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林業營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2022-06-22 00:09賴有程
新農民 2022年12期
關鍵詞:生態環境改進措施

賴有程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林業營造林技術隨之得到明顯的提高,但是在發展林業的過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問題,由于不注意營造林技術的應用,導致造林質量不高、生態效益不明顯。因此,需要加強林業生態系統建設,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本文根據林業營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在提升營造林技術的同時要深入分析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間的關系,促進林業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林業營造林技術;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

在倡導高效、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我國不斷提高對林業發展的重視,使得我國的林業發展逐漸完善。林業資源對于國家經濟效益及生態環境的長效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進一步提升相應的營造林技術。營造林技術主要是指在長時間經過開墾或者水土流失嚴重等土壤環境較差的區域,通過種植樹木不斷提高該地區土壤的營養成分及水分。在進行營造林管理的過程中,既可以促進生態環境的的可持續發展,又能夠達到理想化的經濟效益。因此要對營造林進行科學設計,從而在提高森林蓄積量的同時兼顧生態平衡,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贏。

1 林業營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

1.1 忽視林地整修工作重要性

林地整修對于營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關鍵的影響,通過林地整修對土地資源進行治理,進而可以有效的優化土地的整體質量,特別是土壤條件差的,只有保證土地資源的質量情況,才能夠為后期樹木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提高樹木的成活率。但是在多數地區對于林地整修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到位,無法有效的認知到土地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甚至部分地區林地表面的雜草清理工作仍然無人管理,這種情況下無法確保林木的正常生長。針對林地表面存在的雜草在其發育過程中會直接吸收樹苗的各種營養成分及水分,甚至會出現一系列病蟲害問題。同時,如果在樹木種植初期便忽視林地整修工作的關鍵意義,不僅會限制樹苗的健康發育,并且會影響后續機械設備的施工進度,進而降低整體林業整修的效率和質量,不利于營造林工作的穩定進行[1]。

1.2 后期林木管理工作不到位

進行營造林工作過程中,在完成樹苗移植后,需要注重樹苗的后續管理工作,如果管理工作存在問題會進一步影響樹苗的正常發育,從而影響樹苗的成活率。經過具體的實踐調查,發現部分地區忽視樹苗后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為樹木能夠正常生長即可,并不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管理。在這種錯誤的樹木管理觀念下,對于樹苗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利影響。因此,在進行后續樹苗管理工作中,要根據樹苗的實際成長情況及具體的生長環境,對樹木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澆灌等工作,可以保證樹苗的健康發育及其在成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成分。對于樹苗的成長階段,需要注重在樹木成長過程中做好病蟲害預防工作,由于樹木的幼苗極易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病蟲害問題,會導致樹苗后續的穩定發育。在開展林業營造林管理工作時,普遍是利用統一的管理模式,這種單一的管理模式對樹木的發育具有限制性,所以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進而更好的促進樹木的發育[2]。

1.3 營造林的設計缺乏合理性

開展營造林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及質量,同時需要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進行建設,在有限的土地資源范圍中要不斷提高樹木的覆蓋率。但是在實際的營造林過程中,需要有效的結合樹木種植的具體特點及規律科學設計樹木間的種植距離?;诖?,要充分考慮到樹木實際所需的營養成分及吸收的狀況,我國不同區域的土壤情況及環境條件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宜的種植方案,由于我國林業的整體發展較為緩慢,且缺少專業的林業管理人員,有關的林業造林設計缺少嚴謹性,沒有全面的考慮到當地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降低林業造林技術的發展水平,這種形勢下對于林業營造林設計工程的開展具有不合理性,在設計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最終會導致營造林無法實現預期的建設成果[3]。

2 常見的林業營造林技術探究

2.1 人工播種造林技術

人工播種造林技術發展較為悠久且十分傳統,屬于多種播種方式的集合。其中包括點播、撒播以及塊播等方式,需要根據實際的土壤情況、樹木類型以及氣候環境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種植方式,有利于保障造林技術能夠在營造林工作充分發揮其種植的優勢,進而滿足樹木在發育中對各方面因素的需求。在對顆粒較小、數量較多的樹種進行播種時,可以利用撒播的播種方式,其種植的效果較好,在樹種播下后更易于泥土掩埋;對于顆粒較大的樹種進行種植時,可以利用穴播的形式,有效的縮短樹種與外部因素的接觸周期,進一步提升樹苗的成活率。根據人工播種技術的具體應用情況進行分析,會發現該技術可以結合樹種的生長特點進行科學的播種,有助于提升樹苗的質量及成活率。在自然環境較為惡劣的區域更加適合種植,且均集中在經濟性樹苗的播種中,對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具有改善的作用[4]。

