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基于“美”的教育理念下“海美”德育體系建設

2022-06-21 10:01林玉芬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64期
關鍵詞:美育小學

林玉芬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立美德樹真人。在德育體系建設中通過挖掘學校歷史的底蘊美,打造思想教育中的特色美,追求德育教育的藝術美,幫助學生體驗實踐美,構建了一套以培養“海美”時代少年為根本任務的“海美”德育體系。

【關鍵詞】美育;德育體系;小學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立美德樹真人。在一所學校的德育工作中,不能缺乏“美”的概念,學校的德育體系建設更無法離開“美”的構建?!把笱竺赖潞?!宰制萬物,役使羣眾,豈力也哉!”《史記·禮書》中認為美德主宰萬物,新時代教育工作以“美”德為育人的核心是緊跟歷史的步伐,契合時代發展的。

美育是培養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順德區容桂海尾小學深度挖掘學校歷史的價值美,涵養學生的思想美,展示學生的藝術美,創造學生的實踐美。構建了一套以培養新時代少年“海美”少年為根本任務的“海美”德育體系,經歷三年的規劃-實施-調整-提煉-成形,育人成效初現。

一、以歷史之美,凝神聚力

但凡體系規劃之初都會顯得稚氣,推行的過程會可能缺乏核心。懂或略懂粵語的不少人, 初聽名稱都會以為“海美”德育的由來是“海尾”的粵語諧音,但其實“海尾”除了在地理沉積的億萬年中真的是處于??谥?,更源自于有一段“美”的歷史。海尾小學在抗戰時期曾是共產黨地下組織聯絡點和解放戰爭據點,歷史上在解放順德、中山、珠海的戰斗中發揮重大的作用。借助學校這一段壯美的歷史,學校請來黨員作家面向全體師生全面地口述學校歷史,在以“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的主題教育活動中,帶領師生追溯歷史,立足當下,展望未來。通過歷史上真正的故事情節來溫潤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聆聽中擺脫狹隘,樹立理想,對學校產生更大的自豪感。須知,歷史的底蘊美能堅定信心,催人奮進,更能成為一股“海美”德育的向心力和穩固體系的凝聚力。

二、以思想之美,固根培元

思想是德育體系的靈魂,是體系中的根,沒有思想教育德育工作就是枉然與徒勞。愛國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法制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環保意識是定要形成的,傳統文化是需要傳承的。把思想的內涵做成特色,是海尾小學的德育研究工作之一。

學校的德育研究工作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而是要讓學生成為踐行美育的主體。在學校教師的齊心協力之下,經過以詩歌朗誦為主要教育形式的“愛國教育”系列活動的特色打造,學生們對這有溫度、有情感、有內容的主題式、立體式的教育活動產生強烈的共情與共鳴。

其中,學校的愛國教育案例一舉獲得了順德區愛國教育案例征集的一等獎;以“禁毒童謠”為教育手段的法制教育為學校摘得“禁毒教育基地”的牌匾。因此,形成特色的最大作用是用“美”的理念幫助美的思想內化形成,為整個體系的建設打好根基。

三、以藝術之美,催生活力

沒有藝術的德育體系是缺乏生命力的,只要有藝術的地方,活力便能自然而然地衍生。然而,這種藝術上的充分挖掘與融合,不單只是停留在嘴上說說而已,它需要落到實地、落到實物,方能為德育的枝椏開出絢麗的花朵。

構建傳統文化藝術是海尾小學德育藝術的其中一個分支,學校大量的投力人力財力,組建了占學校十分之一人數之多的“海雅”古箏教育基地,普及化的德育藝術教育讓學生在德育基地中感受傳統器樂所烘托的音樂魅力,并且在傳統樂器中追溯華夏悠久的歷史:一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重走了紅軍的長征路;一曲《王二小》回顧了小英雄的悲壯的犧牲故事,一曲《漁舟晚唱》又勾起了學生的本土水鄉情懷。穿越朝代的藝術碰撞在孩子的思想腦海中綻放中跳動的火花。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學生熱愛音樂的同時,感悟到了流淌在一代代人腦海中的寶貴的文化精神財富。

學校的另一個德育藝術分支是“小帆船”文學社的童謠藝術。童謠的內容淺顯、朗朗上口,極具趣味性與教育意義,學生們一學就會。因此,把童謠當作兒童成長的又一沃土,在德育教學中融入童謠,既能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在文學社中,學生的童謠作品一切皆來自于生活,一碗雙皮奶或是一碗生滾粥;一把鑰匙或是一雙筷子;不想寫作業了或是跟朋友吵了一架都成為一首首天真的童謠流淌出來。生活中的德育催生了藝術,藝術又彰顯了德育的活力。彼此相融相長,難以分離。

四、以實踐之美,鑄就能力

德育的構建最終體現在于實踐,有理想更要有實現理想的本領。海尾小學的實踐架構部分包括家庭勞動實踐,社會職業實踐,志愿服務實踐,校內校外基地實踐等等。通過結合多方資源與實踐類別的多元化,創造了大量的體驗機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與興趣進行選擇,在浸潤、體驗、實踐中進行多樣化學習和多元發展,促使學生最大程度形成把思想轉化為行為的觀念。

實踐管理機制的巧妙制定更有利于提高實踐的效果。學校的“海勤”種植勞動教育基地位置與別的學校大不相同,一般學校的勞動基地會設在校園一角,稍有管理不慎,大有被閑置的危機。海尾小學的勞動基地則堂而皇之地利用了正對校門的大塊寬敞之地,師生和家長進進出出必要經過。于是學校干脆以開放式的機制進行基地管理,除了每周固定的基地活動時間,無論課間或上學、放學,只要路過,孩子都能自由地進入基地打理綠植,愛澆水就澆水,愛搭架就搭架,發現種下去的種子沒長出來,挖起來看一眼再種下去也無所謂。孩子們每天進進出出地塊之間的身影成了學校最美的風景,成與不成,這都成了一種能力。這也讓學校樹立起積極向上的德育新觀念,在德育方法和德育內容上“不走尋常路”,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在探索“美”的教育下構建的德育體系的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海美”德育不單展現了獨有的底蘊,而且擁有無限的生命力。相信在以美育美,以美建美的這一行之有效的德育體系建設理念的支撐下,定能為學校在改革創新和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帶來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蔣琳.淺談小學德育和美育的結合教育[J],2020.

[2]陳彩珍.論中小學德育的美育化[D]. 福建師范大學,2001.

[3]嚴衛平.淺談小學美育與德育的關系[J].考試周刊,2017(72):1.

猜你喜歡
美育小學
“新美育”的內涵與實踐路徑探索
淺談美育對特殊兒童的影響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美育教師
新課程背景下歌唱教學方法的探討
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