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構建的理論研究

2022-06-26 04:16李華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4期

李華

摘要:智能新時代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引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性技術,是塑造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戰略制高點。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產業實現進階發展的必由之路?;诖?,本文在系統分析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產業生態系統理論,明確了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概念、特征、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并以此為依據構建了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結構模型,為后續學者們開展合理有效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量化分析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人工智能產業;產業生態系統;結構模型

一、引言

人工智能作為智能新時代的核心驅動力,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1]。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時,人工智能受到國家高度重視,陸續出臺扶持政策,為其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政策環境。在多方推動下,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達到3031億元。然而,當前中國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支持主要側重于新興技術的原創性研發,對整個產業配套與支撐體系等內外環境的協調發展關注較少。因此,從發展產業生態系統的角度,全面考慮當前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培育和支持已成為學界和業界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文獻回顧

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內涵。目前,對于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研究相對較少,學者們并未給出明確的定義,只是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指出了其主要構成要素。如杜爽[2]通過梳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形成邏輯,認為智能產業生態系統是智能產業在產業維度與空間或區域維度進一步融合、發展形成的組織形態。劉姣姣等[3]在對日本人工智能發展機構、發展路徑、生態系統等發展戰略進行分析之后,認為人工智能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技術基礎、人才、數據、投資環境和社會環境五個主要方面的構成要素。

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特征。劉姣姣等[3]在對日本人工智能發展機構、路徑以及生態系統主要構成要素進行梳理之后,認為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具有高技術性、生態性、主體協同性和創新性等特征。杜爽[2]從系統形態、運行形態等五個方面進行梳理,認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能產業生態系統具備主體自適應性、產業生態性等五個基本特征。

三、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內涵

(一)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定義

從前述學者的研究來看,雖然學者們并沒有對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定義進行明確闡述,但也指出了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所包含的主體要素。因此,本文將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界定為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而形成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系統由與產品研發、生產、融合應用等緊密關聯的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用戶、人才等參與者,以及產業發展的支撐因素和外部環境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關系構成。

(二)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特征

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作為產業生態系統理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直接應用,其作為一個復雜巨系統,具有如下三個最基本的特征:

(1)要素多樣性。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包含人工智能企業、高校、用戶以及政府等構成要素,這些要素之間彼此協作、互相依存,組成了一個具有豐富層次的系統,多樣性對其至關重要:一是成員多樣性為其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起到抵御作用;二是多樣性是產業生態系統實現自適應性的前提條件[4]。

(2)系統自適應性。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是由人工智能企業、高校及行業協會等構成的一個具有復雜結構的系統,系統內構成要素都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自主適應和自主進化能力,因此,這也使得自適應性成為了其顯著特征。

(3)產業生態性。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基本組織特征是產業結構生態性。表現為:當前,產業發展掙脫了空間和區域限制,打破了限定行業與市場的枷鎖,不同企業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和智能化技術進行交流互動和生態化建設,因此展現出顯著的產業生態化特征。

四、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構成要素分析

(一)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主體要素

(1)人工智能企業。人工智能企業是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中的實踐動力來源,承擔著技術對接、技術落地和產品、服務改進的重任,是推動生態系統不斷發展的重要主體。人工智能企業承擔著研發技術落地和用戶需求滿足的重要責任,是保證人工智能產業鏈條得以延續的最重要一環。

(2)高校和科研機構。高校和科研機構是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發展的主要研發動力來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所需的人工智能人才與技術。作為非盈利性組織,高校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培養人工智能相關人才。與大學類似,科研機構在培養人才的同時,也為人工智能的創新研發提供不竭動力。

(3)用戶。用戶是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發展的需求動力來源。龐大的商品和服務需求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市場動力,其所給出產品或服務的滿意度反饋也為產品和服務的改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非主體要素

(1)政府。政府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主要通過提供激勵政策、稅收優惠等方式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行扶持和推動。如一些地方政府為解決本地智能化潛在需求豐富卻缺乏技術供給問題,積極制定和實施激勵政策在刺激吸引人工智能產業資源的集聚,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集群化發展[5]。

(2)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是人工智能企業創新資金的提供主體。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發達的金融市場是實現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3)中介服務機構。中介服務機構是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成員之間信息溝通及中介服務的主體。中介機構是技術供給方和應用方的連接橋梁,它們通過提供技術咨詢的方式,幫助企業解決社會性和技術性問題。

(4)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是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中充當引路人和監管者的角色。行業協會一方面要指引企業進入市場,并保證進入市場企業的權利;另一方面,在大市場經濟環境下,行業協會也是幫助維持社會經濟規則的重要一環[6]。

(5)外部環境。外部環境是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保障。當前,運用生態學理論來解釋產業生態系統發展的現象逐漸成為研究的主流思想,因此,本文選擇從技術、經濟、市場和社會等外部生態環境角度探究其對目標系統的保障作用。

五、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結構模型

本文根據劃定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借鑒以前學者對產業生態系統結構模型的劃定方法,將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結構模型構建如下,如圖1。

該系統由內及外總共包含三個大的圈層:最內部的圈層也是最重要的圈層,是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的核心圈層,稱為核心主體層;置于中間的圈層,對產業發展提供各種政策、資金和技術服務等,稱為擴展層;置于最外部的圈層,由該系統生存所依托的多維環境組成,稱為外部環境層。對于這個復雜結構模型中所包含構成要素間的關系,可以從目標系統的整體圈層角度來理解,位于內部的核心圈層,是依托人工智能產業鏈條演化發展而來的,其為目標系統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位于中間的圈層,既是內部核心圈層順勢而為的產物,也是其發展壯大向外擴延的直觀反映。為了配合有潛力的人工智能企業繼續壯大,需要中介機構提供更為專業的技術咨詢服務和政府提供政策上的便利性等。對于用戶也是一樣,隨著市場中會出現更多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用戶需要更多的平臺去評估和反饋對于商品或服務的滿意度。外部環境層從科技、市場等四個大的維度對該系統另外兩個大圈層的穩定發展提供支持。

六、結論

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是智能化時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協作、和諧共生,形成穩定聯系,因此本文構建了包含核心主體層、擴展層和外部環境三個層次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以便于對人工智能產業進行綜合全面分析,準確識別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為相關的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模型。

參考文獻:

[1] 王云.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實驗經濟學未來展望[J]. 學術研究, 2022, (3): 99-108.

[2] 杜爽. 智能產業生態系統的結構性特征及發展路徑[J]. 經濟縱橫, 2021, (4):79-86.

[3] 劉姣姣,黃膺旭,徐曉林.日本人工智能戰略:機構、路線及生態系統[J].科技管理研究, 2020, 40(12): 39-45.

[4] 顏永才. 產業集群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及其治理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 2013.

[5] 人工智能時代稅收治理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 稅務研究, 2019, (9): 85-89.

[6] 張晉光. 行業協會自律監管機制探討[J]. 商業時代, 2007(12): 65-6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