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再版學術圖書質量的提升

2022-06-21 21:59方檀香
出版參考 2022年3期
關鍵詞:時代性規范性

方檀香

摘 要:目前,圖書再版已成為圖書出版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圖書再版過程中,圖書選擇是首要工作,初版圖書的生命力是圖書再版的重要考慮因素。為了提升再版圖書質量,編輯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使學術著作具有更強的時代性;二是根據當下的出版規范提升學術著作的規范性。

關鍵詞:學術圖書 再版 時代性 規范性

學術著作作為學術思想和智慧的結晶,對學術的傳承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盡管時代在不斷向前發展,但一些經典的學術著作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對現實問題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再版這些圖書,是社會的需要,對于廣大讀者把握學術發展脈絡、深入理解學術思想,具有積極的價值和意義。

一、再版學術圖書的選擇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于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出版產品和服務,這為圖書出版工作提供了指針。圖書再版自古以來就是傳承和積淀學術成果的重要途徑。在現代社會,隨著出版業的不斷發展,圖書再版早已成為圖書出版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如何提高再版圖書的質量成為編輯需要考慮的基本問題。

毫無疑問,在圖書再版的過程中,圖書選擇是首要工作。一般而言,初版圖書的生命力是圖書再版過程中的重要考慮因素,沒有生命力的作品是不值得再版的。對于學術圖書而言,這種生命力往往體現在圖書的學術影響力上。不過,我們偶爾也會遇到這樣的案例,就是有些圖書初版時影響力不大,再版時卻聲名鵲起。其中的原因可能是:①圖書的價值需要一個發現的過程。有些圖書內容過于超前,超越了讀者的認識,因而難以與讀者形成共鳴。而一旦讀者的認識發展起來,圖書就會被接納和認可。②有些圖書質量不錯,但是營銷途徑不暢通,不能抵達讀者。隨著營銷思路的打開,圖書自然獲得了較大的影響力。從這個角度看,對再版圖書的選擇,考驗著編輯的眼光和整體能力。

除此之外,在圖書再版過程中,我們也需要考慮形成新的品牌和產品線。說到底,圖書再版是出版單位盤活自身資源、讓原有資源煥發新生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教育科學出版社自2015年以來,有意識地對原有學術出版資源進行了梳理和整合,開發了兩套圖書,即“世界教育思想文庫”和“中國教育思想文庫”。前者匯集了近些年來教科社出版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引進版圖書,包含了很多教育學者和教師耳能熟詳的作品;后者主要是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教育學者的代表性著作。這樣有意識地打撈和整合,幫助很多新的讀者認識了經典,了解了經典。有讀者稱,這兩套叢書代表了教科社的學術品質。

在確定好再版圖書后,編輯面臨的重要工作就是對圖書進行加工。由于不同時期學術圖書的寫作規范、語言表達習慣存在差異,同時,學術圖書也會因為時間流逝而出現解釋力不足的問題,所以在學術圖書的再版過程中,為了提升圖書質量,編輯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如何使學術著作具有更強的時代性;二是如何根據當下的出版規范提升學術著作的規范性。

二、增強再版學術圖書的時代性

能夠再版的學術圖書大多是經過大浪淘沙留下的精品,它們往往在剛出版時就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在學術思想史上留下了一定的印記,代表了一個時期的研究成果,在當下也不斷被研究者提及和引用。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學術議題會發生改變,再版圖書會面臨與學術研究現狀疏離的難題。因此,如何建立與當下學術研究的聯結,是學術圖書再版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1.內容的充實與調整

雖然圖書再版與新書出版有所不同,但從實際操作來看,圖書再版的流程與新書出版非常接近。同時,一些時間較久的圖書再版時還可能面臨著比新書出版更為棘手的問題。在圖書再版的各個環節,編輯都需要得到作者的支持,特別是出版高質量的再版圖書,更需要作者的大力配合。

為了提升圖書質量,編輯需要與作者溝通,要對原版圖書進行怎樣的修訂,尤其是內容上的修訂。這樣的修訂可能涉及圖書框架的調整、新內容的補充,以及細節內容的修改。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與時俱進,刪除和修改部分今天看來已經陳舊和落后的內容,補充進學術研究的新成果,使再版圖書不僅具有歷史資料價值,更具有現實的學術指導意義。

