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田間管理的推廣方法

2022-06-20 02:02張先鋒
新農民 2022年15期
關鍵詞:田間管理種植技術

張先鋒

摘要:小麥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國種植面積第二大的糧食作物。但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深,農業勞動力逐漸流向城市,農業勞動力人口萎縮,耕地面積也不斷縮小,為了滿足國內人民對于糧食的需求,可以使小麥易于管理且高產的化肥、農藥等產品被頻繁地應用于小麥種植,而這樣常常會使流向市場的小麥糧食產品存在化學殘留超標的情況,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化肥和農藥中不能被植物代謝掉的成分會在土壤中累積,從而改變土壤性狀及營養結構,不僅不利于作物的長遠種植,還會對自然生態環境形成破壞。而新興的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則可以同時兼顧糧食安全、環保和提高農民收入三個方面,是一項非常值得推廣的綠色農業技術。本文簡要介紹了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技術,并分析了其推廣意義,探討了其推廣方式及策略,以期對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推廣提供幫助。

關鍵詞: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田間管理;推廣方法

0 引言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更多的是一種思想觀念的轉變,相比其他高科技技術來說相對不那么難以操作,這就使得其推廣具有很強的可行性。通過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為市場提供充足、安全、高質量的小麥糧食產品、提高種植收益,不僅有利于我國的糧食安全,還有助于解決農民收入問題,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的推廣意義

1.1 促進我國糧食和食品安全

糧食安全是指糧食產量能滿足市場需求、價格穩定、所有國民都可以獲得足夠的糧食。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對于小麥的全生長周期都進行科學管理,可以使小麥產量顯著增加,確保國內市場的充足供應和價格穩定,有助于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在小麥的種植過程當中對化肥、農藥等的使用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并且在收割后也會進行化學殘留的檢驗,以確保小麥的食用安全性,有助于促進我國食品安全的發展。

1.2 增加農民收入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培育出的小麥化學殘留低甚至無殘留,而且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符合現代社會大眾同時對健康和口感的要求,具有大的市場空間,價格相對普通小麥要高出一些。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購買力增強,使得綠色小麥的銷售較為順利,有利于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入,改善農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有效提高農民的種植熱情,穩定農業勞動力,擴大綠色小麥的種植面積,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概述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除對土壤平整度、結構、有機質營養成分有要求較高,同時對灌溉水源、光照條件也要求較高,而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田間管理工作主要應從選種、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等幾個方面進行全生長周期管理。該技術在實施中并無特別難以操作的地方,但要注意對麥田生長期的監測及現代化農業器械的使用。

2.1 選種及播種

選種需結合種植地的土壤情況及氣候條件進行,盡量選擇抗逆性強且適應當地情況的品種,純度至少達到99%,發芽率至少達到85%,而含水量則盡量低于13%。然后再對選定的種子進行剔除、晾曬、浸種、沖洗、拌種等處理,從而降低植株病蟲害和倒伏的幾率,提高植株的健康度,確保種植產量。

小麥的發芽溫度通常在15~20℃,具體的播種時間則應綜合考慮品種及當地的氣候情況確定,播種深度以4~6cm較為適宜,太深不易發芽,太淺容易倒伏。同時為保證通風和光照并兼顧產量,行距控制在15~25cm。在出苗后按照“勻密補稀”的原則對缺苗及時補種,補種時要提前進行種子催芽處理。

2.2 病蟲害防治管理

小麥的種植期內常會出現一些病蟲害,抽穗揚花期更是病蟲害的高發期。在綠色小麥種植技術中對病蟲害的處理思想是“預防為先,合理防治”,將農業、物理、生物、化學技術結合起來,進行聯合防治。在可以使用農業、物理、生物技術防治時盡量不使用化學藥劑,如必須使用,應盡量選擇對人體毒性小、易揮發無殘留的藥劑,同時根據綠色種植技術的技術指導規范結合農田的實際情況,嚴格對藥劑的用量、濃度、頻率進行科學管控,以確保收獲的小麥符合相關驗收標準。此外,嚴格執行選種和種子處理程序有利于減少植株的生長期病蟲害。

