種反日團體,擴大中國共產黨影響。

在中共滿洲省委的領導下,吉林各地黨組織也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宣傳貫徹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延吉、和龍、汪清、琿春等地的農民在東滿特委的具體領導下,開展了反日、反滿、反日本走狗,爭取實現“三七”“四六”減租法的秋收斗爭。中共長春油坊特支和長春監獄黨團聯合特支通過舉行集會、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等方式,積極開展黨的抗日宣傳工作。1932年9日,磐石黨組織在農民中發動了一次震動全縣的反對日軍走狗壓迫的“二九”斗爭和蛤螞河子暴動。

中共滿洲省委及各級黨組織在哈爾濱、沈陽、大連等工人集中的城市和鐵路、煤礦工等工人集中的地區展開宣傳,擴大黨的影響。1932年1月20日,中共滿洲省委通過《關于“二七”紀念與國際失業工人運動的決議》,號召廣大民眾以罷工示威來紀念“二七”,拿出“二七”的精神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屠殺[2]227。

1932年2月,中共滿洲省委要求各地黨組織在“三一”(韓國獨立運動紀念日)“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三一八”(巴黎公社、日本占據滿洲半周年)這些紀念日“堅決領導組織群眾示威活動、各種群眾集會,運用公開的方式發動群眾、團聚群眾,展開經濟的、政治的斗爭,與驅逐日本帝國主義民族解放革命運動與建立民眾政權的斗爭聯系”[3]。根據這一決議,東北各地黨組織行動起來,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抗日宣傳活動。例如,中共湯原中心縣委組織了一支有34人參加的“化裝抗日宣傳隊”,在縣委書記李春滿的帶領下,到各地農村開展抗日救國宣傳,這支抗日宣傳隊在松花江兩岸撒下了抗日救國的革命火種,有力地促進了下江人民的覺醒。

黑龍江各地黨組織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可能,組織各地黨團員在“五·一”節、俄國十月革命節等紀念日以及“九·一八”事變國恥日上街舉行飛行集會,向群眾發表講演,散發抗日傳單,號召群眾投身抗日武裝斗爭。1932年3月,哈爾濱市黨團員為反對偽滿國成立,在慶典會場上散發反滿抗日標語、傳單、漫畫,用鴨蛋殼裝滿黑墨水投向日偽當局設置在十安路口上的宣傳版[4]218。人們見到宣傳“日滿親善”“日滿一德一心”等的標語牌被污黑,無不拍手稱快。

在中國共產黨的宣傳鼓動下,東北人民的抗日熱情高漲,發生了多次反對日本統治、反對減少工資的大罷工斗爭,如哈爾濱煙廠大罷工、奉天煙廠大罷工、奉天煙草公司大罷工、大連周水子紗廠等罷工,都取得了勝利?!熬拧ひ话恕笔伦兒?,中國共產黨的嚴正宣言及其展開的宣傳教育行動,為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斗爭高潮的來臨積蓄了力量。

三、恢復和整頓黨組織,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鑒于當時奉天在日本侵略者的殘酷統治之下,哈爾濱成為開展反日斗爭的中心,經請示中央批準,中共滿洲省委機關由沈陽遷往哈爾濱。以羅登賢為書記的新一屆省委組成后,中共滿洲省委立即采取措施恢復和發展黨團的組織,以加強黨的領導。

1932年1月,中共滿洲省委組建了哈爾濱道里、道外兩個區委,直接隸屬省委領導,姚茂才、張貫一(楊靖宇)分別任道里、道外區委書記;5月,中共滿洲省委重建哈爾濱市委,張貫一任書記[4]214;11月,成立以楊一辰為書記的哈爾濱臨時市委。在黑龍江省的其他地方,黨組織也得到迅速發展。1932年末,黑龍江地區已有寧安、饒河、湯原、珠河四個中心縣委和密山縣委等黨組織。同時,滿洲省委還加強了對齊齊哈爾等中心城市和中東、呼(蘭)海(倫)、海(倫)克(山)等重要鐵路沿線,以及鶴崗、穆棱等礦山抗日爭的領導,建立了安達、四方臺、海倫等特支[4]215。

