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哥窯及其美學特色

2022-06-14 08:10龔炳明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2年4期
關鍵詞:開片哥窯龍泉窯

龔炳明

龍泉市明窯青瓷坊 浙江龍泉 323799

“哥窯”是指釉面有金絲鐵線的斷紋開片,紫口鐵足,胎體或黑、或深灰、或淺灰,其釉為失透乳濁釉,釉色以粉青、灰青、米黃為主。傳說,宋代龍泉縣制瓷出名的章村根生下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倆從小隨父學藝,其后兄弟分家,各開瓷窯,“生二所陶青器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即官窯之類;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窯?!备绺G瓷因“紫口鐵足”“金絲鐵線”,名滿天下,連皇帝欽定章生一專為皇宮燒造瓷器。

調查表明,龍泉青瓷燒制窯址分布龍泉全境,生產規模較大,燒黑胎青瓷的窯址有近30處,而生產中心在大窯。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在龍泉窯核心地區發現7處龍泉燒造黑胎青瓷的窯址:大窯、溪口、金村、溪口骷髏灣和李家山兩處窯址??脊殴ぷ髡邔ζ渲饕G址多次進行科學發掘,清理了大窯、溪口、金村的窯址,發現黑胎、白胎龍泉青瓷。黑色胎質極薄,施青釉較厚,光澤瑩潤明亮,粉青、灰青色釉均有大小不等的細絲片紋,亦發現有厚胎厚釉之器。從發掘情況看,黑胎哥窯生產時代往上可推至南宋早期,往后可延至元代。其基本特征為黑胎,紫口鐵足,胎骨厚薄不一;青色釉,深淺不一,以粉青為上,開片紋,片紋亦大小不一,即所謂的冰裂紋、梅花片、鱔血、蟹爪紋等,與文獻記載的哥窯特征相吻合。依據窯址的發掘考證成果,2012年龍泉黑胎青瓷與哥窯論證會上,20余位國內專家論證后認為:古文獻中記載的哥窯就在浙江龍泉。

有人認為,傳世的哥窯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金絲鐵線,深色的打開片成黑色,淺色的細紋開片為淡黃色。其實這類瓷片在龍泉窯區依然有多處發現。2014年,考古學家鄭建明等人在龍泉南區窯址發現的黑胎哥窯殘片,其面貌與之前所發現的黑胎青瓷差別較大,而與傳世哥窯非常接近。只是對該新發現窯區尚未發掘,故對該類產品面貌了解還很少。從窯址考古和歷史資料研究發現,宋代哥窯在龍泉,龍泉哥窯屬于宋代官方指定燒造品。

哥窯瓷器從美學角度分析,有器型美、釉色美、紋片美三大主要特色。

一、器型端莊美

哥窯瓷造型多摹仿古代青銅器,造型思路與古人復古思想相關,與宋徽宗倡導思想有關。帝王倡導恢復禮治,因而禮法用器均摹古器。因此,上古玉琮,商周鼎彝,宮廷陳設,均需商周青銅器為范本。龍泉窯北宋時“制樣需索”主要因宮廷用瓷選型嚴格,要按北宋聶崇義《新定三禮圖》圖樣制作。故此,哥窯瓷器造型古拙、質樸、渾厚,而又端莊典雅,雍容華貴,渾厚大方。龍泉哥窯器型有鼎、觚、尊、簋、爐、瓶、碗、奩、杯、盤、洗等產品,有禮器類、高端生活類,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

禮器類、擺設類的哥窯器,如鬲式爐、魚耳爐、雙耳爐、觚、尊、青釉葫蘆瓶、貫耳瓶、盤口瓶、膽瓶、紙槌瓶等均為經典形制。有的器型中又有諸多分類,貫耳瓶就有八方貫耳扁瓶、海棠式貫耳瓶、長頸貫耳瓶、蟠龍貫耳瓶等。

生活類器型,崇尚簡約,注重實用。風格閑適淡雅,寧靜端莊;外形輪廓線條簡潔,曲直協調。青釉葵瓣口盤、菱口折腹盤、葵口碗、八角碗、菱口盞、蓋杯、把杯、葵口碟、折沿洗、蓋罐、鳥食罐、粉盒等,茶盞設計,器型趨向倒錐形,輪廓線較直,重心向上,敞口小足。例如洗的類型有青釉梅花式洗、海棠式洗、葵花式洗、蓮花洗、菊花瓣洗、缽盂洗、雙魚洗、盤螭洗等。北宋聶崇義《新定三禮圖》記載:“洗,承盥洗者,棄水之器也?!睆谋彼瓮砥陂_始,龍泉窯“制樣需索”,洗為淺腹式、小型的盆形洗作為浣筆器皿,進入文房稱筆洗。哥窯盆形洗,由商周青銅盤演變而來,廣口,扁圓腹,器底與口尺寸相近,沉穩美觀。哥窯洗形制多為廣口、折沿、寬唇、深腹、平底。如葵花洗呈葵花瓣式,洗心微向內凸起,底有6個支釘燒痕。制作精良,構思巧妙,釉色青翠,滋潤腴厚,整體玲瓏小巧,典雅可愛。

哥窯瓷器,因嚴格按照宮廷樣式制作,加之宮廷燒制不計成本,反復修坯,精心燒制,其器型之完美,符合時代簡約端莊的美學追求,既有自然之美,有現經典之風,樸素雅致而又古韻悠長,簡約、優雅、端莊,體現了典型宋代特征和文化內涵里散發的無窮韻味,體現了高雅的藝術審美價值。

