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2022-06-16 09:51劉志艷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5期
關鍵詞:園區農業建設

摘 要 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應按照產業發展要求,確立有建設性的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構建結構合理、鏈條完整、要素聚集、競爭力強、優勢明顯的農業科技園區。提出對策建議:全面實施園區建設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大主導產業培育力度;加快旅游產業綜合開發;完善農業經營機制;引領美麗鄉村建設;充分發揮園區輻射效應。并提出了保障措施。

關鍵詞 產業發展;對策建議;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中圖分類號:F323.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9.013

收稿日期:2022-02-11

作者簡介:劉志艷(1978—),女,甘肅臨夏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E-mail:1343376770@qq.com。

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臨夏州)獲批的第一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對當地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增加農民收入等具有重要作用。園區建設過程中必須做到思路清晰、定位科學、目標合理、措施具體及保障得力。加快園區產業發展要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優勢主導產業,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通過旅游綜合開發探索多種經營機制,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實現縣域經濟快速增長及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目標。

1? 總體思路

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要樹立新發展理念,構建結構合理、鏈條完整、要素聚集、競爭力強且優勢明顯的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建設模式。按照“一園雙核三區六大產業”的規劃布局,通過核心區科技引領、示范區產業帶動、輻射區擴量增效的三區聯動建設思路,全面實施“有機蔬菜、健康養殖、安全糧油、特色林果、農產品加工、觀賞花卉”六大主導產業,著力提升“生產加工、孵化試驗、集聚擴散、示范教育、旅游觀光”五大功能,以創建4A級國家農業公園為目標,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使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主導產業發展勢頭更加強勁,產業結構布局更加合理,產業鏈建設不斷完善,市場銜接更加順暢緊密,發展活力持續增強,成為臨夏州產業升級的“領頭羊”、科技創新的“排頭兵”、鄉村振興的新支撐和產業融合的新載體[1]。

2? 發展定位

2.1? 打造現代農業核心區

以建設百億級農業科技園區為目標,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現代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構建“示范區+公司+基地+農戶”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初步建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特色明顯、效益顯著的現代農業核心區。

2.2? 打造產業聚集功能區

提供優惠政策,加大龍頭企業的引進和培育力度,通過招商引資吸引農業企業入駐園區,形成集聚效應。實施科技人才帶動和當地農業大戶經營戰略,以涉農企業和合作社為主體,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步伐,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價值鏈,拓寬農民增收鏈。

2.3? 打造現代生態產業樣板區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保護環境、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美麗鄉村中求發展,在產業建設中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在保護生態環境中擴大產業規模,圍繞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抓好重點區域的綠化美化,打造獨特鮮明的生態休閑觀光風景區,著力構建高效低碳、綠色生態、休閑養生的現代生態產業樣板區[2]。

2.4? 打造農村改革先行區

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主線,使用土地經營權證和林權證等進行抵押貸款,實現資源變資產;聚集農民閑散資金,采取契約合同入股的方式,按股權比例獲得收益分紅,實現資金變股金;引導和組織農民自愿將土地、農機具等生產要素,協商或評估折價后投資入股經營主體,實現農民變股東,形成試點改革先行區。

2.5? 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

園區建設能全面帶動鄉村振興,區域內農民群眾收入增幅、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應明顯高于臨夏州平均水平,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區。

3? 目標要求

3.1? 設施裝備優良

園區內道路暢通、排灌方便、用電便捷、信息網絡完備,商貿物流、文化旅游、餐飲住宿及公共交通等城鎮化服務體系基本完善。農田有效灌溉率100%、旱澇保收率90%以上;現代農業設施和先進農業機械應用廣泛,主要生產環節的機械化率在60%以上。

3.2? 技術模式先進

建立科學合理的農作制度,積極推廣農牧結合、農林結合的生態種養模式,加快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廣泛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大力推廣“五良”配套,提高科技普及率,良種覆蓋率達100%,農業科技貢獻率在60%以上。

3.3? 產品優質安全

園區內全面實行標準化生產,注重農產品品牌建設,農業投入品使用科學合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手段完善,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質量可追溯制度全面推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率達100%,綠色食品認證達到30個,有機產品認證達到20個,“甘味”品牌20個以上。