1931年10月,滿洲省委撤銷吉林縣委,將原吉林縣委所屬的農村黨組織劃歸中共磐石中心縣委領導,在吉林城區建立中共吉林特支。1932年2月,吉林特支改為吉林支部,于1932年10月建立團支部,同年11月,在楊靖宇的領導下,滿洲省委將吉林支部改為吉林特支。

1931年底,童長榮赴東滿,任東滿特委書記,東滿特委除領導延吉、和龍、汪清、琿春4個縣委外,還有中共安圖、中共敦化2個特支[5]。

1931年12月中旬,為了加強奉天和南滿地區黨的工作,中共滿洲省委決定成立中共奉天特別委員會,簡稱中共奉天特委。中共奉天特委由陳德森(姜方亭)任書記,馬龍友(馬適安)任秘書長兼宣傳部長。在奉天特委領導下的有大連、安東(今丹東)、牛莊、撫順、盤石、海龍、本溪、臺安、遼中、遼陽等地黨的組織,共有黨員160多人。奉天市內的有皇姑屯鐵路工廠、東三省兵工廠、英美煙廠、油漆工廠、南滿醫大、奉天紗廠、近郊菜農和講武堂等支部,共有黨員36人、團員14人[2]224。1932年11月,中共滿洲省委派楊靖宇到磐石、海龍巡視工作,先后改組了中共磐石、海龍中心縣委。

1932年,中共哈爾濱市委派王立德到陶賴昭組建中共陶賴照特支。在這一時期,中共滿洲省委先后派夏尚志到家鄉大賚、派張瑞麟回到家鄉扶岔河,分別建立了中共大賚支部和中共三岔河支部。

經過上述整頓,加強了黨、團組織的力量,為領導東北人民開展反日斗爭準備了條件。

四、武裝群眾,創建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隊伍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在中共中央連續發表宣言、決議的同時,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發表文章《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滿洲與我黨當前任務》,明確指出東北黨組織必須發動民族革命戰爭來消滅這一戰爭。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羅登賢根據這篇文章的精神,于1932年2月與周保中、楊林等同志共同起草《抗日救國武裝人民群眾進行游擊戰爭》的綱領性文件,提出“只有人民群眾起來,只有在群眾中創建黨直接領導的人民武裝,才能保證徹底抗日救國,同時黨以這樣的武裝為這樣的武裝為核心力量支持、援助和聯合其他非常的一切抗日武裝力量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贝司V領性文件的發布,向全東北2132名共產黨員提出了組織和領導抗日游擊戰爭的根本任務。為此,羅登賢強調:“我們共產黨人一定要與東北人民同患難、共生死,爭取東北人民不被蹂躪。我們共產黨人就在這里和東北人民一起抗日,不驅逐日寇任何人不能提出離開東北的要求。誰如果提出這樣要求,那就是恐懼動搖分子,就不是中國共產黨員?!痹跇O端困難和白色恐怖下,滿洲省委高舉抗日大旗,根據東北的實際情況,采取正確的政策和策略,使共產黨領導和影響下的東北人民反日斗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1932年4月,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楊林到南滿地區磐石巡視工作傳達指示,擴建抗日武裝。6月4日,磐石中心縣委在楊林、楊君武的幫助下,在磐東區小孤山屯西山坡上召開大會,正式成立磐石工農反日義勇軍(又稱南滿工農反日義勇軍),下編3個分隊共30余人。該部成立后協助群眾開展分糧斗爭,深得勞苦群眾擁護,黨的影響不斷擴大。8月,該部發展到50余人,建立了黨支部,各分隊建立黨小組,實行政治委員制,后因“左”傾錯誤路線影響,部隊領導層發生分歧。1932年11月末,省委候補委員、省委軍委代理書記楊靖宇化裝成商人,幾經周折,找到了該隊伍,傳達了上級指示,并針對游擊隊內成分復雜、思想混亂的情況,做了深入細致的工作。楊靖宇首先從整頓黨團員的思想入手,與黨團員同志談心,向他們講解共產黨的偉大歷史使命,指出目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鼓舞大家的抗日斗志,共同研究今后的出路。他和大家一起分析總結了隊伍前一段活動的經驗教訓,批評了在挫折面前喪失信心的消極思想,號召共產黨員在困難時刻要發揮堅強的核心和先鋒作用,把隊伍團結起來。這些深入淺出的革命道理,教育了游擊隊的干部、戰士。1932年11月下旬,磐石工農反日義勇軍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簡稱南滿游擊隊)。這支游擊隊積極活動在磐東、磐北、伊雙地區,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隊伍發展很快[6]。

