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球體育活動運動損傷狀況調查分析及預防策略
——以咸陽市高職院校為例

2022-07-06 05:31蔣米雪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22年13期
關鍵詞:熱身參與者籃球運動

蔣米雪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引言

籃球運動作為世界三大球之一,其影響力風靡全世界,籃球運動的魅力及其運動特征深受廣大學生歡迎并接受,同時籃球課程也是高職院校體育課核心課程和必不可少的陽光體育活動,籃球運動能夠全面地鍛煉人的綜合身體素質,磨練意志力,提升團隊凝聚力,使其愛好者養成陽光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籃球運動畢竟是一項綜合性項的競技體育活動,其對抗性和靈活性及技戰術的策略性都要求其參與者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球運動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運動損傷,隨著世界潮流下籃球運動的不斷發展和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國參與籃球運動的人數也在逐年的增長。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參與其中,其中高職院校的學生占有其很大的比例,無論是在體育課堂中還是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同時,隨著學生參與人數的增長,產生運動損傷的比例也在大大增加,而運動損傷的出現也對學生的身體和生活學習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所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參與籃球活動中出現的運動損傷類型和原因,能夠盡量使學生運動損傷的出現概率降低,此項調查研究在高職院校中是尤為重要的。

從生理學角度講,運動損傷是指在參加體育運動過程中發生的不同程度的肢體、器官部位的損傷。對高職院校大學生來說,運動損傷的出現對其身心健康、學習和生活有著直接的影響,妨礙學校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同時也會增加其對體育活動的恐懼心理?;@球運動作為一項技術性比較強、充滿身體對抗的高強度的運動項目,同時在高職院校體育課也是炙手可熱的必選課程?;@球運動的對抗性強、運動負荷高、強度大的特點不可避免地會引起運動損傷的出現。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對咸陽市5所高職院校大學生在籃球體育課中所出現的運動損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出現運動損傷的原因,并采取對應的預防措施,降低或避免運動損傷的出現,更好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能,為今后高職院?;@體育課的教學與訓練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咸陽市5所高職院校(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相關主題文獻100余篇,研究體育課運動損傷的現狀及相應的對策的文獻資料共60余篇,有關籃球運動項目30篇,關于人體生理學資料10余篇。

(2)問卷調查法。

每個學校抽取男生50人,女生20人?;厥漳猩挠行柧?34份,回收女生有效問卷96份。

(3)訪談法。

走訪5所高職院?;@球必修課、?;@球隊課的學生,并與他們進行有關運動損傷方面的交流,了解具體情況。同時,走訪高校體育教師和教練員,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4)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Excel等軟件對調查中所獲得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

(5)邏輯分析法。

運用邏輯學的相關知識和原理對所收集到的數據資料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總結出本文中的研究觀點。

2、結果與分析

2.1、研究結果與分析

(1)研究結果。

①大學生對運動損傷的認知狀況

由表1可知,其中對于運動損傷概念較為了解的大學生有46人,占總人數的13%,經過篩選其中男生占85%以上,女生對于運動損傷的概念較為了解的人數不多,其中部分人為各院校的籃球校隊成員;一般了解和較不了解的人數占據總數的70%;而對于認知模糊的比例占17%。其中認知模糊的男女生比例中,女生占據多數,這些數據充分顯示在籃球活動中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對于運動損傷的概念處于認知不清的范圍,通過調查問卷數據的分析,對于一些急性損傷的出現和治療的知識掌握幾乎處于空白階段。

表1 5所高職院校中大學生對運動損傷概念的認知(N=350)

綜上所述,5所高職院校學生對于籃球活動中運動損傷的概念還處于一定的認知匱乏階段,缺少專業理論知識的支撐,對于運動損傷的預防和突發狀況的出現無法進行科學有效的處理,對于關于運動損傷領域的專業理論知識需要補充。

②學生出現運動損傷部位分布的基本情況

由表2數據可知,在所有的調查對象中,出現過不同部位運動損傷的共402人次,運動損傷的多發部位聚集在指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部位,分別占比為31%、24%、17%,主要病原在于籃球活動的激烈對抗中,參與者需實時注意籃球動向及隊友的位置,接傳球不穩或手型不正確、人員聚集性搶奪籃板中極易發生指關節扭傷和踝關節挫傷,并且由于參與者長期處于屈膝狀態,時而爆發性起跳及無緩沖的落地長期積累都會對膝關節內部的韌帶和半月板產生磨損,繼而出現內部損傷,同時大部分參與者選擇將膝關節裸露在外,在激烈的對抗中,不可避免地出現肢體的碰撞,進而對膝關節極易產生外部的碰撞損傷。經數據篩選,其中在膝關節、踝關節、指關節3個部位同時出現損傷的情況人數比例占27%,其多為男生,少部分女生產生的運動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指關節和膝關節。肌肉出現損傷的人次為46人次,占總數的13%,主要由于參與者熱身活動不夠充分,是出現肌肉損傷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在籃球活動中,由于肢體動作幅度超出生理活動范圍造成;肩部損傷比率占總數也是10%,其主要是由肢體激烈對抗、撞擊產生,其中少數因為摔倒導致;腰部和內臟器官的損傷出現比率分別占總數的8%和4%,產生運動損傷的部分原因主要是肢體的撞擊、搶奪籃板球時出現高空墜落造成。