植物的通風情況良好常??梢詼p少病蟲害的發生,因此,在綠色小麥種植技術中除了在播種時對苗間距進行控制之外,還應做好生長期的除草工作,既可以保持植株通風、防止雜草攜帶的病蟲危害作物及爭搶作物營養,還有利于確保植株獲得更充足的光照,促進植株的健康生長。冬季除草操作更為容易,因此也是除草的重點時間,做得好的話可以有效減少春季除草工作量。

2.3 土壤及水肥管理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要求土壤平整、透氣、灌溉及排水便利、有機質及營養豐富合理,因此,就需要在播種前對土地進行中耕、整地、去除前茬作物的根系、埋足底肥,為小麥的生長提供基本條件。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中要求灌溉水源清潔、操作科學,注意在遠離工廠等污染源的地方取水灌溉,方法上盡量使用噴灌或滴灌,少用漫灌,保證植株正常生長所需水分的同時節約用水。灌溉時間應根據季節不同及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注意防止積水及凍傷,如果生長情況不良,則可以在灌溉時進行適當的肥量補充。

在綠色小麥種植技術中,除播種時應埋足有機底肥外,還要進行合理追肥。追肥則要建立在實時生長情況監測的前提之下,麥田常常會出現生長不均的情況,對于生長不足的及時追肥,而生長過盛的則需要進行科學的生長抑制,必要時要進行疏苗,對特別強盛或特別弱小的苗進行極端個體剔除,從而保證整塊麥田的生長、收割統一。不論基肥還是追肥,都應以有機肥為主,控制化肥的使用,對于肥料的使用量及頻率要嚴格把控,不同生長期施以不同的營養元素,同時避免出現燒根燒苗。在田間管理的過程當中,還可以通過施用磷酸二氫鉀以增強麥田的抗倒伏能力。8464776C-7146-46E3-9D7D-B9C9097D5BD5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中需要對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和使用,為保證土壤營養元素的均衡性,保證植株的健康生長,提高土地的種植經濟效益,同一塊土地不宜進行連作,而應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物進行輪作,期中對連作作物的選擇應結合小麥的生長營養需求、土壤特性等進行。

3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田間管理推廣方法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具有高產、高質、高抗逆性、高經濟效益等非常突出的優勢,但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種植技術其普及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在這一技術推廣的過程當中,種植戶對技術的了解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技術普及的難度和速度,他們對技術了解的越透徹,參與綠色種植的可能性就越高,種植過程也會越順利。

3.1 深入基層宣傳

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入基層直接向農戶進行技術宣傳,如送技術下鄉活動、技術小組常駐服務等。通過讓農戶直接與技術人員接觸,可以最為快速、清晰、專業的解答農戶的疑問,并在種植過程當中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同時,基層政府還可以向農戶逐戶發放綠色種植宣傳指導手冊,在鄉、鎮等基層文化工作站開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融入綠色小麥種植的相關內容,以農戶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引起農戶進一步了解的興趣,還可以對綠色小麥種植的經濟收益進行數據化、圖文化的展覽,向農戶展示綠色小麥種植技術能為農戶帶來的好處,激發農戶的種植熱情,從而增加農戶對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了解程度,提高種植參與度。此外,還可以配合以地方電視臺、報紙、鄉鎮廣播臺、宣傳標語等,使農戶在潛移默化中了解綠色小麥種植技術。

3.2 加強政策扶持

雖然綠色小麥種植技術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對農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在剛剛參與種植時由于沒有經驗且技術掌握的不熟練,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導致種植收益達不到預期,容易打擊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不利于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推廣。因此,鄉鎮政府一定要將技術支持工作做到位,除了定期邀請技術人員參觀指導、聯系農業部門的技術小組常駐、請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等較為被動的技術幫扶之外,還應積極組織種植戶進行免費的技術學習、培訓與實踐,提高種植戶的種植知識和技能,增強種植信心。同時,政府可以向積極參與綠色小麥種植的農戶進行補貼,并對意外情況所帶來的種植損失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助,打消農戶的種植顧慮,提高其種植參與積極性。

