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戶外區域游戲環境的創設與實施探索

2022-07-05 08:16周碧霞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80期
關鍵詞:幼兒園

周碧霞

【摘要】有價值的環境能夠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和探索熱情,驅動幼兒的多樣性發展。而游戲是幼兒體驗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幫助幼兒建設認知能力,開發其想象力、創造力的有效手段。關注幼兒園的戶外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為幼兒營造安全、適宜的戶外區域游戲環境對保障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戶外游戲區域環境;幼兒園;創設與實施

一、合理規劃戶外區域游戲環境

(一)自然環境和自然物的有效挖掘

所有的自然環境和材料,都是戶外區域游戲最好資源,如,休閑庭院、陽光房、野花坡等均是幼兒游戲的優質資源。草坪、小土坡、水溝、沙池、花園及戶外的墻面,我們都發揮它的教育價值和作用。

(二)場地的巧妙利用,發揮其教育價值

1.合理利用樓道走廊空間

樓道和走廊寬敞明亮,通風和陽光適宜。我們為幼兒提供角色體驗、表演性游戲和想象游戲的空間。如,三樓角色表演大區域:小銀行—京劇說唱區—星光舞臺區—茶藝區—影子劇場表演區等。二樓藝術體驗游戲大區域:二樓走廊陽光充足,部分區域又能遮擋雨水,窗臺邊還能作為作品展示區域,讓每個班幼兒都有觀賞的機會,呈現一種無聲教育價值。

2.設計不同材質的地面結構

木質的地板、塑膠硬跑道、柔軟的青草地,給幼兒帶來不同的感受,也帶來了豐富的游戲。大型體能大循環游戲,對于正在學習控制身體的幼兒來說,可以促進身體的運動能力,提高身體的靈活性、敏捷性、協調性,增強身體的力量、耐力、速度。同時,幼兒自己搭建游戲場地,自己運動,又能增加游戲的多樣性和游戲的興趣。前操場和中庭結構性游戲大區域:體能大循環區—積木區。中庭木地板空曠,適合搭建,使幼兒搭建時不受任何干擾,“隨心所欲”給幼兒帶來了成功的體驗和喜悅。

3.墻面的巧妙運用發揮其功能性

墻面設計成樂高游戲區—投擲區—打擊音樂區。墻面空間的使用,讓幼兒的游戲更加多元化,能夠在不同方位上進行游戲,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4.集合自然的生態環境優勢

后操場設計成自然探索游戲大區域:樹屋游戲區—玩水區—種植區—拓展區—野炊區—沙水區—色彩涂鴉區。整合自由探索和創造的追求,讓幼兒可以表達自己對時間的想法,自己動手制造自己想的東西或“世界”。后操場是沙水一條龍,利用樹蔭小道、墻面墻角,開展沙水及野炊游戲。幼兒在玩沙的游戲中練習使用鏟子和舀、篩、推、挖、拍、灌等多種動作,學習用沙塑造型,鍛煉肌體靈活性和思維想象力。利用幼兒園的一草一木,一墻一角,所能發揮教育資源的生態環境,為幼兒創設“綠色、和諧”的戶外區域游戲,讓幼兒在“玩中學、做中學、樂中學、創中學”,回歸游戲本真。

(三)投放適宜的游戲材料

1.按區域游戲分類投放多樣性材料

戶外大區域游戲材料的投放,生活中一切自然真實的材料和工具,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皆可利用。沙水池——科學探索區,家長們帶來建筑用的紅磚、PVC水管,甚至農田耕種的小工具;野炊區,有真實的炒鍋、鏟子,不銹鋼的鍋碗瓢盆;藝術色彩體驗區,有瓷、塑料、木制品、鵝卵石,藝術創意的材料更是不拘一格。幼兒可根據自己興趣和能力自主選擇游戲。

2.按照幼兒年齡特點、能力發展的不同投放趣味性的材料

如,編織區:能力弱一些的幼兒進入游戲區,先從編辮子開始玩,再到交叉編織手法模型玩具,綁鞋帶模型,再到織布、織圍巾,由簡至難,適應不同年齡段的幼兒。

二、戶外區域游戲的組織與管理

(一)統籌實施計劃,合理創建戶外區域

1.集合眾人智慧,制訂戶外區域計劃

組織教師與教師、幼兒與教師一起討論戶外區域的方案,每個班創設一個戶外區域游戲的計劃,與班級、年級以及全園教師進行多次討論,不斷優化方案;再綜合各班級設定的戶外區域,統一成為全園戶外區域計劃,自下而上設計成園所戶外區域。園所再對戶外的地理位置進行統一的規劃,最后創設為四大類型的戶外區域。

