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教師師德失范行為治理的對策探究

2022-06-26 07:02葉火星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4期

葉火星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數十年后,獲得了突出的成就,但部分教師的行為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損害了教師的聲譽。為何隨著教師經濟條件的提升,教育科技的發達,老師的職業道德也存在下降的問題,這也是本課題討論的起因。作為一名中學副校長,借助本文立足于對中學教師師德失范行為治理對策的探究。

關鍵詞:中學教師師德;教師師德失范;行為治理對策

前言:

《中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明確提出了教職工必須"愛崗敬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高遠的志向追求卓越,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腳踏實地。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老師缺乏敬業精神,僅僅視老師這一職位為謀生的手段?;诖?,面對中學教師中師德失范行為,以下提出具體的治理對策。

一、管理者應賦權增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作為教學的主要職場,管理者要給教職員工提出必要的教育幫助,如改變工作環境、布置合理任務、減輕工作負荷等;管理者要適當進行組織變革,調整校內人才結構與資源配置,針對老師在教學中的實踐能力與情感經歷進行培養,設置適當崗位,給與適當權利;管理人員應形成機制,讓教職工的事業貢獻與收益更加均衡。

中學老師是學生產生壓力反應的主體,在工作中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才能,包括基礎能力、教學能力、學生自主發展能力,教育創新能力、以及教學創新能力。首先,老師們可通過參加課堂討論、開展培訓進修活動來提高自身的基本能力,包括邏輯思維、文字表述和口語表達能力等;第二,老師可利用同行互助和成立"幫扶"組織,年輕老師學習課堂實踐、完善課堂教學管控,年長老師改變課堂觀念、創新課堂活動來增強課堂和教學功能,如課程組織能力、情境創意、教學表現力和課堂控制力等;第三,教師可通過自身反思來提高自身發展能力,包括踐行終生學習理念、積淀知識、調整思維和超越自我等;第四,教師也可通過行動研究來增強自己的教育創新,包括教育創新意識、課堂創新觀念和課堂創新技術等。

二、學校應完善考評體制,鼓勵教師主體投入

首先,教育行政部門機關的領導班子和學校內老師及上級領導干部要重視教育績效評估主體,積極"放權",把學校制訂合理具體實施方案的權利下放權給各單位,讓各單位制訂合理具體的工作方案,并賦予學校老師更充分的參與感和決定權利;第二,要不斷完善考核評價內容和要求,突出師德引領,減少定量指標,注重老師個體差異,根據專業、教齡設置合理的分類評價指標;第三,要完善的評估方法,"量"與"質"結合,把老師的作業時間長短、出勤程度、教育效果和老師的自身水平、學科特點相結合,注重教育質量和老師自我水平的提高;第四,要跟蹤評估結論,維護數據的真實性,并形成合理的信息溝通、回應與投訴制度。

對于中學老師個人來說,在推進考評體制變革的進程中,對于不合理的考評方法,老師要敢于發言,勇于追問,積極爭取參加編寫考評方法的機會;對于科學合理的考評方法,老師更要積極參與,把適度考評當成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內容,理性看待考評成果,勇于總結反思,為今后的工作進行指引。

三、營造公平氣氛,融洽教師與同伴關系

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讓教職工能在校園組織中形成自信心、平等感和歸屬感。首先,學校要提供網絡平臺,以增進教職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協作,通過開展團建活動以增進相互之間信任,建立互解互諒的良好人際關系氛圍。其次,面對同伴關系的維持與人際關系矛盾的解決,學生們要建立理解的管理模式,形成相互信任和開放的關系網絡,以維系好同伴關系;管理者首先要完善教師人際關系矛盾的解決方法,酌情限制與同學交流,并借鑒社區管理模式,由老師組建非專業的協調團隊,或挑選"調解員"解決與教師的人際關系矛盾。最后,教師要維護資源配置的科學合理和待遇分配的公正性,在晉升或獎勵先進班主任中,做到過程標準化,結果透明化,倡導社會公平,以便有效避免排斥同事或惡性競爭等道德失范情況的出現。

中學老師在平等融洽的組織氣氛下,要擺正和同伴相處的姿勢,調節情緒,掌握分寸;積極地向優秀同行們學習,增進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協作;本著公平互惠的原則,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共同進步,盡量減少無謂的人際矛盾,當爭端在所難免時更要換位思維,包容待人,避免矛盾逐步加劇導致不良后果。

四、積極提供物質和精神保障,夯實教師職業認同

首先,要重視教師的基本物質需要,改善教職工的薪酬待遇;其次,要提升教職工的良好社會地位,采取輿論導向、學校形象建設等方法重建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氣氛,并建立高度肯定教師勞動價值的良好社會價值觀;最后,要給老師創造發展機遇、發展條件和發揮空間,讓老師在教學工作中逐漸夯實職業認同感。另外,家長也應認識老師的"能"與"不能",并給出對老師正確的要求與期望,和老師共同完成對他們的校園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工作;但對一些曾經出現挫折感的老師,所表現出的無原則或規范性的失常舉動,父母也要予以相應地理解,而大眾傳媒也要合理客觀地加以報導。

中學老師在得到了相應的社會認可之后,更應該正視自身的社會角色和職業特點,進行調整職業期待值,并正確看待社會公眾的贊譽。身為高等教育事業的領導者,高校教師在面臨社會壓力之際,也應堅持職業道德信念,確立高尚的職業志向,主動對抗社會不良壓力反應,把壓力轉變為正力量,以避免道德失范行為的出現。

結語:

隨著社會的變革和觀念的更新,價值理性在中學教師師德失范行為治理中逐漸被人們重視。對教師師德失范行為的治理不是短期之事,是長遠的社會工程。學校必須重建教育權力和社會義務的合理均衡,并探索一種更加公平的中學教師職業道德失范行為治理程序,既要做到事后懲戒,又要強調有效的事前防范,最后走向了多元主體共治和教育同行自治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馬文婷. 中學教師職業道德失范行為透析及建議[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5.

[2]肖春燕, 車欣春.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失范成因及對策研究[J]. 人間, 2016, 202(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