這一時期,東滿地區組建抗日工作也迅速發展起來了,到1933年冬,東滿地區反日游擊隊發展為5個游擊隊。

在北滿地區,張甲洲、夏尚志等人在中共滿洲省委指示下,于1932年5月16日在巴彥縣七馬架子成立了打響中共武裝抗日第一槍的“巴彥抗日游擊隊”,張甲洲任總指揮,于天放任特派員及交通情報站負責人,張文藻任秘書長。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聯合簽發了《中央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提出了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和人民革命軍的主張。1933年5月,中共滿洲省委召開了擴大會議貫徹《一·二六指示信》,強調建立、鞏固和發展黨所領導的抗日武裝的重要性,認為這是我們執行統一戰線策略方針的基礎和本錢,有我們直接領導的強大武裝力量,才能有資格、有條件去和其他抗日武裝力量講聯合,搞統一戰[7]。也只有以我們自己領導的強大抗日武裝力量為基礎、核心和骨干,統一戰線才能是實際的、有效的和鞏固的。為此,省委要求各地“要為擴大數倍乃至數十倍人民革命軍和赤色游擊隊而斗爭”,并要使人民革命軍“成為吸收和團結一切反日武裝力量和群眾反日的勢力左右一切的中心力量?!?/p>

為此,從1933年5月至1936年初,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游擊隊發展成為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主力,并相繼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他們依托山林,不斷伏擊日偽“討伐隊”,破壞敵人的鐵路交通及軍事設施,重創日偽軍。東北人民革命軍建立后,中共滿洲省委在南滿、東滿、吉東、北滿地區創建了七、八塊游擊根據地和抗日游擊區,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成為東北抗日武裝的主力和東北抗戰的中流砥柱[8]。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這個剛剛成立10周年的政黨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立場鮮明地表明抗戰到底的主張。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和號召下,東北各地黨組織以及戰斗在抗日斗爭第一線的共產黨人沖鋒在前,帶領東北人民展開頑強斗爭,掀起了中國人民抗日斗爭的熱潮,東北武裝抗日游擊戰爭局面初步形成[9]。

參考文獻:

[1]編寫組.東北抗日聯軍[M].沈陽:白山出版社,2011:16.

[2]中共遼寧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遼寧史:第一卷(1919—1949)[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1.

[3]中央檔案館.中共滿洲省委對于“三一”“三八”“三一八”工作的決議[M].//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件匯集.北京:中央檔案館,1988:9.

[4]中共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黑龍江歷史:第一卷(1921—1949)[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

[5]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吉林史:第一卷(1919—1949)[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44.

[6]李鴻文.東北抗日斗爭論叢:第一輯[M].長春:吉林省社會科學院,1983:156-172.

[7]陳雋.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三重邏輯[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

[8]曹前發.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J].黨員文摘,2021(10).

[9]王建朗.回顧與前瞻:抗日戰爭研究三十年[J].抗日戰爭研究,2021(3).

作者簡介:張海艷(1975—),女,漢族,遼寧沈陽人,沈陽文博中心(沈陽博物館)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歷史。

(責任編輯:朱希良)

猜你喜歡
事變應對策略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好事變“壞”事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環縣事變”及其善后工作述論
從『九·二二』鋤奸到『八·三』事變
“九一八”事變真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