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江新橋鎮沿江濕地生態修復和濱水植物景觀構建研究

2022-06-30 22:59孟一凡
農業災害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濕地公園植物景觀生態修復

孟一凡

摘要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靖江市將新橋鎮54 km長江岸線科學劃分為綠色發展區域、開發性保護區域、不開發區域3個區域?!安婚_發區”全部用于生態濕地、公園建設、保護灘涂、蘆葦蕩風生態風貌,維持岸線的自然屬性,對靖江新橋鎮長江邊岸的生態環境污染進行治理?;诖?,通過構建帶狀濕地公園建設與濱水植物景觀,努力在實現生態效益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即呈現“蘆葦叢生、江灘飛鳥”的原始生態風貌,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帶動科技農業發展,助力村鎮經濟發展,達到治理與發展雙贏的效果。

關鍵詞 生態修復;濕地公園;植物景觀

中圖分類號:X17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2)04–0156–03

1 沿岸濕地概況和問題

1.1 沿岸濕地概況

靖江市地處江蘇省蘇中平原南端,

位于31°56′N~32°08′N、120°01′E ~120°33′E。新橋擁有長江岸線11.5 km,地處長江沿江開發帶,位于江蘇省中部、泰州市南部、靖江市西南部,東臨廣靖高速公路和江陰長江大橋,南與江陰、無錫、常州隔長江相望,鎮內夾港汽渡連接長江南北,公新公路直通江陰長江大橋,北靠江平公路,境內的大掘港、青龍港、合興港與長江直通。場地內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兼具,河流地貌俱佳,土地、氣候適宜多種植物生長,場地內現有水杉、柳樹、銀杏等多種鄉土樹種,以及現狀魚塘的機理是地塊文化積淀的物質體現[1]。

1.2 沿岸濕地存在的問題

人類過度活動造成生態環境惡化。靖江市傳統漁業與農業發達,地塊部分區域被漁業使用,嚴重破壞了自然植被和長江沿岸線。防洪堤內景觀雜亂,缺少游憩體驗的人行系統,內部更加無合理的交通系統。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破壞自然生態系統,加速了自然生態退化,亟需治理環境[2]。

2 生態修復措施

2.1 建立濕地帶狀修復模式

借鑒自然保護區理論中常用的分層式保護模式,即“無人區—緩沖區—活動區”的劃分與利用模式,在江邊區域(天然濕地)與外居民活動區之間建立緩沖區(人工濕地),達到屏蔽外界不良生態干擾的目的,以及保護和修復江邊原生濕地[3]。

2.1.1 濕地帶狀緩沖區 依照“無人區—緩沖區—活動區”的劃分與利用模式,將場地分階段劃分,實現逐步凈化,在實現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圖1)。

2.1.2 綠地系統廊道 整個項目綠地系統廊道分為3個級別:(1)一級景觀廊道。江堤外濕地景觀作為整個長江綠色生態廊道的一部分。(2)二級景觀廊道。項目范圍內閉合的慢行系統串聯了上九圩港綠道、堤外濕地修復、堤內濕地公園、農田體驗區、合興港以及青龍港等重要的二級節點,與一級景觀廊道相結合,提供了完整的景觀體驗環。(3)堤頂路道路景觀廊道。對于堤頂的市政道路,通過植物營造,打造一條綠色道路景觀廊道(圖2)。

2.1.3 水系連通,分區凈化 將雨水和中水納入長江水系水源,通過水系連通,將長江水與堤內農業用水、鄉村河流相結合,并可循環使用。通過水資源保障和水系連通來解決沿江水文和水環境質量問題,通過擴大長江濕地水域用地,保護和恢復河道的彎曲形態來解決結構形態和生物種群等沿江生態環境問題。

通過公園內不同的水形態,形成不同的濕地凈化,保障供給公園內景觀水系的水源與水質安全,從而保證水系景觀的觀賞性。

公園內進水水源主要為稻田灌溉水,多余的灌溉水金屬殘留、藥物殘留較多,通過田邊灌溉渠匯入調節進水區,泵抽入五級凈化區域,最終將凈化好的水引入蓄水池,后期用于灌溉。雨季,公園主要功能是對河水進行科普展示與凈化,并滿足景觀用水需求(圖3)。

2.2 恢復并營造多生境條件

依據目前生境評價中的分級分類型評定結果和生態水網布局規劃,制定天然濕地核心區的生境修復戰略。確定需修復的典型生境的位置、類型(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間歇性生境、葦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體生境的修復過程中,采用動植物等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法。

2.2.1 以“水體凈化”為主題的濕地公園節點 設計同時利用了現狀魚塘為基地,作為植物凈化能力取樣試驗場所,通過種植水生植物,讓自然凈化水質的同時,使人們了解植物不同的凈化能力,打造大自然實驗室。

(1)主導功能:水體凈化、科普展示、居民休閑、生態體驗。

(2)休憩設施:居民中心、林中游廊、觀景平臺、座椅等。

(3)解說系統:解說場地內水體凈化;環境教育中心、解說牌。

(4)通組織:外圍機動車道;在濱水綠帶設置自行車道,結合設置步行棧道。

2.2.2 以“濕地修復”為主的景觀節點 設計同時以魚塘為基地,挖出濕地泡泡,增加多重濕地生態環境,打造一片自然生態濕地。

(1)主導功能:雨洪安全、海綿城市、生態體驗。

(2)休憩設施:空中棧橋、觀景平臺、座椅等。

(3)解說系統:濕地修復過程、解說牌。

2.2.3 生態修復慢行區 綠化改造、河道生物多樣性重建及城市雨洪安全治理,建立慢行系統和解說系統,服務周邊居民,消除城市道路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并形成九圩港河道生態保護帶。

