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緊湊型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

2022-06-11 17:37劉恒季翔
工業設計 2022年5期
關鍵詞:高密度規劃設計

劉恒 季翔

關鍵詞:緊湊型城市;高密度;限制邊界;規劃設計

城市空間擴展是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化進程最為直接的表現形式,是城市空間結構布局變化的綜合反映[1]。由于城市無限制的加速膨脹,我國正面臨著土地資源緊張、城市功能要素復雜、城市空間增長隨意蔓延等問題,這引起了學者們對緊湊型城市形態的廣泛關注。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我國中小型城市也出現了此類問題,而當今研究對象多聚焦于發達國家的大型城市及沿海發達城市,對國內的中小型城市研究較少。文章以徐州老城區為例,結合實際問題,提出針對中小型城市的緊湊型規劃設計策略。

1 緊湊型城市概述

1987 年,聯合國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據此羅馬俱樂部在《成長的界限》中首次提出“緊湊型城市”的概念。因而緊湊型城市的發展形態成為世界許多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項重要策略。盡管緊湊型城市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卻有三點顯著的特征:

首先,在空間形態方面,城市需要較高的密度。海道清信提出,緊湊型城市是一種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為維持并形成富有活力的城市中心區,對以往的低密度、向郊外無序蔓延的城市發展加以轉換,將城市空間的整體結構改變成整齊有序(緊湊)的形態。緊湊型城市建設還可以表現為盡量維持城市歷史傳承的緊湊形態,進行保全與繼承,并有效利用地區的空間資源及歷史積存的城市規劃與建設。

其次,在空間模式方面,應豐富城市中的交通道路網絡??指裎炙拐J為,城市間目的地的可達性是交通規劃的首要問題,這也就默認了人們對于交通便捷度的需求。社區與社區、城鎮與城鎮之間緊密的聯系是緊湊型城市的評價標準之一,而交通所涉及“移動性”和“可達性”的好壞是評判是否能實現其目標內核的重要價值標準。

最后,在空間功能方面,功能是基于空間模式和形態而衍生出來的,主要是將城市空間落實到土地的功能混合利用上以實現城市集約化。應將居住用地與工作、休閑、服務用地等進行混合布局[2]。

2 國內外緊湊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現狀

每個城市的城市規劃結構都不盡相同。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有些國家已經進行了很好的實踐,以美國奧斯汀市、英國牛津市和中國北京市為例。

2.1 國外緊湊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現狀

為了解決城市郊區化的問題,美國政府提出“精明增長”計劃。其策略為:(1) 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明確城市開發邊界;(2) 對市區內部進行高密度土地開發;(3) 以步行交通為主要手段,滿足日常需求;(4) 構建宜人的公共空間。

限制城市生長邊界(UGB Urban Growth Boundary)的管理是一種嚴格控制蔓延并引導合理增長的規劃途徑[3]。在邊界內是為未來經濟開發和空間規劃預留城市用地,在其外部的農業、林業等種植用地則禁止城市開發。奧斯汀市將市內設置成“開發促進區”和“用水保護區”[4]。開發促進區是未來的主要開發建設區,其中主要功能軸線沿干道布置電車系統,周邊相應開發商業、住宅和綠化公共空間等;用水保護區內有山河湖泊等自然限制條件,設置動物保護能用地有效阻止環境的破壞。

英國也積極推進了緊湊型城市的實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 設置綠帶,綠植的設立主要是為了控制城市的邊界,阻止其無序化的蔓延,再者能夠帶來較好的綠化環境和公共空間需求,為城市景觀添彩;(2) 可持續的住宅區開發,采用“都市村莊”的設計方式,都市村莊以實現城市地區可持續為目的,其主要特色在于復合功能的導入、重視場所特性的設計及社區參與;(3) 有效利用城市中心,進行社區再開發,建筑遺存改造等;(4) 限制私家車使用,推行經濟型強、便捷度高的公共交通。

田園城市主張的理念是城市與鄉村的共存,以城市為中心,周圍分布“鄉村”,以構成小城圍大城的城市布局形式。牛津市針對現存的問題采用了田園城市的規劃方案,有效地緩解了城市中心人口密度過高的壓力,促進了城市中心及周邊衛星城的交流聯系和經濟發展。

2.2 國內緊湊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現狀

我國的緊湊型城市理論實踐最初叫做“節約型”城市,自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出后為實現節能減排的工作要求,北京在2007年率先推出《北京市城市建設節約用地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從土地用地性質方面對緊湊型城市建設提供了實踐思路。

