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融合思維轉變的邏輯與路徑

2022-06-27 12:26王懷莉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2年8期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邏輯思維

王懷莉

【摘要】全媒體建設中的邏輯思維應從專家型轉變為復合型、線性思維轉變為立體融合思維。為此,本文從以用戶為生產信息的中心、以技術為創新內容的支撐探討媒體編輯融合思維的著力點,最后從全面挖掘用戶話題,合理策劃選題;合理利用原始素材,打造系列融媒體產品;深度適配內容與渠道,促進平臺效用最大化三個方面探討融合思維貫穿全媒體編輯工作全過程,供參考。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融合思維;邏輯思維

中圖分類號:TN94?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8.031

自從進入全媒體時代后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如調整了媒介結構、信息載體發生變化、重構了媒介結構環境。為了順應該時代的發展,新聞編輯還需要轉變融合思維,并在全媒體編輯工作中貫穿融合思維,這樣才能推動傳統媒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 全媒體建設中的邏輯思維轉變

媒體變革過程中全媒體建設屬于頂層設計,這就要求媒體進行全方位轉變,尤其是新聞編輯思維方式的轉變。因為編輯工作的創新深受編輯思維方式影響,且編輯方式屬于編輯綜合素養的核心內容全媒體建設效果受到其轉變及其轉變程度的影響。具體來說,全媒體建設中邏輯思維轉變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專家型轉變為復合型

全媒體時代建設全媒體、促進媒體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重新定義了新聞信息的生產形式、流程與環節,甚至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傳統編輯部相比,全媒體編輯中心比較復雜,且新聞形式更為多樣、新聞分發平臺更多、新聞素材媒體化、管理結構更為扁平化。為了適應新聞傳播的形態,還需要保證編輯的功能與職責更為多元。傳統的編輯從單一的“新聞編制”向全方位的“信息服務提供者”轉變,從以往的“新聞把關人”轉變為“新聞解析者”,這些根本上的轉變相應地也提高對編輯職業素養的要求。

全媒體將媒體界的壁壘與界限打破,這從編輯的角度分析,還需要從心理素質、思維方式與編輯技能等方面發生系統轉變。編輯的行動與實踐均受到觀念支配的影響,思維的形成受到思維方式的影響,還必須徹底轉變思維方式,這是應對傳統媒體變化的關鍵。媒體的變化與發展除了需要從技術與業務方面轉變之外還需要轉變思維,這是相當必要的。思維方法的轉變決定編輯可以以新的規律生產新聞信息。由此可見,還必須對傳統編輯工作方法進行改變,轉變編輯思維,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進入全媒體時代媒體需要的新聞編輯除了行業專家型編輯之外還需要更好地順應媒體融合發展,也就是深刻地認知信息傳播模式的變化,從新的思維對多種媒體的特性與功能進行把握,順應全媒體時代新聞生產與編輯的需要。轉變新聞編輯思維時需要對全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變革進行重新思考,具體可以從媒體與用戶的關系、社會功能與優勢、技術發展等方面分析,讓傳統編輯思維的局限得以克服。

分析新中國成立70年成立慶典可知,新華社在調動用戶積極性方面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其從多元化與為維度進行,取得良好的效果。新華社報道從參與形式上創新,用戶可以自發上傳照片并配上“我和天安門廣場的合影”的主題,以微博這一用戶基數廣泛的平臺,調動了廣大用戶的參與積極性。這個過程中編輯復合型思維得以充分發揮,無論方式還是話題均從用戶興趣出發,媒體與用戶的距離顯著拉近,發揮流量平臺倦怠的傳播力為事件傳播造勢。

1.2 線性思維轉變為立體融合思維

媒體發展對傳統編輯思維的發展起到刺激與指引作用,媒體融合的深化推進打開了編輯思維的大門,對思維從相對獨立的領域逐步向立體融合思維轉變。全媒體建設可以從技術與理念兩個方面采取系統舉措。融合思維對編輯進行指導,確保其可以按照媒體融合發展思路生產,將壁壘界限打破。由此可見,全媒體時代對新聞編輯而言,融合思維是相當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這就要求編輯讓傳統線性思維轉變,用全媒體建設的邏輯思考問題,編輯創新的全方位實現奠定基礎。

