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類圖書質量提升對策研究

2022-06-24 20:30張明娟
全國新書目 2022年5期

張明娟

摘要:質量是圖書的生命線。本文結合工作實際,梳理了近年來中央文獻出版社在推動主題類圖書內容、編校和印裝高質量發展方面所做的有益嘗試,并對持續提高出版質量的舉措進行了積極探討。

關鍵詞:中央文獻出版社;主題出版;圖書質量

質量是圖書的生命線。主題類圖書“突出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首要政治任務”,“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圍繞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1],聚焦重點工作、重大活動、重大時間節點等組織策劃,著力于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主題類圖書必須不斷提升品質,實現更高質量出版,才能經得起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現結合筆者在中央文獻出版社(以下簡稱“文獻社”)的工作經歷,探討保障主題類圖書高質量出版的有益方法。

建章立制,從源頭上筑牢質量防線

完整、科學并行之有效的圖書質量管理制度體系是從源頭上筑牢質量防線的關鍵。在嚴格遵守《出版管理條例》《圖書出版管理規定》《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等法規規章的基礎上,文獻社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建立起一套包括《書稿三審制》《圖書編輯出版發行流程規范》《重點圖書出版流程卡》《關于確保院重點圖書編校、印制質量的若干規定及考核細則(試行)》等在內的嚴格、有效、可操作的編校質量管理制度。2020年12月,文獻社總編室加掛質檢部牌子,建立質檢專家庫,負責日常質量抽檢和重點主題圖書印前印后全面質檢。這一系列制度著眼于圖書的高質量出版,特別是有針對性地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黨和國家領袖的傳記和年譜等主題類圖書,為其筑牢質量保障的防線。

經反復實踐,上述這些貫穿編輯出版工作各個環節的質量保障制度能夠有效引導出版社各崗位從業人員把精力高度集中在提高出版物的內容、編校、印裝質量上。

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把內容質量關

內容質量是圖書整體質量最根本的要求,打造精品主題圖書務求內容高質量。因此,在主題類圖書的出版中,務必“強化導向把關,把內容導向要求落實到出版全過程”[2],若“一失”則“萬無”。

文獻社長期高度重視本社出版物特別是主題類圖書內容質量,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一方面,將嚴把政治導向關、價值取向關、格調品位關貫穿出版全流程,嚴格落實選題論證會制度、書稿三審制;在審稿過程中嚴格把關,凡是重大選題都要嚴格履行送審備案程序;凡是敏感、疑難問題都要查閱權威資料,嚴格核實,并在審讀意見中留痕、在三審過程中充分論證,確保選題、圖書不留隱患、不出導向問題。另一方面,積極組織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培訓,進一步提高全社職工的政治判斷力和政治領悟力;進行保密知識培訓,筑牢安全防線;進行黨史知識培訓,樹立正確歷史觀,提高鑒別能力。

按最高要求、最嚴標準反復打磨,嚴把編校質量關

編校質量是圖書整體質量的基礎。根據《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差錯率不超過1/10000的圖書,其編校質量屬合格;差錯率超過1/10000的圖書,其編校質量屬不合格。

追求高質量圖書出版,要從提高圖書編校質量邁出第一步。文獻社對于圖書的編校質量始終追求“零差錯”。2016年以來,重點主題出版任務不斷增加,為滿足編校質量的高標準,出版社在以往常規三審三校的基礎上,實行多審多校。審校由牽頭社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以不同范圍、不同形式進行多輪次。通過長期摸索,文獻社編輯開發了排版文件計算機比對技術,并在全社推廣,通過技術手段為編校工作提供保障。2020年,為迎接建黨百年重大出版任務,文獻社又探索出一套以圖書閱評制度為依托,結合重點書全面質檢、專項質量自查等舉措的做法,制度保障和質檢監督雙管齊下,把編校質量把關延伸到編校審印工作的細節中。

文獻社所探索出的編校質量保障手段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截至目前,文獻社出版的全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均保持零差錯,其他圖書在國家新聞出版署、主管主辦單位等質量專項檢查工作中也全部合格,并將差錯率有效控制在0.5/10000以下。

