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特色產業 從過去到未來

2022-06-25 11:35胡冰川
農家參謀 2022年6期
關鍵詞:特色產業特色發展

鄉村產業規?;菑?到N的過程,相對較為容易;但是鄉村產業發起和藝術創作一樣,是從0到1的過程。

鄉村特色產業的識別一直是具有爭議的。有的村養魚,有的村養豬,有的村發展山地農業,顯然是各具特色的,但是不能據此認為這些生產經營活動都是鄉村特色產業。鄉村產業和鄉村特色產業需要有清晰的界定,例如在浙江臨安,山筍是當地特色,這算不算鄉村特色產業,實際是存疑的。

特色的形成取決于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動態調整

之所以打出這樣的問號,是因為存在明顯的“概念泛化”。如果說山筍之于安吉算鄉村特色產業,那么檸檬之于安岳、稻米之于五常,是不是都算特色產業?這樣一來,在空間上處于鄉村的一切經濟活動顯然都具備當地特色,是不是都要算鄉村特色產業?

農家樂、漁家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體驗莫過于爬山出海吃飯。受到競爭壓力之后提檔升級,發展民宿,環境、設施、體驗全部對標奢華酒店,一時間各地風起云涌。如果哪個地方不發展點民宿,好像就沒有品位,農村工作似乎就失去了抓手。正因為如此,才使得鄉村特色產業并不那么“特色”,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甚至在個別時段出現橘子、荔枝賣不掉喂豬的情況。

除了“概念泛化”之外,對鄉村特色產業還存在另外一種認識偏差,就是“概念僵化”?,F階段從社會角度對農村特色產業存在明顯的認識偏差,主要原因在于,國家有政策支持引導,因此各地想著法子往上貼,莫過于爭取一些項目和資金支持,至于“特色”不特色,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對于這一問題,相關部門也制定了鄉村特色產品分類標準與具體范圍,例如特色水產品指青草鰱鳙四大家魚之外的特色水產品,而查干湖、千島湖的胖頭魚作為鳙魚的一種早已家喻戶曉,人人都知道是當地“特色”。

現階段,咬文嚼字來討論鄉村特色產業的認識和概念問題,本身沒有意義。關鍵在于把鄉村特色產業延續好、發展好。至于哪些算特色、哪些不算特色,完全取決于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動態調整。過去青海是傳統牧區,現在一躍成為最大的國產三文魚產地,足以說明“特色”并非一成不變。在很大程度上,社會共識并不能描摹“特色”的具體模樣,所以我們說了并不算!

鄉村產業發展主要動力在于市場主體的能動性

從本質來說,特色產業是對所在地自然條件與人類活動的最大化利用。例如貴州山地蔬菜,利用海拔形成的小氣候,和東南地區的蔬菜形成收獲和上市的時間差異,從而獲得更高的市場回報。但是這一點在10多年前是無法實現的?!暗責o三尺平”的貴州山地如果缺乏有效的交通基礎設施,不可能實現山地“特色”的價值變現。再例如,江南地區的刺繡、草編等民間工藝制作,顯然是農民在農閑時節對時間的最大化利用。在農耕時代各地都有利用農閑從事經濟活動的傳統,這些都是傳統鄉村特色產業的源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口快速從鄉村遷移到城市,2021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035年預計將達到80%。無論是農村勞動力結構,還是農作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一部分傳統的鄉村生產活動已經逐步失去了經濟功能,轉變為文化遺產;另一部分則通過更為專業的方式轉變為鄉村產業。直觀來看,云南哈尼梯田仍然具備農業生產功能,但其更重要的價值貢獻在于文化、生態、景觀,并非經濟性;而壽光蔬菜產業則形成了高度專業分工,種植戶、貿易商等市場主體均能從中獲得競爭性回報。實際上,現有鄉村特色產業主要是強調其產業功能和經濟作用。

