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鈴薯不同地膜與覆膜方式試驗研究

2022-07-02 13:16陳敏
種子科技 2022年10期
關鍵詞:覆土露地覆膜

陳敏

摘? ? 要:2021年在巧家縣關山農業有限公司租賃的土地上進行馬鈴薯不同地膜與覆膜方式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普通地膜覆土比露地不覆膜(對照)產量增加15 649.8 kg/hm,增產率21.35%,通過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產量達極顯著差異;產值增加15 649.8元/hm,收入增加13 729.8元/hm,投產比7.15。由此可知,普通地膜覆土可以作為一項提高馬鈴薯單產的農技措施在巧家縣高寒冷涼地區進行推廣。

關鍵詞:馬鈴薯;地膜;覆膜方式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10-0013-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32? ? ? ?文獻標志碼:B

馬鈴薯是巧家縣第二大糧食作物,在巧家縣春、夏、秋、冬都有種植,常年播種面積2萬hm,主要分布在海拔2 400 m以上的高寒冷涼地區。巧家縣部分區域馬鈴薯種植受到低溫、少雨、干旱、無霜期短等因素制約。馬鈴薯種植覆蓋地膜是巧家縣馬鈴薯生產的主要農技措施之一。為探索巧家縣馬鈴薯覆蓋地膜增產增收潛力,采用不同地膜與覆膜方式試驗,尋找馬鈴薯最佳覆膜方式,指導高寒山區農戶科學合理選擇和使用地膜,提高馬鈴薯單產,增加經濟效益。

1 供試材料及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位于巧家縣馬樹鎮小米地村大海子村民小組巧家縣關山農業有限公司租賃的土地內,當地海拔2 896 m,常年降水量1 200 mm,年平均氣溫8.2 ℃,≥10 ℃的積溫2 300 ℃,常年無霜期180 d。試驗地土壤pH值5.0,有機質含量87.1 g/kg,水解氮含量294 mg/kg,有效磷含量28.5 mg/kg,速效鉀含量266 mg/kg。試驗地為冬閑田,土壤肥力上等,地塊肥力均勻,面積0.3 hm。

1.2 供試材料

普通地膜,厚0.01 mm,寬0.9 m,由曲靖塑料廠生產。生物降解地膜,厚0.01 mm,寬0.9 m,由成都川綠塑膠有限公司生產。供試馬鈴薯品種為云薯108號,由昭通市農業科學院提供。復合肥是山東產,N、PO、K0含量為15∶15∶15。氮肥是四川美豐產,含N量46.4%。

1.3 試驗設計與方法

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1:普通地膜覆土,播種馬鈴薯后起壟,在壟上覆蓋白色普通膜,再在膜上蓋0.05 m厚的土。處理2:生物降解地膜覆土,播種馬鈴薯后起壟,在壟上覆蓋黑色生物降解膜,再在膜上蓋0.05 m厚的土。處理3: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播種馬鈴薯后起壟,在壟上覆蓋黑色生物降解地膜,把膜四周壓緊壓實。處理4:露地不覆膜,播種馬鈴薯后起壟不蓋膜,作為對照。

1.4 小區面積和種植規格

小區長4.8 m、寬4.2 m,面積20.16 m。處理間走道0.3 m,重復間走道0.5 m。3次重復,共12個小區。小區四周設保護行。大行0.8 m,小行0.4 m,株距0.33 m。每個小區種植4個雙行,每個單行13塘,每個小區共104塘,種植密度為51 585塘/hm。

1.5 試驗經過

1.5.1 播種

3月11日整地,3月13日播種,采用雙行壟作。底肥施復合肥1 200 kg/hm、尿素120 kg/hm、農家肥15 000 kg/hm。施足底肥后起壟,壟高0.3 m,壟面呈魚背形,壟面寬0.4 m,清除壟面雜物和石頭。按試驗設計分別對各小區蓋膜。

