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關鍵在于落地扎根

2022-06-15 09:48林克松胡瑤
中國德育 2022年9期
關鍵詞:實踐平臺課程實施勞動教育

林克松 胡瑤

摘 要?勞動教育課程化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而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關鍵在于落地扎根。各學校需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是相關政策驅動的結果,同時也是民主化創生的實踐活動。學校應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平臺、勞動教育數字資源庫、勞動教育師資團隊以及勞動教育評價機制等綜合要素的建設,從而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從淺表走向深層。

關鍵詞?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實踐平臺;勞動評價

作者簡介?林克松,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胡瑤,西南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職業院校供給中小學教育勞動資源的聯動機制與實施路徑研究”(DHA200381)研究成果。

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培養時代新人的必要途徑。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大中小學階段如何開展勞動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同時提出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等途徑。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被認為是勞動教育回歸教育活動本真的重要途徑[1],但是,學校勉強開課、硬性滲透等成為了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新問題[2]。那么,針對如何推進勞動教育課程實施這一現實問題,本文認為其關鍵在于落地扎根,即在理性認識勞動教育課程實施邏輯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相關要素的建設,從而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向縱深發展。

一、理性認識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內在邏輯

把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邏輯是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首要條件。因此,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實施之前,需要認識到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既是相關政策驅動的結果,同時也是課程主體民主化創生的實踐活動。

(一)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是相關政策驅動的結果

勞動教育課程在學校的實施首先得益于勞動教育相關政策的驅動,尤其是新時代勞動教育專項政策的確立。[3]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為推動勞動教育的開展頒布了系列政策,比如《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政策均要求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或將勞動素養作為中小學生評價的重要內容。這些政策的頒布肯定了勞動教育所具有的綜合育人價值,同時也彰顯了黨和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而2020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兩項專門政策文件的發布,為推動學校開設勞動教育課程、開展勞動教育實踐等提供了重要依據。不僅如此,202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強調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表明黨和國家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確立了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位置,并進一步指出了學校實施勞動教育的責任以及學生接受勞動教育的權利。

(二)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是課程主體民主化創生的實踐活動

勞動教育實施的過程包含了課程實施主體民主化創生的過程。勞動教育相關政策文件明確了各級各類學校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底線要求,對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內容設置、課時安排、評價方式以及實施方式和途徑提供了有益參考。無疑,在勞動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體現出政策的基本要求是一種必然。但是,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既要尊重政策制定者的本意,也要關照政策目標群體與課程實施者的真實想法。不同于靜態吸收政策要求,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過程實際上是動態的,即要在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基礎要求上進行課程再生成和再創造。從操作層面上來講,課程實施主體需要整合家庭、社會、職業院校等多元主體的力量,實現勞動教育技術、場域、人力等勞動要素的有效供給,實現對勞動教育課程進行創造性理解、建構與轉化。[4]更為重要的是,學校要將價值理念融入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促使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向勞動文化轉變,進而推動學生形成勞動自覺。

二、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應從淺表走向深層

基于對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理解層次不同,勞動教育課程實施主體在開展勞動教育時,形成了形式介入、內容參與、跨界融合三種不同的實踐形態。

(一)形式介入是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淺表樣態

對政策文件被動響應的實踐行為,實則是學?!靶问交眳⑴c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表征。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發布之后,為響應文件要求,不少地方教育部門出臺勞動教育實施方案或辦法。在這種自上而下的行動中,勞動教育以“課程”的合法身份進入了學校,即學校嚴格按照要求開設勞動教育課程,開足勞動教育課時。不容置辯,在這種“按要求辦事”的行動邏輯之下,學校能夠保證勞動教育課程設置的規范性和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可操作性,但是部分學校生硬執行政策要求,對勞動教育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等方面缺乏系統化的認知與設計,其必然結果是割裂勞動教育的整體性與折損勞動教育課程的教育性價值。因此,要想通過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實現勞動教育的應然價值,勢必需要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由淺表走向深層。

(二)內容參與是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進階樣態

內容參與是勞動教育課程主體進行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進階樣態。不同于“被動式”參與課程實施,內容參與實施形態強調課程主體能夠基于整合的思想,對勞動教育課程內不同勞動領域、勞動教育課程與其它具體學科課程或者學科領域等進行整合,從而實現對課程內容再開發與再構建。[5]在此過程中,學校作為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主體因地制策、因生施課,可以實現對勞動教育課程的具體目標、具體內容以及開展途徑與形式的系統化設計。但是,這種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是在學校主導下進行的,極易被圈禁在學校范圍之內,進而成為“有限范圍內”的勞動教育。同時,勞動教育實施的過程容易受理論性知識的裹挾,從而造成勞動教育脫離實際勞動情境,帶來勞動教育“懸空”的風險。毫無疑問,在這種課程實施樣態之下,勞動教育課程盡管有了整體的設計與充實的內容,但也存在淡化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窄化勞動教育范疇的風險。

(三)跨界融合是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理想樣態

跨界融合是勞動教育課程主體進行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理想樣態,是基于課程內容整合的課程實施“高階版”,同時也是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落地扎根的深層次表現。在此過程中,政府、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組織或群體不再是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旁觀者,而是承擔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當局者。多元主體突破原有工作邊界所框定的范圍,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為共同價值訴求,通過創新協調機制,采取勞動教育實施融合行動,從而形成多元主體協同育人的格局,并營造出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良好社會氛圍。此外,該課程實施樣態強調突破勞動教育與其他“四育”的課程邊界,實現課程內容的融合滲透。五育融合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勞動教育在“五育”中具有引領性的作用[6],基于五育融合的理念,勞動教育課程實施不僅關注特色校本教材的建設,同時以勞動教育課程完善為基點,構建五育融合的課程體系,推動實現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健體、育美的價值功能。更為重要的是,在該課程實施樣態中,勞動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實踐[7],課程主體在進行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時,注重勞動文化滲透與引領作用的發揮,從而讓學生能夠感知且內化勞動文化,進而將其外化為自己的勞動實踐。

