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2022-06-13 09:46袁逸笑
山西農經 2022年10期
關鍵詞:觀光農業農業發展

□袁逸笑

(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 湯斯維爾 369977)

觀光農業是中國經濟產業發展的副產物。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當下的社會,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也隨之不斷增加。面對無處發泄的生活壓力,與不斷出現的生活亞健康問題,觀光農業將現代農業的特點與旅游業放松養生的特點進行結合,提供了一種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精神生活狀態與休閑去處。

觀光農業,這種新穎的旅游方式不僅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社會可持續化發展進程提供有力的支持,還融合了社會、文化和生態3 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將旅游業和農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稱為當下最適合人們精神娛樂的活動方式之一。從我國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新型觀光農業的發展不僅為當地農民帶來了更多的增收項目,同時也滿足了城市人口精神上的需求。

1 發展歷程

事實上,觀光農業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 世紀60 年代。最初開始于歐洲地區的一些農業發達國家,比如意大利、德國、西班牙、法國等。觀光農業在歐洲的發展特點如表1 所示,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3 點。

表1 歐洲觀光農業的發展特點

第一,為白領精英群體提供農業體驗活動,體驗農田野趣。

第二,20 世紀40 年代,觀光農業在德國發展出集旅游、農場經營、教育為一體的新型農園出租模式。

第三,20 世紀80 年代以來,觀光農業在發達國家的發展內容更加豐富多樣,除了觀光以外,更多地結合了農業種植經營體驗與教育意義。

觀光農業,一直到20 世紀80 年代才開始流入中國,深圳市由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最早引進了這種形式,深圳市首創的荔枝節和后續開放創建的采摘農業園等都屬于這種新型的觀光農業發展模式,一經市場推出,便深受中國消費者的歡迎與喜愛。觀光農業在深圳取得成功后,便迅速開始向全中國進行經驗推廣,并結合各地方的特色項目,開發和發展出了大量的農業觀光旅游項目,而這也標志著觀光農業浪潮的興起。

隨著觀光農業的進一步發展,20 世紀90 年代開始我國建立規模更大、內容更豐富的科技型農業觀光園。1998 年,國家旅游局推出的“華夏城市游”農業經濟發展項目,更是標志著我國政府開始逐漸重視并發展觀光農業產業。2004 年,更大規模的“全國旅游農村示范點”評選評優活動,在全國31 個省區18 460 個農村地區進行投票評選,最終樹立240 個先進典型的觀光農業示范區,這也預示著我國觀光農業的發展邁向了更高的臺階。

2 發展現狀

觀光農業作為一種未來社會的新型產業,不僅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發展變革,還有助于我國解決農村、農業發展的一系列問題,比如農村居民收入過低、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困難等難題。觀光農業在為農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的同時,也間接推動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從而有助于農村地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效地間接改變了城市人口對農村的刻板印象。

同時,觀光農業也為解決中國現有的“三農”問題提供了新的發展和改善思路,所以毫無疑問,在未來觀光農業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我國目前已經處于旅游大國的行列,但是由于我國發展觀光農業的時間還較為短暫,發展的內容和形式還較為單一,發展的潛力還未充分挖掘等。所以觀光農業產業還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以及面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及困難。

3 發展原因

3.1 客觀因素:自然、人文資源豐富

我國的自然資源和農業生產資源都極為豐富,且各地區有著極大的差異。此外,各地區之間擁有的多樣化自然風光和風俗傳統等,都是我國發展觀光農業存在的天然優勢。受地理環境差異、民族多樣化影響,我國在漫長的時間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地域文化。這也是其他國家所不曾擁有的,毋庸置疑,這些都為觀光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強大的自然優勢和人文優勢,這些條件也將成為我國未來發展觀光農業的巨大潛在優勢。

3.2 經濟因素:經濟效益良好

觀光農業項目可以直接地使用當地已經具備的條件和原材料,因地制宜地進行戰略投資與開發。因此,觀光農業的建設周期一般較為短暫,這意味著短期的投入即可快速獲得回報。

此外,觀光農業具備投入較少成本就可獲得高額回報收益的因素。同時觀光農業經濟的收入來源具備可多元化的特點,如可包含農業收入、旅游收入、經營收入、教育收入等,所以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考慮,觀光農業比傳統農業的經濟效益和收入來源要更加寬廣和高級。

