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策略

2022-06-26 19:27黃元成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3期
關鍵詞:綜合素養良好習慣小學科學

黃元成

摘要:小學階段開設科學課程,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科學知識與積累科學實踐經驗,促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塑造科學精神,培養學習習慣,這對學生終身發展意義重大。本文結合小學科學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列舉教學實例,分析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策略,期望能為核心素養背景下科學課程教學改革有所啟示。

關鍵詞:小學科學;良好習慣;綜合素養

小學科學課程融合綜合性、探究性與實踐性于一體,有效的科學教學活動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情緒、拓寬知識視野,也有利于積累實踐經驗,促進科學精神發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科學教育提出全新要求,教師要從過去“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強化課堂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觀察、主動探究、敢于質疑、手腦并用,全面強化學習能力、提升科學素質。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價值

眾所周知,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良好的習慣讓他們終身受益。因此核心素養發展背景下,小學科學課程教育要關注學生全面性、終身性發展,應從抓好學習習慣著手。學好科學課程,離不開學生的深入探究與創新實踐,良好習慣有利于調動參與興趣,保持學習動機,全身心地投入科學學習活動,學習知識、開展實驗,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提升學習效率。另外,培養良好習慣,也有利于激活學生科學探索意識,保持好奇心,開發大腦,錘煉心智,通過探索發現科學規律,建立現實生活與科學實踐的內在關聯,進而形成創新意識,發展科學精神,為終身學習奠定扎實基礎。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認真觀察習慣

學好科學知識,不單單靠“想”和“說”,還依賴于學生細致觀察,培養眼見為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幫助學生形成敏銳的觀察力,為高效率學習科學知識奠定基礎。比如學習《固體、液體和氣體》時,結合“混合液體的體積變化”開展課堂小實驗,學生自主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總結實驗結論。首先,兩個燒杯中各裝有100ml的酒精和水,將兩種不同的液體同時倒入另一個燒杯,觀察液體混合之后的變化。此時學生會有意識地觀察液體的顏色變化、氣味變化、形態變化、體積變化等等,很快就發現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倒在一起,溶液體積卻不足200ml,這樣就引出了液體的“密度”知識。觀察是學習科學的有效方法之一,平時要啟發學生多觀察、多思考,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抓住觀察重點與要點,久而久之才能養成觀察的好習慣。

(二)培養主動探究習慣

科學探究是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生成的必要條件,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上,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深入探究,經歷科學知識生成與運用的過程,樹立科學意識。比如學習《土壤與植物的生長》時,為了激活學生主觀能動性,主動觀察土壤、樹立親近土壤的意識,本節課設計分組活動方案,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操場上實際觀察體驗,各小組準備一桶水、放大鏡、抹布、白紙、小鏟子、塑料杯等各種工具,圍繞問題展開分組調研,如:“你知道土壤里都有什么嗎?”“你在土壤中發現了什么?”各小組在學習活動中挖一些泥土放到白紙上,再用放大鏡觀察,做好觀察記錄;隨后在土壤中倒入一小杯水,觀察土壤性質發生了哪些變化。除此以外,各小組還可以自行設計實驗活動,從不同角度探究土壤的性質,展開激烈的討論,最終展示研究成果,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探究任務,掌握土壤相關知識,并養成良好習慣。

(三)培養敢于質疑習慣

新課程改革提倡以生為本教育思想,將科學課堂交還給學生,為他們創造更多獨立學習與思考的機會。而真正有效的學習過程要改變過去照本宣科的形式,鼓勵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敢于質疑,保持強烈的探索欲望,這才是科學探究的本質。比如學習《聲音的世界》時,本單元涉及“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等知識要點,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體會到“聲音”的存在,教師無須平鋪直敘地導出本節課的內容,而是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對聲音有哪些認識,了解哪些關于聲音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大家也順理成章地產生疑惑:“聲音到底是怎樣產生的?”“聲音靠什么傳播呢?”“為什么生活中的各種聲音都有不同?”鼓勵質疑,培養習慣,為進一步科學探究活動做好鋪墊。

(四)培養手腦并用習慣

新形勢下小學科學教學倡導教學做合一,打破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強調科學實驗的重要性,并吸引學生參與實驗操作過程,掌握科學實驗方法,促進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發展,在此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手腦并用習慣。比如學習《讓燈泡亮起來》時,講解“連接電路”相關知識,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由學生動手操作,利用小燈泡設計電路實驗,思考怎樣連接電路,點燃燈泡,完成從抽象認識到具化分析的過程,學生不僅掌握了電路相關知識,鍛煉動手能力,也體驗了學習科學的趣味性;再有,研究“浮與沉”時,實驗中有學生提出疑問:“只有在水里加鹽才能讓雞蛋浮起來嗎?加白糖可以嗎?”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不要直接給出答案,不妨鼓勵他們自己動手操作,這樣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不斷在科學實驗中有新的發現,獲得新的啟發,保持活躍思維,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小學科學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滲透有效學習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小學科學教師應充分了解“教情”與“學情”,整合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在每個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給他們創造更多自主實踐、創新思考的機會,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積累,形成良好的科學核心素養,切實提升小學科學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何云燕.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中外交流,2021,28(6):954-955.

[2]剡文利.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J].新課程,2021(22):208.

猜你喜歡
綜合素養良好習慣小學科學
遼寧省盤錦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小學體育教學中良好習慣養成策略探究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探索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淺談小學數學教師專業化發展
淺談寄宿制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