1.5.2 田間管理

馬鈴薯齊苗后人工除草、培土1次(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只拔除溝內雜草,未培土),防止馬鈴薯膨大時外露,提高土壤通透性,促進肥料吸收利用[1]。馬鈴薯整個生長期未追肥。6月2日用烯酰嗎啉、嘧菌酯兌水噴霧防治,7 d后再防治1次,預防晚疫病和真菌類病害。9月26日收獲。收獲時每個處理隨機選10株測量株高,隨機選5塘進行經濟性狀鑒定。清點小區實際塘數,每個小區全部實收,分別稱重計入小區產量。

2 試驗結果

2.1 產量

不同處理產量在73 294.05~88 943.85 kg/hm,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普通地膜覆土、生物降解地膜覆土、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露地不覆膜(對照),見表1。普通地膜覆土比露地不覆膜(對照)增產15 649.80 kg/hm,增產率21.35%;生物降解地膜覆土比露地不覆膜(對照)增產12 118.05 kg/hm,增產率16.53%;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比露地不覆膜(對照)增產7 212.30 kg/hm,增產率9.84%。

試驗產量方差分析見表2。處理間F=13.664,大于F=4.757和F=9.780,說明該試驗處理間有極顯著差異。用最小顯著極差法(LSR-SSR)進行多重比較,普通地膜覆土極顯著優于露地不覆膜和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生物降解地膜覆土和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分別顯著優于露地不覆膜,其余各處理相互間無顯著差異。

2.2 物候期和病蟲害

各處理物候期出苗期、現蕾期、開花期、成熟期差異不大,見表3。不同處理生育期在193~196 d,長短相差3 d。普通地膜覆土和生物降解地膜覆土最短,為193 d。露地不覆膜(對照)最長,為196 d。普通地膜覆土和生物降解地膜覆土比露地不覆膜(對照)提早3 d,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比露地不覆膜(對照)提早2 d。

病蟲害方面,由于預防及時和品種自身抗病性,晚疫病發生較輕,未發生早疫病和蟲害。

2.3 主要生物性狀

2.3.1 出苗率

由于播種后天氣干旱,雨水少,一直到4月才有所緩解,導致馬鈴薯出苗推遲,缺塘較大,出苗率偏低。各處理出苗率在88.46%~92.31%,從高到低依次為普通地膜覆土、生物降解地膜覆土、露地不覆膜(對照)、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見表4。普通地膜覆土最高,為92.31%。生物降解膜不覆土最低,為88.46%。

2.3.2 株高

各處理的株高在1.16~1.40 m,高低差0.24 m。露地不覆膜(對照)最高,為1.40 m;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最低,為1.16 m。

2.4 主要經濟性狀

2.4.1 薯塊重

各處理單塘薯塊重方面,普通地膜覆土最高,為2.08 kg/塘;生物降解地膜覆土第二,為2.01 kg/塘;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第三,為1.90 kg/塘;露地不覆膜最低,為1.81 kg/塘。

2.4.2 單薯質量

單薯質量在148.44~239.29 g/個,單薯質量呈現無規律變化。生物降解地膜覆土最高,為239.29 g/個;露地不覆膜(對照)第二,為205.68 g/個;普通地膜覆土第三,為185.71 g/個;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最低,為148.44g/個。

2.4.3 單塘薯塊數

單塘薯塊數最多的是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為12.8個。其后依次為普通地膜覆土、露地不覆膜(對照)、生物降解地膜覆土。

2.5 經濟效益

商品薯率是馬鈴薯經濟效益構成的重要因子,商品薯率高,收入就高。商品薯率從高到低依次是普通地膜覆土79.08%、露地不覆膜(對照)75.95%、生物降解地膜覆土74.74%、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70.91%,見表5。

