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勞模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三重維度

2022-06-24 21:27夔彩虹
教育教學論壇 2022年21期
關鍵詞:勞模精神融合

[摘 要] 勞模精神能夠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因為二者具有高度契合性,具體表現為其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課程目標和深化改革創新相通,且都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回應著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現實需要。從學理基礎、現實依據、方法策略三重維度揭示勞模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科學合理性、操作可行性和路徑導向性,旨在為勞模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基本思路和有效路徑。

[關鍵詞] 勞模精神;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

[基金項目] 2021年度陜西省教育廳一般專項科研計劃項目“新時代勞模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研究”(21JK0029);2021年度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一般課題“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研究”(2021SZXYB49)

[作者簡介] 夔彩虹(1994—),女,甘肅武威人,碩士,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21-0173-04 [收稿日期] 2022-01-14

當代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和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復興。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涵養學生勞動情懷和擔當精神的任務,在高職學生的素質養成中不可或缺,所以將其作為弘揚勞模精神的主渠道,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學理基礎:新時代勞模精神的理論來源

從學理出發,分析揭示新時代勞模精神的理論基礎和來源,從而以科學的理論指導勞模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勞模精神以勞動為基石和主體,因此探索勞模精神的理論來源也必須以勞動為起點。而關于勞動的本質、特點及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的描述集中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中,因此要揭示勞模精神的理論基礎就必須回到馬克思主義的勞動理論體系。

(一)勞動與人的本質

人的本質究竟是什么?馬克思指出:“一個種的整體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盵1]因而,人的整體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識的生命活動,也就是說人的本質是勞動。勞動還使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動物進行活動只是為了維持肉體的存在,是出于本能,而人類的生命活動是全面的,不僅是為了能在自然界生存,而且有著更豐富的形式和更高的追求,企圖在發展自己的同時能夠改造和利用自然,使自然界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愿望發展。

(二)勞動與社會歷史

勞動與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有什么關系?馬克思說:“在社會主義的人看來,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說來的生成過程?!盵1]很顯然,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勞動。一方面,勞動生產出人類社會歷史?!皻v史發展的前提是人類能夠生存,而人類能夠生存的前提是能夠生活”[2],為了能夠生活,人們需要不遺余力制造自己所需要的食物、衣服、住房等生活必需品,吃喝住穿、衣食住行,一樣都不能缺少,在生產這些資料的同時,人們就在生產自己的生活,同時也生產了歷史。另一方面,勞動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叭魏我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都知道的?!盵2]因而人類的勞動是社會歷史產生與發展的底色與動力。

(三)勞動與人的解放

人的解放是一個現實問題,必須立足于當前實際來研究。在對現實社會的分析中,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人的本質之所以喪失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勞動。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勞動是不情不愿的,不能體現勞動者自由自覺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反而成為加在勞動者身上的枷鎖,勞動僅僅淪為維持生命活動的手段,人們在勞動中喪失自由和本真。針對這一現狀,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自我異化的揚棄同自我異化走的是一條道路”,還是要通過勞動來實現人的解放,使異化勞動走向自由自覺的勞動,而在此,“生產勞動也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3]。在他們暢想的未來社會里,人們消滅了資產階級的經濟基礎——私有制,實現了共產主義,因而人的解放也就實現了。

二、現實依據:新時代勞模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可行性分析

從現實出發,驗證并確認勞模精神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課程目標和改革創新之間的關系,厘清勞模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依據,回答“勞模精神為何能夠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首要問題。