2.2 植苗造林技術

植苗造林技術即移植造林。利用人力進行有關的樹木種植活動,進而實現提高林業資源整體覆蓋率的建設目的,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造林技術,與其他樹木造林技術相比,植苗造林技術的應用可以全面的提高樹木的成活率。由于該技術具有此種種植優勢,在多數自然環境較為特殊的區域均可以利用這種造林技術。該技術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需要相關的林業管理人員做好全面的準備工作,首先要注重樹苗的起苗過程,作為林業管理者在起苗的時候,要合理的控制起苗的力度,避免對樹苗的根部造成破壞,同時要根據樹苗的胸徑保留適宜的土坨,有助于提高樹苗的成活率;其次,在選擇樹苗種植的類型時,要注意選擇健康且無病蟲害的樹苗,并要具備良好的抗病能力及環境適應能力,同時樹苗的根部要較為發達;最后,是樹苗的日常保濕工作,在進行樹苗移栽的環節中,要預先做好各個方面的水分添加工作,包括樹苗的起苗、選苗以及運苗等,避免在運輸過程中樹苗出現水分不足的情況,尤其對于樹苗的根部必須要確保其土壤有足夠的水分,在起苗后需要及時的進行栽植,有利于縮小起苗與栽植間的時間,進一步促進樹苗的健康發育。6EAFC2CB-6AB7-4B08-A229-FB812109167D

2.3 分殖造林技術

分殖造林技術主要應用與稀有的樹木造林中,且樹木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母體林木的枝條或者根部進行二次培育的形式,在母體樹木上選擇生長狀態較為發達的枝條,并將其播種到土壤中,這種營造林的方式的主要優勢即使新造林的樹種能夠始終維持母體良好的生長特點,具有較強的可行性且造林的效果較好,但是該技術適用的樹種較少,因此不適用于樹木種植范圍較廣闊的地區。

2.4 混交林造林技術

混交林造林技術就是在造林的地區選擇兩種或者多種不同的樹種進行混合種植,有助于發揮不同樹種的種植優勢,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造林方式。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選擇的樹種間要具備一定的互補性,表面樹苗在栽培中出現生長的排斥效果。在對陽光照射量的接觸方面,可以將喜陽類的樹苗種植在地勢較高的位置,將所需光照量較少的樹苗種植在其下方位置即可,具體的栽培密度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最大程度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確保樹木間不會出現生長上的相互制約。同時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生態環境的特征,將病蟲害抗病能力較高的樹苗與其他樹苗進行混合種植,對該地區的所有樹苗可以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減少該地區樹苗發生病蟲害的風險。對于單一樹種的造林方式而言,混交林造林技術具備一定的協調性及互補性,可以促進樹木間的和諧生長,不僅可以提高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率,而且能夠推進該地區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 林業營造林技術存在問題的改進措施

3.1 加強對林地整修的重視,提高土地的整體質量

林地整修工作是進行營造林工程的主要環節,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整體質量,進而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因此需要有關林業管理部門重視林地整修工作,在土地環境條件惡劣的情況下還要對不具備種植條件的土地有針對性進行去鹽、去堿、固土固沙等治理,恢復土壤地力使其具備種植條件。種植林木前必須要將土地表面的雜草進行徹底清理,避免雜草吸收樹木的營養成分以及水分。同時要對土地所需的水分、施肥過程、有機物質、環境條件以及光照情況等因素進行嚴格的監測,并對不滿足種植標準的項目進行及時的整改與完善。

3.2 完善后期林木管理工作,保障樹苗的健康生長

在樹苗整個生長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對樹苗的管理。在種植樹苗的時候,由于其吸收水分的能力較弱,且需水量較少,因此不需要對其進行大量的澆灌??梢岳孟葷菜筇钔恋姆绞竭M行種植,在后續培育中可以根據樹苗的實際生長狀況進一步判斷是否需要澆水。如果對其進行大量的澆灌會使得樹根部位的腐爛,導致樹木出現死亡。由此可見,在樹苗發育過程中要結合不同類型的樹種合理的選擇管理及種植的形式,會直接影響到樹苗未來的健康發育。

