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作人夫婦致萬青力的三封信

2022-06-12 17:09徐靜
中國民族博覽 2022年6期
關鍵詞:封信美術藝術

徐靜

這是香港萬青力教授收藏的20世紀80年代留美期間與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的吳作人及其夫人蕭淑芳的三封信件,內容釋文如下:

第一封:

青力同學:(附兩片,請轉葛麗蓬教授為感)

接到你先后來書,一直因為又忙又常病,未復是歉!

你在美雖然為時不久,但在各方面的成就很高,實深欣慰!你自離開紐約到坎薩斯大學,想必學業更有大進。李鑄晉博士指導之下,決無弱兵也。前提到過的高力生先生見到否?你寄來的賀年片是今年我們收到的最佳賀年片。

日前收得貴系葛麗蓬教授的來信,83年我們在米·坎大學時我們曾是合作教授。她對中國藝術史至有興趣,并曾在我國進修。附片請為轉致。

自從你赴美以后,此間有關研究院一切變化,諒你已早有所聞,劉勃舒同志任負責副院長以來,諸加整飭,各方反映,均稱有起色。但從總的美術界來看,“新”風滿樓,有勢不可擋之氣概。有海外畫家聯盟,在《中國美術報》上發表“宣言”,具名以袁運生領銜,“宣言”內容在此引起強烈反應。

我們深信你能在彼岸靜心鉆研學問,能以英文寫作,介紹我國文化傳統不斷發展中所出現的真正有代表性的人和作品,勿任一知半解者胡謅,而正其視聽。能獲博士固佳,古來大器非必博士。我們最近將去東京,半月即返。余不盡,緩再說,祝旅祺!

作人 淑芳

一九八六. 三. 九

第二封:

萬青力同學:

四月四日來信已收到,詳談種種,使我們對國外實況有所洞悉。最近歪風雖稍斂,然適非對年輕人之誤解與無知確有所澄清。

高力生同學返國省親,讓他帶《美術研究》兩冊,可能是郵寄,函內有一冊是贈李鑄晉教授,希為轉去。

你新寫論文,能有正枉作用,則對祖國文化藝術為人曲解或被蔑視,力挽頹風,則幸甚矣!以后得閑再寫,先祝努力成功!

作人 淑芳同頌

八六. 八. 四

第三封:

青力同學:

自從你赴美以后,連得數函,欣悉你在彼邦情況。治學、作畫,故能臻盛境,至慰適念!

達立近去洛杉磯辦畫展,可能是在pasadena,他說一不詳你地址,再他不準能到美國中部,也許你們難相晤。

你決意學成回國,此節已同吳心音說過。我想如能把英文學通,取得博士學位再回自然最好,因為國內實在需要人材。近來有少數既不知古也不知今,既不知中也不知外的可憐文革的受害者,竟然自以為什么都知,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真可悲也夫!

現在國外“漢學家”只知道《石濤畫語錄》而不及其他。我都認為《文心雕龍》如能譯成外文,當為介紹中國藝術早期偉大成就,可震西方世界。但這工程浩大,譯成,當不讓馬若瑟之譯《四書五經》、《詩詞》之壯舉。紙短語長,不盡意。祝成功并頌吉人納福!萬聲已入學否?

作人 淑芳

87.9.30

萬青力196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同年受教于蕭淑芳和吳作人門下習畫。就學不久,轟轟烈烈的“文革”到來,使“家庭成份”不好的萬青力遭受牽連,下放到河北宣化勞動改造,正是在“牛棚”里關押受審的日子,萬青力得以和學校的幾位老師:李可染、吳作人、黃永玉朝夕相處,成了幾位大師的“小棚友”。從學畫到一起受厄,相處下來自然親近不少,當萬青力80年代萌生出國念頭,1984年自費赴美留學,對于“無家可歸”的萬青力而言,生在異鄉對祖國和親人的思念和眷戀只能這幾位“老師”傳達了。

