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小學生作文自改、互改能力培養

2022-06-26 16:15劉偉卓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4期
關鍵詞:小學生

劉偉卓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許多教師都在作文指導、作文批改等方面下足了工夫,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讓同班同學互相修改作文,也是一種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好方法。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自我反饋,發現并解決其中的問題,這樣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且,這種能力的培養是終身受益的。

關鍵詞:自改;互改;小學生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作,教師改”,教師為改好一篇作文可謂是花盡心思,而學生卻收益甚少。如何讓學生有所收獲呢?要讓學生學會自改作文!葉圣陶就十分重視學生的自改,他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在培養學生自改的能力?!弊寣W生通過自我實踐、自我反饋,發現并解決其中的問題,這樣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且,這種能力的培養是終身受益的。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怎樣提高小學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能力?

一、改變觀念,提高認識

之所以會形成“學生作,教師改”的局面,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能力認識不夠。教師總用自己的認識水平和寫作能力要求學生,作文修改權完全由教師壟斷了。其惡果是助長了某些同學作文草草成篇的壞習慣,有的寫完之后不再看一看,有的甚至把不會的字空起來,讓老師去填,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而教師每一次練習后要面對五、六十篇作文,任務繁重。在緊迫的時間內,只能草草了事。如“中心不夠明確”、“事例不夠具體”、“人物不夠鮮明”,甚至一些批語學生看不懂。傳統的“學生作,教師改”的觀念已經不適應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新大綱要求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改變傳統的觀念,將修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二、教師引路,指導方法

在培養學生自改的過程中我采用了“領”、“扶”、“放”的方法?!邦I”就是由老師指導批改的方法,領著學生學會批改方法,到學生自己學著修改。學生的習作交上來后、查閱后,教師選擇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學生習作制成投影片,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討論,集體修改。怎樣修改? 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階段,老師要作示范。領著學生集體修改后,我還要求學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對照、比較,然后讓學生運用學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習作,教師再加以指點、輔導,使學生人人受益。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自改習作的能力,教師還得注重“扶”與“放”的結合。我們知道,要培養孩子自改習作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自改習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謂“扶”既是作文上標記號,作必要的提示,讓學生修改。

我采用以下方法:

1、符號批示法。對學生的初作瀏覽后,對需要改的地方用符號標出。如對不通順的句子用“——”?,對錯別字用“口”,讓學生根據符號自行修改,學生修改后,再進行檢查指導。

2、點撥提示法。我將學生的作文進行分類,從各類中抽出幾篇,對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語。

3、要求提示法。針對學生習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所謂“放”就是讓學生修改自己文章或互改。

在自改的基礎上,讓學生互改作文,有以下幾個好處:

1、通過互相修改,可以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小學生對語文知識掌握程度的參差不齊,決定了所寫的作文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通過修改別人的作文,能直接感受到他人的作文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的優缺點。與自己的作文加以對照比較,更能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處,有利于在以后的作文練習中認真修改,吸取他人之長。

2、通過互相修改,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

每一單元的寫作要求中,盡管對這一次訓練有明確的寫作范圍的限制,但并沒有局限于哪種材料可用哪種材料不可用這樣的嚴格要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去挖掘,而通過互改,讓學生了解其他同學是怎樣選擇材料的同時,也使他們積累了更多的寫作材料。如人教版語文第九冊積累`運用五的習作要求是“選擇一件心愛的玩具或學習用品,寫出這個物品的特點來”,因為沒有指明非要寫哪種玩具或學習用品,這樣一來,不同的學生必定會有不同的心愛的玩具或學習用品。通過互相修改,就能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了解好幾種玩具和學習用品的特點和用途,進一步豐富了他們的習作材料。

通過互相修改,進一步加強了對字、詞、句、段等語文基本功的訓練。

學生每互改一次作文,都是對學生進行一次語文基本功的大檢查。特別是在改正錯別字和修改病句方面,增加了練習的次數。而且同班同學所出現的錯別字和病句也比較貼近生活,正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讓學生互改作文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修改前,教師必須明確要求,統一修改符號。第一次互改作文,可以先讓學生找出他人作文中的錯別字、病句加以修改。以后再漸漸提高要求。修改時,要做好記錄。每一次修改,都必須要求學生把典型的病例摘抄下來,供全班同學參考。有些典型的病例,不僅存在于某一個同學的作文之中,有可能是全班同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學生裝摘錄下來之后,教師必須認真地做好講評,保證全班同學都能理解透徹。修改后,教師必須認真做好總結。每一次修改作文結束后,教師都要認真地把所修改的作文重新整理好,指出在修改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促使下次的修改做得更好;對做得好的應該表揚,鼓勵他們不斷進步。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自改、互改作文的習慣,讓學生處于主動的地位,要注重學生情感的交流,心靈的體會,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能力發展,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讓學生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頭腦,用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方式去體會批改的樂趣,從而在快樂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讓學生學會自改、互改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反復,只有反復才能熟能生巧,而經過指導、磨練,學生一次比一次提高了水平,這就能激發學生批改的成功欲望,增強成功的信心,另外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磨礪學生的寫作意志等,它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培養他們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團隊合作的精神。這種角色互換,還可以使他們切身體會到批改文章的甘苦,進而更加尊重教師的勞動。

參考文獻:

[1]王鋒,楊賽斌.讓學生自改、互改作文方法談[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0):61.

[2]王春梅.讓學生適當自改互改作文的嘗試[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09):35.

猜你喜歡
小學生
小學生迪克比
小學生迷惑行為鑒賞
如何成為泳池里最搶鏡的小學生
編輯部的一群小學生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我是小學生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