《標準》提出了明確的節地指標,統籌安排各項建設用地,并且科學有效地節省土地使用面積,提升土地利用率,其中涉及居住、工作、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交通四個方面的內容[5]??偟膩碚f,為建設節約型城市一般有四種途徑:(1) 縮減建設用地。從源頭上制止土地的無限制擴張,節省用地面積,通過優化現有土地布局形式,在滿足當下基本用地需求的同時,減少建設用地。(2)增加建筑容量。對既有建筑或是新建建筑提升建筑容積率,同時保證功能調配、用量需求、人體舒適和健康。(3) 提高人口密度。這一點和國外最早提出的緊湊型城市理念中的特征相一致。提高人口密度的同時也要滿足用地使用、基礎服務設施健全和環境質量等要求。(4) 綜合利用土地。結合以上三種方式,按照建設優先級來考慮三種方式的綜合使用。

3 緊湊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策略

發達國家進入城市化時期較早,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城市實踐。而在我國由于城市用地緊張且有限,城市人口迅速膨脹,導致城市原有功能和基礎設施服務與原有人口數量不相適應等問題,引入了“緊湊型城市”理念。從城市設計角度出發,對于構建我國緊湊型城市應包括三個空間要素:(1) 城市中心區具有密度高的特征;(2) 鄰里社區多樣性發展,多利用鄰近公園的綠化及公共空間;(3) 通過公共交通網絡連接城市圈。

文章借鑒國外的成熟策略及體系,結合我國中小城市的發展情況,針對以上三點空間要素總結緊湊型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

3.1 控制土地增長實現市內高密度

在重點整治方面,國外將重心放在了控制城市邊界,以此來活化城市中心活力,針對基礎設施、交通設施、商業環境進行整治。減少私人交通工具并完善優化公共交通,提升街道步行普及率。在我國的超大型及大型城市中,已經出現高速率的城市土地空間向外蔓延的現象,然而相較于這類超大型城市而言,盡管中小型城市蔓延速率較低,但土地開發政策和飛速的城市化進程也使中小型城市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我國城市建設早期中粗放型的土地開發模式帶動了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郊區、開發區等“城市副中心”向建成區外轉移,出現了擴張失序的現象。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不再以GDP 為第一目標后,控制土地增長便成為了重要整治手段。

控制土地無序增長首要計劃便是設置城市增長邊界(UGB),以城市總體規劃中建成區的邊界為界線,劃定不可建設的用地范圍,包括“綠地”“棕地”“水體”等生態林地,通過對其范圍邊界的控制,限制城市建設用地的無序擴張。其次,控制中心城區面積,以此來提升城市中心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實行以公共交通為導向模式(TOD)的建設形式豐富城市的交通,包括公交車、BRT、地面軌道交通和地下軌道交通等。針對各個城市的社區范圍,提升居住區的承載能力,整合居住、工作、休閑和公共服務功能,形成更加高效的空間形態。

3.2 重視居住社區多樣性需求

我國采取自上而下的規劃和自組織相結合的方法,國務院批復城市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標準,各級城市政府貫徹落實集約土地建設。然而在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中,生活居住社區層級配置的多樣性缺乏考慮。社區和鄰里規劃的好處在于通過物質空間和需求層面的規劃設計,解決更大范圍的城市問題。豐富社區多樣性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 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居住、就業、教育、商業等用地類型混合,可以在不需要長距離通勤的前提下滿足工作、求學、購物等日常生活需求;(2) 充分利用社區內部公共空間,為居民提供休憩、游玩、交流活動的場所;(3) 構建內部人行慢行步道系統;(4) 鼓勵公眾參與規劃。采用市民參與的共同合作規劃方式,讓長期生活在社區的居民成為城市建設的主角,提升居民社區的歸屬感。

3.3 落實公共交通規劃及政策

由于城市交通擁堵帶來的問題,在城市交通規劃體系方面,我國采取自上而下的規劃模式,積極地進行著公共交通建設。盡管在政策和經濟方面有著尾號限行、票價低廉等一系列措施,然而依然存在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從空間規劃層面來看,中小型城市交通多集中在地面,而對于地上和地下軌道的交通空間開發使用較少。例如,淮安等地實施地面軌道交通,對地面正常公共交通系統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轉換交通空間模式,大力開發地上高架和地下軌道交通能夠有效地分流地面交通,并以道路交通為城市骨架,在建成后依據其進行城市功能布局。與此同時,在城市中心區設置交通軌道的集散中心,實現多條交通軌道的重合,提升城市中心區的密度,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最大的乘客周轉,分散客流,同時節約運輸成本,適當減少地面交通重復的運營路線,提升并緩解市內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及換乘公共交通的壓力。

