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2022-07-07 11:00陳來
中國民族博覽 2022年8期
關鍵詞:中華文化弘揚創造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造轉化作出重要論述。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對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提出具體意見,進行工作部署。圍繞這一主題及其所包含的理論性問題,陳來教授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本期講壇內容是他做的一次報告,現編輯發表,以饗讀者。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生命命脈,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不竭源泉。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續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正確認識中華文明的繼承發展問題,不僅關系到當下至未來一個時期的治國理政的大問題,而且是關系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的大問題。

有揚棄地繼承

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連綿不斷的文明。五千年文明的連續發展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征。中華文明的連續性之所以成為可能,除了各種其他因素之外,中華民族自覺的傳承意識和傳承實踐,始終是一個重要原因。自覺地繼承、傳承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項重要特征,也是中國文化連續性發展的根本條件。

20世紀中國文化中的“繼承”問題,在現代文化語境中是指對于“古代文化遺產”的繼承,這個問題既是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發展轉變中發生的,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在長期武裝斗爭時期遇到的問題。就前一點來說,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突顯的新舊文化問題,當時的主流聲音是高舉科學和民主的旗幟,以求走向近代化。就后一點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包含著自己的文化主張;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武裝斗爭為中心任務的時代使命不能不規定文化繼承和選擇的主題。

從1938年開始,中國共產黨對于傳統文化的態度方針,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表達為“批判地吸收”。其主要意旨是,在批判的前提下吸收,批判居于主體、前提的地位,這是和這一時期黨的革命中心任務是一致的。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一個時期,還是將“批判地繼承”作為文化的主導口號和方針,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黨全面繼承、吸收古代的優秀文化。而這一點的真正自覺,要到21世紀初提出和諧社會建構開始,在黨的十八大以后全面展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于傳統文化“要有區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這一思想不再停留在以往革命為中心任務時期的“批判地繼承”的提法,不再把“批判地繼承”作為文化傳承的主導方針。揚棄包含了發揚和拋棄兩方面的辯證法,揚棄就是既取其精華,又棄其糟粕,在這個新的提法中,避免了以批判為先、為主的傾向,充分體現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后,從治國理政的整體需要對文化繼承方針的新思考。

要繼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多年來,我們在文化領域遇到的主要問題,不只是要不要繼承,而且是如何繼承,繼承什么;前者是繼承方法,后者是繼承標準。毛澤東同志曾在1938年說過:“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庇终f:“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940年,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提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方法,主張吸取民主性的精華、棄除封建性的糟粕,作為發展民族新文化的條件。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他還提出:“我們要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強調:“不僅要懂得中國的今天,還要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不能忘記我們自己的老祖宗”。這些論述直到今天還具有深刻的意義。

在如何繼承古代文化的遺產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边@就確立了文化繼承的理論基礎,回答了什么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繼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問題。文化的繼承,關鍵是承認在中華文化中含有超越時空、跨越國度、富有永恒意義,又有當代價值的成分。因此,在民族精神與價值觀上,中華文化為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不僅僅提供了《新民主主義論》所說的“民族形式”,還提供了積極豐富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傳統文化的發展要與當代文化相適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要努力用中華民族的一切精神財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價值觀,使中華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觀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和源泉。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文化治國理政的經驗,如民為邦本、政者正也、德主刑輔、禮法合治、居安思危等智慧,作為今天的啟示和鏡鑒,以利于國家治理體系的改進和完善。要努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努力促進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充分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中有利于調理社會關系、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培育文明風尚和社會氛圍。7F9E0F00-D760-4A55-89FB-5238CE45D452

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要使中華文化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這就表示,在文化傳習的實踐中必須與今天現實生活的需要相結合。古代文化的許多原則、精神是值得繼承的,但其方法方式須結合時代加以改變,以適應當代社會。如古代重視孝敬父母,其原則和精神應該繼承,但孝敬父母的方式方法要和當代社會生活相適應。又如古代文化強調個人道德,而沒有發展出一套適合現代公共生活的準則體系,這就需要把古代的個人道德修養和遵守當代社會的公德協調起來。又如古代文化重視以德治國,這一原則在現代社會仍有意義,但必須與現代社會依法治國的要求結合起來。再如中國古代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這與現代民主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但古代的以民為本的價值觀也需要在現代社會落實、轉進為一套民主制度的建設和社會意識。因此,當代文化指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制度、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傳統文化需要與之協調適應,才能為今天的社會服務?,F代社會的生產及消費在主導性質上主要是工商社會,傳統文化如何在工商社會、在商業化的時代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揮其應有的功能,都需要從協調和適應這個角度去處理。但是,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的關系除了協調和適應的一面,還有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加以范導的一面。意思是說,還要注重在現代社會文化環境中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引導功能,現代社會的碎片化傾向、當代文化的商業化、現代價值的個體化,都需要用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一起來加以矯正,所以,我們說傳統文化仍有現代價值,正是指傳統文化的傳習有助于對治當代社會的弊病,促進社會文化健康發展。

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眰鞒泻桶l展永遠是聯系在一起的。古人說:“承百代之流,而匯乎當今之變?!币馑际?,任何對歷史遺產和傳統的繼承,都是在當代的條件下的一種活動,而與當代的事變無可擺脫地匯合為一體,從而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根據當今之變來從事繼承的活動。因而,這種繼承不能不包含著改造、轉化、發展、創新。當然,在歷史上的不同階段這種發展轉化的程度不同。而今天我們所提倡的繼承,是從自然到自覺,自覺推動文化繼承向著我們的理想方向發展、轉化、創新。從前一個時期我們講“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其實,古為今用就是文化傳承要注重當代的需要,結合當代的視界;但推陳出新并不是與傳統文化徹底決裂,而是順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方向謀求新的發展。我們的古人常說承先啟后,承先就是繼承,啟后不僅是把承接的東西延續到后世,還要對新的發展有所開啟。古人常說的“繼往開來”也是一樣。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在繼承中創新,創新以繼承為基礎。這樣所了解的“傳承創新”或“傳承發展”,才能辯證地處理繼承問題上的各種關系。