3.3 合理利用營造林設計工程,滿足生產、生態需求

在進行林業營造林工程中,其設計觀念對于林業的整體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全面的分析系統層面,即在開展林業造林工程中要根據營造林工程實際的需求對營造林工程進行細致的設計,進而對營造林工程進行動態管理,使有關的林業管理人員能夠掌握工程的各個環節,從而促進營造林設計工程的整體設計能夠符合生產、生態的要求。當前我國林業種植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積極使用各種造林機械、減少人力消耗、降低造林成本,從而達到提高造林質量和效率的目的。在達到營造林工程建設標準的基礎上需要重視營造林工程的經濟性及節約性,使其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揮營造林工程的積極作用及應用價值。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是現階段時代的必要產物,以及有效的解決我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矛盾的重要措施。

3.4 強化健全林業管理制度,確保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林木資源雖然具有可再生性,但是由于其生長周期較長,如果被過度地開發與利用便無法快速的恢復。為保證我國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且充分體現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有關的部門要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改進,制定合理的獎懲機制,對違法開采林業資源的一切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減少林業在可采中違規的次數,實現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為社會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首先,有關地區的林業管理部門要健全林業管理制度,并對現有的林業法律體系進行完善,并將各項制度進行切實的落實,體現法律的約束力度。目前,多數地區在進行林業資源保護的過程中,均構建專業的林區公安保障系統,但是由于偏遠地區對于林業環境的保護不到位,且相關的管理投入不足,缺少相應的林業公安人員,導致林區的森林保護工作的效果不理想。其次要認真貫切執行森林分類經營制度,保護各類防護林、水源涵養林。在制定商品林采伐方案時,需要對采伐總量進行科學的控制。根據林區的位置情況進行合理的種植區劃分,有利于保證林區樹木的可持續發展,并選擇合適的季節、具有速生再生性質的樹種進行植樹造林,確保后續的采伐資源充足,針對種植數量較少的樹木,可以不斷減少對其的砍伐量。

3.5 做好專業人員引進工作,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現階段在林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缺少專業的林業管理人員,使得林業的有關工作受到嚴重的制約。目前從事林業管理工作的人員多數為中年人,對于林業新造林技術缺乏一定的了解,導致在進行育苗及造林過程中利用的造林技術過于落后,無法對樹苗生長的各個環節進行動態的管理,因此需要做好林業人員的引進工作,積極的擴招具有專業管理能力及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林業人才,并為人才提供所需的工作條件,吸引更多的人才融入到林業管理的工作中,從根源上改變林業的發展情況。同時,要在引進專業林業人才的基礎上,引進多樣化的造林技術,并發揮其有效的應用價值。所以,要加大對林業造林技術的資金投入力度,并且要不斷的引進先進的造林技術及專業的機械設備,利用先進的現代化技術做好對樹苗生長及造林過程的全面跟進,有利于管理人員能夠及時的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促進林業的規范化發展。并且要加強林業工作人員專業技術的培訓,使其能夠通過學習逐漸掌握先進的造林技術及專業知識,在進行培訓過程中,要充分應用信息化技術提升培訓活動的有效性,并使林業工作人員能夠深入分析信息化技術在造林過程中的應用價值,利用信息化技術改變目前林業的發展狀況,將先進的造林技術應用于實踐中,才能夠進一步推動林業的快速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

4 結語

綜合分析,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根據當地林業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營造林技術進行栽培樹苗,并對造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采取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對各項環節進行優化與改進,同時要積極的引進專業的林業人才及先進的造林技術,保障造林的整體成活率及質量得到提升,推進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房彥緒.林業營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農家參謀,2020(13):113.

[2] 王正清.現代林業育苗技術的重點和造林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1,39(23):121-122.

[3] 陳偉東.探討林業資源的養護方法及造林技術[J].河南農業,2021(35):37-38.

[4] 王艷.淺析林業造林技術及林業保護措施[J].新農業,2021(22):31.6EAFC2CB-6AB7-4B08-A229-FB812109167D

猜你喜歡
生態環境改進措施
產權視角下的西寧特鋼企業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醫院會計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進措施探討
冷鏈物流基礎上的生鮮電商發展研究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公路工程監理存在的問題和一些改進措施
主變冷卻器全停跳閘事故分析及改進措施
壓片機加料器充填葉輪的改進
如何強化我國生態環境監察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