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化養殖模式下如何有效防治羊沙門氏菌病

2022-06-20 14:52李艷紅
中國動物保健 2022年6期
關鍵詞:防治對策

李艷紅

摘要:近年來,市場對于羊肉的需求越來越大,極大地刺激了羊養殖業的發展,隨著現代化養殖模式的不斷發展,除了提高了養殖的效益以外,也增大了疫病在場內大規模暴發的風險。羊沙門氏菌病是一類危害嚴重的人畜共患性傳染病,可造成患羊流產、腹瀉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患羊死亡,同時也對人類存在較大的威脅。因此,在現代化養殖模式下如何有效防治羊沙門氏菌病是值得關注的重點。本文通過對羊沙門氏菌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以及防治措施進行了闡述,以期為有效的降低該病的發生率,減少養殖損失,促進現代化科學養殖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化養殖;羊沙門氏菌;防治對策

羊沙門氏菌病又被稱為副傷寒病,主要是由流產沙門氏菌、都柏林沙門氏菌以及鼠沙門氏菌等幾類沙門氏菌引發的一類急性的人畜共患傳染性疾病,在羊養殖業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疫病,該病任何季節都可發生,但在晚冬和早春等季節是該病發生率較高的時期,各個年齡段的羊均易感,特別是對妊娠期的母羊以及剛斷奶的羔羊危害性更大。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羔羊血痢和妊娠母羊的流產等癥狀,呈一定的散發性和地方流行性。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進行傳播,傳播途徑較為廣泛,健康羊只接觸到被病菌污染的糞尿污物以及飼料、墊草等即可發生感染。隨著規?;?、集約化不斷發展的現代化養殖模式下,有效防控羊沙門氏菌的發生極為重要,一旦疫病防控不力,非常容易引起整個養殖場暴發大規模的疫情,給養殖戶帶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1 羊沙門氏菌的病原學及流行病學

1.1 病原學分析

羊易感的主要包括流產沙門氏菌、都柏林沙門氏菌以及鼠沙門氏菌等三種沙門氏菌,該致病菌屬于革蘭氏陰性的小桿菌,菌體不具有莢膜和芽孢等結構,該病原菌可長出鞭毛,可以自由的運動,對體外培養的條件較低,接種于普通的培養基中即可生長,并且長勢良好[1]。該致病菌耐干燥、腐敗以及陽關照射,可在外界環境中存活幾周到數月不等。該病原對溫度的抵抗力不強,通常情況下,在60℃的溫度下,加熱30min左右即可將其直接滅活,在70℃的溫度下,經20min可將其殺滅,在75℃的溫度下,僅需5min即可滅活。但在患羊的糞便以及排泄物中可存活較長的時間,一般可存活2~3個月之久,在土壤或者水中存活的時間較短,一般在10d左右,而在濃度為10%~19%鹽度的腌肉中則可存活75d之久。但是沙門氏菌對多種化學試劑的耐受力較低,使用常用的化學消毒制劑就可將其有效殺滅。多種類型的沙門氏菌可以產生有毒物質,這些毒素耐熱性較強,在75℃的溫度下,經過1h仍然具有毒力[2]。

1.2 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在養殖過程中可以注意到,剛斷奶的羔羊或者斷奶時間不久的羔羊,要比新生的羔羊更為易感。成年羊只要比青年羊或者老年羊只更為易感。此外,在分娩前1個月以內的妊娠母羊非常容易感染本病。

2)傳染源及感染途徑。沙門氏菌病的傳染源較為廣泛,多種動物均可傳染本病,主要以患病羊只為主,特別是已經被治愈的母羊很可能作為隱性感染者繼續傳播疫病,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進行傳染,還可能通過臍帶或者子宮或者胎盤等進行傳播感染。通常情況下,流產沙門氏菌具有宿主特異性,這類致病菌主要是通過羊群引入而發生感染,其他類型的沙門氏菌則不具有這一特性,可通過被致病菌污染的水源、飼料、用具、野生的鳥類、鼠類以及其他感染的畜禽等多種途徑進行傳播感染[3]。

3)發病特點。該病的發生雖然沒有明顯的季節特征,但是在夏秋等雨水較多的較為潮濕的季節發生率更高一些。一旦養殖場發現病例,便會很快在全場蔓延。據統計,屠宰場幾乎全年都能在羊只的腸系膜淋巴結中檢測到沙門氏菌,這也說明在不同的羊群之間可能出現攜帶性的傳染[3]。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除了羊流產沙門氏菌外的大部分沙門氏菌都能夠引發人畜共患的沙門氏菌傳染病,因此,無論在飼養管理還是獸醫人員治療、采集病料時均應提高警惕,防止發生人員感染的情況出現。

2 臨床癥狀

一般情況下,該病具有1~2d的潛伏期,并且年齡不同的患羊,其臨床癥狀表現也有所不同。在臨床上主要將羊沙門氏菌病分為腹瀉型和流產型兩種。

2.1 腹瀉型

一般情況下,腹瀉型沙門氏菌病在羔羊中多發,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體溫升高,可達40℃以上,有的甚至能達到41℃?;疾「嵫虻奈肓坎粩鄿p少,并且非常畏冷,呈腰背弓起狀,大部分的患病羊只會出現腹痛的癥狀,隨后即開始腹瀉。還有的羊只會出現呼吸急促,鼻腔黏性分泌物大量流出,并伴有不斷的咳嗽聲。急性腹瀉型羔羊在發病2~5d后會出現陸續死亡的現象,耐過的羔羊會轉為慢性型。

