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凝心聚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

2022-06-13 10:59吳漢時
三月三 2022年2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示范區共同體

吳漢時

習近平總書記稱贊廣西是民族團結、民族交融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并勉勵廣西“要繼續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為始終保持好、鞏固好、發展好廣西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局面,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鮮明提出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三個共同愿景”之一強力推進。這一重大決策部署,符合廣西5700多萬各族干部群眾的殷殷期盼和共同心愿,將進一步促進壯鄉兒女人心歸聚、精神相依,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共筑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貢獻力量。

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從2022年起,廣西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四個共同”教育,在沿邊沿海地區創建“四個共同”示范長廊,做好安邊、固邊、興邊工作,引導各族干部群眾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扎根八桂大地,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

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廣西故事”。要以各級、各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基地、研究基地為載體,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業務培訓、理論研究和創新實踐等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要求貫徹落實到廣西歷史文化宣傳教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城市標志性建筑建設、旅游景觀陳列等相關方面,持續打造銅鼓、壯錦、風雨橋、干欄、靈渠、花山巖畫等一批體現廣西特色的文化品牌。講好“瓦氏夫人千里抗倭”“百色起義彪炳史冊”“邊境軍民合力同心守邊防”“《大瑤山團結公約》碑”“滬上企業援八桂”“天津兩千醫生赴廣西”等歷史佳話,廣泛傳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西故事”。

播撒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種子”。要以“國旗工程”為載體,在沿邊沿海和內地全域性深化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的“紅色種子”根植于各族群眾和青少年心靈深處。以實施“十百千”工程(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每個縣10個以上,每個市100個以上,廣西1000個以上)、“百點工程”(邊境地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長廊100個示范點)和“四個并重”(少數民族聚居區和散雜居地區、城市和鄉村、邊境與內地、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會組織并重)為抓手,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著力促進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廣西2000多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廣西各族群眾在中華民族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當前,廣西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著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持續保持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局面,齊心協力共同構建好“四個家園”。

構建各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民族文化傳承創新,是支撐著這個民族繁衍生息,也是維系其發展的動力源泉。要樹立品牌意識,推動廣西各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文化互鑒交融,加強中華民族史研究,編纂交往交流交融史,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把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長久之策、固本之舉,以語言相通促進各族人民心靈相通、命運相通;加強現代文明教育,積極引導各族群眾移風易俗,倡導健康文明的思想觀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讓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鮮花飄香、果實累累。

構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共同富裕幸福家園。沒有各民族“小家”的幸福,就沒有中華民族這個“大家”的幸福、團結和鞏固。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要找準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促進共同富裕的切入點、結合點、發力點,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地區發展格局,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做大做強做優實體經濟,著力縮小公共服務水平差距,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補齊農村發展短板,解決好阻礙發展的難點堵點,推動民族地區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構建各民族互嵌融居的守望相助和諧家園。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各族群眾跨地區、跨區域流動,人口大融居趨勢不斷增強。為保證各族群眾在共同的居住環境、學習平臺、創業條件中,實現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的全方位嵌入,要加快構筑好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統籌好城鄉建設布局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要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納入城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舉措、制度保障和表彰激勵機制,幫助解決好勞動就業、技術培訓、社會保障、就醫就學等實際問題,讓城市更好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融入城市。

構建各民族共建共治的邊疆穩定平安家園。祖國統一和國家安全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廣西是祖國“南大門”,千里邊海防線居住著數百萬各族群眾,民族團結、邊疆穩固同國家安全緊密相關。要緊緊圍繞“平安廣西”建設,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夯實平安建設的法治保障;有效防范化解各個領域風險隱患,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營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健全各族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機制,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加強邊海防建設,加快安邊、固邊、興邊富民行動步伐,大興邊境貿易、跨境旅游、海洋經濟等特色優勢產業,促進邊海防地區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實現邊民團結幸福、邊防安全穩固。

為全面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群眾基礎,廣西壯族自治區民宗委將會同廣西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叭椨媱潯笔谴龠M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標志性、示范性系統工程,也是促進廣西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

不斷強化各族青少年“五個認同”。實施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雙向組織沿邊沿海地區和內地各族青少年開展夏(冬)令營活動等體驗式交流活動,促進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欣賞包容,不斷增強他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民宗委、共青團廣西區委、廣西教育廳已聯合印發《在全區青少年中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

努力營造祖國處處是家園氛圍。實施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鼓勵支持沿邊沿海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群眾到區內其他地區或東中部地區就業創業、居住生活,鼓勵支持內地企業到邊疆民族地區投資興業、開發建設;通過有序推進互嵌式流動融居、務工、創業,常態化開展少數民族參觀團、民族聯誼活動等群眾性交流活動,讓各族群眾充分享受“中華民族一家親,祖國處處是家園”的生活環境。

全力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實施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持續打造“壯族三月三”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體育旅游等業態,通過旅游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進一步提升各族群眾的自豪感與幸福感。

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當前,廣西要不斷加強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制度保障,構筑起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四梁八柱”。

強化頂層設計。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作出“鞏固深化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戰略部署。當前,廣西上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

明確主體責任。制定印發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指導性文件,促進各級各部門黨委(黨組)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制定出臺“兩個納入”實施細則,確保做到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政治考察、巡視巡察和政績考核。持續運用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績效考評這個“指揮棒”。此外,制定黨員干部履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職責行為規范,明確將是否履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職責作為考察內容,推動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中率先垂范、擔當作為。

制定規劃措施。抓緊編制《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扎實推進示范區建設;從構建宣傳教育、創建工作、促進“三交”、政策法規、研究支撐、風險防控、組織領導等工作體系入手,制定工作方案,明確重點工作任務,督促抓好落實。

加強部門協作。進一步發揮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工作委員會作用,匯聚強大合力。拓展民族工作委員會工作渠道,推動委員單位積極開展結對掛點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工作。持續推廣西壯族自治區民宗委、總工會、共青團、婦聯四部門“同商同議、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同力同創”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經驗,推動廣西各級各部門和各族干部群眾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拓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成果,凝心聚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

來源:《當代廣西》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監督檢查處處長)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示范區共同體
愛的共同體
河灘地建起中藥材示范區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民族團結之歌
共同體的戰斗
中國第三個國家級入境再制造示范區通過驗收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的通知
著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升級版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關于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