2.做好預算,減少成本

各班級根據自制區域方案、預算計劃進行區域創設,向家長推廣戶外區域游戲對幼兒的獨特價值,統一收集廢舊材料,統一根據預算配置材料,再統一派發給各區域負責人,研討材料的功能性,充分發揮“一物多玩”的價值。然后再請本班幼兒進區玩,發現問題,調整材料。我們多數是運用廢舊物、半成品,和幼兒們一起手工自制區域環境。

(二)戶外區域游戲的組織過程

1.計劃:提前安排場地,游戲開始前,同伴之間對今天的游戲做出計劃,大班用文字的方式,中小班用圖畫的方式記錄。小組成員以討論形式,互相之間了解游戲的玩法。

2.游戲(工作):游戲過程中,幼兒自由選擇玩什么,自己決定怎么玩,并根據自己的能力,在無任何壓力的環境中,自由設計玩法。

3.分享:游戲結束時,有的幼兒滿足,有的幼兒盡興,有的幼兒遺憾……這些都可以是幼兒分享的內容。此時,教師做個認真的“觀眾”,在觀察傾聽的基礎上,觀察和捕捉幼兒“嘰嘰喳喳”中有價值的經驗,適時進行引導和提升,為提升幼兒游戲的質量和水平指明方向。

(三)戶外區域管理歷經的三個階段

在戶外區域游戲的落實中,將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班級區域”到戶外走廊“年級公共區游戲”,從室內走向室外,首先開展的是每個樓層的年級戶外區域游戲,先是一個班級輪流來玩,再到年級混合玩。第二階段:從戶外走廊“年級公共區游戲”到“戶外大區域游戲”,戶外區域先是固定班級,再到年級輪流。第三階段:從“戶外大區域游戲”到“戶外區域的混齡游戲”。

三、戶外區域游戲的功能及價值

(一)各戶外區域游戲的功能性

1.區域游戲的可循環性。每個區域的材料根據幼兒年齡和能力的不同,投放不同材料,幼兒自主選擇游戲。

2.區域游戲的可延展性。發揮區域游戲的最大化,如體能大循環區域的游戲,幼兒按照一定的計劃或目的展開規則游戲;還可以延展區域之間的相互作用,更有效發揮區域材料的價值,如,幼兒編織區編織的服裝,給表演區表演;發揮游戲的全方位價值,更有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3.區域游戲的相關聯性。開拓區域之間的相關聯,促進區域游戲的有效開發,如,采摘種植區的菜后,在野炊區烹飪,從而減少游戲的成本。

(二)游戲區域對幼兒發展的獨特價值

1.學會真愛。只有在真正支持自由和自我表達的真環境中,幼兒才能放心地在身體、情感、社會和智力上進行挑戰,保持好奇,不斷發現,提出問題。在游戲中給予適宜的愛與支持,才能讓幼兒真正尋求快樂。

2.勇于冒險。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時間和地點,選擇挑戰。在探索能力極限時發現并解決困難。教師在現場觀察、記錄、支持,最大限度保障幼兒接觸并享受心理、智力的冒險(除非有明確的危險或幼兒已經真正用盡一切已掌握的辦法)。

3.感受喜悅。感受游戲帶來的喜悅,這種自我滿足感是幼兒自主參與、自己調整游戲難度,以及游戲過程中不斷反思的結果。喜悅的精神狀態不斷滋養幼兒的生命。

4.積極投入。真正的投入產生于幼兒充滿激情的探索,發現物理世界和社會的過程中,使得他們獲得在開放空間運動的能力,充分地活動,探索、體驗周圍的環境并投入其中。

5.分享歸納。分享是幼兒將游戲的經歷轉化為知識的關鍵過程。教師通過材料和環境的支持,幫助幼兒自主整理已有經驗,也通過觀察幼兒、探索自己的游戲記憶參與幼兒的整理。

“自發、自由、自主”是游戲的本質特征,在戶外區域游戲中,幼兒淋漓盡致地展現個體差異。這樣的游戲,才是受幼兒歡迎的真游戲。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狀況,也見證著每個幼兒的成長與進步。因此,尊重幼兒的想法,要支持和鼓勵他們在游戲中天馬行空的玩法。

參考文獻: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劉紅喜.讓兒童的游戲回歸本·真理論篇:共享區域活動[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鐘春雪

猜你喜歡
幼兒園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愛上“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想念幼兒園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