三、勞動教育課程實施需加強綜合要素建設

勞動教育課程化是推進勞動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以及解決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現實需要,[8]而要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落地扎根,勢必需要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綜合要素的建設。

(一)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平臺建設

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具有很強的情境性,學校需要搭建勞動教育實踐平臺,構建勞動教育實踐情境,從而推動勞動教育課程有效實施。一是要在整合校內空間、師資、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建立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平臺,為教師開展勞動教育指導、學生進行勞動實踐提供必要的工具和場所。二是以加強勞動教育教學資源溝通為目的,建立勞動教育“?!!焙献髌脚_,包括中小學校際平臺、“中小學—職業院?!毙kH平臺、“中小學—高?!毙kH平臺等,尤其是要通過與職業院校合作,充分發掘并利用其物力資源、人力資源和文化資源,[9]在提升勞動教育資源使用效率時,達到學校之間相互促進勞動教育開展的目的。三是建立“?!纭逼脚_。由于學校能夠開設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始終是有限的,因此,非常需要學校與社會責任感較強的社會組織、企業等建立社會公益性勞動教育平臺,向家庭、學校開放勞動教育資源。

(二)建立勞動教育數字資源庫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了勞動教育的重要陣地。勞動開展具有很強的情境性,不同學習者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均有可能面臨不同的學習需求,這必然會對個性化的培養方式提出訴求,而建設網絡勞動數字資源庫可以成為學校勞動教育開展的重要補充渠道。[10]一方面,各學??梢愿鶕煌膭趧忧榫持谱鞑煌膭趧訉嵺`指導課,比如烹飪教學視頻、小家電清洗或維修講解等,讓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相應的課程進行自主學習,達到即學即用的目的,在滿足學習者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可為家庭勞動、社會公益服務性勞動等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指導。另一方面,學校還可利用勞動教育在線平臺生動呈現勞動模范、知名企業家、大國工匠等先進人物的事跡,進一步拓寬學生學習優秀人物的渠道,從而增強對學生勞動觀念的形塑作用。

(三)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團隊建設

勞動教育教師是推動勞動教育常態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學校要注重勞動教育師資的培養。一是要提升勞動教育師資的教研能力,讓教師在勞動教育實踐中開展行動研究,加強教育實踐反思,逐步提高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質量。二是要提升教師的勞動課程資源再開發能力,可以通過邀請課程開發專家進校園,引導教師進行勞動教育課程二次開發,或者派遣教師到高校進行培訓、進修,進而提升教師整合和優化勞動教育課程的水平。三是要提升教師勞動教育教學能力,可以通過專題培訓、專題講座、教師論壇以及加強勞動教育成效評比等外部驅動與內在激勵相結合的活動方式,促進教師在形成勞動教育自覺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勞動教育教學能力。

(四)完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

勞動教育評價是勞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引導勞動教育實施、推動勞動教育目標的實現以及衡量勞動教育實施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第一,要建立多主體共同主導的評價機制。勞動教育是學生、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元主體的責任,各主體都應積極主動參與到勞動教育的各個環節,而學校作為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應使各主體在評價體系中擁有相應的話語權。第二,要優化勞動教育評價指標體系,重視對隱性勞動素養的評價。開展勞動教育評價要遵循教育規律,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構建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同時評價標準不僅要關注對學生勞動知識、勞動技能等外在表現的評價,還要關注對學生勞動價值觀、勞動情感、勞動精神等內在因素的評價。第三,要建立過程與結果兼顧的評價機制。勞動教育評價不能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具身化參與的過程,從而鼓勵學生注重勞動體驗和過程,引導勞動教育開展走向參與式、互動式。

參考文獻:

[1]湯素娥,柳禮泉.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化的價值意蘊與實踐方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1):99-103.

[2]孫紅軍.當前勞動教育實施中的突出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管理,2022(1):53-55.

[3]王洪晶,曲鐵華.中國共產黨百年勞動教育政策:歷程、經驗與展望[J].中國教育學刊,2021(8):1-7.

[4]林克松,熊晴.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的邏輯框架與實施路徑[J].教師教育學報,2021,8(6):46-52.

[5]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價值、認識與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0(2):71-77.

[6]楊麗.基于“五育融合”補齊勞育短板[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72-73.

[7]肖紹明.勞動教育的文化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2):17-28.

[8]王笑地,殷世東.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化及其評價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23):19-23.

[9]林克松,熊晴.職業院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邏輯、向度與機制[J].教育與職業,2020(1):28-33.

[10]高勇,王永強.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空間勞動教育模式的建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4):90-92.

責任編輯︱趙 庭

猜你喜歡
實踐平臺課程實施勞動教育
從高考化學分析高中化學課程實施理念的研究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基于技術融合的卓越型電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下的“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微視頻實施與探索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高職院校服務類專業職業能力及實踐平臺構建因素分析
“熱工理論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剪紙教學”的課程開發與實施探討
企業經營模擬實踐平臺的應用與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