(一)勞模精神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相交叉

作為具有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模精神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其他成果同向同行,共同為培育當代青年提供了不竭源泉,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均有體現,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相交叉。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考查勞模精神提供了理論支撐,勞模精神又是貫穿在“概論”課的精神基因。首先,從革命年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勞模精神始終貫穿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幾次歷史飛躍中,并且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發展而發展。其次,中國共產黨始終高度重視對中國精神的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必須將中國精神的弘揚力度和范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勞模精神正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弘揚勞模精神提供了道德土壤,勞模精神又是提升青年綜合素養的主要載體。首先,勞模精神貫穿于青年提升綜合素養的全過程,無論是涵養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還是增強政治認同、踐行核心價值,勞模精神都是這些高尚品格的集中體現。其次,新時代呼喚立大志、敢擔當、有本領的熱血青年,而勞動模范正是各個時代的建設者、參與者和奉獻者,是青年要學習的榜樣。

(二)勞模精神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目標相一致

2020年印發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指出,思政課應以強化學生使命擔當為重點。而凝聚在幾代勞動模范身上的勞模精神,展現出的就是一種主人翁的使命擔當精神,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目標高度一致。

其一,勞模精神為新時代高職學生學好“四史”提供了重要抓手。勞模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形成的重要精神,它萌芽于革命時期,形成于建設時期,發展于改革開放時期,光大于新時代,可以說勞模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史的一個縮影和明證。在將勞模精神引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堂進行學習的同時,也助推了學生的“四史”學習。

其二,勞模精神為新時代高職學生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提供了強大力量?!秾嵤┓桨浮分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體現職業教育特色。因此,高職院校應立足于培養素質型、技能型人才的辦學定位,在加強對大學生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學生職業精神的塑造和培養;而勞模精神中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及優良的職業操守,恰恰是職業精神最高境界的體現,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融入勞模精神,既傳承技藝技能,又涵養品德品行。

(三)勞模精神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相契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4]現階段,各大高職院校都在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勞模精神有效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正契合了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這一現實需要。

首先,勞模精神進課堂,創新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理論性。一方面,勞模精神的構成因子,如家國情懷、進取精神和創新精神等都是對課本內容的生動詮釋和現實呈現,將其作為課程內容的延展融入課堂,能夠提升課堂理論性;另一方面,請勞模進入課堂,將他們鮮活的人生際遇與成長故事融入學生情感世界,必定會給學生內心帶來向勞動模范學習、弘揚偉大的勞模精神的強烈沖擊,從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親和力。

其次,學生走出課堂走近勞模,創新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說服力和針對性。組織學生到勞模所在單位、事跡展覽館、療養基地等地方觀摩、學習,近距離地接觸勞動模范,聽取他們的先進事跡,從而更加立體、豐富地體悟勞模精神,讓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互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動手能力與社會實際需要之間的差距,從而對照現實重新認識自我,燃起不斷學習、追求新知的欲望。

三、方法策略:新時代勞模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選擇

從問題出發,針對高職大學生不關注勞模、不了解勞模精神,甚至漠視、曲解勞模精神的現象,利用課堂、網絡、實踐基地、校園文化等多手段將勞模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發揮高其育人功能。

(一)創新課堂教學,發揮翻轉課堂+協同學習的學生主體作用

翻轉課堂+協同學習,意味著教師與學生身份互換,曾經占用大部分課堂時間進行理論講解的教師,變成了在課前默默耕耘、課上“穿針引線”、課后答疑解惑的引導者;而學生也從課堂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自律的主動參與者。這一新的教學模式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課前教師將關于勞動模范和勞模精神的相關知識制作成精品微視頻供學生自主學習后,具有探索能力的學生會以此為契機去主動挖掘資料,搜集事跡,從而能在課堂上的小組討論、辯論和提問答疑環節,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事實上,課堂上同學間的思維交流與碰撞就是豐富學生勞模精神知識的過程,久而久之,勞模精神就無形地融入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堂。

新時代,高職學生個性張揚、表現欲強,且具有高超的網絡信息技術和探索能力,這種個性特征和接受能力使得翻轉課堂+協同學習非常適合他們。但是新式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課前將勞模精神的知識制作成精品微視頻,對教師具有極大的挑戰,因此,需要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將勞模精神的知識內化于心,搞清楚勞模精神產生的背景、歷史沿革和內涵本質等;其次還要外化于行,自覺做勞模精神的忠實信仰者和堅定踐行者。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4]。