2.2 流產型

流產型沙門氏菌感染多發生于妊娠后期2個月左右的母羊,患病羊只在初期體溫升高明顯,可達40℃左右,精神不振,采食受到影響,隨后即會發生流產,并且在患羊流產的前后幾天,可見陰道流出大量的膿性分泌物。感染病原菌的母羊可通過胎盤血液致使胎兒被細菌感染,導致胚胎受損,最終胎死腹中。感染后的母羊及時能夠產出獲得羔羊,但羔羊的體質也會非常衰弱,同時伴有明顯的腹瀉,這類羔羊在幾天后即會發生死亡。

3 剖檢病變

3.1 腹瀉型

剖檢腹瀉型病死羔羊,可見其胃腸道的病變嚴重,腸道黏膜出現明顯的腫脹與出血,并且在黏膜上有許多小血塊。心包膜以及腎臟上也有出血點,膽囊黏膜和脾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有些患羊還有皮下水腫的現象。

3.2 流行型

剖檢流產型的病死羊只,可見主要以敗血性病變為主,患羊的子宮具有明顯的充血、腫脹,有的患羊還可見子宮內有胎盤滯留的現象。

4 實驗室診斷

4.1 分離培養

在無菌條件下采集病死羊只的病料,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中,在35℃的環境中培養24h,可以觀察到培養基上有無色半透明狀中間凸起的圓形菌落,并且菌落的表面光滑。挑取菌落將其接種在SS培養基中,35℃培養24h,可見有中心呈黑色的菌落長出,并且能夠使得液體培養均勻渾濁。

4.2 涂片鏡檢

將無菌采集的病料經過涂片、染色后置于顯微鏡下鏡檢,可以觀察到呈革蘭氏陰性的小桿菌,并且菌體的兩端呈鈍圓形,無莢膜,大多數細菌具有鞭毛,可以自行移動。

4.3 血清學檢測

可以將待檢測的細菌與相應的血清進行玻片凝集實驗,出現凝集反應后,還可進一步對其進行血清分型鑒定。

4.4 PCR檢測

PCR實驗是當前實驗室檢測病原體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可以通過擴增特異引物,對病原微生物進行鑒定,具有簡便、快捷,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特點。

5 規?;驁鰞壬抽T氏菌的防治對策

5.1 加強飼養管理措施

現代化羊養殖場規模較大,飼養密集,多采用放牧與舍飼相結合的養殖模式,一旦場內出現疫病,非常容易短時間內在全場暴發,給養殖者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羊群的飼養管理,提高疫病預防的警惕性,以及羊群的抗病能力,對于預防該病的發生極為重要。對于妊娠期的母羊,應保證其攝入的營養物質充足且均衡,嚴格按照養殖標準進行科學的飼料配比,可在母羊的飼糧中添加適量的VE或者魚粉等物質,還應為母羊提供適量的新鮮飼草,以確保母羊及胎兒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切忌飼喂羊只發霉、變質的飼料。其次,還應每天為羊群補充足夠的水分,還可在水中或者飼料中添加一些食鹽,應注意母羊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在母羊即將分娩之前,應將產房、用具等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并保持生產的環境清潔、衛生、干燥,并且有充足的陽光。分娩結束后,工作人員應及時做好母羊及羔羊的清潔、消毒工作,尤其要對母羊的乳房進行仔細的消毒。

對于羔羊的飼養管理,應注意新生羔羊吃到足量的初乳,確保其能得到母源抗體的保護,做好羔羊、母羊飼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在夏季則應注意防潮防濕,避免因受到冷熱應激而降低自身的免疫能力。此外,還應定期開展場內的滅鼠,滅蚊蟲等工作,防止這些動物將病原微生物傳播給動物,同時還應定期對羊群進行驅蟲和疫苗的免疫接種,增強羊群的特異性免疫能力。

5.2 藥物治療

沙門氏菌對新霉素、土霉素的敏感性較強,對于患病羊只通常使用這兩種藥物進行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砂凑阵w重進行給藥,兩種藥物的口服劑量為30~50mg/kg·bw,用藥3次/d。此外,對于腹瀉型的患羊還可以口服微生態制劑治療,通過調節患羊腸道菌群的穩態,促進患羊恢復,但應該注意,在使用微生態制劑治療的同時,不可使用抗生素治療,否則將影響其治療效果[1]。另外,環丙沙星或者恩諾沙星等抗菌藥物也對該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6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規?;?、集約化的養殖模式下,養殖人員應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措施,保證羊群營養攝取充足均衡,并添加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以提高羊只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時做好疫苗免疫工作,提高其特異性免疫能力。此外,還應做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工作,防止致病原的滋生與傳播,加強對羊沙門氏菌的防控,以提高羊只的飼養質量,促進羊養殖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永江.羊沙門氏菌病的流行與防治措施[J].獸醫導刊,2020(15):35.

[2] 曹海英.一例羊沙門氏菌病的診治[J].吉林畜牧獸醫,2020,41(12):82.

[3] 江濤.羊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實驗室診斷與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1(2):139-140.

猜你喜歡
防治對策
肛腸手術中肛管皮膚損傷的臨床分析與防治對策
海上風電項目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關于我國水污染控制的思考
建湖縣白背飛虱發生情況及防治對策
淺析露天煤礦開采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