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相色譜同時測定紫蘇葉油中紫蘇烯、紫蘇酮和紫蘇醛含量

2022-07-06 14:27溫方方張昊姜鵬
上海醫藥 2022年11期

溫方方 張昊 姜鵬

摘 要 目的:建立紫蘇葉油中紫蘇烯、紫蘇酮和紫蘇醛含量的氣相色譜(GC)測定方法。方法:GC檢測采用HP-5毛細管柱及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結果:紫蘇烯、紫蘇酮、紫蘇醛分別在0.07~0.75、0.08~0.79、0.08~0.83 mg/mL濃度范圍內與峰面積積分值呈良好線性關系;紫蘇烯、紫蘇酮、紫蘇醛的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104.0%、101.4%、100.2%,其RSD分別為1.36%、2.83%、2.96%。 結論:采用氣相色譜法可同時測定紫蘇葉油中的紫蘇醛、紫蘇酮和紫蘇烯含量,方法簡便,快速、準確,重復性好,可快速篩選不同產地紫蘇葉的化學型,為正氣片中紫蘇葉油的來源選擇提供依據。

關鍵詞 紫蘇葉油 紫蘇烯 紫蘇酮 紫蘇醛

中圖分類號:O657.71; R2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2)11-0076-04

引用本文 溫方方, 張昊, 姜鵬. 氣相色譜同時測定紫蘇葉油中紫蘇烯、紫蘇酮和紫蘇醛含量[J]. 上海醫藥, 2022, 43(11): 76-79.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erillene, perillaketone and perillaldehyde in perilla oil by GC

WEN Fangfang, ZHANG Hao, JIANG Peng(Shanghai Hutchison Pharmaceuticals Limited, 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novation of Solid Preparation of TCM, Shanghai 2014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erillene, perillaketone and perillaldehyde in perilla leaf oil. Methods: An HP-5 capillary column and a 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were adopted for gas chromatography (GC). Results: Perillene, perillaketone and perillaldehyde all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tegral value of peak area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07-0.75, 0.08-0.79, 0.08-0.83 mg/mL and their average recovery was 104.0%, 101.4% and 100.2% with RSD 1.36%, 2.83% and 2.9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ontent of perillene, perillaketone and perillaldehyde in perilla leaf oil can be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d by GC. The method is simple, rapid,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can quickly screen the chemotypes of perilla leave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ource selection of perilla leaf oil in Zhengqi tablets.

KEY WORDS perilla leaf oil; perillene; perillaketone; perillaldehyde

紫蘇葉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葉(或帶嫩枝)。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等[1]。紫蘇葉油為紫蘇葉經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的揮發油。紫蘇葉油為正氣片處方中的藥物,收載于《中國藥典》2020版[1]788,功能主治為發散風寒,化濕和中,用于傷風感冒,頭痛胸悶,吐血腹脹。根據紫蘇葉油所含化學成分類型的不同可分為8個化學型:紫蘇酮(PK)型、D-檸檬烯(DLP)型、胡椒酮(PT)型、肉豆蔻素(MS)型、芹菜醇(AL)型、欖香素(EM)型、脫氫紫蘇酮(DEK)型及紫蘇醛(PA)型[2],其代表成分有紫蘇醛、紫蘇烯、紫蘇酮、反檸檬醛等?,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紫蘇葉油具有抑菌、提高免疫系統功能、中樞抑制作用、小腸推進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腫瘤、解熱、抗炎等作用[3-4]。

根據實際檢測發現,不同產地紫蘇葉提取的紫蘇葉油所含化學成分差異較大。有文獻報道了紫蘇葉油中的組分含量測定,如徐道情等[5]對紫蘇葉油中的紫蘇酮進行了含量測定,耿榕徽等[6]對紫蘇葉中紫蘇醛進行了含量測定,張琛武等[7]對PA型紫蘇中酚酸和黃酮類成分進行了含量測定,余曉燕等[8]對紫蘇梗中迷迭酸的含量進行了測定,閆鈺等[9]采用HPLC對紫蘇葉中紫蘇酮、咖啡酸等成分進行了含量測定,但目前尚未發現采用氣相色譜(GC)對紫蘇葉油中紫蘇烯、紫蘇酮和紫蘇醛含量同時測定的方法。本研究采用GC對紫蘇葉油中的紫蘇烯、紫蘇酮和紫蘇醛同時進行測定,為正氣片等含紫蘇葉油的制劑產品原料產地選擇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儀器與試劑

7890氣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XSR205 DU/A電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紫蘇醛(含量為95.1%)、紫蘇烯(含量為98.9%)對照品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紫蘇酮(含量為98.6%)對照品購自TLC Pharmachem公司;正己烷(分析純,上海豪申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2 實驗樣品

不同產地紫蘇葉油樣品由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色譜條件

采用以交聯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為固定相的HP-5毛細管柱(柱長為30 m,內徑為0.32 mm,膜厚度為0.25 mm)及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程序升溫:初始溫度為60 ℃,保持10 min,以每分鐘8 ℃的速率升溫至115℃,保持12 min,再以每分鐘20 ℃的速率升溫至230 ℃,保持5 min。分流比30∶1。

1.3.2 溶液制備

1)對照品儲備溶液 取紫蘇烯、紫蘇酮和紫蘇醛對照品適量,加無水乙醇-正己烷(1∶1)制成每1 mL分別含紫蘇烯7.48 mg、紫蘇酮7.90 mg、紫蘇醛8.34 mg的溶液。

