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學“離子”教學的實施策略

2022-06-26 19:27趙秉娟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3期
關鍵詞:深化強化離子

趙秉娟

摘要:初中化學酸堿鹽相關知識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也是學生的兩極分化點。為了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學中采用有序性和連續性策略,利用動畫模擬和建模思想,構建知識網絡圖。通過適時不斷地滲透、強化、深化離子觀點,引領學生從離子角度認識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及酸堿鹽之間的相互關系,效果顯著。

關鍵詞:離子;策略;滲透;強化;深化

初中化學教學中,酸堿鹽部分知識容量大、綜合性強,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的感覺是知識零散雜亂,似無規律,記憶困難,而且難以理解,即使通過大量習題鞏固,仍然無法真正把握,力不從心。即使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是感到相當困難,從而對化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漸漸地也會影響學習興趣。作為教師,怎樣引領學生學習和理解這部分知識,并走出困境呢?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用微粒的觀念去學習化學,通過觀察、想象、類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化學現象的本質?!盵1]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從“離子”角度引導學生將宏觀與微觀有機地結合,充分發揮化學學科三重思維表征的作用,把握化學學科的本質,有效地突破了酸堿鹽部分的教學難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過程如下:

一、采用有序性和連續性的教學策略,層層滲透離子觀點

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微粒觀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離子又是初中化學學習酸堿鹽知識的關鍵。初中化學教材中,關于離子的知識分散在各個章節之中,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如果在授課過程中梳理到位,學生對離子的認識與應用也是呈螺旋式上升的。首先從NaCl的形成過程中初識離子,到NaCl在水中溶解時形成Na+和Cl-,到酸堿中和反應及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在教學中按照離子知識層次的遞進性,采用有序教學、連續提升的原則,引領學生梳理知識脈絡,把握教學契機,由淺入深的合理滲透離子觀點,增加了學生對事物的理性認識,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使教與學更易于開展。

二、采用動畫模擬與構建模型的策略,不斷強化離子觀點

宏觀物質都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物質的表征變化是由微粒的性質決定的。教學中微觀粒子無法直接觸摸和觀察,給學生的感覺是抽象的,解決這個問題會幫助學生理解一系列化學問題。教學時筆者依據教學問題,利用多媒體動畫模型將微觀粒子可視化,用動態的方式直接展現出來,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直觀化,化無形為有形,再構建圖形模型,給學生直觀感受,極大地降低了知識建構的難度。例如:

問題1.酸和堿為什么都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對于酸堿的認識,通過動畫展示H2SO4和HCl、NaOH和Ca(OH)2溶于水解離產生離子的過程,對比發現:酸溶液中解離的陽離子全部是H+,堿溶液中解離的陰離子全部是OH-,學生輕松地意識到酸的化學性質相似是因為溶液中都有H+,堿的化學性質相似是因為溶液中都有OH-。這樣,在教學中通過圖形模型強化離子觀點,使學生印象深刻,也進一步體會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這一化學思想。

問題2.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魯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教材中指出“酸和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這是對中和反應的表象認識,其反應的實質如何呢?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限,根本理解不透徹。利用動畫模擬展示: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反應前,溶液中有Na+、OH-、H+和Cl-,反應后溶液中有Na+、Cl-、H2O,學生通過觀察反應前后離子的種類和數量變化情況,能輕松地理解中和反應中實際參加反應的是H+和OH-,而Na+和Cl-旁觀,其微觀實質是H+和OH-結合成H2O。通過構建圖形模型,幫助學生理清了中和反應的實質,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

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在酸堿鹽的性質教學時,繼續延用離子觀點,從微觀角度進行教學,依次揭秘反應實質。以“酸的化學性質”教學為例,鎂與稀鹽酸反應的原理:一個鎂原子失去2個電子變成鎂離子,一個氫離子獲得1個電子變成氫原子,兩個氫原子結合成一個氫分子,許多氫分子聚集形成氫氣逸出溶液,氯離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動。揭示出其反應實質是鎂原子把鹽酸中的氫離子換了出來,為后面置換反應的學習作好了鋪墊。碳酸鈉和鹽酸的反應實質是溶液中的H+與CO32-結合形成H2CO3,碳酸不穩定,分解成H2O和CO2,其中Na+和Cl-在溶液中自由移動,這又為復分解反應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通過多媒體動畫模擬構建圖形模型,把原來抽象、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形象、易于接受,化解難點,使學生感受到了溶液中離子的存在及離子之間的反應,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經過時時不斷地強化離子觀點,打破了固有的教學壁壘,順利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采用構建知識網絡的策略,鞏固深化離子觀點

酸堿鹽部分知識量大且零亂,學生遺忘率高,教學中引領學生將知識由點成線,再由線成網,構建成知識網絡圖,為以后的復習教學做好準備。首先利用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先從物質類別角度把能發生反應的物質間連線成網,如“酸-堿”;然后再選取酸堿鹽等物質的典型代表物,從實際發生反應的離子角度構建成網,如“H+-OH-”。這樣使宏觀物質性質和微觀反應實質有機統一,讓學生既能知其表,又能知其里。

知識網絡圖不僅可以將知識系統化和結構化,使知識呈現更直觀,便于快速提取和運用。還能使酸堿鹽的主干知識層次更分明、脈絡更清晰,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清楚、更深刻,記憶更牢固,可大大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形成的網絡,不僅可以判斷物質或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還可以進行物質的鑒定、鑒別和推斷分析,以及物質的除雜與分離分析等。通過網絡圖,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離子觀點在初中化學學科中的重要作用,鞏固并深化了離子觀點,優化了課堂教學。

實踐證明,通過采用以上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循序漸進的引領學生從離子角度去認識酸堿鹽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反應,使宏觀、微觀和符號三者有機結合,學生理解透徹,不僅沒給學生增加負擔,反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成效顯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深化強化離子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深化策略
在細節處生出智慧之花
強化公立醫院績效管理的思考
基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強化紀檢監察工作分析
強化電力安全管理執行力的探討
小議離子的檢驗與共存
離子共存常見問題探究
First Perfume Which Smells Better the More You Swea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