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親的囑咐

2022-07-02 12:34胡適
科教新報 2022年22期
關鍵詞:念書學堂遺囑

我生在光緒17年11月17日(1891年12月17日),我父親死時,我母親只有23歲。我父親在臨死前兩個多月,寫了幾張遺囑。給我母親的遺囑上說穈兒(我的名字叫嗣穈)天資頗聰明,應該令他讀書。給我的遺囑也教我努力讀書上進。這寥寥幾句話在我的一生很有重大影響。

我母親望我念書的心很切,我才滿三歲零幾個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的學堂里讀書了。我的身體太小,他們抱我坐在一只高凳子上面。我坐上了就爬不下來,還要別人抱下來。但我在學堂并不算最低級的學生,因為我進學堂之前已認得近一千字了。

換了禹臣先生的家塾,有個叫嗣昭的,天資不算笨,卻不愛讀書,最愛“逃學”。他逃出去,往往躲在麥田或稻田里,寧可睡在田里挨餓,卻不愿念書。有時候,嗣昭被捉回來了,總得挨一頓毒打。我常覺得奇怪,為什么一個人情愿挨餓,挨打,而不情愿念書?后來我稍懂得世事,才明白了。嗣昭在江西長大,不容易改口音,而這位先生不原諒,難怪他不愿念書。還有一個原因。我們家鄉的蒙館學金太輕,每個學生每年只送兩塊銀元。先生對于這一類學生,自然不肯耐心教書,每天只教他們念死書,背死書,從來不肯為他們“講書”。小學生初念有韻的書,也還不十分叫苦。后來念《幼學瓊林》,“四書”一類的散文,他們自然毫不覺得有趣味,因為全不懂得書中說的是什么。

我一個人不屬于這“兩元”的階級。我母親渴望我讀書,故學金特別優厚,第一年就送六塊錢,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這樣的學金,在家鄉要算“打破紀錄”的了。我母親囑托禹臣先生為我“講書”:每讀一字,須講一字的意思;每讀一句,須講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認得了近千個“方字”,每個字都經過父母的講解,故進學堂之后,不覺得很苦。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忽然明白我母親增加學金的大恩惠。一個同學的母親來請禹臣先生代寫家信給她的丈夫。信寫成了,先生交她的兒子晚上帶回家去。一會兒,先生出門去了,這位同學把家信抽出來偷看。他忽然過來問我道:“穈,這信上第一句‘父親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一歲,也念過“四書”,卻不懂“父親大人膝下”是什么!這時候,我才明白我是一個受特別待遇的人,因為別人每年出兩塊錢,我去年卻送十塊錢。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講書:父親母親為我講方字,兩位先生為我講書,念古文而不講解,等于念“揭諦揭諦,波羅揭諦”,全無用處。(摘自《胡適四十自述》,哈爾濱出版社)

猜你喜歡
念書學堂遺囑
遺囑人立了多份遺囑,最后應該以哪份為準
理想
萬元遺囑
寫了遺囑卻“無效”,怎么辦
不要理他
森林學堂
寶寶國學堂
寶寶國學堂
我們的路
叛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