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情境入學“問道”幼兒語言教育

2022-06-21 10:01唐志丹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64期
關鍵詞:問道

唐志丹

【摘要】3-6歲是幼兒基本語言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何讓幼兒在此關鍵期內建立基本的語言交流方式并具備一定的語言溝通能力,是所有教師關心的問題。有效開展幼兒語言教育,旨在通過對語言教育方法的具體分析,為幼兒教師提供具有較強實用性和可行性的教學方案。分析中主要包括對語言教育方法的研究分析以及語言教學活動思路構建。

【關鍵詞】幼兒語言教育方法;教育思路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情境教學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并且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應用價值逐步提升。結合語言情境教學特點,通過情境教學法能讓幼兒的學習體驗更深刻。

情境是幼兒理解知識和情感的最有效方式,為了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興趣,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必須將語言教育同情境教學相結合,探索幼兒語言教育的新思路。

一、情境教學的概念分析

情境教學的含義就是幼兒教師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引入或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或場景,并以此銜接于不同的教學環節中,從而更形象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根據一線的實踐經驗來說,情境教學不僅符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而且對幼兒語言教育來說是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學效果也十分顯著。

從情境教學的概念得知,情境教學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非常大,不但能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還可以通過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幼兒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通過情景交融,給予幼兒更好的學習體驗。

二、幼兒的語言素養分析

幼兒的語言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思維能力、集中討論能力三項,如下是詳細分析:

(一)語言表達能力

針對幼兒來說,語言表達能力主要是指能順暢流利地與他人進行對話。這項要求看似簡單,實際上需教師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幫助幼兒構建相應的語言體系,例如漢語中的主謂賓結構,如何遣詞造句等等。

(二)語言思維能力

語言思維能力即理解語言的能力,對幼兒來說能夠理解別人說的話的表面含義即可。這就要求教師在鍛煉其語言思維能力時,最好是以簡單直接的問題引導幼兒進行思考。

(三)集體討論能力

幼兒經過語言學習,最終是要融入集體的,所以增強其集體討論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需積極為幼兒構建集體討論環境,這樣幼兒才有更多機會增強集體討論能力。

三、幼兒語言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一)言語激發幼兒學習動力

在游戲教學活動中積極表揚幼兒,能讓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動機,提高其語言學習興趣。幼兒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教師的激勵行為應該以重視并關心幼兒的感受為基本前提。同時還要重視激勵行為前后幼兒的情感變化,一般情況下,教師的激勵都能使幼兒產生正向的情感體驗,反之,則說明教師沒有把握好自身管理的度。

(二)堅持“人本教學”理念

幼兒的興趣點是什么,教師就應該提供什么。在“人本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應該特別重視學習能力和思維尚未完善的幼兒。教師要重視幼兒的真實意愿,以幼兒的興趣點作為契機,利用各種活動形式培養其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愛好。因此,教師在開展“做文明有禮的好孩子”的主題活動中,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指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文明禮貌的行為,,例如在獲得別人支持時要感謝,在請求別人寬恕時要說對不起等。以這些日常生活的禮儀用語為主要的語言內容,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加以滲透,就必然能有效培養孩子對語言學習的興趣。

四、情境模式在幼兒語言教育中的運用策略

(一)創設情境,角色扮演

1.角色扮演

以《閃閃的紅星》為例,這是紅色故事主題活動中最受歡迎的繪本故事,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讓幼兒扮演不同角色,如:鄉親們、潘冬子、惡霸胡漢三等,親身體驗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角色中的對話互動,不僅充滿趣味性,還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激發幼兒勇敢面對困難及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決心。

2.分組討論

分組討論的過程也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在“閃閃的紅星”情境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從故事情節中觀察潘冬子和惡霸胡漢三的人物形象,與幼兒討論潘冬子和胡漢三在說話時的語氣、情緒、臉部表情等特征。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由情境入手了解兩個不同的人物角色的語言表達特點,可以有效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二)創設情境,感受生活

1.注意生活事物的趣味性

以《蘑菇奇遇記》為例,這是“玩創”主題活動中一個有趣的探索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提供一些趣味性較強的生活事物,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思考和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植物區投放三種不同的真菌類植物及圖片,讓幼兒嘗試探索種植。利用晨談活動、分組種植,讓幼兒大膽想象并討論植物生長所需的條件及介紹自己組別的植物名稱、植物特征等,以此引導幼兒思考并組織語言,培養語言思維能力。

2.注意生活事物的簡單性

教師在選擇日常生活事物的時候要注重從簡單的開始,首先觀察幼兒的興趣持久性及行為表現,若大部分幼兒愿意接受或對這類生活事物感興趣,就再進一步深度學習,反之則無需進一步加深,否則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

(三)善用工具,創設情境

1.培養幼兒的活動興趣

以多媒體教學《蝸牛與黃鸝鳥》為例,教師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蝸牛與黃鸝鳥》,從而創設音樂化情境:“小蝸牛家門前有一棵葡萄樹,到了春天就發芽,小蝸牛很想吃到小葡萄,每次往上爬就會被嘲笑,但小蝸牛依然努力爬行”。在此情境中,教師可讓幼兒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模仿黃鸝鳥和小蝸牛的樣子,演唱歌曲,提升活動興趣。

2.引導幼兒進行集體活動

幼兒通過集體活動才能更好的融入集體,因此必須要讓幼兒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實際指導過程中,教師需通力合作,讓幼兒之間多接觸,使其擁有更多的時間相互交流,并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音樂情境的作用。

承接上述實例,表演完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面對黃鸝鳥的嘲笑,小蝸牛能否最終吃到葡萄呢?”然后讓幼兒集體討論小蝸牛吃到或是吃不到葡萄的原因,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集體討論能力。

五、結束語

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趣味性和引導性是提升幼兒語言素養的先決條件,情境教學能夠很好的實現這一教學效果。作為教師,需進一步研究情境教學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創新應用策略,從而在重要的幼兒教育階段引導孩子提升其語言素養。

【本文系2020年度廣州教育政策研究課題“基于幼兒園‘玩創’課程的園本實踐研究”(課題號:ZCYJ20063);廣州市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學會2021年度課題“革命文化教育資源與園本課程的有效融合—以‘紅色故事主題活動’為例”成果(課題編號:2021B085)】

【參考文獻】

[1]魏文娟. 幼兒語言教育方法的新思路探索[J]. 教育科學:引文版:37.

[2]李朝敏. 幼兒教育研究關于語言教學的新思路探討[J]. 新課程學習(下), 2014(5).

[3]溫建宏. 淺談如何更好的促進幼兒語言領域能力的發展[J]. 電子制作, 2015(11).

[4]李欣. 試論幼兒語言教育方法的新思路[J]. 課程教育研究, 2016(19).

猜你喜歡
問道
用“問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緣何“問道扶?!?——留學生如是說
面向與轉向,“問道”舞劇
校長“問道”也有“道”
跨界引領,問道喚醒
都江堰:開啟社會治理新“問道”
問道
在地域文化中“問道”
休閑一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