設定其他投入相同條件下,僅計算各處理覆蓋地膜增加的勞動力和地膜成本,與對照進行比較分析。覆蓋地膜增加勞動力15個/hm,一個勞動力80元,計1 200元/hm;需地膜60 kg/hm,普通膜12元/kg,計720元/hm,生物降解膜26元/kg,計1 560元/hm。各處理覆蓋地膜增加投入在1 920~2 760元/hm之間[2]。普通地膜覆土與生物降解地膜覆土和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相比投入低840元/hm,成本差異不大。

按市場價1.00元/kg計,馬鈴薯產值在80 506.35~88 943.85元/hm,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最低,普通地膜覆土最高。各覆膜處理與露地不覆膜(對照)產值進行比較,扣除增加的投入后,各處理純收益和投產比均為普通地膜覆土最高、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最低。根據馬鈴薯產量、產值、增加收益和投產比的分析比較,普通地膜覆土、生物降解地膜覆土、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都可以在生產中推廣。

3 結論與討論

普通地膜覆土和生物降解地膜在覆土后,膜上雖覆蓋0.05 m厚的土,但馬鈴薯苗自身能頂破地膜出苗。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種植馬鈴薯時,在馬鈴薯出苗期間要到田間檢查,進行人工破膜引苗,否則會燒苗和難以出苗,造成缺塘,影響產量[3];而且,膜暴露在空氣中被氧化變脆,破膜引苗難度大,馬鈴薯未出苗部分的膜易被風吹爛,使其增溫保濕效果降低[4]。覆膜處理使馬鈴薯提早成熟2~3 d,增產7 212.30~15 649.80 kg/hm。普通地膜覆土增產最高,為15 649.80 kg/hm;生物降解地膜覆土第二,為12 118.05 kg/hm;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第三,為7 212.30 kg/hm。

經產量差異性分析可知,普通地膜覆土與對照達極顯著差異,生物降解地膜覆土和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與對照達顯著差異。通過馬鈴薯產值和增加效益分析可知,與對照比較,扣除覆膜增加成本后,普通膜覆土增加效益最高,為13 729.80元/hm;生物降解地膜覆土第二,為9 358.05元/hm;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第三,為4 452.30元/hm。投產比方面,普通地膜覆土為7.15,生物降解地膜覆土為3.39,生物降解地膜不覆土為1.61。通過產量、投入、效益和投產比分析可知,普通地膜覆土可以作為一項提供馬鈴薯單產的農技措施在巧家縣高寒冷涼地區進行推廣。

普通地膜不能降解,馬鈴薯收獲后會對土壤造成污染,需回收殘膜,而回收殘膜會增加勞動力投入。因此,對于勞動力少和經濟條件好的農戶,建議采用產量居第二的生物降解地膜覆土。

馬鈴薯生產受氣候,品種,土壤中水、肥、氣、熱以及農業生產環境條件,栽培管理水平等諸多因素影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不同品種在不同類型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下進行多點覆膜試驗。

參考文獻:

[1]晉小軍,李國琴,潘榮輝.地膜覆蓋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C]//中國農學會.全國立體農業、庭院經濟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139-142.

[2]蔡源,黃玫,葉旭剛,等.不同覆膜方式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J].農家致富顧問,2019(12):6-7.

[3]王祥會.降解地膜覆蓋對馬鈴薯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中國果菜,2014(12):64-66.

[4]陳小花.不同降解膜對馬鈴薯生長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6(18):57-59.

猜你喜歡
覆土露地覆膜
基于Hydrus-2D分析農田覆膜對降雨入滲的影響
玉米秋覆膜技術要點
不同覆膜時期和種植密度對馬鈴薯生育期和產量的影響
蚯蚓堆肥在雙孢蘑菇覆土中的應用試驗
綠色農產品露地黃瓜三大病蟲害防治技術
楊梅種植的實踐與研究
淺談黑木耳露地袋栽生產技術
不同覆蓋物對水稻缽苗育秧出苗率及秧苗素質的影響
食用菌覆土栽培的利與弊
生活垃圾填埋場N2O釋放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