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浦江兩岸工業遺存的再生

2022-06-28 10:49宋巖沈潔
藝術科技 2022年6期
關鍵詞:再生城市更新

宋巖 沈潔

摘要:城市更新是現代城市建設的必然程序,它推動著城市的健康發展。上海作為我國發展較快的城市,伴隨著城市更新的推進產生了大量的工業遺存,這些工業遺存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建筑特色,承載著上海特有的城市記憶,是工業歷史的延續和發展。因此,對其進行改造十分必要。文章分析城市更新背景下浦江兩岸工業遺存存在的問題,研究浦江兩岸工業遺存再生的現實狀況,并展望今后城市更新過程中浦江兩岸工業遺存的再生,以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更新;工業遺存;城市記憶;再生

中圖分類號:TU984.1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6-0-03

上海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如今許多工業設施已經喪失了當年的工業價值,但大多數都被保留下來變成了工業遺存。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事物的更新換代似乎變成了不可逆轉的事實。城市向周邊快速擴張的同時,建設用地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長,而對于舊工業建筑群的更新成為首要目標。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分析浦江兩岸工業遺存的特征,發掘其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開發廢棄的工業遺存并融入城市整體的生態體系中,有助于工業遺存的設計再利用,更好地展現出上海獨特的工業文化魅力,保留上海工業文化的歷史痕跡和城市發展的記憶。

1 城市更新

早在20世紀50年代,城市更新就已經有了較為權威的定義,它指的是一種針對城市中衰落區域進行的必要的、有計劃的改建活動,如今是城市建設發展的熱門話題。

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快速膨脹,被時代遺棄的工業遺存很難與現在繁華的大都市融合,工業遺存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只能等待著被拆遷或者再利用。如何保護和對這些生存艱難的工業遺存進行再設計,讓它們變廢為寶,是城市更新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當前,經濟高速發展的上海也不得不面臨城市更新下工業建筑改造、空間替換等問題。自2015 年以來,上海就為推動城市更新陸續出臺了系列文件,并以此為核心推動城市更新工作的開展。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34次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規定了城市更新的法定內涵,并提出了城市更新過程中應遵守的一般要求。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城市中心城區工業遺存的設計再利用往往是城市健康發展、增加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關鍵。黃浦江兩岸有著數量眾多的工業遺存,上海正積極挖掘這些工業遺存的潛力,充分發揮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商業價值,以達到保留上海獨特城市記憶、提高城市競爭力的目的。

2 浦江兩岸工業遺存發展與衰敗

浦江兩岸的工業遺存主要集中在“楊浦大橋——徐浦大橋”長達45km的濱江水岸之間,而浦江兩岸工業的發展和衰敗與中國近代史息息相關。1843年上海開埠至《馬關條約》簽訂期間,西方列強入侵,浦江兩岸出現了許多外資企業,當時的上海主要發展航運行業,碼頭、船舶修理廠、船塢、油棧設施等為航運服務的工業建筑紛紛矗立在浦江兩岸,耶松船廠公司和江南制造局都是當時最著名的企業?!恶R關條約》簽訂后,外國資本大量涌入中國,浦江兩岸遍布各大機器織布局、鋼鐵廠、工業辦公樓與宿舍等。紡織產業也在這一時期快速發展起來,西方資本主義在華建設的紡織廠大多分布在楊樹浦一帶,形成了工業聚集區。這一時期,上海的工業生產水平迅速提升,工業發展得到質的飛躍。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期間,上海浦東、寶山、閘北等地區的許多工業設施毀于一旦。相比之下,由于楊樹浦地區聚集著大量日資企業而未受戰火波及,但浦江兩岸工業發展明顯變得緩慢,甚至停滯。解放初期,隨著國家工業戰略布局的實施,上海在國家工業化的進程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的第二產業又一次快速發展,并占據城市經濟結構的主導地位。浦江兩岸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工業和市政設施。中國最早的自來水廠、最早的煤氣供熱廠、最早的外商紗廠、最早的機器棉紡廠等在浦江兩岸崛起,上海工業迎來了“新的春天”。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上海內港外遷與生態可持續發展等政策的提出,傳統工業不斷集中于產業園區,出現分布于郊區的現象。浦江兩岸的紡織業、鋼鐵、化工、造船等產業也由盛轉衰,第二產業大幅衰退。與此同時,浦江兩岸大量的工廠、碼頭被閑置。