3.4? 經營機制健全

探索多種形式的土地經營權流轉模式,明確經營主體,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為主導,實現經營機制靈活高效。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服務、觀光采摘與休閑旅游等協調發展,產業要素集聚,產業布局合理,產業鏈條完整,使規?;?、組織化、產業化達到較高水平。

3.5? 管理服務到位

農業發展合作交流平臺作用得到有效發揮,鄉鎮農業“三位一體”公共服務體系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責任制度全面落實,實行科技服務對口聯系制度,科技特派員任務明確、職責到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農資經營、農機作業、病蟲害防治、動物診療、產品營銷等基本實現專業化服務。

4? 對策建議

4.1? 全面實施園區建設規劃

加強“臨夏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2020—2022)”“甘肅臨夏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1—2025)”與“十四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規劃、林業發展規劃、休閑旅游規劃等內容的銜接,堅持一次規劃、分項實施、逐年建設與滾動發展的原則,合理確定產業發展布局;圍繞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明晰推進農村改革、產業轉型升級、農業科技推廣利用等方面的總體思路,按中長期目標和分年度重點任務規劃加快園區建設[3]。

4.2?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園區縣鄉公路,通村、通社道路和田間道路的規劃與建設,提高園區建設檔次。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實施北塬渠水利工程、中型泵站更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一批重點水利項目,通過渠道襯砌、開辟水源等措施,提高灌區灌溉能力,保障農業生產及居民生活用水。加快農產品交易市場、傳統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冷鏈物流與交易中心物流園建設,完善產業鏈條,徹底解決農產品“賣不掉、儲不下、運不走、利不高”的問題。培養電子商務服務團隊,加快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廣“互聯網+”模式,拓展線上交易和線下物流終端配送增值服務;加快中央廚房建設,打通由產地到餐桌的服務鏈條,提升流通效率,增強農產品競爭力。

4.3?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加強與農業發達地區、科研院所的對接合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現場培訓、觀摩考察等活動。堅持產學研結合,落實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甘肅農業大學等達成的科技合作協議,組建以產業為主線、產品為重點、高層次科研機構為依托的技術創新服務團隊,加快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借助園區企業的先進設施設備和經營能力,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機作業、農業投入品供應、病蟲害防治等服務,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積極推廣農牧結合、農旅結合等新型發展模式,減少農藥化肥用量,提高農產品品質。建立回鄉創業創新平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為園區內返鄉創業人員提供技術培訓和學習實踐基地,實行獎補機制,鼓勵返鄉創業人員。

4.4? 加大主導產業培育力度

加大土地適度流轉規模,創新發展模式,建設以循環農業、創新農業、農事體驗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1)大力發展啤特果、軟兒梨等特色林果基地,促進特色林果基地豐產穩產;發展林下經濟,開展采摘體驗項目,帶動園區經濟發展。2)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日光溫室、鋼架大棚等農業設施利用率,擴大露地蔬菜發展規模,建設蔬菜基地6 667 hm2。擴大奶牛、肉羊、生豬、蛋雞等畜禽養殖規模,加快規模養殖場建設,做好養殖規劃和疫病防控,全力打造綠色畜產品品牌,形成面向藏區、服務大中型城市的畜產品供應基地。3)引進和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

