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物語勞動教育課程的“港小實踐”

2022-06-15 09:48宋海浩沈首俠
中國德育 2022年9期
關鍵詞:絲路勞動評價

宋海浩 沈首俠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

作為一所地處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農村學校,小港中心學校將“開放、融合、創新”的港文化特質融入學校勞動教育課程,以“手中有活、腦中有思、腳下有為、心中有情”為目標,通過普及與特色并行、校內與校外聯動,以統籌規劃、分層實踐的課程實施方式,努力實現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一、絲路物語勞動教育課程的內容

(一)普及與特色并行

依據《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規定的勞動教育內容需要包含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的要求,學校搭建了以“小浪花”普及性勞動為基礎的課程、“絲路農場”項目化特色勞動為拓展的課程,讓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還可以開發新的勞動能力,茶藝課程、蠶桑課程、陶貝課程、棉花課程、葡萄課程等特色勞動課程的開設,讓學生對勞動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層面,同時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二)校內與校外聯動

孩子的教育不應局限于學校教育,而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實施學校勞動教育之初,我們就在思考如何在勞動教育中將三者有效聯動。學生勞動能力的習得主陣地在學校勞動教育和家庭勞動教育,家庭勞動教育是學校勞動教育的延伸和拓展,社區勞動教育是學生勞動教育的關鍵場域。學校將學生的所有勞動場景打通,在學科融合中向各個學段延展,讓勞動教育沒有邊界,不同的勞動環境讓學生得到了不同的勞動收獲。

二、絲路物語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

要讓勞動教育迸發出生命力和活力,持續地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其不斷得到道德情感的體驗,獲得個性的發展,就需要學校不斷創新勞動教育形式,讓廣大學生都能“動”起來,樂在其中、積極實踐。

(一)統籌規劃:在課程設計中整合教育資源,綜合實施

目前,國家規定中小學勞動教育應保持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因此,從學校的角度出發,可以依照各校辦學辦校特色,結合區域經濟文化,自主開發設計適合本校學生發展的勞動教育課程?!靶±嘶ā眲趧诱n程旨在用七個篇章的勞動活動讓學生養成習慣、擔當責任、學會合作、學會服務。并且我們在設計勞動教育活動過程中緊密聯系德育、智育、美育來看待勞動教育,不斷突破“課”的邊界,整合資源、綜合實施。目前,學校融合學科特色,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如語文學科結合教材開展“養蠶觀察,學習記錄”活動,美術學科通過科學幻想畫設計開展“童心裝點校園”活動,科學學科利用科技節開展“制作傳統風箏”“雞蛋撞地球”等實驗設計活動……只有學科和勞動教育不斷深入融合,才能避免為勞動而勞動,讓學生通過豐富的學科知識感受勞動的內涵與價值。

(二)分層實踐:在勞動教育中順應學生特點,按需施教

學校絲路物語勞動課程依據小學不同年齡段進行了分層實踐,一二年級以內務整理為主,三四年級以垃圾分類、護理養護為主,五六年級以社區服務為主,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感悟及行動,真正體現自己的價值。如通過“小浪花勞動征帆”活動讓學生了解勞動、學習勞動并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小浪花勞動爭帆”目標,對每個學生的勞動成果進行點贊,對他們的努力進行肯定,給予他們鼓勵與支持。爭帆活動并不是競賽,而是在一個學期的勞動實踐后,讓學生回頭去發現:原來自己掌握了那么多的小本領,真是了不起!

(三)特色創新:在親身實踐中學習相互合作,學會創新

學校勞動教育的基礎是讓學生動手流汗,在勞動實踐中學會勞動、感受勞動、體驗勞動并分享勞動。所以,學校的絲路物語勞動課程分為了“三學三會”常規勞動活動和“絲路農場”基地勞動活動。

在“三學三會”常規勞動活動中,學校充分利用值日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并且將盡可能多的校內活動項目以志愿崗的方式對全體學生進行志愿者招募,學生能夠完成的工作都允許他們去做。我們給予學生信任,給學生提供試錯的機會,讓學生在不斷地鍛煉中成長。而“絲路農場”基地勞動活動則是結合學?!案畚幕碧厣?,利用空余場地,以“絲綢之路”為線索,從吃、穿、用三個維度,選取具有典型代表的中國輸出和域外引入的“物”作為課程載體,形成六個主題活動項目,讓學生在“學”“做”結合的過程中,實現勞動技能的養成和鞏固,培養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文化傳承和品德培養。

(四)多點聯動:在全域互動中讓勞動走出校園,服務奉獻

學校在勞動教育上起主導作用,同時把勞動的校風逐步延伸到家風中,影響家庭。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勞動最光榮”“我是小廚神”“勞動小竅門”“我是爸媽的小棉襖”“我是開心小園丁”等系列活動,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展示他們的勞動成果。一個小小的平臺成了孩子們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舞臺,也培養了他們從小熱愛勞動的意識,養成了自理自立的生活習慣,樹立了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的傳統美德。

此外,我們還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走進社區、走進工廠,親身感受真實的勞動。如在垃圾分類的政策方針下達的第一時間,我們聯系社區、協同家長,竭盡全力讓垃圾分類的意識深入學生的內心,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動陸續開展。那穿梭在社區街道中的身影,那像模像樣的分類指揮,那被問及垃圾分類知識時對答如流的神情,無不昭示著勞動神奇的魅力。

教育家馬卡連科說:“勞動教育最大的益處在于人的道德上和精神上的發展?!眲撛O各項勞動實踐活動能豐富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從單一被動的學習生活中解放出來,激發個體用勞動認識世界、發現世界、探索世界的熱情。

三、絲路物語勞動教育課程的評價

充分發揮勞動教育評價的作用,展示學生的勞動成果,是對學生創新能力最好的承認和鼓勵。評價雖然不能產生生產力,但是會促進勞動和創新品質的形成,在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一)過程與結果并重

勞動課程的評價不是單一的教師評價,而是形成性、發展性的評價,注重學生在課程參與中的主體參與性和創造性。我們的評價由三部分構成,包括教師的評價、自我的評價和家長的評價。三位一體的評價可以有效地進行意見的整合,更具全面性。同時,勞動教育課程的評價提倡個體差異評價,評價的內容并不將單一勞動的結果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將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勞動態度、實際的體驗和經驗作為評價的參考。只要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形成了正確、積極的勞動認識,就應該給予正面、肯定的評價,讓學生大膽地進行探索和體驗,獲得勞動的成就感。評價應該強調過程和結果并重,重視個性發展。

(二)趣味與發展共生

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能力的差異,學校推行了德育積分作業,分年級布置學生力所能及的小作業,如削鉛筆、洗紅領巾、掃地洗碗、炒一碗蛋炒飯等,并利用微信、釘釘等現代化信息手段集贊、推送微信公眾號,以此樹立榜樣,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學校還會舉行“勞動大比武”,分年級開展不同的比賽。一二年級系鞋帶,三四年級疊衣服,五六年級秀廚藝。這些比賽既有個人獨立完成部分,也有團隊合作部分,以獨具趣味的形式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檢驗。

在整個勞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中,學校充分考慮新時代下學生所需要具備的勞動素養,堅持立德樹人,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讓勞動教育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促進了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宋海浩,寧波市北侖區小港中心學校校長,高級教師;沈首俠,寧波市北侖區小港中心學校副校長,一級教師】

責任編輯︱李 敏

猜你喜歡
絲路勞動評價
絲路?山海
連霍高速,串起絲路上的文化明珠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首屆絲路天使總決賽在嘉峪關舉行
熱愛勞動
綢都人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