這些荒廢的工業遺存有礙于城市更新發展,閑置的部分工業遺存遭到破壞而被拆除,保存下來的工業遺存也面臨生存環境惡劣等問題。比如楊樹浦工業區、秦皇島碼頭、港煤炭分公司碼頭等工業遺存在自然和人為的雙重破壞下破敗不堪。但這些遺存承載著上海獨特的城市記憶,與中國近代歷史息息相關,對其的保護與再設計迫在眉睫。

3 浦江兩岸工業遺存再生的意義

3.1 歷史價值

浦江兩岸的工業遺存見證了上海工業發展的歷程,也是近代中國工業的縮影,在一定程度上見證了我國工業發展的全過程,從繁榮到衰敗,承載著近代中國社會劇烈變化的歷史,意義非凡。

3.2 藝術價值

工業遺存已被認為是城市的一種特殊語言。浦江兩岸工業遺存除了承載過去的記憶,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建筑結構、技術含量也是不同的。建筑風格主要吸收了西式建筑的元素,有花園洋房風格,有新古典主義風格等。從結構上來看,有傳統木結構、磚木結構、木梁架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等。這些建筑遺存富有工業美學,對我國建筑美學、建筑史的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能體現出新與舊的融合碰撞。通過藝術改造,能使浦江兩岸的工業遺存更具人文藝術價值,由此也能凸顯上海的城市文化氣質[1]。

3.3 商業價值

充分利用工業遺存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有數據顯示,在遺存建筑的基礎上保護和更新,比起建造一座新的大小、功能相同的建筑,能省下約三分之一的費用。將工業遺存改造成會展中心、博物館、現代藝術館和藝術區,這不僅可以最大限度保存工業遺存的歷史痕跡,還能降低建設成本,讓荒廢的工業遺存華麗變身,繼續在現代社會發光發熱。這種變廢為寶的更新策略勢必為上海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就業與消費。

3.4 情感價值

工業遺存不光是歷史與文化的傳承,還是一種情感的寄托。這些建筑是當時工人生產、生活的場所,建筑的一窗一門都能夠引起那一代人共同的情感記憶,這種情感是獨一無二的,其他物品無法替代[2]。

4 浦江兩岸工業遺存的再生

上海為了保護和開發浦江兩岸的工業遺存,制定了一系列轉型策略,城市規劃管理局結合城市產業與功能結構調整,提出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注重歷史保護的整治方案。設計者提出將“工業銹帶”轉型成“生活秀帶”,以“保護 + 利用”的模式更新、改造工業遺存。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海在城市更新背景下針對浦江兩岸工業遺存的保護與開發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例如將一些舊倉庫、老工廠改建為大型美術館、藝術館等文化場館,現在上海的油罐藝術中心(見圖1)已經成為城市網紅景點,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其前身就是上海龍華機場航油罐。上海飛機制造廠廠房的改造再利用也是工業遺存變廢為寶的典型案例,設計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廠房工業痕跡,在廠房的基礎上劃分新的功能區域,通過不斷地改建最終才有了西岸藝術中心。而老碼頭(見圖2)則在上海油脂廠的基礎上,將玻璃、鋼材等現代建筑元素融入傳統的“水庫門”建筑中,并引入餐飲、商店等商業形式,形成了老碼頭商業聚集區,在帶動區域消費的同時提高了區域競爭力。這是將富有活力的商業、文化旅游等產業植入工業遺存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除了這些大型的廠房被成功改建外,一些工業遺存現在喪失了使用功能,比如塔吊、碼頭和鐵軌等,這些工業遺存不能改建成藝術館或商圈,但設計者并沒將他們拆除,而是保留了下來改造成環境小品和藝術雕塑,連水管也被改造成路燈和座椅。大到廠房,小到水管,設計者在工業遺存的更新改造過程中充分尊重和考慮了遺存的歷史風貌與實用性。除了對這些物質實體進行保護與改建以外,精神實體的保護也得到相應發展,如通過舉辦工業主題的公共藝術展覽、講座等方式,讓這些工業文化深入市民心中[3]。