4.5? 加快旅游產業綜合開發

圍繞塬頭生態公園、民俗園、紅色小鎮、水上游樂及展示展銷中心等項目,充分發掘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優勢,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加快旅游產業綜合開發,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和休閑觀光農業游,將園區打造成國家農業公園4A級景區。通過多方投資,建設萬欣花海公園、北山塬頭生態公園等一批旅游景觀工程,規劃建設土橋鎮辛付村、先鋒鄉前韓村、北塬鎮錢家村等一批風格迥異、優勢突出、特色明顯且具備宜居、宜業、宜游功能的美麗鄉村和特色農家院,加快形成以田園風光游、生態觀光游、采摘體驗游為主的旅游發展格局。依托解放軍搶渡黃河紀念館和劉家峽水庫打造水庫風情度假游,建設蓮花紅色旅游小鎮,修建自駕營地,建設度假客棧、露營地、生態停車場、影視基地、旅游購物中心等,提升旅游區綜合服務水平。在北塬鎮、土橋鎮、先鋒鄉、安家坡鄉、南塬鄉等鄉(鎮)打造集觀光、采摘、農耕體驗為一體的現代新型農業田園綜合體,努力將園區打造成有特色、有亮點、“游吃住行購”為一體的國家農業公園4A級景區。成立專業旅游公司、建設特色旅游景點、規劃精品旅游線路,配套建設導游圖、標牌、電瓶車租賃、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培訓專業解說員或導游,開發特色菜品,做精做細特色名優小吃,切實提高景區旅游服務水平和檔次[4]。挖掘河州平弦、木雕、磚雕和葫蘆雕刻等民間文化藝術,積極引導,發揮特長,服務旅游產業。做好與省內外旅游團體的對接合作工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建設特色文化品牌、特色美食品牌和生態旅游品牌,確保游客吃得好、玩得好、留得住,提升旅游綜合收入。

4.6? 完善農業經營機制

充分利用政府優惠政策,支持科技人員和服務企業到園區創業,匯聚人才力量。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民開展土地經營權流轉,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實行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推行農產品質量認證和品牌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4.7? 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按照產城一體化、產園一體化思路,堅持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理念,選擇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群眾參與度高的重點村落,整合當地優勢資源,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一批以農業優質產業、生態觀光旅游、鄉土風俗文化等為主的特色村鎮,按照國家農業公園建設標準,打造“家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秀美鄉村。

4.8? 充分發揮園區輻射效應

充分發揮園區距離臨夏市區近、交通便利的優勢,堅持錯位、互補發展理念,鼓勵引導周邊群眾轉變發展模式,打響綠色農業品牌,拓寬銷售渠道,補充發展城市經濟,服務城市消費人群,擴大增收空間。

5? 保障措施

5.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建立以園區管委會為主、縣級相關部門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明晰工作職能,整合優勢資源,強化監督管理,合力推進園區建設。園區管委會負責規劃、協調、督查、考核工作;臨夏縣農業農村局負責園區內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加強園區農業設施建設、農技推廣、種養產業、疫病防治等工作;臨夏縣發展和改革局負責園區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銜接,將園區建設項目列入省、州、縣“十四五”重點項目扶持計劃,全力做好相關項目申報和資金爭取工作;臨夏縣財政局負責統籌安排園區建設資金;臨夏縣水務局負責園區水利灌溉設施的配套建設;臨夏縣自然資源局負責落實園區建設及配套服務設施的農業用地政策;有關鄉鎮負責做好與園區建設相關的配套服務,確保園區建設進度和建設標準落實到位。

5.2? 完善政策保障

充分發揮政府協調服務作用,制定土地、稅收、信貸、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優惠扶持政策,加大財政貼息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深化擔保公司、銀行和貸款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設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建立互助基金組織、金融合作社、產業融資平臺,吸引省內外各類企業入園。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激活民間資本,通過土地優惠、獎勵、貼息等政策扶持,鼓勵各類投資主體以獨資、合資、承包、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參與園區建設,吸引更多的企業、農戶、社會閑散資金投入園區發展[5]。

5.3? 強化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報刊、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和頭條、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的宣傳優勢,通過總結好的經驗和成功案例,樹立一批先進典型,推介一批成功經驗,加大對園區發展工作的宣傳報道,做到“學有樣板、趕有目標”,引導社會各方面提高對園區發展的認同,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齊心協力加快園區發展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 張云彬,蔣五一.農業園區規劃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

[2] 白忠義,于桂芬.觀光農業園區規劃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

[3] 楊敬華,蔣和平.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機制與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4] 巢洋,范凱業,王悅.鄉村振興戰略:重構新農業[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9.

[5] 高春雨,高明杰,王亞靜.園區帶動型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以陜西省太白縣為例[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張春雨? 盛? 偉)

猜你喜歡
園區農業建設
整合后開發區(園區)名單“3+17”
待疫散云開,來園區赴一場春的修行
河北邯鄲擁有現代農業園區167個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寒露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園區開發Ⅱ個股表現
農業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