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方案探索

2022-07-05 00:25束平唐曉東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2年14期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計算機課程改革方案

束平 唐曉東

摘要:為提升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將互聯網作為研究背景,對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方案展開研究。從教學方式多元化趨勢、專業教學內容高端化趨勢兩個方面分析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教學的發展趨勢。根據高職教學現狀提出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現存課程的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落后、教學評價工作流于形式等問題。針對問題提出設計項目化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基于互聯網設計混合式教學手段、健全基于能力目標的教學考核與評價體系三個方面的教學改革對策。以此種方式,實現課程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的全面融合,實現對計算機高端人才的有效輸出。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發展趨勢;改革方案;計算機課程

中圖分類號:G434?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2)14-0127-02

現代化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產業發展的融合,為各大高校教學規范化改革工作的實施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融入現代化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可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綜合水平,同時也可優化課堂教學環境,為學生創設一個相對良好的學習環境??傊?,要滿足新生代受教育群體的學習需求,高校需加速對現行教育模式的改革進度。計算機課程在校內課程教學體系中,是一門通識類學科,即不論校內學生是否為計算機專業,都需要參與此門課程的泛在化學習[1]。相比校內其他類型的通識課程,計算機課程是一門涉及數字統計、電子技術、現代計量、編程技術的混合類學科。在市場內無論任何類型的企業,在進行人才選擇或人才招聘時,都會將人才的計算機能力作為一個評價人才企業價值的指標。因此,可認為計算機課程在現代化產業發展領域內,已成為其他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基石,熟練操作計算機,使用計算機設備輔助工作,已成為人才走向社會的“敲門磚”,也是人才在社會立足、在社會生存的關鍵工具[2]。但綜合人力資源市場對各大高校反饋的數據可知,現有的市場大型企業中,超過半數的企業存在計算機人才數量不足的問題。即便每年畢業季企業都會錄用一批畢業生,但由于畢業生畢業于不同城市和不同高校,導致入職企業的人才普遍存在能力不均衡的問題。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對教育市場內此門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統一改革,以此實現對職業人才質量的優化。

1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教學的發展趨勢

1.1 教學方式多元化趨勢

互聯網技術在市場不同領域內的應用使得計算機課程教學工作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推進。例如,在教學中教師使用網絡技術獲取教學資源,可確保資源獲取的多渠道性。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資源的表達,可使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以一種集成化的方式呈現??傊?,在最新教育技術的引導下,學生群體的學習不再受限于學校教師,學生完全可通過線上的方式參與到不同高校講師的授課學習中。而教師在教學空間上也不再受到課堂范圍的局限,教師完全可依靠一臺遠程設備與一根網線,隨時隨地教學與辦公。通過此種方式開展素質教育工作,可實現教育方式與教育手段的多元化,使教學成果輸出呈現一種高效化的特點。

1.2 專業教學內容高端化趨勢

在早期計算機課程教學課堂中,通常是由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相關理論知識的傳授,當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與上機操作的技巧后,由教師帶領學生到機房進行實踐操作。但由于大部分計算機課程中的理論知識過于抽象,導致學生無法及時進行知識點內化。學生在此種條件下參與上機實踐學習,不僅無法實現對所學知識點的升華,更是無法實現對教師拓展知識點的理解[3]。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實現在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學生可根據其個人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自由選擇上機操作項目。同時,學生也可根據市場內不同領域或不同行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選擇個性化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自身興趣領域自由發揮,可實現對專業人才的高端化培養。

2 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現存不足

2.1 課程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高?,F有的計算機課程,大多是將主流內容作為教學核心,按照由淺到深的順序對學生展開教學,教學順序為:計算機設備硬件構成→不同構件在計算機運行中的作用→計算機設備硬件標準化組裝與安裝流程→軟件安裝流程→不同計算機系統安裝流程→計算機維修技術→計算機編程技術→計算機安全管理→計算機界面開發→計算機綜合類操作項目。盡管不同知識模塊之間存在一定的銜接,但卻由于對應的教學內容缺少實踐環節作為支撐,導致學生在完成知識點的系統化學習后,無法將知識點貫穿應用到實踐操作項目中[4]。雖然在完成所有知識點的學習后,教師組織了專項實踐教學環節,但此階段的實踐教學存在課時不足、實操項目老舊等問題,進一步導致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2.2 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落后

大部分高職學校在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時,仍在采用常規的示范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即教師在課堂中先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完成對知識的初步講解后,由教師操作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述內容的上機操作示范[5]。此時,學生以記錄筆記的方式,進行操作示范的記錄,并按照教師操作的流程進行上機實踐。在上述教學方法下,學生學習處于一種相對被動的狀態,無論是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或是對于實踐技術的領悟,學生均是在教師引導與指示下開展。長期按照此種方式開展教學,會使學生無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更是無法在課堂中獲得完整的學習體驗。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對知識點的主動獲取能力,也會喪失個人創新能力、思維表達能力與敢于探索的精神。