2)供試品溶液 取紫蘇葉油適量,加無水乙醇-正己烷(1∶1)制成每1 mL含紫蘇葉油10 mg的溶液。

1.4 系統適用性考察

1.4.1 專屬性試驗

取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各1 mL,進樣測定。

1.4.2 線性關系考察

分別量取對照品儲備溶液0.1、0.2、0.3、0.4、0.5、0.8、1 mL于10 mL量瓶中,并分別加無水乙醇-正己烷(1∶1)定容至刻度,搖勻,制成對照品溶液。量取1 mL,注入氣相色譜儀檢測,以對照品峰面積積分值為縱坐標(Y)、對照品濃度為橫坐標(X),進行線性回歸。

1.4.3 穩定性試驗

取供試品溶液,分別于室溫存放0、2、4、6、8、12 h時進樣測定。

1.4.4 精密度試驗

取對照品溶液,重復進樣6次測定。

1.4.5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號的紫蘇葉油樣品平行制備6份供試品溶液,進樣測定。

1.4.6 準確度試驗

取同一批號的紫蘇葉油樣品9份,分別加入低、中、高三種濃度的對照品溶液,混勻后進樣測定,計算回收率和RSD值。

2 結果

2.1 專屬性試驗

供試品與對照品保留時間一致,色譜峰分離度良好(圖1)。

2.2 線性關系考察

紫蘇烯、紫蘇酮、紫蘇醛分別在0.07~0.75、0.08~0.79、0.08~0.83 mg/mL濃度范圍內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分別為:Y=1.415 5+484.237 2X、Y=-3.234 1+431.844 6X、Y=-3.568 5+467.612 5X,其相關系數分別為r=0.999 8、r=0.999 9、r=0.999 9。

2.3 穩定性試驗

在室溫存放不同時間時測定的紫蘇烯、紫蘇酮和紫蘇醛峰面積積分值RSD分別為1.14%、1.51%、1.18%,表明供試品溶液在12 h內穩定性良好。

2.4 精密度試驗

紫蘇烯、紫蘇酮和紫蘇醛峰面積積分值RSD分別為1.12%、1.71%、1.35%,表明該方法精密度良好。

2.5 重復性試驗

紫蘇烯、紫蘇酮和紫蘇醛含量的RSD分別為2.75%、2.81%、3.00%,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6 準確度試驗

紫蘇烯、紫蘇酮和紫蘇醛的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104.1%、101.3%、100.2%,均在90%~108%范圍內;其RSD分別為1.38%、2.83%、2.96%。這些均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指導原則9101的要求(表1)。

2.7 不同產地紫蘇葉油中紫蘇烯、紫蘇酮和紫蘇醛的含量測定

分別取不同產地12批紫蘇葉油進行含量測定,結果表明,江西吉水、山東煙臺、江蘇灌云、河南南陽等產地為紫蘇酮型紫蘇葉,主要化學成分為紫蘇酮,其中江西吉水紫蘇葉油中紫蘇酮含量最高(871.62 mg/g);而吉林產地為典型的紫蘇醛型,紫蘇葉油中紫蘇醛含量高達541.68~721.65 mg/g(表2)。

3 討論

3.1 產地與揮發油化學型

紫蘇葉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有紫蘇醛、紫蘇烯、紫蘇酮等,不同產地紫蘇葉化學成分類型差異較大,難以統一限度標準,這與文獻報道一致[10]。

3.2 色譜柱的選擇

本研究曾考察了DB-624、DB-5、HP-5等不同型號的毛細管柱對氣相色譜測定的影響,結果表明HP-5柱的分離效果較好,可以達到基線分離。

3.3 藥材存放時間

本研究還考察了紫蘇葉藥材的常溫存放時間和紫蘇葉油得率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存放6個月之后,吉林產地的紫蘇葉油提取得率明顯下降。提示為了保證紫蘇葉油的得率,應注意紫蘇葉存放時間不宜過久,以免降低得油率。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同時快速檢測紫蘇葉油中的化學成分類型,為正氣片等含有紫蘇葉油的制劑產品確定原料化學型和產地提供依據。至于不同化學型的紫蘇葉油所制成的制劑產品在功效上是否有差異,還需進一步通過藥效對比研究來確定。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20: 354.

[2] Zhang X, Wu W, Zheng Y, et al. Essential oil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Perilla L. accessions: chemotaxonomic implications[J]. Plant Syst Evol, 2009, 281(1): 1-10.

[3] 周美玲. 紫蘇揮發油及其主要成分紫蘇醛和檸檬烯對小鼠生長和免疫功能的影響[D]. 揚州:揚州大學, 2014.

[4] 馮劼, 王薇, 余陳歡. 紫蘇葉揮發油化學成分分析及其抗炎機制研究[J]. 海峽藥學, 2011, 23(5): 45-48.

[5] 徐道情, 石世學. 紫蘇葉油中紫蘇酮的含量測定[J]. 齊魯藥事, 2012, 31(8): 446-447.

[6] 耿榕徽, 楊宇杰, 胡春蘭, 等. 紫蘇葉中紫蘇醛的提取與含量測定[J]. 中國當代醫藥, 2014, 21(7): 4-7.

[7] 張琛武, 郭佳琪, 李衛萍, 等. PA型紫蘇不同部位8種酚酸和黃酮類成分的含量相關性研究[J/OL]. 中國中藥雜志, 2022. doi: 10.19540/j.cnki.cjcmm.20220316.104.

[8] 余曉燕, 余艷, 王和琴, 等. 紫蘇梗儲存時間對水分、含量測定影響的研究[J].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 21(6): 85-87.

[9] 閆鈺, 易紅, 張東, 等. 基于HPLC多成分含量測定的紫蘇葉質量標準探討[J]. 中國中藥雜志, 2021, 46(16): 4051-4060.

[10] 曹婭, 張金龍, 王強. 紫蘇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功能的研究進展[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21, 27(4): 77-8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