從第一封信可以看出萬青力已是漂泊異鄉兩年,信里有吳作人和夫人對他的肯定,并對他投師李鑄晉教授門下甚喜,李鑄晉是國際著名中國藝術史家,著有《鵲花秋色》等。接著提到中國畫研究院,萬青力1981年研究生畢業之后分配到當時的中國畫研究院任學報編輯,從信件的內容推斷,那幾年的中國畫研究院在某些方面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吳作人作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定會有所了解,信中談到劉勃舒調任中國畫研究院任副院長,各方面有了很大起色。然而對于中國美術界而言,“八五新潮”正處在熱火朝天之中,從吳作人先生的語氣可以看出他們作為老一輩藝術家對這些新青年在心里是嗤之以鼻的,當時的《中國美術報》是他們的陣地,不斷介紹歐美現代藝術,并在頭版頭條上介紹年輕一代的前衛藝術家,我們現在熟悉的所謂“四大天王”藝術明星們大多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但是老先生對這種“勢不可擋的氣概”與他們生活的經歷和時代已經完全是兩個世界,他們喜歡的是像萬青力這樣扎扎實實從傳統入手,一步一個腳印的乖學生。并在信的結尾提出厚望,希望萬青力能夠在異域靜心鉆研學問,介紹傳播中國傳統的優秀藝術。因為“文革”結束改革開放國門大開,一切新鮮的東西和對新鮮的向往成為了可能,進進出出已非常方便,一些人為了引起注意,嘩眾取寵,從吳作人先生的“勿任一知半解者胡謅,而正其視聽”可以推知,在萬青力的來信中可能介紹到一些他在美國的見聞,信的結尾寥寥數語,不僅透露出老先生對祖國的熱愛,還有對后輩的摯愛與期待。

第二封與第一封信時間相隔不到5個月,通過短短150余字可知藝術界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信中談到萬青力新寫的論文和郵寄《美術研究》,查閱當時的《美術研究》,應該是1986年的第2期,上面發表了萬青力一篇題為《也談當代中國畫》的文章,矛頭直指從1985年第7期《江蘇畫刊》發表的李小山的《當代中國畫之我見》中的“中國畫窮途末路”說引發的將近大半年的論戰,萬青力的文章以“對抗性矛盾”與“非對抗性矛盾”哲學概念為基礎,指出只有繼承才能發展,“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否定一切,將失掉一切;破壞之后,將是一片荒蕪?!痹趨亲魅讼壬磥砣f青力的文章對“對祖國文化藝術為人曲解或被蔑視”是有正枉作用的,并且希望萬青力再寫。

第三封信與前兩封信已隔一年之久,在這段時間內萬青力與吳作人先生通信往來,互相了解國內外的情況,首先對萬青力在治學和繪畫兩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欣慰,同時通過別人和萬青力的來信得知萬青力希望學成后回國非常開心,對于吳作人一位美術教育家而言,他深知國內對人才的需要,同時伴隨著開放的程度的擴大,吳作人也表達了對國外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的缺乏表示痛惜,他希望萬青力能夠學好英文,當然也希望萬青力在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上能夠做出貢獻,但是他深知工作量的巨大,非一人之力而所能為,只能“不盡意”罷了,但發自內心老先生是多么希望有一天中國文化能夠“可震西方世界”??!

信件是屬于個人隱私,內容也是私人之間的交往,所以也不會有半點虛假,本不宜示人,文字與書寫往往隨意,但正是這種真實與隨意,三封信雖數百言,通過字里行間除了流露出的老先生對學生后輩的關懷和期許之外,更可以讓我們了解特定的時間段,不同身份的人他們對身邊所發生的事件的看法和角度,而這些往往會作為還原真實的第一手材料,這便形成了歷史。24E08CEB-6782-443D-81EE-D862E46CC8DF

猜你喜歡
封信美術藝術
一封信去往紫紫村
給我寫封信吧
美術篇
紙的藝術
應修人到郵局去
奇怪的信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中國美術館百年美術收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