2.3 教學評價工作流于形式

當前在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當中,其基本教學評價的流程仍然是按照“課堂+作業+實踐+考核”這一模式完成。這種常規的評價方式過于形式,并且學生在完成作業、實踐等內容時,都會為通過最終的考試而應付。這種評價工作的開展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會使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6]。采用這種考核方式也無法讓老師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不能通過一次或幾次作業完成情況對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同時,這種考核模式下,很難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無法體現高職院校教學的實踐性與過程性,因此無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還是對教師教學方案的創新,都不具備積極作用。在實際開展教學評價的過程中,由于評價內容設置得不合理、不全面、不準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進而造成不可預期的后果。

3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方案

3.1 設計項目化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

為實現對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解決上文提出的問題,應將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作為教學核心,引進具有創新性的實踐操作項目,設計項目化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在開展此項工作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打亂教材章節,根據操作項目的不同實踐環節,進行教學內容順序的重新梳理,建立一個全新的知識點架構,使學生在檢索知識時更加清晰。同時,要打破常規的“教學案例+理論知識”的泛在化教學結構,將市場計算機操作項目貫穿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并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使用互聯網檢索的方式,為學生講述計算機技術在市場不同領域中的發展趨向。以此種方式,掌握受教育群體對不同方面知識點的興趣度,從而實現將計算機課程內容與市場需求、行業發展、真實的實踐操作項目之間建立聯系[7]。在此基礎上,劃分不同輔助計算機課程教學項目的等級,及時與學生展開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生學習中對不同項目知識點的把握情況,將此方面內容作為優化教學內容的依據。其中,以項目為引導,以市場為導向的計算機課程實踐教學項目等級內容如下表1所示。

將上述表1中設計的實踐教學內容與計算機課程內容設計過程進行融合,以此種方式實現對課程體系的全面優化。

3.2 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手段設計

完成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后,結合互聯網技術與計算機課程教學的融合發展需求,設計基于“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可將“線上端”的教學工作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微課授課階段,通過微視頻觀看的方式輔助完成教學內容,并通過各類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引入實現對學生計算機課程的綜合教育;第二階段為PPT授課階段,教師可在課前制作PPT的形式,將本節課所要教學的內容繪制成PPT,根據一節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展示不同的PPT內容,讓學生能更加直觀地了解計算機課程知識。教師在開展上述兩種教學的過程中,能實現對更多課程教學資源的引入,并為教師建設計算機平臺課程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方便學生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分利用各類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完成對相關課程知識的學習。針對部分高職院校不具備建設教學平臺條件的問題,還可通過引入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對分易”教學平臺,為計算機課程教學創建獨立的共享微型教學平臺,以此實現學生分組、成績統計及對學生在線學習情況進行考核等功能。在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時,還可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與教師在線上的完整對接,從而構建完善的教學鏈和學習鏈,為提升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提供必備條件。

3.3 健全基于能力目標的教學考核與評價體系

針對當前高職院校中教學評價工作過于形式化的問題,基于能力目標對教學考核及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在確定評價內容時,為達到項目化目的,應當將具體的項目任務作為核心,針對學生在整個項目中的各項指標進行綜合打分,以此促進學生自主、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在實際評價階段,以小組學習的整個過程為例,采用小組相互評分的方式完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完成對各個小組的合理分配,由各個小組的組長根據具體任務目標完成分工。教師可在這一過程中,針對小組成員和

組長在全過程的表現情況、工作量等對其分別進行評分,再由小組長根據最終回報內容的質量和效果對整個小組進行評分,并將分數綜合分配到各個小組成員。通過上述評價方式能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描述,從而讓教師掌握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實際情況,方便后續對相關教學計劃和內容進行調整,促進教學的進一步完善。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引入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開展相關研究。在實際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時,應當嚴格按照本文論述內容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此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并讓學生通過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學會如何快速地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更加系統化的學習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汪洋,左金富,粱朗瑪,等.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導向下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研究——以高職“園林計算機制圖”課程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10):1-3.

[2] 李璠.基于OBE理念的大規模在線教學課程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以《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為例[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21,40(5):103-108.

[3] 唐日成,孫子惠,嚴競雄,等.基于MOOC+SPOC的移動端題庫的計算機基礎語言課程教學策略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26):235-237.

[4] 趙連云,錢寶明.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案例教學法應用研究——以A校Python課程案例教學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26):267-268,276.

[5] 季雷,賈志超,李新華,等.《像差理論與計算機輔助光學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10):71-73.

[6] 杜睿山,田楓,劉志剛,等.面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計算機類課程精準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10):119-121.

[7] 馬曉娜.STEAM理念下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思政”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以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6):187-190.

收稿日期:2021-10-15

基金項目:校級基金:關于13444“開放式”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編號:X202014)

作者簡介:束平(1983—),女,江蘇鹽城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

猜你喜歡
互聯網背景計算機課程改革方案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一圖看懂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一圖了解)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轉型發展分析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探討提高初中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職業中專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