一旦強調產業功能和經濟作用,其發展和演化一定是內生的,就是發揮市場主體的能動性,所謂“無利不起早”。如前所述,在貴州“縣縣通高速”的背景下,江蘇、浙江的茭白經銷商立刻就帶著資金和技術扎進大山,推出錯峰上市的高山茭白。廣東徐聞的菠蘿曾經名不見經傳,但是搭載電商發展的快車,推出“菠蘿的?!本W絡營銷活動,成為爆品。諸如此類,足見鄉村產業發展主要動力在于市場主體的能動性,鄉村特色產業同樣也是如此。

構建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商業品牌的聯動機制

中國農業生產的空間展布決定了農業生產的差異性。幾十年以前,中國農產品產銷具有較強區域性,例如東北地區冬季蔬菜供應相對有限,人們形成了冬儲的習慣。隨著基礎設施完善,市場體系健全,當前全國各地消費者甚至可以接近全年吃到“車厘子”,更不用說阿克蘇的蘋果、云南的糯玉米。市場一體化對過去“一村一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中國有接近50多萬個行政村,3萬個鄉鎮,以村鎮為單位的品類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產出的規模要求。沒有規模的鄉村生產是談不上產業的。從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看,未來“一村一品”勢必要突破村鎮邊界,甚至突破縣域、市域的行政邊界,在更大的空間進行展布。

從政府工作角度,早期已然注意到“一村一品”的空間局限,因此著力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希望對生產主體和空間范圍進行適當擴展。能夠看到從省域到縣域的區域公共品牌產品層出不窮。

就歷史而言,區域公共品牌是約束結果,源于物質匱乏與市場的有限交換。無論是耳熟能詳的西湖龍井,還是吐魯番葡萄,都是短缺時代的產物。從現有區域公共品牌發展來看,有必要構建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商業品牌的聯動機制,形成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舉例來講,“吉林大米”作為省域的公共品牌,授權使用的企業上百家,在某種意義上形成了對公共品牌建設的拖累。

區域公共品牌的價值往往取決于短板。如果授權企業過多,管理難度加大,那么最終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負反饋。

鄉村產業發起是從0到1的過程

傳統意義上的鄉村特色產業不妨理解為農耕時代的范圍經濟,而現代產業體系的基本內涵是規模經濟。無論是河南伊川以仿古文物出名的煙澗村,還是“中國油畫第一村”的深圳大芬村,初期發展都是非常曲折的。但是進入規?;目燔嚨酪院?,依靠產出數量直接培育出了世界級的仿制藝術品市場。近年來,兩地已經以“仿制”為起點,開始直接進行藝術創作,無論是藝術內容和形式,還是市場回報,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實際上,從煙澗村和大芬村的發展中能獲得啟發:鄉村產業規?;菑?到N的過程,相對較為容易;但是鄉村產業發起和藝術創作一樣,是從0到1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地政府不僅是起到了規范行業,同時也起到了積極引導作用。這里所說的積極引導可能不光是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更有價值的指引也許是一個更高的視角、更寬的視閾。

并不是否認企業家首創精神,只不過很多時候變革需要借助一些外力。自己給自己理發有一部分人可以做到,但是自己給自己動手術的人則寥若晨星。試想,如果仍然是沿襲傳統小作坊,靠做舊、高仿這些方式,是沒有出路的。藝術創作和產業發展如果要跳出惡性循環,有時候可能需要借助必要的外力。

回到鄉村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主線,在現行法律法規等制度框架下,只要有利可圖,其可持續發展是自然的;對于無利可圖的,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也沒有價值。從政府和社會支持角度,除了現行的支持體系之外,更多時候需要的是對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這些新事物的寬容,有時候也需要一定的遠見。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Tips:

在胡冰川看來,鄉村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從政府和社會支持角度,除了現行的支持體系之外,更多時候需要的是對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這些新事物的寬容,有時候也需要一定的遠見。

猜你喜歡
特色產業特色發展
海歸“新農人”投身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路徑分析
河北加快推進細化實化縣域特色產業振興措施
區域發展篇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2009年熱門特色風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創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