表2 5所高職院校中大學生對運動損傷部位的分布情況(N=350)

綜上所述,籃球運動需要上下肢協調配合來完成跑動過程中的接傳球、搶板、投籃等動作,其中快速、激烈的運動方式使得參與者不得不進行肢體的對抗,則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肢體損傷,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參與者防護意識,可佩戴護踝、護膝、指套等防護用具,盡量降低運動損傷隱患出現的可能性。參與者對于出現損傷的類型及受傷程度的分辨能力和科學的處理方式方法的掌握亟待提高,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合理的處理,以免錯過治療的時機,將風險降至最低。

③籃球運動中出現的運動損傷類型

由表3數據分析可知,在籃球運動中出現的運動損傷種類繁多,其中最普遍也是做常見損傷類型就是扭傷,扭傷多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位的軟組織損傷,其中在籃球運動中多以踝關節扭傷、手腕、膝關節扭傷的情況出現,其中踝關節損傷占絕大多數,此類扭傷多屬于急性損傷。在調查中發現,扭傷的比率高達58%,并有部分學生發生同一部位的多次扭傷;其次,擦傷的比率占20%,常發生于肢體對抗激烈導致人體被撞擊至堅硬地面所致,主要的癥狀表現為表皮組織的脫落,伴隨小出血點和出血等;韌帶拉傷的比率占總數的18%,多為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拉傷等損傷情況出現,多發生在各個高職院校的籃球校隊成員中;挫傷約占總數的9%,多為指關節挫傷,主要由于接高速傳球時球體撞擊手指產生;關節脫位、韌帶撕裂、骨折三類較為嚴重的損傷分別占總數的5%、4%、2%,此類損傷多是在激烈的對抗比賽中由于意外情況產生,一旦出現,應立刻以科學的方式進行處理、就醫。

表3 籃球運動中出現的運動損傷類型(N=350)

(2)籃球活動中運動損傷出現的因素分析。

①熱身活動因素

熱身是身體活動前的運動,其主要的意義在于通過簡單的肢體動作組合增加身體的核心溫度和肌肉溫度,提高參與者神經系統的活力和肢體的協調性,使得肌肉更加松弛、更靈活,充分且系統的熱身活動可有效地激發學生自身的潛能,調動學生的情緒。由表4數據可知,在籃球運動中,由于熱身活動不充分進而導致出現運動損傷的比率約占總數的49%,說明大多數學生因缺乏系統的熱身活動概念導致自身運動損傷的出現,并建立了一種“出汗即是熱身”的錯誤概念。所以,在日常的籃球體育課中,教師應重視籃球課堂的熱身活動,合理安排一般熱身活動和專項熱身活動,提高參與者對于運動前合理進行熱身活動的意識,科學安排熱身活動時間,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關節和肌肉損傷。

表4 籃球活動中出現運動損傷的因素(N=350)

②專項技術因素

通過調查和數據分析得知,5所高職院校的籃球愛好者大學生中,約有31%的比率顯示,籃球專項技術不成熟也帶來了一定程度運動損傷的出現。經過走訪調研得知,部分學生出于對籃球運動的極大興趣,踴躍參與,在日常的體育課程和課外活動的籃球賽事中,由于專項技術的不成熟、基本功不夠扎實,經常以大力出奇跡的行為在球場生存。由于籃球運動是一項需要全身協調配合的體育活動,必須有扎實的基本功作為技術支撐,技術的不成熟往往會導致參與者在防守過程中或搶奪籃板的過程中出現重心不穩的狀態,極易出現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扭傷或指關節的挫傷。同時,也會因為自身的動作行為不當造成對方進攻或防守球員的損傷。所以,專項技術的不成熟,很容易在籃球運動小的環節出現損傷的風險隱患,教師、教練員以及學生自身應高度重視籃球專項技術的養成和練習,量力而行。