(1)主導功能:生態休閑型、運動健身型、堤岸游樂型。

(2)休憩設施:觀景平臺、垂釣平臺、休憩驛站、座椅等。

(3)解說系統:解說場地內特有的鄉土文化、生物多樣性、解說牌。

(4)交通組織:外圍自行車道環繞,滿足功能需求,濱水以步行體驗為主。

3 植物景觀構建

天然濕地植物配置應盡量避免其他優勢物種入侵而破壞原有蘆葦群落,植物配置原則上選用當地其他蘆葦群落中的伴生植物,既能維持現有蘆葦群落的完整性,又能豐富現有蘆葦群落的植物多樣性。

3.1 概述

種植設計主要選用生長良好的鄉土樹種,植物配置以喬木為骨架,喬木覆蓋率達到總面積的50%以上。喬木樹種選用樹形優美的壯齡樹。強調自然、生態、方便維護,運用復層植物群落創造出寧靜的綠地空間。綠化植栽設計定位清新自然、特色突出、寫意花園。

構建豐富的復層植物群落結構,利用地形堆坡,采用自然群落式種植方式,在節點處點綴形態優美的色葉樹。強調喬木季向變化和各色觀花、觀葉地被氣氛的烘托;各種顏色的地被植物在不同季節展現出不同的色彩。

3.2 分區種植設計

(1)邊界林帶種植區(河道邊界,濕地邊界):選擇濕生水生、枝葉茂密、固土作用強、有觀賞價值且季相變化豐富的樹種(烏桕、濕地松、 無患子、楓楊、杜英等)。

(2)水中樹島(江堤外與江堤內的濕地中的水中樹島): 選擇俊秀挺拔,長期水中生長,組團可密植的樹種(池杉、中山杉、濕地松等柱狀樹種) 。

(3)花海種植區:選種鄉土植被花卉,喚起人們對如東的歷史記憶,同時作為靖江百里海堤藥材庫,供人們采摘。

(4)水系觀賞區:依據不同的水深滿足不同植物生長習性的需求,分別在濕地內種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

3.3 植物分析表

喬木、地被和水生植物分析見表1。

3.4 景觀效果

(1)通過孤植、列植、叢植、林植等配置方式,營造開合收放的空間效果,從而提升空間感,豐富空間層次。

(2)景觀節點區域選擇姿態優美的單體植株作為主景,達到點景的效果,力爭表現出植物的形態美、風韻美。

(3)片植區以高大喬木結合林下陰生灌木、地被植物為特色,體現出植物的群體美,并營造出林木森森的景觀感。

(4)強調植物群落的層次搭配,營造疏密有致、高低錯落的群落景觀,突出自然生態的景觀效果。

(5)注重植物景觀的季相變化和趣味性。

3.5 生態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

通過合理搭配常綠與落葉、速生與慢生樹種,確保綠化景觀四季有景可觀,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的植物群落,從而在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效應的同時,又高效地美化了城市環境。在選擇植物品種、規格方面,遵循植栽的自然生態性,多選用地方性樹種,將速生與慢生相結合,規格普遍以常規為主,局部重點區域點植較大規模的喬木,注重植栽的環保效能和景觀效果。在種植密度上喬木按胸徑來控制不同株距,充分考慮綠地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性。

主要植物品種:香樟、廣玉蘭、香櫞、黑松、櫸樹、垂柳、池杉、中山杉、羽毛楓、柳葉馬鞭草、小兔子狼尾草、 墨西哥羽毛草、花葉蘆竹、黃菖蒲、香蒲、再力花、慈姑、茭白等。

4 結束語

針對本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經驗,筆者認為,在沿江濕地生態修復和濱水植物景觀構建的基礎上,要注重植物與動物的多樣性營造,分階段投放植物與動物種類,逐步豐富濕地內的動植物群落,從而構建起理想、完善的生物鏈系統。同時,可以與鄉村振興措施相結合,實現生態效應、經濟效應與社會效應的多重提升。

參考文獻

[1] 韓毅,樸香花,梁倩.城市雙修視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觀規劃實踐:以新鄉市水系連通生態規劃為例[J].中國園林,2018, 34(8):27-32.

[2] 韓博,金曉斌,項曉敏,等.基于“要素—景觀—系統”框架的江蘇省長江沿線生態修復格局分析與對策[J].自然資源學報,2020,35(1):141-161.

[3] 張宏.陳瑤湖濕地修復技術實踐與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3):166-168.

責任編輯:黃艷飛

Study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Wetland and Waterfront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Xinqiao Town, Jingjiang

MENG Yifan (Taizho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zhou, Jiangsu 215300)

Abstract For responsing to the important directiv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e 54 km Yangtze kiver coastline of Xinqiao Town had been scientifically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green development area, development protection area and non-development area. The“no-development Zone”was used for ecological wetland, park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of tidal flats, reeds wind ecological features, maintenance of natural properties of the coastline, and treat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Jingjiang Xinqiao. Based on this, by building a banded wetland park construction and waterfront plant landscape, trying to realize ecological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both present“reedy, river beach birds”of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landscape, driving tour industry development,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e, 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etland park; Plant landscape

猜你喜歡
濕地公園植物景觀生態修復
遼河生態廊道景觀恢復之路
江蘇宜興根大生態酒店生態景觀設計
綠城“秀麗春江”居住小區植物景觀分析
安徽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與實踐
景觀都市主義思想下的“廢棄景觀”修復研究
濱水駁岸景觀生態修復及空間藝術設計策略
淺談酒店室內植物景觀營造構思原則
濕地公園建設中的景觀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