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預備方式前牙瓷貼面修復臨床應用效果的對比研究

2022-06-16 10:09張藝瑤楊振宇馬賽李芳高婧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22年3期
關鍵詞:貼面牙本質牙體

張藝瑤 楊振宇 馬賽 李芳 高婧

近年來,由于患者對美學修復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牙齒微創預備理念的深入,瓷貼面已成為修復變色、磨損、斷裂或畸形牙齒的廣泛、可靠和成功技術。隨著口腔材料學的進步、粘接技術的更新換代,以及無創、美觀、耐用等牙齒修復理念的深入,微創瓷貼面因其可減少牙體預備量,保留更多的牙體組織,逐漸成為修復變色牙、過小牙、斷裂、磨損牙齒的優選方法[1]。本文對42 例131 顆患牙進行前牙瓷貼面修復的回顧性研究,觀察三種預備方式對前牙瓷貼面修復的臨床效果并分析相關影響因素,以期為臨床選擇提供指導意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9 年9 月1 日~2020 年8 月31 日期間本院收治的42 例患者,共計131 顆患牙,對前牙瓷貼面修復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16 例,女性25 例。根據這些患者牙齒變色、磨損、斷裂、畸形等實際情況,以盡量保留健康牙體組織為原則,選擇合適的瓷貼面預備方式:超薄不備牙修復法、超薄備牙修復法、傳統備牙修復法,分別為16 顆、 53 顆、 62 顆?;颊吣挲g18~35 歲。

入選標準:牙齒無松動、氟牙癥、四環素牙、釉質發育不全、前牙切端缺損、間隙過大、過小牙。

1.2 方法

對于超薄不備牙貼面(A組, 16 顆牙),自然光下VITA-3D Master比色板(VITA公司,德國)比色后,清潔患者牙面,將頸緣控制在與牙齦相齊。

超薄備牙貼面修復患者(B組, 53 顆牙)的唇面制備深度為0.3 mm的引導溝;在頸緣預備深0.2 mm的淺凹形肩臺,確保邊緣光滑連續;鄰接面止于鄰接點的稍前方。對預備進行修理后,視齦溝深度及齦緣張力選擇合適的排齦線,并根據牙齦狀況選擇單線或雙線排齦,頸緣肩臺與齦緣平齊。

在傳統備牙貼面修復患者(C組62 顆牙)的唇面制備深0.6~1.0 mm的引導溝,切端預備1.0~1.3 mm,肩臺與齦緣相齊,然后進行常規排齦。

以上牙體預備完成后,硅橡膠兩步法制取印模,灌注超硬石膏模型后送至技工室制作修復體。所有操作均由文章通訊作者本人完成。

1.3 貼面的試戴與粘接

檢查貼面的顏色、形態、邊緣及鄰接,調磨就位。試戴無誤后選用合適的粘接劑進行貼面粘接。去除咬合干擾后精細拋光。

1.4 觀察指標

戴貼面1 年后召回復診,參考改良的加利福尼亞牙科協會-瑞格(CDA/Ryge)標準[2],評估修復體顏色匹配度、瓷表面質地、邊緣染色情況、邊緣適合性及牙周狀況,同時檢查有無術后敏感、繼發齲及修復體脫落的發生。為方便比較,將評估項目的分值均設為0~5 分,分值越高表示邊緣染色越少、邊緣適合性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Kruskal-WallisH檢驗比較組間差異;計數資料用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表 1顯示,超薄不備牙貼面組修復體顏色及邊緣密合度評分均高于超薄備牙貼面組及傳統備牙貼面組,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 1 瓷貼面臨床效果評價

隨訪1年, 3 組瓷表面質地良好,均未出現瓷裂紋及牙體組織的暴露。牙周組織健康,均未出現牙齦紅腫、牙齦退縮及齦溝袋深度的增加。傳統備牙貼面組頸緣處出現了輕微的變色,與超薄不備牙貼面組評分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 2顯示,貼面修復1 年后,超薄備牙貼面組及傳統備牙貼面組分別發生1 例(1.89%)、 2 例(3.23%)繼發齲, 3 例(5.66%)、 11 例(17.74%)術后敏感,與超薄不備牙貼面組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傳統備牙貼面組中有7 例(11.29%)出現了修復體的脫落,均高于超薄不備牙貼面組及超薄備牙貼面組(P<0.05)。

3 討 論

1975 年左右,歐洲學者Rochette[3]首先提出將瓷修復體粘接到前牙牙列內以修復牙體缺損。隨著材料學的發展及酸蝕技術的不斷改良,瓷貼面的應用逐漸成為貼面修復的主流。瓷貼面按其厚度可分為超薄型瓷貼面(<0.5 mm)、薄型瓷貼面(0.5~0.8 mm)和厚型瓷貼面(>0.8 mm)[4]。近年來的新型仿生陶瓷材料所要求的厚度減小, 0.3~0.5 mm厚的超薄瓷貼面即可滿足修復要求,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天然牙結構,也為利用天然牙以外的“外部空間”提供了可能,符合微創修復的理念。