優化資源配置是媒體融合的核心內容。在合理利用資源與協同運作中促進信息生產效率地提高,這個過程中需要編輯思考問題時應用融合思維。編輯融合思維屬于整合性思維的一種,需要編輯可以對各類媒介的生產要素與媒介資源進行系統整合與調動,更好地服務與新聞信息。融合思維的應用有利于編輯從大格局的角度生產新聞信息,突破傳統媒體固有的模式與觀念,不基于某個工作單一或某個特定媒體,開放性地對新聞傳播整體效果進行考慮。融合思維有利于構成全方位的整體把控理念,從點至面進行創新,將融合的潛能充分釋放。

編輯融合思維還體現在編輯工作流程中,具體包含新聞的呈現方法、素材處理及用戶的關聯。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可以減少新聞編輯工作的圍觀業務,這就需要編輯在整體性業務與宏觀性業務上把握,在流程與資源共融互通中進行內容互相支撐,以此構成協同效應,促進資源利用率地提高,讓媒體融合質變發生改變。

要想實現量級傳播有效性提高這一目標,還需要保證渠道與內容的適配。通過差異化的渠道傳播處理相同的內容可以受到用戶傳播速度方式、用戶技術與用戶畫像差異出現量級分化的問題。部分內容在媒體只有App中傳播量可能上達百萬、上千萬甚至更高。比如說《讀懂父親要從這首歌開始》,這個新華社成立70周年慶典報道中的作品在微博平均閱讀量達上千萬,單集最高閱讀量接近5000萬,該新聞選題從親情角度出發,在具有很強開放性與情感交互的微博平臺中加快傳播渠道與內容的適配性,精準定位且投放了融媒體產品主題策劃,這些都需要調整編輯工作思維方式。只有把握這些全媒體的傳播方法才能讓線性思維向立體的融合思維轉變,才能順應全媒體時代的發展。

2. 媒體編輯融合思維的著力點

2.1 以用戶為生產信息的中心

通常情況下,用戶更容易受到特定媒介供應方法的影響。網絡上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或查詢博新聞信息,用戶也可以主動找尋信息,成為信息的傳播者、發布者與反饋者。由此可見,現如今已經進入到全員媒體時代,用戶更渴望從媒體中獲得新聞信息之外還獲得其他方面的服務。這就要求新聞編輯提高對新聞生產針對性與專業性的重視,生產新聞信息時全面考慮用戶多個方面的信息需求。

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一變化,新聞編輯應改變傳統的點對面的傳播方法,將用戶為中心對新聞信息進行加工與生產,新聞編輯應在所有環節中以整合用戶生產信息為核心。通過對用戶生產信息進行整合,對用戶需求進行洞察,以此對新聞信息加工方式進行判斷,思考合理利用資源的方法。將用戶關注點為核心,對新聞信息生產的全流程進行貫穿。從內容制作、編輯為中心的策略與發布傳統顯性過程向以用戶為中心的生產閉環改變。

全效媒體的打造還需要新聞編輯突破新聞信息的把握方法,立足信息給受眾能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讓用戶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得以滿足,對服務類非新聞信息進行調整,將信息與其相配的用戶有效連接。全面了解受眾信息需求后可以發揮設計平臺的互動作用提高其黏性,立足用戶關注點生產新聞信息,從用戶習慣對新聞呈現方式與表達方式進行確定,以用戶個性化需求為分發信息的依據。