此外,基層農村合作社還可以積極與當地及周邊的關聯企業,如種子企業、肥料企業、農業自動化機械企業、農貿企業等接洽,在企業與農戶互惠互利的前提下爭取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為農戶的綠色小麥產品提供更為便捷的銷售途徑,同時也有利于引進新的農業科技成果、降低種植成本和能源消耗,為農戶提供更多的種植保障。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當中,還可以要求企業宣傳產品的同時對綠色小麥種植技術進行普及性宣傳,在不增加宣傳費用的情況下擴展推廣渠道。

3.3 建立高產示范種植基地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推廣思路大體上就是“知道-認可-采用”,前期的宣傳引導及鼓勵政策的制定,基本上可以完成前兩步,小部分積極的農戶會在此之后參與種植,但要真正使大部分農戶參與到其中來光靠聽講解、看數據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地方農業部門應在推廣地區建立標準化的高產示范種植基地,讓群眾直觀地看到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從選種到上市的整體實物全過程,感知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流程和優勢,了解該技術的具體操作和可以帶來的切實經濟收益,提高大部分農戶的種植信心和參與度,從而達到推廣新技術的目的。依托高產示范種植基地,還可以充分利用技術資源培育出最適宜當地情況的小麥產品,進一步提高綠色小麥的產量和質量,也更有助于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應用及推廣。

3.4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信息時代,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衣食住行及社會生產的各方各面,再加上社會經濟的發展使社會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科技的發展使智能網絡終端得以普及,這些使人們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網絡技術獲取大量、廣泛的信息?;诖?,可以利用“互聯網+精準農業”的模式進行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線上、線下同步推廣,使農戶在綠色小麥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的被動接收地位轉變為主動獲取,如可以創建微信公眾號、微信技術支持應答服務、微博、抖音等符合現代人信息查詢和獲取習慣的新媒體帳號,既可以方便農戶主動學習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各種相關技術知識,又可以使農戶與技術人員更及時、充分地溝通,通過網絡帳號的后臺管理,還可以實現宣傳推廣工作和通用技術指導工作的自動化,如對常見技術問題的自動回復、種子肥料等相關資源獲取途徑的自助查詢,通過公眾號推送天氣干旱時的灌溉提醒、冬季來臨前的除草提醒等,隨時隨地高效地解決農戶在種植過程當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此外,還可以通過手機短信、電話服務熱線等方式向農戶提供信息宣傳和技術支持服務,以使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推廣在農業勞動力人口中實現全年齡覆蓋,以提高推廣效率。

3.5 構建科學高效的推廣系統

在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推廣過程當中,應對各種推廣方式進行融合統一,構建科學高效的推廣系統,通過將這個系統進行標準化,以后還可以用于推廣其他農業技術和農業科技成果。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多管齊下,擴大推廣面和推廣密集度,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資源的合理調配,根據渠道的不同編輯不同的宣傳方案,既保證重要信息和技術服務在各種不同渠道的統一,又避免無效的重復性建設,從而提高宣傳推廣的效率,降低推廣成本。

4 結語

綠色小麥種植技術作為一種無公害的農業種植技術,在保障我國糧食和食品安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提高農民收入、振興農業經濟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地農業部門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企業資源及國家的政策資源對該技術進行多渠道的宣傳推廣,并通過建立高產示范種植基地等方式促進農戶積極參與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實施,組織好農戶的技術支持服務工作,為農戶提供種植服務保障,實現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于善鳳.分析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J].現代農業,2020(7):67-68.

[2] 于蕾,趙永強,宋丹陽,等.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J].農家參謀,2020(16):93.

[3] 賽里古力·希日甫.綠色小麥種植技術與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研究[J].山西農經,2018(13):86.

[4] 盧曙光.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J].南方農機,2018,49(5):60.

[5] 賈海麗,韓蓉,任紅麗.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的推廣策略[J].農業與技術,2016,36(22):4.

[6] 皇甫曉蘭.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推廣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1(2):60-61.

[7] 楊淑芳.淺析小麥種植過程中的施肥技術應用要點[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2):186-187.8464776C-7146-46E3-9D7D-B9C9097D5BD5

猜你喜歡
田間管理種植技術
無花果田間管理
搶種暮春
胡蘿卜高產種植技術
淺析如何做好玉米田間管理工作
甜玉米的種植管理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