深入圖書生產全程監測質量控制,嚴把印裝質量關

印裝質量是圖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印裝效果是紙質圖書從“幕后”走向“臺前”的首次呈現,是“影響出版物受眾率、閱讀體驗的重要因素,較高的印裝質量能帶給人們更好的閱讀體驗”[3]。

不同于內容質量和編校質量的是,印裝質量并非出版社單方重視就可以控制的。提高印裝質量需要出版社和印刷企業共同把關,甚至更多時候出版社要通過協調排版、編輯和印刷企業的需求,才能夠圓滿完成此項工作。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文獻社發現圖書印裝質量問題多發于印后環節,如連刀、燙金掉塊、裝訂漏頁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如果讓這類圖書流入市場,不僅是印裝質量把控不嚴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對讀者不負責任,對主題圖書出版任務缺乏敬畏。2021年,為保證全黨黨史學習教育用書的印裝質量,文獻社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多次派出本社印制、編輯人員赴全國各地印刷企業監印督查,專項協調圖書、專用包裝紙印制、裝訂等環節,從源頭上把握印裝質量把控的主動權。此外,還加強了印后質量檢查、發行環節抽查,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歷次圖書印裝質量檢查中,文獻社樣本全部合格。

結語

在堅持有益經驗的同時,出版單位對圖書質量的追求還應有更嚴要求、更高標準。在此,筆者嘗試提出幾點改進建議。

一是圖書質量與編輯考核掛鉤。出版單位可以通過把圖書質量管理制度落實情況與年度考核指標結合,與責任編輯、審稿人員績效指標掛鉤,進一步筑牢編審人員的質量意識。例如,北京大學出版社結合該社出版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制訂了《北京大學出版社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把圖書內容質量和編校質量等納入社會效益考核體系,同時將社會效益作為編輯部門年度考核指標之一,與經濟指標各占一半權重,借此“引導和鼓勵各編輯部門和全社編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價值取向 ,多出好書、不出壞書”[3]。

二是系統開展最新理論成果培訓。出版社通過進一步強化黨的理論、黨史國史知識等培訓,“準確理解、吃透中央的精神,避免造成對中央精神的錯誤、歪曲的解讀、闡釋和傳遞”[4]。例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后,文獻社結合工作實際舉辦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各編輯室主任、副主任都參加了此次研討班。通過學深悟透黨和國家最新理論成果,提高了編輯審稿過程中對標對表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能力和水平,有的編輯對書稿寫出了長達十幾頁的修改完善報告。此次研討班對于圖書內容質量的提升效果明顯,今后可定期進行此類輔導。

三是定期檢視、完善各項制度。許多制度通過一段時期的運行,往往會發現有不完善或與實際工作情況不相適宜的地方,比如該做規范的環節沒有明確規范,有些不必要的細節執行難度過大影響效率,某些職責劃分不清晰等。因此,制度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同時,出版社內部制度要跟隨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制度的修訂而進行修訂。比如1992年11月4日由新聞出版署頒布的《圖書質量管理規定(試行)》中,圖書內容質量、編校質量分級均為4級:優質品、良好品、合格品、不合格品。而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圖書質量管理規定》明確圖書質量分為合格、不合格2個等級,出版單位應對照《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及時完成社內制度修訂。各項制度永葆生命力和實施價值,才能使由一系列制度構成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不斷適應新形勢新政策,長期為高質量出版保駕護航。

另外,還有一些提升圖書質量的方法和思路值得嘗試和探索。比如進一步將傳統唱校、折校等方式與計算機比對技術相融合銜接,提升文字校對效率;印裝質量遠程監控;防偽技術手段優化等。

圖書質量是出版社的生命力。對于主題類圖書更高質量的追求,是文獻社永恒的工作主題。

參考文獻:

[1]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宣部辦公廳印發通知明確2022年主題出版六方面選題重點》,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719/103576.shtml.

[2]雷希露:《出版物印裝質量的提升對策》,《造紙裝備及材料》2021年第4期92-94頁.

[3]陳?。骸墩搱D書全流程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以北京大學出版社為例》,《科學普及實踐》2020·6(上)第44—45頁.

[4]周慧琳.努力做好新形勢下的主題出版工作[J].出版參考,2017(1):5-8.

(作者單位:中央文獻出版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