2.2 以技術為創新內容的支撐

媒介演化中技術是基礎更是必要條件,除了為媒介發展提供支持之外還讓信息傳播范方式發生改變,對編輯思考問題的發生產生制約與影響。目前,媒介技術不僅是一種輔助手段這么簡單,還需要新聞編輯順應全媒體時代的發展,合理利用新技術在信息生產中融入技術的支撐點。編輯技術融合思維指的是合理利用新技術,將技術向工作理念內化。首先,編輯應順應技術的發展,立足技術發展的態勢調整自身的工作。其次,加強與技術對話,發揮技術的作用為設想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編輯應發揮技術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借助現代化技術,如人工智能、計算機算法處理基礎工作,為自身做有深度與有溫度的工作贏得更多寶貴的時間。比如說編輯可以在審稿環節中應用現代技術處理標點符號、語言方面的內容,自身在事實核查與質量把關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3. 融合思維貫穿全媒體編輯工作全過程

3.1 全面挖掘用戶話題,合理策劃選題

對傳統的新聞工作進行分析可知,編輯對新聞報道進行策劃時,通常都是在采前會上討論決定。進入全媒體時代后增加了新聞策劃工作的難度,這就意味著新聞編輯很難用傳統的思維把握與判斷新聞選題。編輯無論在選擇新聞報道策劃內容還是選取話題工作中都需要應用融合思維,在各大平臺與各類媒體探索新聞話題與線索。編輯應緊跟社會發展,從個人、國家及社會等角度選題,并對用戶的話題進行了解與挖掘。編輯面對用戶時可以從以往的幕后走到臺前,有意識地與用戶在社交平臺上互動交流,通過反饋互動對用戶需求進行了解,及時對新聞線索與新聞選題進行發現。編輯在互動中除了可以從媒體已經報道的內容出發之外還可以從開放性的角度出發,在互動中對選題范圍與線索進行尋找。

班級策劃選題工作中不可局限在某一個新聞報道,還需要致力于融媒體產品的打造。編輯可以以現有討論趨勢話題為選題作用,使其成為引爆點,有意識地對話題進行制造,發揮社交媒體的作用分析與預熱,確定選題時還需要借助一定的數據分析預判選題,促進其更具影響力與針對性。報道新聞時可以隨時調整,促進媒體報道逐步變得全程化。比如說《OMG!成都垃圾分類來了!沒有“干濕垃圾”市民長舒一口氣》這一話題以上海垃圾分類為基礎,抓住了成都用戶接近性的特點,傳播影響力較大,但這離不開編輯對用戶話題進行深度挖掘,將用戶為核心,對全媒體進行打造。

3.2 合理利用原始素材,打造系列融媒體產品

對傳統的編輯加工工作進行分析可知,其更注重精細化施工。進入全媒體時代后無論加工還是處理時代素材都需要編輯應用融合思維分級或分級處理素材。融合新聞一方面有利于改變新聞資源的多個重要環節,從客觀上為開發新聞資源起到推動作用,提高新聞素材的多樣性與縱深度。

編輯可以合理利用融合思維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新聞素材進行整合、優化與推進,并開展多樣化的處理,確保其可以成為多種新聞產品的基礎。融合思維要求編輯要成為適應各類型新聞素材收集的全媒體記者。同時,編輯加工信息時要掌握處理多樣性素材的方法,這就要求編輯具有良好的融合思維,立足加工可能、重要程度與不同平臺處理多樣素材,組織與管理后續的傳播。

無論是從專業記者收集到的信息角度還是用戶生產信息的角度,還需要同等的看待,立足內容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部分素材可以編輯成新聞產品,也可以將其機械能二次加工,還可以收集整理后建成數據庫加以利用。此外,也可以立足用戶需求提供數據服務與信息,將這些公開的信息建成數據庫,也可以將其向獨特的資源轉化。比如,《央廣女主播王小藝的朋友圈》的H5系列產品上線兩周后頁面瀏覽就超過117萬,其使用的是人們看似沒有多大價值的記者與主持人朋友圈的內容。除了對新媒體產品進行生產之外,分層分級管理素材為媒體對用戶付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更多可能。紐約時報在付費管理中做了相應的嘗試,付費的用戶可以在全體用戶端閱讀這一報道。而高級付費用戶可以對編輯部提供的新聞背后的圖片、視頻與記者故事進行瀏覽,免費閱讀相應的電子書、查看已經發表過的新聞數據庫內容。