除了以上成功的案例,浦江兩岸工業遺存再生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發展不足之處。大量工業建筑由于失去了實用性而被拆除。在世博會的機遇下,政府確定了工業建筑保護保留名單,徐匯濱江地區的工業遺存也在名單之內。但在實施過程中,仍有大量名單內的建筑被拆除。幸運的是,飛機制造廠、水泥廠等大空間的廠房和倉庫被保留了下來。保留下來的工業遺存也面臨很多問題,有一些遺存被閑置,還有一些遺存改建后出現商業化過重、利用率低、活力不足、管理不妥善等問題。這就要求政府和項目開發人員在開展工業遺存保護更新工作的過程中多聽取民眾意見,采取合情合理的改建措施??梢酝ㄟ^藝術展覽、科普宣傳等方式積極鼓勵公眾參與到工業遺存改建過程中,實現資源的共享。

除了遺存物質實體的再生外,精神實體的保護也同樣重要,比如生產技術、文字、照片、影像資料等,這些都是值得保留的集體記憶??衫孟冗M的數字技術將這些資源整理存儲下來,通過藝術展覽、公益演講等形式宣傳,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市民的生活中,讓每個人都能認同并參與進來,這也是工業遺存再生的一種有效途徑。

5 浦江兩岸工業遺存再生的探討

工業遺存的再生是衡量一個城市健康、富有活力的標準,而浦江兩岸的工業遺存是上海的一張標志性的明信片。浦江兩岸工業遺存數量眾多、種類多樣,這些工業遺存的更新再生仍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工業遺存的保護與再利用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規劃管理存在失誤、資金不足等。這些問題都成為浦江兩岸工業遺存再生的阻力,針對這些問題,上海應建立更加健全的工業遺存保護更新體系,探尋更加成熟的管理模式。要從整體的視角出發保留浦江兩岸的工業遺存,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博覽帶。在保護與更新的過程中切合工業遺存自身的特點,理性認識、科學規劃每個工業遺存,明確發展定位,謹防工業遺存利用模式大同小異,趨于單一化。

工業遺存的更新再利用應多樣化,除了博物館、藝術館、商業聚集區模式外,可以探尋新的開發模式以保證區域內的場所文化和商業價值,以多元更新的形式展現工業遺存的時代價值,防止流于表面的經濟效益。同時,除了注重工業遺存本身的價值外,還應該結合周邊環境,考慮社區需求,以開放共享的更新形式建立工業遺存與城市更新的發展關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讓工業遺存在現代城市更新中延續再生。通過工業遺存的再生喚醒群眾集體記憶,提高居民對工業遺存的社會認同與文化自信,展現上海濃厚的工業文化魅力,并以此吸引各地游客,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提高城市競爭力[4]。

6 結語

城市更新過程中,工業遺存如何再生一直是一個難點,區別于其他空間建筑,工業遺存有著濃厚的時代特色和建筑特色,是工業歷史和文化的延續和傳承。上海對于浦江兩岸工業遺存的保護和再生已經取得較大的成功,但在工業遺存多元化發展方面,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保護政策和開發模式兩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護發展工業遺存物質實體的同時,還要注意傳承工業遺存的精神價值,弘揚工人精神。在發展模式方面,想要將物質實體和精神價值有機結合起來發展,仍舊需要不斷協調和解決,而如何找到城市更新與工業遺存再生之間的平衡,依舊需要不斷思考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孟繁星,姚莉莎.迭代·工業遺存活力再造:城市更新下的包棉文化創意中心設計實踐[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1(10):38-39.

[2] 薄宏濤,曾現夢.工業遺存更新中“文化+”和“工業+”兩種產業更新驅動力探析[J].當代建筑,2021(4):33-36.

[3] 王重遠.基于城市生態更新的工業遺存開發模式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28):32-35,81.

[4] 曹永康,竺迪.近十年上海市工業遺產保護情況初探[J].工業建筑,2019,49(7):16-23.

作者簡介:宋巖(1998—),男,江蘇常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與影像數字化。

沈潔(1983—),女,上海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影像數字化保護。

猜你喜歡
再生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廣州正式發布城市更新5個指引
定調!廣州城市更新由國企主導!
城市更新,讓生活更美好
城市更新,時空“生長”
TOD/城市更新
追尋“紅色”足跡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大學化學實驗用氟離子選擇電極的再生處理研究
臺灣城市更新中非營利組織的作用及其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