(二)開展實踐教學,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參觀,使其真知真信真行

2021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因此,要組織學生走出去開展實踐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關于勞模精神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其對勞模精神的自覺認同。

一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去拜訪慰問當地有名的勞模,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勞動模范,在這種回歸個體、有煙火氣的方式中,聆聽勞動模范的英雄事跡,感受勞模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勞模事跡展覽館,領略勞動模范的絢麗風采,形成學習勞模、崇敬勞模、爭當勞模的時代風尚。以陜西省為例,該館全景式地展現了全國和陜西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勞模故事、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勞模的高度評價和對勞模精神的重要論述。走進展館能夠讓學生在感受勞模精神的歷史發展和變遷中了解國家的巨變,認識到勞動模范之所以成為時代的楷模,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前途命運融入國家的前途命運之中,使大學生立志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相連,像勞模一樣成就一番事業。

(三)利用網絡媒體,打造勞模精神育人新平臺

00后大學生成長在一個網絡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知識的重要媒介和途徑。據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學生網民占全國網民的21%,達到2億多人口。因此,除了讓勞模精神融入第一課堂之外,我們還要充分借助和發揮網絡媒體的功能優勢,積極打造勞模精神育人的新平臺。

首先,大力借助網絡視頻,將勞模精神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第47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占網民整體的93.7%。因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或者課后推薦關于勞模精神的紀錄片、電影電視供同學觀看,也可以創辦微信視頻號或者抖音號定期推送視頻。其次,有效發揮網絡文字功能,創辦關于勞模精神的公眾號、微博等賬號,發布文章宣傳勞模事跡、弘揚勞模精神??梢宰寣W生負責這些賬號的運營,這樣他們在制作推文的時候,實際上潛移默化地了解和認同了勞模精神,達到了育人效果。

(四)豐富校園文化,營造崇尚勞模精神的好風氣、好氛圍

理論是抽象的,育人是實在的。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延伸補充,在大學生信仰抉擇、價值定型、品格塑造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建設健康良好的校園文化寄予深深的厚望,提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5]。因此,我們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時,要將勞模精神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營造崇尚勞模精神的好風氣和好氛圍。

第一,可以建立一系列以勞模精神為主題又頗具藝術創意設計的文化展示長廊、餐廳文化墻、教室文化園地、圖書館展示角等,用圖片、文字、實物等多種形式展示勞動模范的成長故事和非凡業績,沖擊、觸動學生的心靈,鼓舞他們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立志成長成才。第二,可以組織學生采訪行業楷?;騼炐阈S褎谀?,整理優秀勞模的口述內容,編著成優秀勞模書籍、建立勞模電子資源庫、成立勞模文化研究中心,解讀勞模背后的秘密。第三,可以舉辦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比如勞模精神知識競賽、勞模精神演講比賽、勞模精神故事分享等活動,引導大學生認可和踐行勞模精神。

參考文獻

[1]中央編譯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4.

[2]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9.

[3]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2.

[4]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5]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6-12-09(1).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Integrating of Model Workers’ Spirit into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New Era

KUI Cai-hong

(College of Marxism, Shaanxi Technic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is highly compatible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fically, it is interlinked with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course objectives, and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oth are unified in the great journey of realizing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respond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school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scientific rationality, operational feasibility and path ori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model worker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oretical basis, practical basis, and method and strategy. It is intended to provide basic ideas and effective path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odel workers’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model workers’ spirit;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tegration

猜你喜歡
勞模精神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弘揚雷鋒精神建設勞模文化
以勞模精神推進高職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探析
關于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促進振興發展的對策研究
淺談在新形勢下供電企業如何做好工會工作
淺析企業如何弘揚勞模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