3.3 文化因素:農耕文化傳承

從古至今,中國都是傳統的發展中農業國家,農業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耙赞r為本”的生活價值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根植于人們的思想中,農耕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流傳至今,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但是,傳統農耕文化下的農業發展已經不符合世界發展潮流,也不符合我國未來智能化、高科技化的發展目標。這是由于傳統農耕農業發展模式不僅存在勞動力過剩的問題,還存在土地浪費、耕地利用率低等問題,因此繼續大規模地發展傳統農業將對我國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傳統農業需要轉型升級,向高附加值的觀光農業、可以為農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的現代化農業轉變?,F代化的觀光農業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農村過剩勞動力的問題,還可以提高中國農村人口的平均收入,不僅適合我國的國情,也符合共同富裕的目標,在未來將會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3.4 需求因素:精神需求發展

近年來,都市人口的休閑時間不斷增加,對于休閑旅游的需求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觀光農業作為休閑旅游的新穎類型,隨著員工福利制度的完善和休假法律制度的發展完善,其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據統計,18 世紀至今人們的休閑時間從最先17%發展到現在接近50%,閑暇時間與日俱增,國家每年規定給人民的法定休息時間也越來越多。而隨著閑暇時間的增長,現實生活的一成不變會讓人們更想去追求精神上的需求,這毋庸置疑給觀光農業帶來了極大的增長點。

此外,中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等社會發展的因素趨勢,都會給觀光農業提供良好的發展基礎點。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化發展不僅帶給了人們便利性,也使得人們的生活空間更加狹小。人口集中于城市,高密度的人口加上高強度的工作,給都市人口的精神造成了與日俱增的壓力,使得回歸自然、放松自我成為了人們心中迫切想要實現的需求與愿望。觀光農業的發展無疑正好符合了都市人口現階段重要的精神需求。

4 存在問題

4.1 發展起步晚,缺乏支持

國內觀光農業的發展起步較晚。同時,現階段以展示原始自然風光、傳統風土人情為主,以景點游覽、蔬果采摘、農家樂等形式呈現,這是由于資金缺乏、農業科技研究缺失、政策不完善及其本身的宣傳力度較弱等原因造成的。這些因素也導致了現在的觀光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差、產業結構缺失與發展不平衡、產品的附加值較為低下、產業鏈不完整、對現有資源缺乏深度的開發和利用,我國的觀光農業整體處于低效率、低質量的發展階段。

4.2 重復建設嚴重,盲從心態

國內的觀光農業缺乏一定的有效引導,導致了重復建設問題較為嚴重。許多發展觀光農業的地區,有很多小戶聚集組成農家樂,這些農家樂多是初級階段的發展形式,具有發展規模較小、經營內容單一、農家樂檔次較低、經營的觀光農業(農家樂)均以自然環境為招牌等問題,難以滿足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導致空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可供欣賞,卻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較好的服務內容可以提供。

此外,農村的農家樂還普遍存在盲從現象,個別觀光農業項目可以賺錢,人們就盲從投入,既沒有發揚當地的文化,也對自己的經營缺乏規劃和準確的定位。大量重復投入建設還引發了不正常的惡性競爭,不利于當地觀光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阻礙了中國特色觀光產業的產生和發展。

4.3 缺少專業人才,素質有待提高

從我國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觀光農業的發展缺少足夠的對口專業人才。各地農業觀光景區大多等待游客上門,處于被動接待客戶的狀態,不善于利用宣傳廣告、互聯網市場及專業化的市場營銷手段來打開客源,缺乏專業的市場營銷人才,所以到后期很多觀光農業的經營項目往往會因為資金周轉不善或者盲目擴張而造成經營秩序混亂、項目破產等結果。觀光農業員工的總體素質也有待提高,目前觀光農業的從業人員以農村員工為主,員工的素質良莠不齊,在經營管理等各方面也都需要進一步體系化的學習和培訓。因此,全方位提高員工業務水平,提高員工素質、規范員工行為、增強員工服務意識、提高工作人員的總體素質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按照市場發展的角度分析,現階段觀光農業發展存在專業人才缺失問題,是導致觀光農業整體經營和管理滯后、市場化發展空間較差等問題的根源所在。