本研究中超薄不備牙貼面修復的患者在隨訪中均未出現術后敏感,說明保存完好的牙齒結構減少了牙本質小管的暴露,避免了醫源性刺激,有助于保持牙髓活力并降低術后敏感性。此外,微創預備下的修復不需要麻醉,減少了患者的恐懼,增加了就診的舒適度及配合度[5]。經傳統的牙體預備后,牙本質暴露的數量較超薄備牙貼面者多,這種牙本質的粘接降低了基牙和瓷貼面的粘接強度,增加了微滲漏的風險,導致邊緣適合性不良的發生[6]。邊緣著色與瓷貼面邊緣微小缺陷的增加、粘固劑的老化及預備牙體組織的規范與否有關,并會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而呈上升趨勢[7],同時患者的吸煙習慣也會導致邊緣著色。

本研究中有7 例(11.29%)傳統備牙修復的患者出現了修復體的脫落,而超薄不備牙及超薄備牙貼面修復中均未出現修復體的脫落。這種修復體的脫落與粘接面密切有關。有研究表明,瓷貼面的理想粘接界面是釉質表面,當超過50%的牙齒表面為釉質時,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粘接效果。釉質上的瓷貼面比牙本質上的瓷貼面具有更高的臨床壽命[8-10]。因此,想獲得穩定且持久的粘接效果,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設計修復方案,整個表面應盡可能設計在釉質層中。

修復體自身的厚度、顏色及基牙顏色共同決定了修復體的最終顏色[11]。本項研究中,超薄備牙貼面組與鄰牙顏色、透明度輕度不匹配,這可能與超薄備牙瓷貼面厚度小,通透性高,容易產生遮色不足的問題有關[12]。傳統備牙貼面組的顏色匹配評分低于超薄不備牙貼面,該組貼面與鄰牙顏色、透明度不匹配,影響美觀。經檢查發現,其中1例與鄰牙顏色不同的患者曾發生過牙外傷,在行根管治療后進行貼面修復,在修復后的一年中,牙體顏色不斷加深發暗,瓷貼面無法完全遮擋變暗的牙齒。提示我們今后對于牙體顏色異常,瓷貼面無法完全遮蓋修飾的患牙,采用不透明的粘接劑;也可以考慮貼面修復前先行內漂白。相比超薄貼面,傳統貼面雖然有較強的遮色能力,但受其本身光學性能影響,透光性較自然牙差,這些都可以造成最終修復體與鄰牙顏色的差異[13]。超薄貼面雖然本身遮色較差,但是適應癥選擇的時候已經有了限制,對于中重度顏色異?;颊咄ǔ2豢紤]使用超薄貼面,因此本研究中該組獲得較好的效果可能與病例選擇有關。

三種預備方式下的貼面修復在術后一年隨訪中出現繼發齲的情況無統計學意義,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傳統備牙貼面的修復方式會使牙本質暴露的數量增加,牙本質中有機物較釉質多,增加病原菌侵入的途徑,從而增加患齲風險[14],因此推薦牙齒的預備量接近釉質層的厚度。瓷貼面產生的裂紋或折裂的主要原因包括咬食硬物、磨牙產生的應力集中及貼面內部存在小空隙[15]。本研究中,傳統備牙貼面修復有1例出現了明顯的裂紋,患者自述有切咬硬物史,過大且不均勻分布的咬合力增加頸部邊緣的微滲漏和間隙,損害了修復體的固位力,從而導致裂紋和折裂。為患者重新修復后,囑患者今后避免切咬硬物。

本研究局限性在于,在制備細節、患者的咬合、衛生習慣或飲食方面沒有有效的數據,觀察期較短,病例數較少。盡管有這些限制,本研究也一定程度上準確反映了不同方式預備下貼面修復的臨床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超薄不預備牙貼面、超薄備牙貼面及傳統備牙貼面在修復后1 年均未發現繼發齲、崩瓷,對患者進行口腔健康的宣教及修復后注意事項的告知,定期隨訪,均有助于達到良好的修復效果。因此在牙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擇備牙少的貼面修復,以實現微創、美觀、健康的修復效果。

猜你喜歡
貼面牙本質牙體
美牙看起來假,還引發口腔問題
激光治療牙體牙髓牙周病臨床應用價值探析
激光聯合脫敏劑治療牙本質過敏癥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效果
橡皮障使用情況在牙體牙髓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療術與一次性根管治療術在牙體牙髓病中的效果差異性
Er:YAG激光聯合生物活性玻璃對封閉牙本質小管效果的研究
可摘戴臨時貼面的臨床研究
英國貼面禮,分寸不好拿捏
如何正確行貼面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