2.輔文的處理

從實際操作看,由于各種原因,一些圖書再版時并不會對內容進行充實和調整。例如,一些作者希望保持圖書原有的風貌,客觀真實地呈現特定時期的學術研究風貌。有時,一些圖書再版時作者已經去世,他們自然無法對作品進行修改和調整。在這種情況下,編輯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建立作品與現實學術研究的聯系,使再版圖書的價值進一步凸顯。具體來說,編輯可以邀請作者或者相關專家,通過再版序的形式,追溯研究的緣起、研究的具體經過、研究的特色以及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引起的反響;同時,從學術研究的現實需要出發,說明研究的價值和需要完善之處。換言之,將再版圖書放入學術研究的長河中,從歷史和現實兩個角度出發,客觀剖析和呈現圖書的學術價值。

三、增強再版學術圖書的規范性

每部圖書都是歷史的作品,都帶有歷史的痕跡,學術圖書也不例外。由于歷史條件的差異、語言表達習慣和編輯規范的不同,不同時期的學術圖書具有特定時代的特點。在圖書再版過程中,編輯需要根據當下的規范對圖書進行編輯加工,以提升圖書的質量。

1.錯訛之處的修改

在圖書再版過程中,編輯會發現,原版圖書由于各種原因存在著錯訛之處。其中有的錯誤在圖書編輯加工過程中也會被發現,例如事實錯誤、數據錯誤、翻譯錯誤等;有的錯誤則與特定時期的寫作和研究直接相關,在新書編輯加工過程中不易出現。相比之下,后者更加值得關注。

(1)觀點偏差和錯誤。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有些作者在圖書中表達的觀點已經不符合當下社會的現實,存在著觀點上的偏差或錯誤。對于這些觀點,筆者認為,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觀點明顯與國家政策方針、法律或者學術界的共識相對立的需要進行修改和調整;有些觀點體現了作者在特定歷史時期對學術問題的看法和認識,是學術爭鳴的結果,雖然它們與當下學術界研究的成果不一致,但還是需要尊重的。

(2)概念錯誤。一些學術圖書往往體現著當時最新的研究成果,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很多概念得到澄清,因此需要在再版時加以修改和調整。例如,有作者在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圖書中,用“民族”這一概念來指代“族群”。這顯然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因為族群指代的范圍更廣,不僅涉及民族,也可能涉及性別、階層等等,因此需要加以調整。

(3)翻譯錯誤。有的圖書因為出版時間過早,外國人名、地名和機構名與今日通用譯名不完全一致,需要加以調整。例如,有教育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的譯作中將古羅馬的西塞羅、維吉爾和賀拉斯譯成“杜理”“威吉爾”和“荷累斯”,這些譯名與今日譯名差距很大,讀者往往不能理解,從而產生誤讀。解決這一問題,編輯可以根據原文,參考多種工具,例如外國人名和地名譯名手冊、外交部和新華社發布的相關信息、學術界的研究成果等,對這些譯名進行調整,確保這些內容不會成為讀者閱讀的障礙。

2.語言文字的調整和修改

每個時代的語言文字都帶著特定時代的特征,同時每個時代的語言文字規范也是不一致的。在再版圖書的過程中,筆者清晰地感覺到,只要經過二三十年,語言文字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在圖書再版過程中,對語言文字的修改既需要尊重歷史原貌,也需要依據現有的語言規范,考慮讀者的需要。編輯需要秉持“改必有據”的原則,對語言文字進行調整。只有這樣,再版圖書的語言文字才能更加符合當下讀者的閱讀習慣,也更有利于讀者全面把握再版圖書的內容和觀點。當然,對語言文字的修改,需要盡可能得到作者或者相關版權人的認可。

3.參考文獻的調整

對于學術圖書來說,參考文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體現了學術研究的繼承性和發展性。參考文獻可以幫助讀者了解作者學術思想的淵源,不斷拓展讀者的知識邊界。從總體上看,隨著學術研究規范性不斷提升,學術圖書出版對參考文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學術圖書再版過程中,對參考文獻處理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對參考文獻的要素和格式做出了明確規定。與這一標準要求相比,不少學術圖書的參考文獻存在這樣幾個問題。①著錄格式不規范。②要素欠缺。很多初版圖書存在著參考文獻要素不健全的問題,如圖書頁碼、報紙版面等都是很容易缺失的要素項。而圖書出版時間較長,使得處理相關問題的難度變大。除了與標準要求不符外,不少學術圖書的參考文獻處理還存在著不嚴謹問題,如同一文獻出現了多個版本。以某本學術圖書為例,作者在不同章節中引用了《反杜林論》。后文標注的參考文獻,既有《反杜林論》單行本,也有第一版和第二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總體感覺較為混亂。