3.3 深度適配內容與渠道,促進平臺效用最大化

進入全媒體時代后新聞產品的平臺顯著增多,形式更為多樣,新聞報道的重點轉變為多個方面呈現新聞信息。呈現新聞形式時還需要編輯具有良好的融合思維。然而融合并非是簡單的復制粘貼這么簡單,還需要結合媒體定位、媒介圖形進行,以此為差異化呈現與表達的關鍵。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中配資料、圖片、評論等很顯然無法滿足當前時期用戶的需求,融合音頻、文字與圖像和新聞生產的方式有很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新聞產品呈現方式更為多樣,除了要將圖片、文字與視頻等進行組合之外還需要立足平臺與內容的特點,借助多樣化的形式,如VR新聞、數據新聞、評論聚合等靈活地展現新聞[15]。平臺分發同樣離不開融合思維。全媒體編輯中心對多個平臺進行控制,每個平臺的目標用戶既有差異也有相似之處。在信息采集中心位置的編輯中不同平臺面對的用戶不同,因而不同平臺的特性也不同。這些差異意味著從內容到平臺到呈現形式都各具特色,因此還需要立足平臺差異做好編輯分發工作。比如說合理利用網絡傳播傳統媒體因時間或版面限制無法展開的內容。當然,也需要編輯合理利用計算機精準分發與推薦。比如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期間,人民日報重點打造了具有體量輕、創意且傳播廣泛的融合媒體產品,如《時光照相館》、《幸福長街40號》,部分媒體產品在多元的傳播渠道中成為爆款。

4. 結束語

全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融合思維的轉變是相當必要的,為新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當然,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新聞編輯有意識地培養、學習與訓練,這樣才能順應全媒體時代的發展,立足激烈的競爭時代。

參考文獻:

[1]杜波, 蘇書杰. 全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融合思維轉變的邏輯與路徑[J].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 23(6):92-100.

[2]劉昆. 人工智能與新媒體融合下新聞編輯思維的轉向與拓展研究[J]. 傳播力研究, 2019.

[3]杜喆. 全媒體時代輿論引導的邏輯緣起與歸宿[J]. 人文雜志, 2017(9).

[4]楊德林. 全媒體時代新聞采寫思維的轉變[J]. 青年記者, 2020(17).

[5]呼榮梅. 多媒體融合視角下新聞編輯思維轉換思路[J]. 西部廣播電視, 2018(13).

[6]楊德林. 全媒體時代新聞采寫思維的轉變[J]. 青年記者, 2020(17).

[7]劉君榮. 群眾路線:主流媒體從"媒介融合"走向"治理融合"的核心邏輯[J]. 東南傳播, 2020(12).

[8]高劍平. 多媒體融合視角下新聞編輯思維轉換的探究[J]. 采寫編, 2019(1).

[9]李文學. 新媒介生態下"標題黨"泛化的邏輯與治理路徑[J]. 新聞戰線, 2019(4).

[10]李躍波. 媒體融合時代下如何做好全媒體記者[J]. 新聞研究導刊, 2020, 11(9).

[11]王玉姍. 媒體融合背景下"開放式新聞"的發展路徑探析——以英國《衛報》為例[J]. 傳媒, 2020(21).

[12]郜書鍇. 媒介邏輯:理解用戶新聞學的新思維——以西方"參與式新聞"為對象的反思[J]. 新聞愛好者, 2020(8).

[13]何廣州. 全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與實現[J]. 新聞研究導刊, 2019(13).

[14]張為. 基于融合發展的全媒體人才培養理念與路徑[J]. 中國編輯, 2021(8).

[15]李靜姝, 劉峰. 智能傳播時代新聞策劃的理念更迭與路徑創新[J]. 中國編輯, 2020(10).

猜你喜歡
全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邏輯思維
全媒體時代文學評論的尋路與重建
淺析例題法在高中物理學習中的應用
通過認知規律進行邏輯思維訓練芻議
淺析高中數學解題方法和技巧
論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方法和技巧
全媒體時代高校新聞人才培養應對輿論新環境改革研究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談報紙新聞編輯的新聞策劃意識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