此外,相關政策的制定對市民有著較好的引領作用,也為城市交通擁堵改善提供了幫助。為響應2030 年和2060 年的碳中和與碳排放的“雙碳”目標,提倡綠色出行,制定更加科學、合理及人性化的交通政策是必要的,例如:(1) 減少私家車的使用頻率;(2) 完善城市共享單車的布局設置;(3) 嚴格治理亂停車和各種路內違規停車;(4) 提升停車費用等。

4 徐州市老城區規劃與設計

4.1 項目概況

根據《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文章選擇的研究區范圍是徐州市的云龍區、泉山區和鼓樓區,面積約為301km2。該區域屬于徐州的老城區,文化積淀久,人口密度高。

4.2 徐州市老城區的現存問題

早些年徐州由于工業和資源開采作為城市戰略發展引擎產業,其城市建設區逐漸向城市中心外擴展。如今隨著原生礦產資源的枯竭,徐州即將進行城市轉型。其原有的中心城市和以礦產資源為中心在周圍建設的聚落正面臨著生態環境污染、城市空間布局單一、私家車依賴嚴重等一系列問題。

4.3 徐州老城區緊湊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策略

4.3.1 市內高密度利用

首先,設置城市綠化確定城市邊界,以限制城市的無序向外蔓延[7]。徐州擁有云龍湖、云龍山、彭祖園、楚王陵等豐富的水體資源和綠色植被。一方面能夠控制城市的邊界,阻止其無序化的蔓延。另一方面能夠帶來較好的綠化環境和公共空間需求,為城市景觀添彩。

其次,重新整合徐州城市建成區。城市空間是通過歷史的積累而形成的,對已有歷史街道、建筑等應結合其原有歷史空間的緊湊度重建城市,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1) 修繕原有建筑物,延續空間的姿態,給空間帶來厚重豐富的歷史資源;(2) 提升居民自豪感,實現傳統文化和人類空間的繼承;(3) 公共空間的重新整頓和改造。

最后,對塌陷的廢棄礦區進行生態修復,以營造美好的生態環境和生態景觀。將廢棄地區進行再利用,提升市內土地的利用率。應健全規劃發展模式,采用構建城市生態濕地的方式對其進行重新利用,實現緩解洪澇、凈化污物的功能。

4.3.2 優化多層次城市中心空間布局

首先,需要活化重塑徐州中心市區的城市功能。過去的城市管理組織和人民群眾參與度不高,未來希望能有更多樣的功能集聚,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 體現地區特性,注重經營管理;(2) 提供有吸引力的商品及服務,進行重新整頓,在一定程度上縮小規模,采用混合型居住,形成城市功能的再集約;(3) 實現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建筑翻新改建,提升空置房利用率;(4) 高質量的綜合性城市設計;(5) 由企業、地方自治體和市民等組成的推進組織、專家活動,有各種不同組織參與的共同合作等。

其次,徐州作為一座國家級歷史名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由于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不是人們斷定的,而是人們決定并傳播的,故而在傳承和延續歷史文脈的過程中,需要有效利用城市中心,采用尊重當地特色文化的方式,進行社區再開發,建筑遺存改造等。

4.3.3 大力提倡公共交通

對城市建設的重要性進行重點評估。提升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并且利用歷史街道進行景觀性的城市建設,打造以人的尺度為基準的生活場所。設置以步行交通為主要需求的人性化道路措施,進行可步行城市的建設,提出“人的街道”概念,打造安全完整的步道和廣場設施等道路系統,為步行生活方式滿足日常需求提供途徑。促進TOD 模式開發,采用據點式開發的手段進行復合功能開發(MXD)[9],在人群往來的部分導入商業,補充鄰里住區的各項服務、街角沙龍、聊天沙龍等。

5 結語

文章從緊湊型城市理念入手,分析對比了國內外根據此理念進行針對性的城市建設,并從重點整治、規劃體系和城市設計角度,結合土地利用、城市中心活化和交通模式幾個方面,總結出緊湊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一般指導方法和原則,為實現中小城市的城市緊湊化提供了思路。盡管在實施緊湊型城市方面有著比較豐富的方式和手段,但面對未來的科技發展,信息技術、大數據處理和“智慧型城市”依然需要重點挖掘。

猜你喜歡
高密度規劃設計
劉璐規劃設計作品
規劃設計作品
高密度養殖南美白對蝦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電法在斷裂構造探測中的應用
高密度電法在尋找地下水中的應用
城市道路規劃設計發展趨勢探討
基于城市污水處理的人工濕地規劃設計初探
規劃設計
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探討
當代佛教寺廟規劃設計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