4.4 政府政策不完善

目前,我國政府發展方向集中于工業、智能科技業、服務業等行業,因此,對于觀光農業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還不夠完善,對于觀光農業的規劃也有所欠缺?,F階段觀光農業多由企業自主開發,發展方向大多數從企業層面出發設計,缺乏對國家發展要求和方向的明確認知,對觀光農業的開發和后續發展眼光不夠長遠,再加上缺乏政府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研發投入和力度不足等因素影響,導致發展重心錯誤、管理層面混亂、找不到正確的發展道路,使我國觀光農業整體發展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5 發展對策

5.1 結合智能科技手段,提高觀光農業發展質量

我國觀光農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農業發展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因此可以借鑒各地區的農業開展史來發展具有區域地區文化底蘊特色的觀光農業經濟。當地政府也應結合當地文化加強對觀光農業的宣傳和投入,推出結合當地經濟文化的觀光農業扶持政策,發展出獨特、完善、體系化的高附加值觀光農業產業經濟,而不再以簡單的農家樂形式進行一些低附加值的農產品買賣交易。同時,觀光農業商戶也應當增強與當地龍頭企業、大學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對農產品精加工改造,結合當地的農耕文化推出一系列的產業化高附加值產品。而且還可以運用現代科技來提高產品的產量和價值。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觀光農業結合智能化進行產品的增產增收,人工智能結合農業進行大規模的無人化經營與應用已經是未來農業科技發展的趨向。在農作物的選培和栽種等方面,也可以運用最新的農業基因和生物科技,可有效提高觀光農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率。

5.2 加強思想教育,提高游客觀光的滿意度

農戶們需要加強思想教育,減少個體間的惡性競爭,避免盲從心理,不要抱著看中短期收入效益的心理,跟風搞重復建設的行為。市場的盲從投入只會使觀光農業項目的市場愈發混亂和無秩序經營。商戶們應該踏踏實實做好基礎設施建設,避免惡性競爭的情況和現象發生。同時,相關的農業觀光產業園區也要加強對農戶的政策宣傳和正確引導,不能以簡陋的農舍來定義觀光農業,簡單搭建的基礎設施只會給景區帶來不利影響,大大降低了游客對景區的評價和體驗感。同時,還需要加強景區的衛生管理工作,只有景區的生態環境好了,游客對景區的滿意度評價才會提高,游客才會源源不斷到來,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中國觀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5.3 加強與政府、高校的合作,培養觀光農業的專業化人才

改變觀光農業的現狀還需要提高經營者的文化素養,觀光農業商戶可以通過培養和發展觀光農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以及從社會中吸收相關專業人才的方法來提高經營隊伍的專業化程度。要主動去學習和接受先進的觀光農業知識,提高觀光產業經營和管理的層次。觀光農業的經營者需要具備更好的眼光、卓越的商業化知識和管理經驗,主動開拓市場、積極聯系廣大媒體做好市場廣告宣傳,以及要更加主動迎合新時代要求進行互聯網市場的推廣和應用,這樣才能改善現有觀光農業景區處于市場被動狀況的情形。

此外,需要從根源上解決相關人才缺失的問題,這需要政府、商戶、高校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改變人們對農業相關專業的保守偏見,引導更多的專業化人才進入農業產業,或與高校聯合培養新時代緊缺的農業人才,從源頭上解決人才缺失的問題。

5.4 政府給予專項支持,為觀光農業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目前我國政府對農業產業的投入經費較多,但對觀光農業的投入依然甚少。政府需要轉變傳統觀念,加大對觀光農業的資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出臺一些政策加強對觀光企業的管理,促進觀光農業的發展,強化扶持正確引導,進一步落實觀光農業。另外,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觀光農業推廣力度,充分吸納社會投資,為觀光農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6 結束語

觀光農業的發展歷程和現狀表明,盡管我國的觀光農業處于不斷發展的趨勢,但仍存在惡性經營、發展形式單一、缺少專業化人才和科技含量低等問題。對于政府而言,也需要給予觀光農業相關的政策扶持與專項資金幫助。對于商戶而言,需要培養更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以及發展更加豐富多彩的觀光內容等。同時也需要加大觀光產品的研發投入,采用更加先進的智能化農業手段,提高自身各項水平以適應未來科技化新型觀光農業的發展。觀光農業商戶還要積極主動擴大市場,利用互聯網高地來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觀光農業農業發展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我國生態觀光農業經濟發展現狀與改進措施
金融支持縣域觀光農業發展的思考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區域發展篇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圖說共享發展
觀光農業產業及觀光農業專業建設探索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