③運動負荷因素

運動負荷的過大則會引發身體肌肉力量和肢體敏捷性、反應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大大降低,在運動中則會出現損傷,經過調查發現,約有25%的學生表示因運動負荷超過身體的承受范圍造成運動損傷的出現,當參與者自身的能力不足以支撐所參與的運動負荷,就可能直接造成關節的扭傷和肌肉的拉傷,甚至引發更嚴重的骨折和韌帶撕裂的急性損傷出現。運動負荷過小時,運動損傷的出現率則大大降低,但同時也達不到自身的鍛煉要求。綜上可知,無論是在體育課堂中,還是賽事的訓練中,教練員或體育教師必須合理安排相應的運動訓練強度和訓練內容,在保證能夠達到相應的訓練目的的同時避免因強度過大出現損傷的風險,學生也要根據自身的身體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并注意運動后身體機能的恢復。

④機體疲勞因素

經調查和數據顯示,約占22%的學生因參與高強度的籃球運動后,不能及時地進行運動后的放松與拉伸,造成體內大量乳酸的堆積,繼而引發肌肉和關節的酸痛無力,造成機體的疲勞累積。同時,ATP濃度下降,腦中氧化酶活性出現抑制,引發中樞神經系統疲勞,出現抑制,使得肌肉力量、耐力、身體的協調性和敏捷等各項機能下降,出現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判斷錯誤等現象,這種情況下繼續參加籃球活動,進行大強度的身體對抗和跑動,使得身體機能出現“透支”,也就引發了運動損傷的出現,這種因素下,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出現的機率大大增加。因而,在籃球運動中,放松與拉伸和身體機能的恢復較熱身活動和技術的養成相比同等的重要,合理地進行運動后的放松與恢復,及時消除身體疲勞,有助于機體各個系統的健康運行,使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狀態參與課堂和訓練。

⑤外部因素

從表4可以看出,其中10%的學生因穿著不當引發損傷的出現,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講,參加籃球活動需要專業的籃球裝備的意識不夠高,在運動中,可能穿著牛仔褲或帆布鞋等不方便運動的服裝,都存在出現損傷的隱患。經訪談,其中少部分參與者因未穿籃球鞋,導致運動過程中踝關節扭傷;或因彈性不大的服裝,造成對抗過程因肢體未能及時伸展導致倒地擦傷。有5%的參與者則是因肢體沖突出現損傷,主要表現為運動過程中無意的不當肢體行為,如,搶奪籃板時肘擊、搶斷時的上肢抓傷等行為,也存在因雙方情緒過于高漲,肢體語言過于明顯導致雙方沖突所引發的損傷。天氣、球場地形等客觀因素造成的損傷約占整體的9%,主要表現為陰雨天氣中造成球場濕滑,引發摔倒擦傷的損傷較多;或因球場地面不平整、地面凸起等情況造成損傷,應引起學校及相關設備維護部門的高度重視。

3、結論與建議

(1)體育教師及其教練員增強自身有關運動損傷及保健康復理論知識儲備,廣泛開展有關籃球運動中運動損傷的預防知識理論講座,教授簡單的運動損傷處理方法,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

(2)重視課前或賽前熱身活動,科學合理安排一般準備活動和專項準備活動,促使學生學會并養成合理進行課前熱身活動的方法和習慣,引導學生改正“出汗及熱身”的片面熱身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充分的準備活動對預防運動損傷和延長運動壽命的重要作用;

(3)在籃球課堂和訓練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引導學生合理控制自身運動情緒。在進行合練或比賽時,避免盲目的身體激烈對抗或“大力出奇跡”的不合理觀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身體損傷。在體育課訓練中課應預備相應的保護措施,在易損傷部位佩戴指套、護肘或護膝等護具,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的可能性。如果有疲勞或者傷病應減少大強度和大運動量的訓練;

(4)加強課堂組織與管理,教師提高同學們上課時的紀律性,防止課堂混亂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使學生克服膽怯心理,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參與者應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遵守競賽規則、控制好情緒、打出水平、賽出風格,守住道德底線。教師及后勤相關部門還應加強對運動場地、器材的管理,注意保護和維修,盡量避免和減少因場地等外部因素所引發的運動損傷的產生。

猜你喜歡
熱身參與者籃球運動
移動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組的參與者招募機制
休閑跑步參與者心理和行為相關性的研究進展
門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參與者方案
論籃球運動的本質、特征及規律
世界最大“充電寶”為冬奧“熱身”
青少年籃球運動推廣與發展路徑研究
幼兒籃球運動
鞍山市第五中學籃球運動開展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
兩會熱身:以優異成績迎接十九大
海外僑領愿做“金絲帶”“參與者”和“連心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