安慶窖藏出土米黃釉盤、葵花口盞、淡青釉盞、米黃釉把杯;上海青浦任氏墓出土膽式瓶、貫耳瓶、雙耳爐;溧水窖藏出土細頸小瓶、鳥食罐、三足爐等,均為哥窯典型代表。

二、釉色淡雅美

哥窯瓷瓷釉如玉,瓷色如春,充滿魅力。釉質凝重深沉,古樸含蓄。如和田之翠青玉,偏綠偏冷,又凝結著解不開的誘惑。哥窯瓷釉大多粉青,也有豆青、冬青、青灰、米黃、月白等。哥窯瓷釉蒼翠欲滴而肥厚潔凈,瑩潤剔透,如美玉如凝脂。哥窯青釉,像澄凈的天空,讓人漸趨安寧與寬廣。宋徽宗趙佶開始,宋代人信仰道教而崇尚樸素自然之青色。龍泉研制創燒的粉青、豆青等瓷色正合皇家口味。因此,哥窯瓷除器型外,還以釉色美見長;色調淡雅,使哥窯瓷有如貴玉而勝于玉。

哥窯瓷釉美與龍泉獨特地域環境有關。龍泉窯因地理環境因素決定,龍泉地處銀、鉛、鋅、銅、鐵、金、鎢、錫成礦帶中,多金屬成礦亞帶優越的地質條件,使得龍泉哥窯瓷土釉礦富含的金屬元素使之釉色淡雅高潔。故此日本韓國等的瓷人按龍泉青瓷成分配制釉土,所燒制的青瓷,仍然不是龍泉窯的味道。這是地域土質釉料和所決定的。

與此同時,古人在煅燒瓷器過程中,發現石灰石作為釉料助溶劑可以降低瓷釉熔融溫度,提高釉面透明度,因此在三國兩晉直至隋唐五代和北宋初期還大量使用石灰,形成龍泉青瓷光潔的玻璃相。北宋中后期至南宋因為需要給宮廷燒制青瓷精品,因此反復試驗,利用添加大量草木煉制石灰,并在瓷土釉料的煉制過程中以濃度高的灰堿水進行浸泡,從而形成瓷釉的研制水平的新突破,增強了瓷釉的粘附力。減少石灰石比例,增加草木灰的使用量,可引入堿金屬氧化物,形成一種流動性差、乳濁感強、可以多次施釉的石灰堿釉。一是瓷釉在龍窯燒制中可減少常出現的掛釉、縮釉和裂釉現象;二是可以多次施釉,使瓷釉質地更如翠玉,玉質感更強。哥窯瓷釉的美與其精細加工瓷釉密不可分。

本人就很喜歡哥窯瓷的米黃釉,瓷釉鵝黃吐嫩蕊,更似冰肌玉骨凝。白玉圓盤圍一尺,滿堆金縷淡黃衣。有如春日稻田秧苗色,檸檬欲黃還未黃。正如陸游詩句所描述:“看得淺黃成嫩綠,始知造物有全功?!泵S釉哥窯釉色很像樹林里一片嫩綠淺黃,幽深寧靜;又像抹嫩綠淺黃,嫩黃如細密的小花瓣,透露著春的生機和氣息。

三、紋片天然美

帝王獨愛哥窯美,千古裂紋顯奇觀?!案绺G百圾破,鐵足獨稱珍?!边@是乾隆皇帝1781年《詠哥窯葵花碗》中的詩句,這一句道出哥窯瓷紋呈金絲鐵線、面如冰裂奇紋之美。哥窯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開片,這是哥窯瓷燒制后發生在釉面上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原本是龍泉窯瓷器燒制中的出現釉面開裂現象,但是哥窯人掌握了開裂的規律,有意識地讓它產生奇妙釉面表層開片,從而形成一種千奇百怪的獨特觀感。瓷釉表面片紋交織如網,大小不一,疏密不均,參差有致,且大小差距不大,且如畫工手制,巧成畫意,故韻味無窮。若畫面構圖飽滿,線條勾勒清新,層次豐富,故極具觀賞魅力。釉面開碎片,又稱“百圾碎”“百圾破”文獻對開片形狀還描述為“魚子紋、蟹爪紋、膳血紋、葉脈紋、梅花墨紋、文武開片”等?!敖鸾z鐵線”,即為較粗疏的黑色裂紋與細密的紅、黃色裂紋交織在一起。一般而言,哥窯瓷器的土質含鐵量較高,胎體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黃色,瓷器燒成后,其口部邊緣釉薄,隱露胎色而呈紫色,底部未掛釉處顯現出鐵黑色,故此又有“紫口鐵足”之稱。哥窯瓷紫口鐵足的寧靜古樸,凝重含蓄,更襯托出哥窯瓷紋片之質樸典雅之品格。紋片天然美代表著哥窯的品格,“紋取冰裂為上”,這是古今相同的選瓷特點。當然哥窯瓷還其他的一些審美特征,限于篇幅,這里暫不作細細闡述。

猜你喜歡
開片哥窯龍泉窯
瓷器的開片原理
南宋官窯與龍泉哥窯瓷胎的對比分析
哥窯青釉雙耳彝爐
淺談哥窯開片的三大美學特征
淺談汝瓷開片藝術
開 片
以碎為美
淺析江浙地區多管瓶演變及內涵
安徽師范大學博物館藏佛道入物瓷塑
工藝獨特的明代龍泉窯青瓷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