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速文化資源向產業資源的現實轉換 促進博物館與產業融合的力量

2022-06-16 03:53
紡織服裝流行趨勢展望 2022年2期
關鍵詞:絲綢紡織博物館

■ 中國絲綢博物館

當前,博物館正在打開一個嶄新的文化空間。2020年,中國登記在冊的博物館共5788座,博物館以展覽與收藏為基礎構成的公共服務能力逐步凸顯,正在成為人類社會重構文化形象的重要標志,成為中國民眾重溫歷史記憶、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載體。

■ 中國絲綢博物館

與此同時,專業博物館正在生成一個嶄新的產業空間。目前,覆蓋絲綢、紡織、刺繡、服飾、絲毯等領域的100多家紡織專業博物館,成為映照產業歷史、服務產業轉型、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標志之一。紡織專業博物館構成了時尚產業重要的文化業態,奠定了時尚產業重要的歷史坐標;時尚產業的文化性、創新性和市場性,同樣為專業博物館在新時代的煥發新生,提供了重要的產業資源,締造了“喚醒藏品、融入生活”的多重可能性。

2021年9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響應這一倡議,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正積極對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和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的新定位,致力成為“推動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貢獻者”、“引領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價值傳遞者”。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實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圍繞綠色材料、綠色生產,構建低碳環保的產業體系;二是履行對社會、環境和市場秩序的責任,構建更負責任的產業體系;三是以綠色消費及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構建可循環利用的產業體系。

博物館因收藏時空而存在,是承載人類文明、展示國家形象的文化中樞;博物館因服務公眾而存在,是感悟歷史記憶、增強文化自信的歷史窗口。伴隨著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變遷,紡織博物館正成為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平臺力量。

■ 中國絲綢博物館:“衣尚自然:服飾的美與責任”

以中國絲綢博物館為例。去年舉辦的“衣尚自然:服飾的美與責任”展覽,從美和責任兩個角度審視、討論自然與時尚的關系,有力倡導了時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理念。

當然,中國絲綢博物館三十年的探索,遠不止這一場展覽。通過開展紡織品文物保護和基礎研究,聯結服裝教育、倡導時尚生活方式,為重新定義21世紀新絲綢之路,開啟了行業與博物館深度交互、優勢互補、共謀發展的創新發展模式。

必須明確的是,博物館之于產業,不是一個指向過去的“孤島”,而是一座發明未來的“橋梁”;不是一個靜態收藏的“終點”,而是一個動態創造的“起點”;不是一道鎖住歷史的“深門”,而是一扇促進世界文明交流的“窗口”。博物館是承載紡織服裝文化的“歷史容器”,也是鏈接歷史資源與現代產業發展的“創新孵化器”。因此,它的力量既在于“尋根”,更在于“開拓”;既在于“專業”,更在于“生活”;既在于“呈現”,更在于“交流”。

第一,協同專業研究,促進文化資源向產業資源的現實轉換。

要讓博物館中沉睡的歷史文物,面向產業“活起來”。

要充分發揮紡織專業博物館的平臺優勢,開展紡織品文物保護應用研究和定向基礎研究,探索高等院校與博物館聯合培養的人才模式,探索與產業資源融合轉換的路徑。這方面,中國絲綢博物館的創新探索值得借鑒:即,一方面構建以纖維、染料和工藝為核心的研究體系;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藏品數字化及管理系統,建設強大的紡織考古實驗室,高效的紡織服飾修復中心。

第二,協同文創設計,促進博物館品牌向消費生活的滲透。

要讓博物館中靜止的文化元素,面向消費“動起來”。

《2019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報告》與《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均顯示,跨界衍生品在整體文創產品市場的份額高達72%,其銷量是自營產品的近三倍。當前,博物館塑造自身品牌IP形象已成為大勢所趨。未來,可探索博物館與紡織服裝企業的聯動合作,利用博物館積聚與沉淀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紡織類文創產品走向消費、服務生活,挖掘深層次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第三,協同美學教育,促進專業展覽向大眾認知的理念傳播。

要讓博物館中嚴肅的專業面孔,面向大眾“笑起來”。

■ 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

時裝產業與博物館空間,都承擔著傳播視覺藝術、呈現時代風貌、講述生活方式的文化使命。應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增加趣味性、互動性、娛樂性展示形式,通過提升公眾對紡織文化的“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強化其對紡織美學的深度體驗。(如:盧浮宮《安地諾面紗》展覽中,使用了微軟Kinect,使參觀者可以接觸數字形式的古希臘掛毯;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中,營造了沉浸空間,讓觀眾沉浸于流光溢彩的“華紋錦繡”中,同時通過多媒體互動“換衣鏡”,讓觀眾獲得“穿越”的穿衣體驗。)

第四,協同文化推廣,促進中華服飾與當代文明的多元交融。

要讓博物館中浩瀚的中國文化,面向全球“轉起來”。

■“中國:鏡花水月”展覽

2015年,“中國:鏡花水月”展覽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打破了亞歷山大·麥昆于2011年創下的展覽參觀人數紀錄,這表明傳統的中國文化與東方美學,正獲得全球關注。未來,也希望我們能夠聯動全球博物館系統,包括聯動國際時裝周、國際商貿展覽、國際藝術盛會等一系列文化交流平臺,實現東方美學與西方時尚高質量、高頻次的交流與對話,促進中華服飾與當代文明的資源共生與發展共贏。

■ 蘇州絲綢博物館

產業和博物館的發展,都是一面“多棱鏡”,從不同的角度折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技術、消費的變遷。這使得產業與博物館之間、東西方之間的交互與合作,彼此交織、互為支撐。

我們的幸運,不僅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對技術能有效駕馭的時代,更是因為人類不同于其他物種—有滋養文化的靈性與接受熏陶的悟性。時裝產業與博物館的共同使命,皆為承載人類文明、保存文化記憶,兩者都是創造美、傳播愛的美好產業。

猜你喜歡
絲綢紡織博物館
澳洋紡織
紡織屆的“兩優一先”
參展“絲綢蘇州2020”的思考與啟示
博物館
遙望“絲綢路”
露天博物館
絲綢情調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