對“創造性轉化”有一種理解是:“創造性轉化,就是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逼鋵?,不能籠統地說創造性轉化在表現形式上完全棄舊圖新,不能籠統說在文本的表現形式上要改造舊形式。因為在文化傳承中很多都是“舊瓶裝新酒”,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文字語句的形式是可以傳承的,但可賦予新的意義內涵、新的理解。對于“創新性發展”,也有一種理解是:“創新性發展,就是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比绻f在創造性轉化的問題上不必特別強調形式的更新,而在這里恰恰應該提到形式的創新。創新性發展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創新普及傳播傳統文化的形式,所以應該加一句“發展其現代表達形式,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創造的轉化”這一概念本是美國華裔學者林毓生在1970年代分析“五四”時代激進的文化思潮而提出來的,他本人也曾說明他對應使用的英文為“creative transformation”,“創造的轉化”是對這一英文的翻譯。林毓生指出,一方面,“創造的轉化”這個觀念的內涵是重視與傳統的連續性而不是全盤斷裂,另一方面是在連續中要有轉化,在轉化中產生新的東西。因而,如果從我們今天對文化傳統繼承的立場來看,海外學者對“創造的轉化”的具體理解,有各種局限性,這也是需要指出的。這主要是:第一,這一觀念沒有表達“繼承”的意識,甚至和“弘揚”相對立,這樣的立場不可能成為我們全面的文化立場。第二,轉化的方向只是有利于與自由民主的結合,完全沒有考慮與現代社會道德、倫理秩序、心靈安頓、精神提升、社會平衡的需要結合,這種轉化就不能不是單一的、片面的。

全面把握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論述在國內外引人注目,廣受好評,產生了巨大反響。其中有一個重要提法,就是“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是充分綜合了中國共產黨在歷史各階段提出的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文化方針,又在此基礎上吸收了學術界有關傳統文化研究的成果,加以發展創新,完整提出了“兩有”“兩相”“兩創”的方針,為全面繼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指明了方向?!皟捎小奔磳糯奈幕袇^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兩相”即中華優秀文化必須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兩創”即對中華文化要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皟捎小敝v的是繼承的區別原則,“兩相”講的是繼承的實踐要求,“兩創”講的是繼承和創新的關系。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繼承是基礎,創新是重點;結合時代條件賦予新的含義就是轉化,以古人之規矩、開時代之生面就是創新。強調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這些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是對黨以往的文化方針的新發展。7F9E0F00-D760-4A55-89FB-5238CE45D452

最重要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創”思想是以“文化自信”為基礎的,他在談到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時指出:“最根本的還要有一個文化自信,要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边@說明,文化自信很重要的,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是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的自信。觀察思考當代中國的問題,不能就事論事,必須有歷史的眼光、民族的眼光、文化的眼光,沒有這樣的眼光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國的現實和發展,就不能在世界文化激蕩中堅持自己的話語權。對于中華文化的自信是其他自信的總源頭,堅持文化自信是堅持其他三個自信的基礎。文化自信的提出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化重要論述的一部分,體現了黨中央在新時期治國理政實踐中對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的高度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不是外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發展,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身發展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內在的承接關系。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更好成長發展;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直接現實意義??梢哉f,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發展中華文化就更有底氣;傳承發展好中華文化,文化自信就能更加堅定。把中華文化傳承好、弘揚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需要,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提出“兩創”的基本前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華民族的崇高的價值追求,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道德,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同時,中華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還存在需要協調適應、建立合理關系的地方?!皠撛煨赞D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利用、擴充、改造和創造性的詮釋,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激活其生命力?!皠撔滦园l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發展其現代表達形式,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應該指出的是,需要把“對中華文化要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放在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的整體中來加深理解。其中反復提到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因此,繼承、弘揚應當是轉化、創新的前提,“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在揚棄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皟蓜摗彪m然是實踐的重點,但還不能把黨對傳統文化的方針歸結為“兩創”,僅僅提“兩創”還不能使我們全面掌握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必須把“兩有”“兩相”“兩創”的方針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體現黨的文化方針。

文化的弘揚,就是把承接下來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文化自信絕不等同于固守其成、裹足不前,也不等于自高自大、盲目排外,恰恰相反,自信從來都是在兼收并蓄、動態前進中實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充滿活力,正在于其以開放包容的心胸積極吸納來自各時代各方面的優秀元素。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絕不意味著封閉自大、不看世界,中華文化的傳承弘揚并不是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全部,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還包括廣泛借鑒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經驗、成果、財富等多方面。在歷史上,中華民族一向兼收并蓄、海納百川,不斷學習吸收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自己的東西,成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對世界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我們必須要認真學習借鑒,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2年04月25日第11版)7F9E0F00-D760-4A55-89FB-5238CE45D452

猜你喜歡
中華文化弘揚創造性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弘揚百年少年兒童運動的歷史經驗
站在日本的講臺上傳授中華文化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兩岸青年在廈門共商中華文化傳承與青年擔當
弘揚雷鋒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保持創造性的29個方法,每天看一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