與參考文獻相對應,圖書引文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直接引文與原文出入較大;有些引文與參考文獻內容不符,甚至參考文獻中未見相關引文內容。究其原因,一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首先關注的是觀點表達的流暢性,對引文有時難以顧及;二是有些作者對出版規范不夠了解,對參考文獻和引文的規范性不夠重視。因此,在圖書再版過程中,編輯需要與作者溝通,說明相關規范要求,協助作者對參考文獻和引文進行細致核查。

四、圖書再版要求編輯不斷提升素養

圖書再版是延長圖書生命力,使圖書價值增值的重要途徑。提升再版圖書的質量,使之以更好的水準與讀者見面,考驗著編輯的素養,如學術素養、編輯加工素養、營銷推廣素養等。

一是提升學術素養。出什么書,是編輯始終要考慮的問題。較之新書,再版圖書因為已經在市場上受到檢驗,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支撐,例如學術影響力、銷售業績等。這些都是編輯再版圖書時需要考量的因素,但是僅僅依賴這些信息,不一定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學術圖書編輯需要具備較深的學術素養,從學術研究的脈絡出發,準確了解原版圖書的價值,做出是否再版的決策;同時,編輯需要把握當下學術研究的動態,呼應學術研究的需要,對圖書再版的內容調整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思考,以保證再版圖書確實是研究者所需,使再版圖書不僅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也可以收獲較好的市場反應。

二是提升編輯加工素養。再版圖書的加工難度不比新書低,有時較新書更大。所以對于再版圖書的編輯加工,編輯不可掉以輕心。例如,一些圖書由于原版時時間倉促等原因,存在著較多的錯訛之處;一些圖書因為作者團隊已經解散,再版時很難得到作者的大力支持;更有一些再版圖書作者已經去世,無法就具體的修改進行溝通交流;等等。因此,再版圖書時編輯需要更加負責、嚴謹、專業。編輯需要依據已有的出版規范,在細細揣摩作者原意的基礎上,對圖書進行認真的編輯加工。對于一些年代較久的圖書,更需要把握尺度,以避免過度修改,失去了圖書的原味。有時,編輯還需要發揮主動性,對原版圖書中帶有較深歷史痕跡、今日讀者理解困難的地方通過加注等方式進行解釋說明,以降低讀者閱讀的門檻,增加閱讀的愉悅感。

三是要加強營銷推廣素養。編輯是一項復雜的勞動,需要多方面素養。在現代社會,編輯的營銷推廣素養變得越來越重要。一些編輯認為,再版圖書已經在市場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因此不需要宣傳。這種想法無疑不利于再版圖書的推廣。事實上,我們經??梢钥吹?,同一圖書在不同出版社出版后,市場反應有很大不同,其中固然有多種原因,但是宣傳推廣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對于再版圖書來說,印制完成不是圖書再版的結束,而往往是開始。編輯需要借助多種手段,利用多種媒體,大力宣傳再版圖書,使再版圖書為更多人知曉,觸達更多的讀者,從而獲得更好的效益。

當下,出版業正在開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如何把資源和精力集中在真正有需求、有效益的產品上,提高出版的精準度、有效性,是每一個編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圖書再版是編輯的一項重要工作,編輯需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確保再版圖書的質量,使圖書再版真正實現傳承積累文化、激活出版資源、打造圖書品牌的功能,為推動出版業的結構優化和提質增效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農芳.圖書再版修訂須從讀者實際需求出發[N].中國新聞出版,2009-10-26.

[2]姚貞.再版:能否制造“二版精品”[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04-05.

[3]新聞出版總署科技發展司,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出版管理司,中國標準出版社.作者編輯常用標準及規范(第三版)[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4]周益群.中國學術出版規范之淺見[J].中國圖書評論,2014(4):120-124.

(作者單位系教育科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時代性規范性
青銅器的時代性與器型的演變
規則與有效——論哈貝馬斯言語行為的規范性
自然資源部第三批已廢止或者失效的規范性文件目錄
作為非規范性學科的法教義學
捕捉時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純凈的心寫純凈的人
規范性文件在行政訴訟中的司法適用問題
我國知識產權判例的規范性探討
時代性價值取向下戰爭史教學再思考
開拓境外業務須重視境外匯款格式的規范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